06.20 太原“八河治理”即將完工 讓我們共同守護一城清水

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太原市全力加快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進程。"八河治理"工程作為我市黑臭水體治理的重頭戲,經過13個月的緊張施工,現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全面完工。屆時,大家期待的一水中分、九河環繞、水清岸綠的美景,將一步步從夢想變為現實。

前所未有——攻堅戰

東西兩山,如同太原的一雙翅膀,連接市區與東西山的9條河道如同一條條珠鏈,穿城而過。多年來,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汙水連同雨水匯入河道,加之隨意亂扔的垃圾,最終都通過排汙口進入汾河,這些亂象雖幾經治理,未能徹底改觀。家住南沙河幷州北路口的張大娘回憶說:“南沙河沿岸道路以前很窄,河道里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現在好了,路寬了,河道也治理了,兩岸全部綠化,出門就能見綠。”

以南沙河綜合治理工程為樣板,2017年5月,太原市啟動北沙河、北澗河、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北排洪溝的“八河治理工程”,總投資約258億元。治理過程不僅要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提高河道防洪標準,還要消除河道內的黑臭水體,最終提升汾河水質,將這些河道打造成一道道靚麗的綠色景觀長廊。

以往,一條河道的綜合治理要持續一年多,此次八條河道同時開工,又要求高規格規劃、高標準建設,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施工難度前所未有,必須合力攻堅。工程啟動以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羅清宇親自領辦,多次實地查看工程進展;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擔任汾河太原段河長,數次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近400天裡,無論寒冬酷暑,無論白天黑夜,市城鄉管委有關負責人每天與數千名建設者奮戰在現場……

標本兼治——效果好

此次治理八河採用標本兼治的方式,“標”是清淤,“本”是截汙治汙,並統籌道路改造、沿線整治,力爭實現蓄水調洪、雨汙分流、河水復清、中水回用的全方位綜合治理效果。

中鐵十七局集團九院沙河項目指揮長陳志貴介紹,截汙治汙,雨汙分流是消除黑臭水體的秘訣。“我們將0.5米到2米不等的大口徑雨水、汙水管道鋪設於河道兩側,截流河道沿線的生活、生產汙水,讓其進入汙水管道,與附近的汙水處理廠相連接,實現河道沿線汙水的全收集、全處理。”截汙治汙,雨汙分流後,可從源頭上消除黑臭水體,還能進一步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如今,河道的防洪標準都達到50年甚至100年一遇。

“此次河道下方還增設了中水管線,可將曾經直排河道的汙水截流到市政汙水管線中,最後進入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在玉門河施工現場,池渠處工程科科長姚曉平介紹說。同樣,以虎峪河為例,河道上游增建了沉沙池,雨季雨水將匯入沉沙池沉澱過濾,再與沿線產生的生活汙水一道進入位於晉祠路下方的汙水主管網,最後進入晉陽汙水處理廠。經過處理的中水,通過河道沿線敷設的中水管網,可回用於河道的水體補給,或市政、環衛作業,如此,不僅水環境得到治理,還可實現綜合利用,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標本兼治的方式不僅可消除黑臭水體,還可提升城市汙水收集率、汙水處理率,改善城市水環境,為兩岸的綠化美化奠定基礎。

一路暢行——快速路

“路燈安好了,開始綠化了,有的地方行車線也畫好了,離通車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家住河西地區的周先生對玉門河道路快速化改造極為關注,他說:“現在開車到濱河西路,無論走西礦街還是迎澤西大街,紅燈有好幾個,不堵車的情況下也得半個多小時。快速路一通車,就方便多了,一路沒有紅燈,最多也就10分鐘……”

過去,玉門河沿岸僅有部分地段有路,最寬處不足7米,改造後,河岸兩側全部拓寬,紅線寬為15米,單向雙車道,比原有道路拓寬一倍多。同樣,之前的北沙河兩側都是搶險通道,寬度僅有7米,最窄的地方約3米。這次快速化改造制定了高標準,不僅拓寬了路面,道路全線還通過增設高架橋、下穿通道等方式實施了立體化綜合改造。北澗河緊鄰北中環街,改造中,在兩條快速路相交的地段,北澗河採取了上跨的方式通過,這是我市自西向東的第一個快速化全互通立交設施,從空中俯瞰,這兩條路猶如兩條蛟龍蜿蜒伸向遠方。

建高架、修下穿、跨鐵路……河道兩側道路的快速化改造,是“八河治理”工程的又一大亮點。經過此次改造,不僅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通道,而且拓展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區域基礎設施。

隨著“八河治理”的陸續完工,河道兩側騰出很多空地,曾經的城市邊緣地帶隨著河道快速路的貫通,都被納入到城市發展的大框架內。特別是西山、東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限制了發展。如今,多條快速路與市區連通,加上之前建成的十餘個城郊森林公園,這些都為下一步我市的開發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清水綠植——景緻美

如今在八條河沿線,兩岸綠樹環繞,一條條別緻的景觀長廊呈現眼前。玉門河是城西地區的一條重要防洪渠道,全長11公里,地勢落差達190餘米。站在普國路西側新建的高架橋上向東遠眺,沿岸綠化帶好似兩條飛舞的絲帶,靈動秀美。

讓廣大市民欣喜的是,在疏浚河道、雨汙分流、河水復清的基礎上,八條河沿線兩側都分別增建了15米寬的綠化帶,下一步還將修建街頭遊園、綠地數十處,今後,這些地方必將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為了在狹窄的空間內打造一條可供沿線群眾遊玩的綠色景觀長廊,建設者們在綠化方面下足了力氣。對九院沙河的改造使其南北兩岸綠化帶從無到有,並拓寬至15米,垂柳、國槐、白皮杏、銀杏、五角楓等20餘種生態淨化植被填滿綠化帶,不僅美化了道路,更構建起一座大型天然“氧吧”,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發揮著降塵、過濾、淨化、再生修復的作用。

針對河道的防汛要求,河床河灘的生態景觀分為城區段和城鄉段。城區段景觀為自然活力型,植物以千屈菜、水蔥、燈芯草、鳶尾、香蒲為主;城鄉段景觀為郊野生態型,植物以涵養水源的蘆葦、燈芯草、香蒲、蒲葦、三稜草等為主。

下一步,河道內將引入處理達標後的再生水,“清水+綠植”將共同構建出一道道水韻情調的亮麗生態景觀。

引領發展——經濟帶

通過此次改造,總長69公里的八條河道,新增快速路138公里,共設有24座高架橋,136處下穿通道和84座跨河橋,新建雨水管線145公里、汙水管線110公里。工程全面完工後,將成為連接城市中心區及東西山地區重要的東西向交通及景觀性通道。

據介紹,八河沿線還涉及數十個即將改造的城中村、棚戶區。伴隨河道治理和道路建設的完工,同步實施的水、電、氣、暖、通信等基礎服務設施,也一併建設到位,提升了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多年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的高女士說:“如同當年中環路建成一樣,八河沿線的城中村和棚戶區也將在此工程的帶動下,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

從長遠看,河道沿線在改造過程中,已根據未來入住的人口規模,同步配建了完善的市政公用服務設施,這些都為未來房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特別是附近多個城中村、棚戶區同步啟動改造後,未來將有數萬人入住,由此可帶動商業、銀行、餐飲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八條河流域也將成為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帶。

治理一條河,修好一條路,貫通東西山,帶動整座城。隨著“八河治理”這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發展工程的陸續完工,將有更多太原人享受到城市發展帶來的美好。

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一城清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