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什麼方法幫助自己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有何優缺點,擅長什麼和不擅長什麼?

fengyongyao


這個問題比較哲學。我先談談我的看法。

人的一生說起來是分為不同的階段的,比如說你目前如果是青少年階段,那麼學習就是你這個人生階段主要的事情。這個階段的人因為年齡小,心理還未成熟,所為看自己都是比較淺顯的。那麼,你在同學眼中、父母面前、老師面前的評價就是你對自己人生的認識。

第二階段就是你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後對自己的認識和人生的理解。這個階段的你在面對工作、面對感情或者婚姻中,你如何能夠在單位中獨擋一面,在家庭中積極挑起家庭的重擔和揹負起家庭的責任?如果你這些都做到很好,說明你對這個階段的人生定位已經很明確,就是做一個單位的好員工、妻子(丈夫)的好配偶、孩子的好媽媽(爸爸)。如何能守住自己人生中設置的底線,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並很好的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這個就是你目前所面對的最大的問題。



第三階段就是你已經步入耋耄之年。這個時候的你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大半個時光,看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浮浮沉沉,這個時候的人生應該是達到了巔峰。首先,既不用操心子女的事情,亦不用再去維護單位的人際關係,只要靜下心來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OK了。如果這個時候的你身體健康,心態良好,你可以儘可能的去做自己喜歡而年輕時候未能完成的心願或理想。

所以,人的一生每個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人在前行的過程中都是不斷地在否定自己、重新規劃自己。沒有擅長和不擅長之說,只有你能不能做到、如何做到?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幾個是大學學什麼,工作就是對應什麼,就拿我來說,我大學學的是語文教育,可我還是步入了金融行業,從事了和自己專業根本對不上的工作內容。你能說我擅長理財嗎?剛工作的我還不是拋棄自己從前的一切,從頭開始學習金融知識,慢慢適應工作崗位和內容,考取自認為一輩子也不會用的金融專業證書。但是,當你回頭看看你這麼多年的堅持和努力,你就會明白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寶貴的,有舍才有得。


數錢呢


看到這個問題,先給你分享一個經歷。

上大學之前,我有一個非常尷尬的現象,就是一上臺講話,雙手雙腳就會無意識地抖動,導致說話斷斷續續,語不成句,九不搭八。拿著稿子在那裡抖啊抖,還以為全身抽筋了。上大學之後,我決定去參加演講比賽,可能你會覺得奇怪,如果像之前那樣在講臺上出現“抽筋現象”那不就太丟人了。但是我的想法是,我要改變這種情況,以後在臺上講話也能和別人一樣鎮定自若,於是我去參加了。剛剛開始初試的時候,確實還是抖得非常厲害,抖得站不穩,身子一點一點往後靠,主持人後面跟我提起這個現象,我都覺得無地自容,太丟人了。後面還有一個複試。我把稿子背的滾瓜爛熟,那程度真是,隨時隨地都能倒背如流,上臺時,臺下的人比初試的少,我就開始了,一開始說得聲音有點顫,後面越講聲音越大。這時有一種如釋負重的感覺,頓時非常興奮,因為我發現,原來大聲念出來,場上的氣勢可以壓倒心中的恐懼。事前準備得比較充分,複試順利通過了,後面順利闖入院決賽,還得了三等獎。這對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接下來又去面試廣播臺,繞口令比賽,小品表演,辯論賽,歌唱比賽,當然參加這些比賽,並不是我這些方面很強,我只是想改變我上臺演講被恐懼支配的境況。後面上臺講話,基本不會出現腿抖的現象了。

再給你分享一個經歷。

畢業後,去一家傢俱公司做工藝設計,開始做著相當勞累和苦逼,因為對工藝的瞭解太少,經常受到車間的質疑和刁難。你要知道在工廠受到車間的質疑是一種最大的恥辱。之後,我先要改變這種現狀,想享受車間像對待其他技術員一樣的尊重。每天下班後花兩個小時來學習工藝知識,並且經常到安裝車間檢驗自己的設計。半年後,終於被人說成是老油條了,到現在,不用說,工藝已經不是什麼問題,是自己的一個專業領域了。

第一個經歷,可能自己會懷疑自己不擅長表達,不適合在臺上講話,因而繼續做一個孤僻的人。第一個經歷,可能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做技術,說不定一直的跳槽中。

通過以上兩個經歷,我想說的是,沒有人天生就擅長什麼,你只有對你想做或想知道的東西,瞭解以及熟悉了之後,這東西就會變成你擅長的東西。認清自己也一樣,在經歷中回頭來審視和分析自己。例如那個演講的經歷,我發現自己會堅持,敢改變,但是沒有表演的情分,天分,以及興趣。再例如工作的經歷,我發現自己對操作性的事物很有天賦,例如軟件學習,機器學習等,但是數學邏輯方面反應很遲鈍,例如編程,函數等。

最後總結:你想做的事,先努力去做到符合自己心中的預想。對事物瞭解和熟悉了之後,那就會變成你擅長的東西了,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優缺點也會看得清清楚楚。

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


翹起你的嘴角


這個問題問得好,人一生最難的事情就是認清自己,所以總是有人死不瞑目。當然,如果一個人已經有了想認識自己的想法,而且很迫切時,證明他的一隻腳已經踏上了真正的成長之路。


我們先探討為何人總是認不清自己。人總是認不清自己主要是由天生人性的弱點決定的,那就是人總是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我最棒。我們與人說話交流總是把“我”字掛在嘴邊,也就是說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我”,可見人是多麼自戀,總是那麼驕傲。

為此,人總是會誕生出兩個不健康的行為。一個行為是,喜歡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而且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確實是最棒的,因為人總是有自己的優點,而他人也總是有缺點的。比如他年輕,就會和年長者比活力,比如他長得帥,他就會以外貌自居,比如他學習好,他就會看不起學渣。另一個行為是不思進取,總是抱怨。因為他看到的總是別人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在孤芳自賞之餘,自然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當別人取得了成績或者榮譽時,總是不屑一顧,甚至吐槽不公平。比如,有些人總是記著別人上學時是位學渣,日後一旦發現別人在事業上反而更加成功時,他總是難以接受而憤憤不平。職場上此類事情更是不在少數,比如有些人面對同事被評為優秀員工時總是想不通,因為他認為同事還沒他優秀,沒他棒。事實上他們兩個的業績確實不差上下,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人家比他善於維護團隊,並會發動團隊作戰,而他只是孤膽英雄,總是不願接納別人或者幫助別人,這一點確實有著本質區別。



承認自己有缺點和有侷限性,本來人無完人,而且絕對客觀存在,這是認清自己最基礎的思想準備。所以我經常會以提問的形式引導我們的同事去思考,去正視自己的問題。

為何越優秀的人越推崇終身學習?毛澤東一生精讀十萬餘冊書籍,天地壹號董事長陳生出差揹包除了幾件簡單的衣服就是書。我們才讀幾本書呢?假如把知識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有我半瓢否?

為何古人提倡修煉?為何總是有人被罵沒修養或者沒教養?不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會存在先天不足,需要後天努力學習和修正嘛!

別人能管理好一個公司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我們能管理幾人?為何別人不服我們?我們已經能把自己打理好了嗎?無法管理好自己怎麼能去管理他人呢?假如我們連自己管理不好,讓我們去管理他人,想想會發生什麼?我確實見過一位經理是如何一步步做成光桿司令,而且在他成為光桿司令那一天晚上別人又是如何放鞭炮慶祝的,至於對組織的傷害就更是無法估量。

如果我們常常能主動思考這類問題,我想我們不僅會有認清自己的思想基礎,而且常常會有認清自己的法子,並會有主動修正自己完善自己的行動。


找個榜樣,對標他找差距。每個人都有成長和成功的慾望,但是隻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主動找差距知不足,並能主動改進,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屬於被動,甚至常常迷惘,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所以當把一位成功人士作為自己的榜樣時,把自己的學識、為人、做事、內涵、能力等對標自己的榜樣,自然就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裡。

要說明的是,榜樣可以有一位,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多找幾位。他可以是自己的直接領導,也可以是自己的親戚,也可以是社會公眾人物。其實,只要有這種拜師學藝的意識,處處都有自己的榜樣,畢竟三人行必有我師。

對標自己的追求目標找差距。我們之所以要找差距就是有追求,要成長,要成功,那首先就要有自己明確的具體追求目標,同時,梳理出要達成目標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樣,我們就可以對標這些具體條件,梳理出自己有什麼,沒什麼,要加強什麼,要補充什麼等,同樣便知道了了自己的差距具體在哪裡。



正確看待面子。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差距其實是假象。原因就是太愛面子,或者不能正確看待面子。人都喜歡呈現光鮮的自己,對於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總是採取掩飾或掩藏,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其實,這種做法會讓我們死要面子活受罪,在我們需要學習的時候沒有學到,該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錯過了機緣,甚至會耽誤自己所服務組織的目標實現。

什麼叫有面子?其實謙虛就會更有面子。因為人人都喜歡謙虛的人,而且願意幫助他。

什麼叫面子?你不斷成長,不斷能接受新挑戰就是面子。

什麼叫面子?你最終業績不凡,取得事業的成功就是有面子。

什麼叫面子?因為你很誠實,得到身邊朋友、同事、家人的認同就是有面子。

什麼叫面子?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全力以赴就是有面子。

時間是個最了不起的公正大師,靠掩蓋,修飾,假裝或者包裝出來的面子是經不起時間檢閱的,終究會被別人發現。這才真正叫著沒面子。


天地壹號劉彬


照鏡子可以從鏡面看清自己外在。

而看清自己內在,有兩種辦法,一個就是別人口中的自己,多交幾個良友,從他們不斷批評中,你就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缺點就是你會活成他們想認識的人。

另外一種就是需要自我瞭解,我是野路子自學管理的,我們管理的識人前提,就是先認清自己。認清自己說起來容易,但很多人還是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大多數人會掩埋缺陷,放大優點。這很正常,誰都這麼做過。

我說說我的優點:實誠。

缺點:有大男子主義,長相一般,偏胖,皮膚不好,脾氣也不好,睡覺打呼嚕,沒人督促時候會很懶………………好了,我就先說這一百條了。


小手暖心


我們 每個人 都瞭解自己性格特徵 和 擅長什麼 比如 我性格屬於 溫和型的 講理 善解人意型 從不喜歡和人 爭吵 要說擅長什麼 我擅長 政治思想 思想價值觀 世界觀 人生觀 消費觀 生活觀 特別正 走教育方向 影響力 方向 還擅長 熱愛藝術 喜歡音樂 愛唱愛跳 性格開朗 自己宅家時 靜靜待著也行 應該屬於雙重性格 不擅長的 數學 讓家庭 和孩子 去實現 夢想[玫瑰]



可愛的寶寶519


對於認清自己的方法,我最推崇晚晴中興名臣曾國藩提倡的方法,非常簡潔實用而且很好記,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事上磨練。

記住這四個字,每天堅持做到這四個字,就能達到認清自己,瞭解自己,並且真正掌控好自己人生的目的。

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經歷,從“什麼是事上磨練”;“為什麼要事上磨練”;“事上磨練最好的方式”三個方面,來解答這個問題。尤其是最後一個方面“事上磨練最好的方式”,我覺得是最符合人性,也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和做到的,請大家耐心看完哦!

一、什麼是“事上磨練”

所謂“事上磨練”,就是不要空談,不要宅在家裡空想,要去做,Just do it。下面,我舉兩個例子吧。

比如,大學畢業生和職場人士最關心的考證。下面我介紹一下自己當年畢業後,怎麼考資格證的經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大學學的是畜牧獸醫,結果畢業後,考取了專業領域相距十萬八千里的報關員、報檢員(暴露年齡了,哈哈)。當時,我幾乎是一個字都看不懂教材,甚至看著看著,就把教材從樓上扔了下去,最後,還得乖乖的撿回來。經歷了痛苦的一週後,我終於想到了方法——逆向學習法。我通過做題,逆向學習相關知識。A試卷的第一題不會,就看第一題的相關知識點。到下次做B試卷的時候,又有相同的知識點,我就會做了。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我既掌握了相關知識,又幾乎把題庫都做了一遍,真的到了考試的時候,有一些題都是直接看選項寫答案的。

現在,我學習做自媒體,我對Pr的學習,也是通過有什麼需求就學什麼,慢慢掌握了這個複雜但十分強大的軟件。

二、為什麼要“事上磨練”

為什麼現在雞湯很多人不喜歡喝了?其實不是雞湯的問題,而是熬雞湯的人的問題。那些寫成功學的人,要麼自己多半都不算成功,要麼一般人無法複製,比如說先定個小目標,掙他一個億這種,要麼就是空談只會講理論,比如找高僧問愛情等等。

提倡“事上磨練”這四字箴言的人物之一,乃是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公”的曾國藩。

拋開對他歷史功過的爭論,總之大家記住,曾國藩從湖南農村一個小地主,經過多年的“事上磨練”,終於位極人臣,實現了從塵土飛昇九霄的巨大個人成功,而且,不僅僅是他個人,他的後世子孫也各個在不同領域有所建樹,

比如說兒子曾紀澤 ,晚清著名外交家,中國歷史上第二位駐外公使,曾紀鴻,著名的數學家、曾廣植,有機化學家、曾昭氚,留美化學碩士和工商碩士、曾昭氙,留美化學博士等,在曾國藩的後人中全部都是傑出的人才。

本人實現了逆襲,後人更是破除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他提出的方法,難道不香嗎?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踐行嗎?

三、“事上磨練”的最好方式

我舉了自己考資格證和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但多多少少有點頭懸梁錐刺股的味道,這種終究是反人性的做法,我想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

什麼是最好的方式呢?我想應該是旅遊!

一方面,玩是人類的天性,符合天性的事情是最好的磨練方式,要不怎麼會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說法;另一方面,旅遊意味著你每天都要面臨各種不同的情況,處理很多突發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有何優缺點,擅長什麼和不擅長什麼?就能清楚的展現出來了。

講一個我大學的時候偷偷穿越中越邊界線的傳奇······

我不會因此被追責吧!而且,這次真實的經歷的過程跟編的一樣,估計很多人都不相信,算了,不講了吧······

哎,還是忍不住要炫耀一下,簡單炫耀一下吧。

大二的時候,年級組織去中越邊境的德天瀑布玩。當時,我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偷渡到河對岸,也就是越南的德天瀑布公園裡,向這邊的同學喊話,哇,炫不炫酷不酷???????!!!!!!!

我真的做到了!方法和過程略去,我怕犯規。

當我在越南人的土地上,慢慢走向河邊的時候,我被越南人圍住了!!!!!!因為,我穿的太顯眼了,當時我穿著從海南島買的花花綠綠的島服,手上還帶一塊鍍銅的百把塊的“金錶”。而當時越南人都是白襯衫和深色西褲。一看就非我族類呀!這要是被抓住,前輩師兄就有被關十幾天水牢,家人出錢贖人的慘痛教訓!

當時我被十幾個人團團圍住,而且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用越南語問我,還用手指指點點對岸。雖然我不懂越南語,但傻子都知道他們的意思。

怎麼辦?衝出人群,游回來?估計孫楊都做不到。

我故作鎮定地環顧了一圈,我看到越南境內遠處的一條公路上正好停著一輛轎車,這輛車就是我脫身的關鍵了。


於是,我選擇了驚為天人的,估計也是唯一正確的做法——裝啞巴!!!


別的不提,首先我一出聲,那就什麼都完了。當時,我一邊咿咿呀呀的指著自己的嘴巴,一邊指著山上的轎車,想傳遞信息是我是富二代,是從那輛車上下來的。結果,他們看了看車,再上下打量了我之後,就漸漸散開了,我,則順利的原路返回!!!!!!!!!!!!!!!!!!!

當時,是2002年,越南正經歷著中國90年代的歷史時期。這就是我的方法成立的大前提。

我是天才,至少,是應對緊急情況的天才!後來的許許多多的事情的磨練後,使我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越來越強!


桂林福瑞登


有這個問題一定是有些心浮氣躁,做的事兒太少,才不能認清自己!正常人需要做一行愛一行,先努力做好當下工作!還不到拼才華的時候!做了才成就偉大,而不是偉大了才做!

當然要多學習,提高認知能力!能超清你現在的工作是否能一步步積累你的內在能力和資源!

內外能力能上你升級內核,資源主要是人脈資源和社交資源。這個是未來每個人都很重要的資產,你到哪裡都可以用上。

越來越多企業都在轉變用工模式,優秀的,有資源的人有更多選擇權,他們不會依賴於某個企業,會活得更自由!更身心解放!



新業態參謀


一、認清自己需要經常的與自己內心對話,告別塵世的浮躁與喧囂,給自己一個寧靜的心情,停下匆匆腳步多思考,靜坐常思己過,寧靜可以致遠,亦可以到達靈魂的最深處。


二、認清息還要多交朋友,益友,真誠地邀請朋友對你進行評價,多聽聽朋友的意見,取長被短,不斷完善自己。


三、多讀書,多充電,腹有讀書氣自華,隨著一個人文化底蘊的提升和知識能力的增長,自然而然的一方面自身能力不斷提升,而認識世界和自己的能力也相應提高,會幫助你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四、多聽師長們的意見,虛心向他們請教,長輩們畢竟生活閱歷豐富,有過很多的經驗也有過教訓,可以更好地洞察世事,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楚一個人的優缺點,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長輩的意見聽不見,這是不可取的。


與你共勉!


文金髮律師


用王陽明的心學分析:

首先把自己放在良知的鏡子面前照射自己,從自己的性格、習慣等處入手分析自己道德行為有沒有哪些過失、或有沒有哪些比較高尚的點,這些都是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映照,不是戴面具表現出來的。之所以分析這些是因為認清自己的本質才能更好得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剖析出來,然後再慢慢規避道德行為上的瑕疵(除了聖人,每個人都有瑕疵)並把自己的高尚部分儘量放大到日常工作行為中,這也就是致良知的過程。

其次光想沒用必須切切實實去行動,達到知行合一,其實當你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時就已經是行的開始,但是還不通徹,還要融會貫通,在行動實踐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類坎坷和不順,這些都沒關係,甚至你要感謝這些磨難,因為只有這些磨難才給了你提升自己的機會,也就是心學所講的"事上練”,所有的經歷都走一遍,你會發現自己的靈魂就已經得到質的突破。心學最強大的地方不僅僅限於“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而是當你融會貫通之後無形中散發的強大的氣場,並能吸引各類好運各種順利,這些看似玄妙,但是真真實實會發生。

所以我認為你這個命題一定要加上行動、如何行動,才能真正完善自我


明洋澈心


個人經驗來說,“認識自我”這個課題比較大,涉及到哲學,但是具有“科學和客觀的態度”這一點是“自我認知”的前提條件,如果你不能用客觀的態度看待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你就無法用客觀的態度看待自身的優缺點,這之間有必然聯繫。

一個有著清晰自我認知的人,往往知道自己的認知邊界,懂得與人相處的邊界距離,對自己不懂的領域,會認慫,會謙虛,會低頭,因為不懂就是不懂,我們可以學習,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認清自我還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學習能力”,這個是存在巨大個體差異的,不可盡述……

所以,多經歷,多思考,多讀書,先認識世界再認識自我,再慢慢進步,自我認知越充分深入,這個人就越內斂,優秀[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