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勸我媽在育兒這方面不要管太多?

你真美膩我好喜歡


要知道家庭教育一定要統一思想。不能一個教育一個寵溺,那樣父母對孩子的威力就會不存在,這裡不是指暴力。像你提這個得看老人是寵溺還是幫助教育,如果說老人寵溺孩子,那你對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個對立面,那樣不好。不想讓老人參與教育孩子,這個很簡單,跟婆婆說你老公和你孩子相比,參與教育孩子,孩子長大就是你老公現在的模樣。這裡我問問你,你老公咋樣?你婆婆就會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參與教育你的下一代了。[大笑][大笑][大笑]


用戶629673226711木子


[酷拽]別的不說,我替你哥感到慶幸!因為有你這麼個好妹妹!

針對這件事,我必須明確下自己的觀點:發展到這種程度和你哥有很大的關係!是你哥沒有起到調和婆媳關係的關鍵作用,只有你哥改變,你媽和你嫂子的關係才能緩和。我對你哥的建議如下:

首先,你哥有沒有條件和你嫂子搬出去住?因為在家庭關係中,家是個很關鍵的點!你母親和你父親是一個家,你哥和你嫂子是另一個家,因為父輩和子輩擁有著是倆個時代的理念和觀念,你哥已經結婚生子,那他必須撐起自己的家,是自己家的頂樑柱!所以在你媽對他的家過多的掌控或者指責的時候,你哥必須站出來維護他自己的家和老婆,這毫無疑問!

其次,你哥的作用很關鍵,不能一味聽你媽的,孝順和順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你媽和你嫂子發生矛盾的時候,你哥一定要偏向你嫂子說話,為什麼?因為你母親會聽你哥的話無條件原諒你哥,這是天生的母愛!但你母親不會聽你嫂子的話,關係只會越來越僵。要迅速停止婆媳的爭吵,然後再分別安慰,讓你哥循序漸進安慰你嫂子,讓她理解你母親。再讓你哥安慰你母親不要過多的干涉他自己的家和孩子,讓你媽明確的知道你哥已經成年!有自己的家!指導可以但不要乾澀!

最後,你要和你哥多談談,讓他要有點主見!大男人!老婆和孩子都得讓你媽操心和掌控,還是個自己家的一家之主不?!以後怎麼辦?你媽能管他的家事一輩子?,好了,原諒我的直接,祝你們能夠永遠和睦…





一位特殊的醫生


現在非常多的媽媽在為兒女們帶孩子,隔代教育的不同方式引發了許多家庭矛盾,如何讓媽媽轉變觀念少管孩子,我以為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第一、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在育兒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媽媽一般都會按老經驗來撫養和教育你的孩子,由於隔輩親的理念早已深入人髓,媽媽會對孩子一味的嬌慣、縱容。特別是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出面干涉。

這個時候,你要有充分的忍耐心來面對,不要與媽媽直接衝突,從而引發家庭矛盾。要知道媽媽在晚年本該頤養天年,為了讓你們安心工作,又任勞任怨的給你們看護著孩子,事後要心平氣和的和媽媽講明白,孩子現在正處在朦朧期,該管的地方一定不能放縱,相信媽媽會明白這個道理的。

第二、下班回家後,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多在媽媽跟前講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多講一些身邊人的孩子聰明懂事的例子,媽媽聽了既會羨慕也會感覺自己的方法陳舊。

第三、孩子到了三週歲,要及早的送到幼兒園去接受正規教育。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東西,會或多或少回家展示出來,媽媽看到先進的教育方法,自然會放棄自己的己見。

第四、要多關心媽媽的飲食起居,多分擔一些家務活,讓媽媽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好。做到這些,你做起媽媽的工作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學育兒,是每個家庭繞不開的話題。家庭和睦了,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山川蒼穹


媽媽太強勢了,單純的勸恐怕行不通。

那麼,換一個思路、採用一些技巧呢?

強勢的人,最想要的是什麼?不外乎周圍的人都尊重她的意見,把她的話當回事。那麼,不妨先跟你的嫂子深入交流一下,畢竟都是年輕人,稍微好溝通一些。

交流的目的,是建議你的嫂子多聽婆婆的意見。但這個意見,最好不是關於養育孩子的意見。

很簡單,養育孩子是孩子父母的事情,你嫂子肯定不願意自己婆婆插手太多,既然這樣,那就在生活中製造一些別的可以遵照婆婆意見處理的事情,讓婆婆從心理上得到被尊重的滿足。

這樣的事情相信生活中並不難找,比如:今天吃什麼飯?您兒子明天穿什麼衣服?您看我穿這件好嗎?家裡的花草怎麼擺放?相當於給婆婆找到一個她可以有充分話語權的範圍(地界)。在這些方面,她說什麼,建議你嫂子都儘量採納,維持一個婆媳間的良好氛圍。

至於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就可以讓你嫂子只是有選擇性的聽取婆婆意見了。這其實就是間接地給婆婆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才是孩子的父母,您只是來幫忙的,我們雖然尊重您,也歡迎您提意見,但並不代表我必須聽從。

生活中已經有很多的事情由她老人家拿主意了,我想但凡懂一點道理的婆婆,也應該知道與兒子兒媳和孫女相處的界限了吧。

與此同時,你作為女兒,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勸你媽媽,如果她和自己的兒媳換一下位置,她會希望自己的婆婆在養育孫女方面插手那麼多嗎?






性格育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和老人溝通。

1、教育觀念不同,必須承認

年輕父母和老人的教育觀念千差萬別。老人們必須承認,社會在進步。她們所接受的教育,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新時代的孩子,必須與時俱進,接受最前沿得教育方式。而父母畢竟更懂得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得孩子。

2、不要拆臺

孩子應該愛在心裡,不要掛在嘴上。孩子做錯事,肯定是要及時糾正的,必要時必須樹立威信。特別當孩子哭的時候,老人切不可舍不,一把抱走孩子。這要父母如何是好?

也不要說“都是你爸爸、媽媽不好,把寶寶弄哭了”。這樣一來,孩子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另外,孩子們天生會趨利避害,她們似乎認識到自己擁有了尚方寶劍,一到關鍵時刻,就奔向老人。

慣著慣著就長大了,脾氣也改不了了。

3、不要一切包辦

老人們是很心疼孩子,願意把所有的事情都給孩子做了。她們總要學會自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被寵得不願意做。處處包辦,只會讓孩子變得懶惰和驕縱,以自我為中心。

4、三個和尚沒水喝

媽媽在家庭教育中,通常是掌握主動權的。但是,每次教育孩子,老人都要指手畫腳,重點是有些時候還毫無道理。但是,丈夫又勸著她讓著老人,結果老婆也生氣了,老人也不開心。大家賭氣,心想吃力不討好,容易發展成愛誰誰管的態度。

他們本不應該通過和孩子的父母爭奪教育權,而實現自己影響孩子的目標。

儘量不要參與日常的教育中來,不要想著替代父母在孩子中的地位。當不摻和的時候,才能看清事情。或許,孩子更期待老人們,用大半輩子的生活感悟,去點化他們。


兔丫丫說早教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並非難斷,而是沒意義,斷出是非對錯又怎樣?合情不合理,講理太無情,上下循序尊老愛幼有準則,親情感情血濃於水無對錯,但可以分析原因,找出解決之道,提出解決方案。幾十年前在你母親強勢的基礎上與你父親構建了穩定的家庭結構,才會發展到今天枝葉茂盛的局面,這種家庭結構養育的子女不可避免也會出現女孩強勢男孩偏弱的性格特點,你哥哥偏弱的性格必然有另一個性格強勢的女子與之相配,這就是你嫂子,加上你現在你家有三個強勢女性三足鼎立,你父親和哥哥這兩個性格弱勢的男人在家人微言輕幾乎被忽略不計,好在你們家的家教很好,家教好才有是非觀,你的正義感使你能拋開血緣因素客觀看待她倆的婆媳關係,你們三人之間是個三角矛盾關係,其中兩人之間必為主要衝突關係,一山不容二虎,何況三隻?習慣難改秉性難移,自己一人尚有自相矛盾思想鬥爭之時,即便是兩個性格不強勢的人朝夕相處也會產生矛盾,鍋邊碰勺子很正常,只是強勢的鍋邊遇見強勢的勺子碰出的響動更厲害一些而已。解決之道是順其自然,因為性格無法改變,解決方案有兩個,一個是主動分開,你哥嫂帶著孩子出去住,租房買房都無所謂,不在一起生活了,矛盾數量自然減少,衝突強度自然降低,距離遠了就會產生美,婆媳關係會緩和到很親近的程度,另一個方案是被動維繫目前的狀態,順其自然,久而久之要麼互相妥協互相包容互相適應形成新的關係平衡,形成默契的交流和忍讓準則,這是最好的結局,要麼水火不容衝突愈演愈烈最終分開,那可能大傷感情,這是最壞的結局,說到這兒你應該明白了你母親在育兒方面干預過多不過是表象,她倆婆媳關係的性格衝突才是根本,不解決這個根本矛盾,只處理枝節問題是揚湯止沸,無濟於事,合理規避彼此的性格衝突爆點才是釜底抽薪,一勞永逸。



用心的觀察者


說點不大中聽的吧,希望你不要見怪生氣,你媽事太多了,太強勢了,誰遇到誰都會崩潰到底,首先是因為喝酒把你爸朋友罵個遍,這件事辦的很不妥,以後讓你爸連往哪擱,朋友直接變仇人了,不該這樣暴躁,你可以慢慢跟他們溝通,再者你媽對兒媳太苛刻什麼都要管,一點自由權都沒有,我估計你嫂子心裡肯定咬牙切齒的發狠,但萬不得已她只能一忍再忍,當有天爆發了,就徹底難收拾這尷尬的局面,本來婆媳就是天敵,還天天在一起生活,兒媳也是夠大度,脾氣好了,擱別人,一天忍受不了趕緊分家,你這小姑子也難辦,她倆吧人嘛都是好人,說太多了也不行,偏向誰也不行,確實怪愁人,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分家,能解決一大半問題,別的沒有法子,做好自己,盡力而為吧


A騎著蝸牛去趕集


典型的婆媳關係,你的母親太強勢,管的太多,也許對長輩來說是應該的,但是你的母親想過沒有孩子的母親是誰,畢竟她替代不了,作為婆婆就要有婆婆的樣,而不是管家婆,你的哥哥為什麼不作為雙方的調和劑多說好話,少激起矛盾,要學會站在丈夫兒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應該束手無策,把妻子娶回家就要有責任,你的母親應該你最懂,不要什麼事情都在旁邊看著,你要參與進去,矛盾是可以解決的,坐下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多溝通,互相理解一下,作為婆婆應該退居二線了,把什麼事情交給兒子多好,也不用操心,晚年生活不是挺好嗎?慈溪太后的做法只會害了這個家。


奔跑中的向日葵


攤上一個強勢的媽是一個無可奈何的事,男的經常充當出氣筒的角色。但方法總比困難多,根據你家的情況,說一說我的看法:-

一,一個人不管多強勢都有軟肋的地方。如將來老了,把能伺奉的人得罪遍了,將來靠誰?生老病死人都躲不過,有很多例子,手裡有錢但自己躺在床上花不了,有錢也得靠他人去買單,多講些實例,讓她自己逐步消化理解。

二,老年有個共同特點,好操沒用的心,你的侄女就是例子,她有她媽媽而且自己也有自己喜好,俗話說一輩子人不管二輩子事。鼓勵她多參加一些老年人活動。老年人在閒嘮中往往能交流經驗體會,彼此受到啟發。

三,多表揚。任何人都有優缺點,對典型的事例哪怕事不太大也要肯定,要表場,對強勢的人要用軟磨一的辦法逐漸地消去稜角,千萬不能嗆著來。

總之,因人施教,尊重老年人。年輕人不但要有孝心還要有耐性,幾十年的脾性不是輕意改掉的,脾氣再不好畢竟是母親,多培養感情才是可取之法,你說對嗎?


用戶高48229


你要讓你媽認清的事實是,那是你嫂子的孩子,說到底孩子和媽最親,奶奶則更遠一層,還有就是嫂子是親媽,她不會害自己的孩子,她願意怎麼管孩子那是她自己的事,奶奶無權干涉。婆婆必竟是婆婆,而不是媽,沒生她沒養她,做的不過分就行,不要要求兒媳婦像女兒一樣,還有在兒子家,兒媳婦才是女主人,不要妄想成為兒子家的當家人,和兒子生活一輩子的人是兒媳婦,而不是生他的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