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折騰許久的臺灣“12年教育”高中歷史課綱議題,13日有了結果,臺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最終拍板決定,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中,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圖為臺當局“教育部長”葉俊榮(左二)及“次長”林騰蛟(左三)12日出席審議新課綱。(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當局修改高中歷史課綱 調改的重點是什麼?

猶記得去年此時,臺教育部門大幅刪改文言文比例就曾引發極強爭議,而在歷史課改問題上,喧囂更甚!蔡英文上臺之後,“臺獨”的“去中國化”動作更為頻繁,高中歷史課綱修改,顯示出明顯的“漸進式臺獨”的“策略路徑”——從把臺灣史從單列成一章,到把臺灣史的一章擴成一本書,而大幅刪減“中國史”篇幅,直至將其納入“東亞史”架構下討論,把中國史“作掉”。在歷史教課書上,完成了“去中國”,而臺灣則“獨立”了!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課綱調改 臺當局“去中國化”意圖明顯 兩岸各界憂心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息息相關的5000年曆史脈絡,蔡當局想一刀切斷,傷害的卻是臺灣的下一代。

對於把“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架構的做法,在校臺灣學生表示,給她一種在講別國歷史的感覺,政治意味太濃厚。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臺灣文史作家王豐指出,所謂“東亞”實為西方殖民者視角,他感慨,若課綱設計者心態都未“脫殖”,宛如仍被關在囚籠中,又如何期待臺灣的年輕人具有開闊不設限的視野?王豐強調,臺灣既然一直以“民主自由”為傲,執政者就不該將學子視為“歷史的選民”,以教育為工具試圖“捏麵人”。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舊歷史課綱是按照年代或朝代順序編排,更改後的新課綱則採用主題式分單元,這也意味著對“中國史”的理解,將從過往漢唐明清朝代編年史,轉變成主題式的理解。基本時序不通的情況下,

“張飛打岳飛”將可能不再是笑話!從事歷史教學的老師也表示,此次課綱的大幅調改,有民進黨的政治意涵在裡面,對於老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會產生非常焦慮的負面影響。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歷史學者戚嘉林表示“按照新課綱,臺灣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會稀稀落落,沒辦法形成完整的中國歷史概念。這是‘臺獨’勢力對下一代進行思想意識形態灌輸,為‘臺獨’鋪路。”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這就是蔡當局三階段“去中國化”的正式完成。蔡當局的目的就是不要讓中國大陸成為臺灣在文化上、民族上、血緣上的“母國”,“從量變到質變,正式完成去中國化。”

臺灣媒體也表示了深度的憂慮,認為新課綱上路“將是衰敗的起點”,中華文化將在臺斷根,以後臺灣學子要了解大陸,瞭解歷史,恐怕看大陸的宮廷劇比看臺灣的教科書更靠譜。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福建省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郭健青表示,在他看來,修改課綱是蔡當局“漸進式臺獨”的又一卑劣行徑,是李登輝“本土化”、陳水扁“臺灣優先”等臺獨思想的延續,其目的就是讓臺灣的青少年認為臺灣和中國大陸沒什麼關係,是和東南亞國家一樣的“睦鄰”關係,臺灣自己是南島語族,這樣讓臺灣的青少年從歷史從地理從文化從青少年最初接受教育的時候與大陸進行切割,所以她(蔡英文)搞長期“臺獨”的用心是非常明顯的。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在接受海峽衛視駐廈門記者採訪時也指出,蔡當局修改課綱是“臺獨”意識形態對教育的滲透,將直接衝擊著兩岸關係,會加大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難度,使未來兩岸統一的代價更高,其中就包括臺灣社會要付出的代價會更高,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對於臺灣民眾的不負責任。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長期關注課綱議題的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在接受《今日海峽》欄目連線專訪時表示,這次的高中課綱可以說“文化臺獨”的“最大成果”,卻是兩岸未來之禍,未來兩岸關係會因兩岸年輕人認同斷裂而更緊張。他說,以前的課綱雖然我們不滿意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這樣的劃分,因為在這種劃分下“臺灣史”和“中國史”是對立,這是一種潛在的“一中一臺”的表達。但是這次直接把“中國史”都拿掉了,等於是“臺獨”更進一步了!在這樣的教育下,未來臺灣小孩學歷史的過程中,腦海裡就沒有中國史這個概念,朝代性的敘述都消失了,知道的只是歷史的碎片,未來怎麼會對中華文化和中國史有認同呢?張亞中表示,認同是兩岸關係的根,根被刨掉,未來有“獨”的思維的小朋友會越來越多,“去中國化”形成了,加深彼此不信任,兩岸關係要發展下去很難,這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臺灣名嘴黃智賢在今天這個日本戰敗投降日,特別撰文指出,“歷史教科書,中國史從被邊緣化,變成徹底消失。 把中國變成東亞歷史的幽靈。 這不正是日本帝國當年未完成的美夢嗎?”“ 臺灣史無限膨脹,即使不是從日據時代講起,但媚日去中,不是未來,根本是現在。”她痛心斥責臺當局“臺灣光復了73年,中國人的血,難道白流了?”“ 臺灣恢復了日本的光榮,新的大東亞共榮圈,在臺灣復國。”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如何反制蔡當局的“去中化”圖謀?兩岸有識之士獻策

兩岸同文同種,文化同源,不是換個課綱就能改變的。綠營想讓臺灣學生從小就被沒有“中國史”的史觀洗腦,更是惡毒。如何反制蔡當局的“去中”圖謀,兩岸有識之士也紛紛建言。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批評蔡英文當局調改課綱,把“中國史”去掉,引入“皇民史觀”,將臺灣與大陸切割,將大陸變成一個敵對的“鄰國”,是典型的“媚日去中”。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上,兩岸的有識之士要拆穿蔡英文當局“媚日去中”的陰謀,更加凸顯兩岸一家親,同文同種的歷史現實,凸顯兩岸血脈相連的不變的道統,兩岸有識之士必須意識到此次課綱調改是文化的一次浩劫,這是蔡英文“文化臺獨”的重要一步,如果不進行反制,蔡英文當局就把臺灣作為中國人的根給刨掉了!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 張文生也認為,加強文化交流,讓青年人在交流中多接觸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培養他們對中國認同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觀念十分必要。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福建省社科院臺研所 副所長郭健青表示,除借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機會宣傳臺灣同大陸的淵源、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讓臺灣青年增加認同感與歸屬感之外,也要繼續推進兩岸合編教材的工作。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臺灣時事評論員張亞中先生認為,兩岸青年交流一定要加速,更緊密地往前推,因為青年的歷史觀是在“模塑”的過程中,當他不斷接收到來自大陸的訊息,他就有機會修正從臺灣當局教科書上收到的錯誤訊息;其二,他認為臺灣的內部是否能夠形成一股力量來捍衛中華文化、捍衛中國史,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過出版讀物、運用網站等方式,讓大家瞭解。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臺灣學者龐建國認為,現在年輕人吸收訊息的管道已經非常多元化,網絡上有各式各樣的消息,再加上兩岸地理距離這麼近,大陸的成長進步都會對臺灣的年輕人產生影響。民進黨有製造“天然獨”的企圖,但是他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邁向“理性統”。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今日(8.15),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時指出若報道屬實,這是民進黨當局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他還指出,兩岸同屬一箇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去中國化”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結。民進黨當局的這一倒行逆施,已遭到臺灣社會強烈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更加強有力的遏制和打擊。

檯曆史課綱不見“中國史”!如何反制臺當局數典忘祖 “文化臺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