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最真實的戰場描寫應該是什麼樣的?

Serena丶Du


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在今天,亞琛外圍的西德國防軍已經後退了整整20公里,這是戰爭爆發的第7天,蘇軍以平均每天80公里的速度飛速推進著。


在昨天,科隆失陷,蘇聯駐德集群的數個裝甲師從科隆一路奔襲而來,如入無人之境,他們的目標是攻下亞琛,並以此為集結點,攻下比利時北面的安特衛普,這是北約在法國東北方向一個非常重要的深水港,一旦安特衛普失陷,荷蘭將被孤立,蘇軍的戰術航空兵也可以就近部署,對英吉利海峽進行空中封鎖,北約將徹底失去在美國盟軍抵達歐洲前保住法國的可能。

由於連續數天的消耗,蘇軍的攻勢相比前幾天已經變弱了一些,攻擊亞琛的幾個蘇軍師均減員超過30%,裝備可用率僅有60%。

而亞琛外圍的聯邦德國國防軍第104步兵師,271裝甲團已經擊退了蘇軍數波攻勢,一架F-16A的殘骸還在不遠處熊熊燃燒著,50多輛T-64和T-72坦克以及他們飛掉的炮塔均勻地散佈在4000米長的戰線上,這相當於五分之一個坦克師的數量。

僅僅在中午12點到下午5點的5個小時裡,12枚戰術核武器引爆在亞琛的郊外,有北約的,有華約的,果真應了一句話:“美蘇打起來,勝負先不說,德國一定會被炸成一個蓋格計數器劈里啪啦的地方。”


不過這些核武器大多數美軍扔的,因為聯邦德國沒有核武,只能指望美國的飛機過來幫忙扔點蘑菇,好嚇唬嚇唬這些不怕死的伊萬們,而伊萬們則認為:一個殘破的二線師和一個被打殘的裝甲團,在缺少補給,缺乏支援的情況下沒必要用核彈對付他們。

核武器的效果不是太明顯,一枚1000噸級的核火箭,只能摧毀方圓250米內的蘇聯坦克,500米只相當於一個蘇軍坦克排的戰鬥寬度。面對全機械化,並且具備完善三防系統,步兵全部坐著步戰車的蘇軍重形師,光靠戰術核武器根本無法阻擋他們。

在空中,兩個陣營努力的爭奪著制空權,雖然北約依靠更強大的空中力量獲得了不少優勢,但是並沒有精力去支援自己陸地上的弟兄們。

隨著外圍據點被突破,奈伊福·馮·圖森破中尉不得不按照上級的指示,下令讓自己的步兵連後退到城市近郊,依託稀疏的民房阻滯蘇軍的進攻,他們已經沒時間挖陣地了。

“不能給普魯士軍官團的祖宗們丟臉啊!”,他對自己說到。


他摸出包裡的萬寶路香菸,點了一根,安逸地享受著片刻的寧靜。

剛剛吐出一口菸圈,外面就炸開了花,那是蘇軍師屬炮兵的152mm榴彈炮的咆哮。

很明顯,蘇軍打算在今天晚上就拿下這座已經被各種戰略,戰術核武炸了幾次的爛城。

但是,包括奈伊福中尉在內的西德官兵們,要面對的可遠遠不止是蘇軍,面對這場突然到來的戰爭,北約軍隊的準備遠不如他們的華約對手來的實在。雖然核武器對於已經以戰鬥狀態散開的大型地面作戰群的殺傷力有限,但是對後勤的打擊卻是非常明顯的。

奈伊福和他的士兵們,已經不剩下多少彈藥了。這一地區的制空權尚未確定,空投物資這種事情想都不敢想。而地面輸送更是不可能,也來不及,不過他們面前的機械化大牲口們,並沒有這個問題,他們甚至還能在進攻前打好幾輪彈幕。

炮彈,有得打在建築物上,炸出一片瓦礫,有的給瀝青路面上榨出一個個單兵坑。


“這些建築物的廢物,瓦礫,爛石頭,將成為絕佳的步兵掩體。”

奈伊福這樣想著,他認為他們能堅持到美國盟軍到的那天,據說今天又有一個美軍重型師已經登機,準備趕往歐洲戰區。

炮擊結束了,雖然士兵們知道:當硝煙散去之後,一定會浮現出蘇聯坦克那圓圓的鐵腦袋。但是當他們真的又一次看到這鋼鐵洪流時,還是不由得心裡一緊。蘇軍的半個裝甲團和伴隨的機械化步兵對他們的“陣地”發起了攻擊。

一枚反坦克導彈打在隊伍靠前的一輛T-72上,反應式裝甲爆炸,抵擋住了這枚導彈,但是坦克旁邊的士兵就沒那麼幸運了,偏轉的金屬射流和爆反的殘骸渣滓瞬間把這枚倒黴的士兵打成了篩子。

旁邊剩餘的士兵們隨即臥倒。

緊接著又是一枚反坦克導彈,這次這輛坦克沒這麼好運,導彈擊中了它剛才被命中的區域,零點幾秒後,炮塔和車身的縫隙裡噴出一陣火花,就像電焊的火花一樣,坦克略微減速,但還在前進,緊接著,砰地一聲,炮塔被掀離了車體,原先炮塔鏈接車身的那個圓形的洞裡燃燒著淡紫色的火焰,看樣子還有些殉爆炮彈的彈殼沒被炸碎,還產生了焰色反應。


就在同時,幾輛T-72同時把炮塔對準了700米外的那座小平房,幾乎同一時間開火。坦克炮的炮聲在遠處聽起來,其實和槍聲很像,非常輕脆,那種聲音和打屁股的“啪”的一聲很像。

有2枚125mm高爆彈命中了這間小平房,一枚搭載了承重牆上,另一枚直接從窗戶鑽了進去,在裡面炸開,平房瞬間爆炸,像被吹炸開的牛奶盒一樣。奈伊福沒有看到他的士兵從裡面跑出來,他們太貪了,為了一次摧毀一輛坦克,他們打了2枚導彈,沒來得及轉移陣地。

“我們在這繼續堅守沒有任何意義”他心想,是的,就算他們能擊退這波進攻,也會有小一波,甚至,在下一個瞬間他們這裡就會被戰術核武器給炸掉,蘇軍只是因為這裡守軍太少,認為不值得,才沒有扔核武,看來弱小也是一種優勢啊。


戰鬥機解說家


最真實的戰場描寫就兩句話:瞬間的喪命或負輕重不同程度的傷,活著或勝利完成任務或剎羽而歸或成了俘虜。生活在和平環境下的人,以看電影電視或小說而沉浸於戰爭的人,是很難想象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的。只有經歷過這一切,看到昨晚還睡在上鋪的弟兄傾刻失去了生命,其遺體或血染渾身,或四肢不會,或五臟外露,或腦漿迸裂……這時你為了完成任務還要義無反顧的迎著橫飛的槍彈向前衝擊,而越往前你看到的情景就越慘烈,你被激起的仇恨就越強烈,你恨不得以一死以報戰友,你全然已經忘記了家有老母,你只有一個念頭“衝上去,趕快,在我倒下之前必須完成任務”,這一刻你是瘋子,你是雄獅,你是捨生忘死的鬥士。在這一切歸於平靜時,你會後怕,你會戰慄,你會慶幸,你會對你一天所為進行仔細梳理,並會悲從中來為倒下而不知死活的戰友擔心,你開始憎惡戰爭,對向你祝賀、為你慶功的人不屑一顧,你真的感到“活著真好”,而且從內心深處告訴自己“趕快回家娶妻生子,過平常人的日子”……這就是真正的戰爭體會。


塵垚4


真實的戰場是什麼?令人室息的硝煙味道,震耳欲聾的槍炮呼嘯,遍地彈坑殘壕,陣地前沿橫七豎八躺著敵軍的屍體,身邊躺著自己犧牲的兄弟戰友,陣地如春耕季節,整個山頭被雙方的炮火耕犁過無數遍,花草無存,樹木被炮彈斬斷或連根拔起,大地在燃燒,生命也在燃燒,戰場上的雙方士兵眼中腦裡除了消滅敵人,其中己經陷入了一種無我無世界的瘋狂狀態,狹路相逢勇者勝,戰場真正遵循的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勇者必勝,智者無敵,只要你有視死如歸的戰鬥意志,無所畏懼的戰鬥精神,有必勝的信心,會取得最後的戰鬥勝利,能走出慘烈的戰爭,勇氣和運氣相隨相伴。

(相片均為本連戰友戰場實景拍攝)











老虎208626539


兔哥回答。真實的戰場環境和戰鬥規模的大小,作戰地形,作戰形式如進攻,防禦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國家的富裕成度對作戰的環境影響也很大。這些都決定了戰鬥中的艱苦成度。兔哥作為一名有幸參加過真實戰鬥的老兵談談我個人在兩年多的戰場上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希望大家對真實的戰場環境有個簡單的認識。打仗離不開人員,武器,後勤保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


戰場環境裡的生活,無論是進攻,防守,也不論是山地,平原,戰場環境都處於炮火連天,草木俱焚,滿目焦土的慘酷環境裡,而戰士們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戰士們不但要在這樣的環境中作戰,還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即然要生活就必須有吃喝拉撒睡,吃飯是最難的,由於處於攻防狀態的作戰,地形又屬於敵我雙方各佔山頭,因此,整個戰線處於犬牙交錯的複雜狀態。每天都會有炮彈落下,每個人都有一個防禦點,就是所謂的貓耳洞,都是石頭,裡面很窄,免強容下一兩個人,特別的潮溼,連隊無法送飯,都是三兩個人一組開火,米麵不缺,但放兩三天就發黴,飯吃多少做多少,黴變的特別快。


如果敵人炮火封鎖,給養根本就送不上來,只能吃壓縮餅乾,各種蔬菜罐頭,說實話,真不好吃。如果聞到香噴噴的大米飯,大白麵饅頭,那是真饞啊!大魚大肉連想都不敢想,能吃上幾條榨菜絲就感覺特別的脆,爽口。總之,讓你在一個小洞洞裡呆上兩年,每天吃壓縮餅乾,蔬菜罐頭,到處是蟲子,蚊子,還每天挨炸,偷襲。身體都是蚊蟲叮咬的大包,最難受的就是“爛襠”,兩個蛋蛋就像要漏出來了似的,有一種火燒火燎的疼痛感。無法洗澡,只能用雨水簡單擦洗一下,衣服都硬了,蓬頭垢面的,身上的泥滾兒一撮一堆。頭髮用梳子都理不開,可真不像影視劇裡那麼幹淨。


戰場環境下的作戰影視作品中總是能看到主角們冒著炮火左衝右突的,啥事沒有,這都是假的,真實戰場上,如果遇到炮火打擊,你根本就站不住,地動山搖,坐著都能把你震起來,不連滾帶爬的根本就無法正常行走,向影視劇那樣,炮彈離你那麼近,不用說炸死你,炮彈爆炸的高溫也能烤死你。炮火中一是站立行動困難,二是溫度很高,這時就只能隱蔽,臥倒,炮火一過敢快前進,等接近敵人陣地了就不會挨炸了,你要面對子彈,手榴彈的威脅。人死亡也不是一中彈就倒地安靜的死亡,要掙扎抽搐,很恐怖的。真實的戰場那樣的場景用語言無法描述,在真實的電影都展現不出來,非常慘烈。(下圖是本人的照片)


戰場上的武器使用和影視劇不一樣,戰場對武器的軍愛護比平時親多了,有空就擦試槍支,每一顆子彈都擦試到,這可是命啊。戰場真的是檢驗武器性能最好的場所,對武器的損傷太大了,槍打一會槍管就紅了,往水裡泡泡,或是用泥水降溫,沒人會等它自然冷卻,平時的槍支保養規矩都不會尊守了,戰鬥結束或閒暇時擦槍成了一種消遣方式。陣地上,手榴彈碼的一堆一堆的,都打開蓋子,隨取隨用,子彈的彈匣一摞摞的,開打時沒有時間去裝彈的,子彈消耗很大,剛上陣地時,還是挺怕的,往往一個彈匣自己都不知道咋打沒了。慢慢的就好點了,知道控制射擊節奏,省著用。仗越打越適應,最後都成老油條了。


真實的戰場最考驗人的是心理承受能力戰場上呆的時候長了,就不怕了,有時甚至希望打一場,感覺心裡空空的,節奏慢了就有一種壓抑感,特別的難受。想家,想親人。幾個人湊一起互相說自家的事,輪著說,翻過來調過去。戰場上真的很熬人,沒有電視,電影,收音機,報紙,雜誌都是奢侈品,通常弄一本雜誌,拆開,你一張,我一頁的,然後交換著看。就喜歡聽那些結婚,談戀愛的老兵說他們的浪漫史,現在想起來,感覺挺逗的。有一種“陣地呆兩年,母豬賽貂蟬”的感覺。戰場上,人的心裡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一旦靜下來,整個人就彷彿失去了支撐,感覺特別疲憊。


戰場上是最能磨鍊一個人意志的,真實的戰場沒有影視劇中那種浪漫,只有血腥與慘酷。

以上是兔哥的個人感受,歡迎你的閱讀和關注。


兔哥42928


我是一名老兵,但很遺憾的是沒有參加過戰爭,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我們的幸運,更是我們應該感謝的年代和歲月,畢竟走上過戰場的人都會經歷人世間殘酷的生死別離和血與火的洗禮,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遺失,遺失了曾經親密無間的戰友,遺失了很多美好的記憶,遺失了心中曾經的傷痛,甚至遺失了自己,遺失了對未來的憧憬。



當年的我們熱血沸騰走進軍營,“軍人的使命就是打仗”,年輕的我們也是如此,渴望能夠經歷一場真實的戰爭,但是當年的一位參加過戰爭的老兵告訴我們,你們不懂,何為戰爭?你們不明白,什麼是你即便活下來也永遠無法走出的傷痛?你們更不懂,活著的意義和渴望活著的眼神。


他說你們不曾想像一位已經因為重傷說不出話的戰友就躺在身邊,他還不到17歲,疼痛已經讓他失去了疼痛的感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陪著他,看著他,他的眼神我們永遠的釘在了眼前,他渴望活著,他還那麼年輕,他很安靜,渾身多處的炸傷已經讓他無法動彈,血也無法止住,我們能做的就是看著他,陪著他走完最後的活著的人生。

我們已經沒有了眼淚,早就幹了,一個班的戰友,現在活著的就剩下了3個人,在戰場上我們其實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滿腦子裡就是報仇。剛上來打仗時的害怕沒有了,任何人都會如此,見過了太多的血肉橫飛和死亡別離,你就不會在害怕,也不會在傷悲,冷漠或許會成為你一生的伴隨。



這位老兵很沉默的說著,他說,淚水已經不會在流。他們參軍的年齡基本都在18歲左右,有很多的戰友還不滿18歲,趕上了戰爭,趕上了犧牲,趕上了軍人應該趕上的一切,你說是值得慶幸還是應該悲傷?


他說,戰場上的他們並不害怕槍聲和炮聲,見到了太多的血和死,他們也不懼,但是他們卻害怕寂靜。戰場上有時會像無人的荒漠一樣的靜,這個靜讓人才是真的心中冰冷,身旁的戰友冷冰冰的早已離去,你會想起在一起的每一句話,甚至是吵鬧,你會想起你的父母和家人,你死後她們又會怎樣?這些才是你真的怕和畏懼。

經歷過戰爭,你會改變很多,愛笑的你或許從此不再開心,沉默的你或許會變得冷漠,還有什麼能和見慣了生死和別離更能改變和影響你呢?他說現在的他總想忘記那場戰爭和過去,但是睡夢裡都是戰友鮮活的樣子,他說他很幸福,因為他還活著,娶了媳婦,有了孩子,有了家,但是他也很痛苦,因為那場戰爭他每天都會在夢裡驚醒!




這就是戰爭,這就是從戰場回來的老兵!如果非要說戰場的殘酷,其實對生者的傷和痛才是最真實的戰爭!你說呢?


冰雹藍天


當然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最清楚,戰場上有多殘酷有多害怕,並不是電視劇描述的那樣,首先接觸戰場大部設有充分的心裡思想準備,說上了戰場不害怕那也不確切,面對死亡你真的不怕嗎?不現實但是儘管如此大家都要面對,既然上了戰場就有了做人的責任。就拿最近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來說,地形環境是叢林高山,便於隱蔽,我方又是出境作戰,儘管有強大的炮火支援,但危險性還是很大,加之當時通訊聯絡有限,所以到了異國土地可想而知,我們從最開始的傷亡較多逐漸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適應了叢林環境最終取得了勝利,其實戰場上變化莫測,制定方針是一會事,實際情況又是一碼事,除了靠指揮員的智慧,單兵戰術的發揮外也還要靠點運氣的。


艾谷137209


應以戰鬥中連隊文書記錄當時的戰列為誰,並不是隨便寫的,影視題材有的括大,但能理解那是傳播正義的力量,軍事題材應認真實的戰列為準,


品味人生5678


古代的打仗不想電視劇裡的那樣,電視劇的太美好了,,確實讓人看的心裡激情澎湃。但是真實的確實,沒有頭顱的屍體,士兵殺了人拼命的先砍掉敵人的頭顱,因為很早以前士兵是按人頭算軍工的。秦朝士兵這麼賣命的打仗,也是這個原因。


小輝看劇


其實這種場景在很多文學作品中詳細的描述過,有些人寫的就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記得當年我曾經看過一篇小說,這個小說的作者就是一次大戰的親歷者,曾經參加過索姆河戰役。我記得他的小說中有如下的片段;激烈的戰鬥終於停止了隆隆的炮聲也逐漸地稀疏下來,在零星的槍炮聲中,我們從浸滿了硝煙骯髒中的戰壕泥土中爬了出來匍匐前進到雙方陣地的中間地帶進行偵查。途中伴隨著細濛濛的雨水被炮火轟碎的屍體殘塊到處都上面趴滿了蒼蠅夾雜在泥土當中,散發出一陣一陣的惡臭。那些負傷垂死的士兵們在中間地帶發出一陣一陣的哀嚎,他們有的手腳已經沒了有的器官流了出來伴隨在骯髒的泥土裡就像屠宰場上剛被屠宰的牲畜一樣。遠處有一個負傷的德國士兵發出一陣陣的哀嚎,我匍匐的爬了過去。這個士兵 這個士兵用夾雜著德語的英語對我說道渴渴,我渴………。我的水壺早已經幹了,我隨手撿起了個鋼盔,從彈坑中給他取了一點夾雜著泥土的骯髒的水給他喝,喝完之後,他用感激眼光看著我然後說了聲謝謝,頭一歪………。

當年我看完這集以後我感覺到一陣陣的噁心,這些是我以前看到的戰爭片完全是兩回事兒啊!這不就是地獄嗎,所以從哪以後我開始反感戰爭。


用戶夏天的風


在戰場上,你才知道生命有多脆弱,79年一個作戰參謀,望遠鏡還沒拿出來,就被越南的高射機槍削去半邊腦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