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說起四川省綿陽安州區花荄古鎮,綿陽人以及周邊市縣並不陌生。據《縣誌》、《鎮志》記載:有1600多年曆史的花荄鎮古為羌人聚集地,冉駹國附都所在地。秦並天下後漢人遷入。兩晉時期(公元347年)廢都設益昌縣,縣址在安昌河東岸官斗山(花荄鎮聯豐村官斗山),時長236年。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三棵百年老皂角樹只剩下被老居民們保護下來的樹幹

唐調露年間(679~680)涪縣、益昌一帶發生叛亂,朝廷命花衡芝將軍帶兵平叛。戰亂中,益昌縣城毀損。唐永淳元年(公元682),縣址從官斗山遷至安昌河西岸,因置歷史上古綿州之西,故改益昌縣為西昌縣,縣址設江西館(今花荄糧站中內)。花衡芝也因戡亂功高,被朝廷封為西昌侯。西昌縣縣名自唐武德元年到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共使用390年。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花荄鎮老街道

花將軍平亂時,以當地盛產的紅砂石鋪了約500米長的石板路,並用癩疤石條(又名雲母石)砌路沿,作為軍馬糧草運輸通道。平亂結束後,人們逐步在石板路兩旁修建房屋,開設店鋪,慢慢形成了街道(今大南街和大北街部分)。因街道路面的石板色澤不一,人們便稱這條街道為“花街”,以紀念這位花侯爺。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具有百年曆史的適中茶旅店

北宋熙寧5年(公元1072年)西昌縣併入龍安縣(今安縣)建鎮,謂之“西昌鎮”。官方即以“西昌鎮”通報文書,但民間仍習慣稱“花街”或“花街場”。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老街老屋進深都在40米以上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七月十日,時任國民政府的安縣縣長高國霖離任前,以“花街之名,頗久雅馴”為由,根據《漢書》“青陽浮動,根荄以遂”之句,徵得民眾同意後,將“荄”字更替“街”字,更名為“花荄鎮”並呈報省政府,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七月二十二日批覆下達:準於將“花街”更改為“花荄”。至此,花荄沿用至今。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130多年前修建的古廟

明清以來,花荄鎮就是安縣、北川、綿陽等地的重要商貿交易驛站,商賈雲集、文化交匯,十分熱鬧。汶川大地震以前,由大南街、大北街和解放街為主組成的花荄場鎮古韻猶存,臨街鋪面多為木質穿鬥結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是安縣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古建築群。長1000多米,寬8米的老街上,一家家殘舊的老字號店鋪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構成了一幅幅特有的老街畫面。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殘存的老街街市

老街居民說,勞作之餘,在街邊茶鋪裡喝茶,在燒臘攤子邊拼酒,那份安靜和舒適是現代生活無法相比的。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仍有居民居住的清代民房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後,花荄鎮成了開發商淘金的最大“樂園”,老街畫面被無情的鋼鐵機械挖得遍體鱗傷,大量古建築材料被外地商販廉價購買運走,暫時沒有開發的,也因房屋老舊,少有人居住變得破敗蕭條,古鎮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居民們雖然嚮往新的生活,盼著早日舊城改造,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但依依不捨的情結依然濃厚。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老茶鋪裡的茶客

花荄鎮的舊城改造雖然已經進行多年,但目前還算殘存的老街畫面依然存在。據瞭解,在開發建設中沒有恢復古建築和老街的計劃,因此,這座承載著1600多年曆史記憶的文化古鎮,將逐漸徹底消失,由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建築取而代之。

老街 老宅 古廟 古民居漸行漸遠的花荄古鎮記憶

殘存的古建築

為了留住花荄古鎮最後的一點記憶,筆者用鏡頭留下了即將消失部分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