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會寫讀後感嗎?不要再抄範文了,語文老師手把手教你寫作文

讀後感,顧名思義是要先讀書,再寫自己的感受。現實情況是很多學生根本就不願意讀課外書,更別提感受了。那怎麼才能寫好一篇讀後感呢?今天周老師通過一節微課程教大家學會寫讀後感。




看完微課以後,大家都會寫讀後感了嗎?

還不太熟練的同學,可以再看看下面的例文,熟悉讀後感的寫作思路。

讀《草房子》有感

暑假裡,我閱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掩卷深思,我感觸很深。(開門見山開頭,緊扣文題,引出下文。)

主人公桑桑淘氣,富於幻想,當他得知自己生命垂危,毫無希望時,他沒有抱怨,沒有暴躁。這時“桑桑對誰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顯得善良”,享受地喝下苦藥,他從這奇苦中獲得那塊“鼠瘡”的消除。踏破生與死的界限,他認識到了生命奪目的美麗。(寫桑桑面對苦難的態度和做法,表達自己的感受。)

杜小康從小就生活在大紅門裡,顯得與眾不同。杜家突然一落千丈,他和父親去三百里外的蘆葦蕩放鴨,狂風、暴雨、孤獨、憂傷……這一切困擾著他。不久,父親重病,厄運再次降臨,杜家一貧如洗,杜小康“他有父親的悲傷,卻沒有父親的絕望。”在與挫折的較量中,他更堅強,他自己在學校門口擺攤,他成了生活的強者。我堅信桑校長說的“日後,麻油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

(寫杜小康面對苦難的態度和做法。借桑校長的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還有紙月、陸鶴、細馬等都經歷了太多太多的困苦、磨難,他們都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展現出人生的精彩。

  桑桑、杜小康、紙月、陸鶴、細馬,面對苦難不但沒有屈服,反而在苦難中成長了起來。低頭問自己:我有麻油地孩子那樣頑強不屈的精神嗎?從小到大,我可以說生活在“蜜罐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碰到困難就愛發脾氣,想家人給我解決。我缺少的正是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啊!(聯繫自己實際把感受寫具體,很真實。)

《草房子》教會了我很多,它像一座燈塔給我指明瞭方向,未來,我一定要像麻油地的孩子那樣堅強地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苦和磨難,活出精彩的人生。(結尾總結全文,表達感想,突出中心。)

點評:小這篇習作的結構是“總——分——總”。開頭扣題,引出下文對內容和感受的表述。中間部分寫了桑桑的苦難、杜小康的苦難,簡寫了紙月、陸鶴、細馬的苦難,並寫了自己的看法感受,並聯系自己實際把感受寫具體。結尾總結全文,表達感想,使文章中心明確。

《愛的教育》讀後感

這個假期,我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真的非常喜歡,也讓我很震撼。(開頭扣題,交代讀《愛的教育》的時間和總的感受,自然引出下文。)

這本書以一個意大利小學生安利柯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他小學四年級期間的一個個小故事。故事裡,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總是挺身而出幫助弱小者;有聰明懂事的德羅西,他學習優秀,卻從不驕傲;有勤奮好學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辭,卻毅力非凡;更有可愛可親,慈愛溫和的新老師,以及熱切愛著小主人公並給他指引的爸爸媽媽……這裡洋溢著濃郁的親子之情,師生之情,同學之情,還有小小少年的愛國之心。(抓住重點,簡要介紹書中內容,為寫感受做好準備。)

有感於小主人公安利柯的描述,我眼前一一閃過我的父母、老師、同學、朋友:我的爸爸媽媽上班很忙,還要照顧我的生活,指導我的學習,關心的成長;老師每天辛辛苦苦上課、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我們學知識、學做事、學做人;同學朋友在困難時幫助我、在成功時激勵我……

我也和安利柯一樣被“愛”包圍著啊!我要在被愛中感受愛、學會愛。(聯繫自己實際把感受寫具體。)

我真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愛的教育》,我也希望把我的愛獻給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獻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大家都學會“愛別人”“傳遞愛”,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溫暖,感受到美好!(結尾總結全文,表達感受,使文章結構完整,中心突出。)

點評:小作者開頭開門見山交代讀《愛的教育》的時間和總體感受,引出下文。中間簡述感受最深的內容及感受,並聯系自己實際把感受寫得很具體。結尾總結全文,表達希望,使文章結構完整,主題突出。

關於寫讀後感,你有什麼好的學習小妙招或者問題嗎?歡迎留言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轉發。我是語文周老師,專注分享語文知識!關注我,學習更多教育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