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生活最終歸於平庸,那麼我們所謂的努力和所謂的詩和遠方有什麼意義?

谷原明


我們任何人最終都會歸於平庸。也許曾經年少輕狂,從初試鋒芒到叱吒風雲,然後再到風輕雲淡,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直做生活的主角。

詩和遠方是一個人的精神追求,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那麼枯燥,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類同於毛姆大叔的《月亮和六便士》,月亮代表的是精神追求和心中的美好,而六便士卻是枯燥、乏味、甚至讓你厭倦了的現實生活。生而為人我們沒有辦法不去面對生活,但更要賦予生活以價值和意義才能不枉此生。我們知道動物只需要滿足最低級生存的需求就可以了,而作為人類是要具有精神層面的追求和滿足,這就是區別。

當我們垂垂老矣感覺自己變成一堆朽物的時候,會感覺詩和遠方甚至與你不再有任何關係,如果那樣的話就真的變成了一個活死人,對生活沒有任何期許也就是所謂的絕望。也有很多人年過半百之後往往就把生活變成了生活,認為此生再沒有太大的變化,順其自然地活著,其實你自己知道這是自廢的結果。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是對我們每個人的忠告,看過很多文藝作品,也遇到過很多的人,他們可能沒有太大的成就,可能已經步入老年生活,但生活優雅,那種對待生活認真的態度讓我們感覺年輕人都自愧不如。曾經遇到兩個老人,六十多歲,硬是把生活過成了讓別人羨慕的程度,家裡收拾的一塵不染,屋裡的花花草草錯落有致,書香滿屋,寫字、讀書、鍛鍊身體,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那就是他們賦予生活的全部意義。


海水和天空


生活不是詩,但我願意賦予生活淡淡的詩意。即使生活最終歸於平庸,但我仍會用盡全力,去過好平庸的人生。

童年時,志存高遠。父親常常在故居庭前的紅土地上,席地而座,同我和兄妹數星星;講一個又一個西遊記的典故;講一段又一段張炎將軍和他的追隨者在紅土地上戰鬥的故事。那一顆一顆閃爍的星星,那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總把我的心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後父親平反,我隨母從農村遷粵西鑑江小城。不久父親亦從地區市局機關退休回到小城。父親雖然工資級別高,但我們兄妹眾多,父親亦習慣在經濟上幫助他人,支出常常大於收入。父親無餘錢給我買書,便帶我到小城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證。父親言身傳教,說讀書要多讀經典,多讀偉人的傳奇。做人要知行合一,厚德載物,有生之趣。於是在我的少年時代,一本又一本的文學經典,一篇又一篇的偉人詩篇。築成了我精神上的燈塔。

年少輕狂,愛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父親是部隊機關的筆槓子,從小便指導我寫文章。老師是文聯作家。在恩師的提雋下,參予組織靑年文化藝術協會,出版會刊青年報。時任北大畢業的縣長為會刊題字,並將茅盾文學獎的獎金捐給這年輕的文化協會,殷切的勉勵我們年輕人要有詩和遠方。我年少的初心,曾在鑑江河畔的紅土地上輕輕的安放。那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花,生活不是詩,只是我願意靜靜的等待一朵花開,用盡前力賦予生活一點淡淡的詩意。

歲月如歌,輕輕飄過。彈指間人到中年,旅居他鄉廿十餘載。我總愛在有月亮的晩上,輕輕的在珠江河畔上散歩;面對那悠悠的珠江水,凝望天上一顆一顆閃爍的星星,我的思緒總會不經意的飄到千里之外,回到粵西那熟悉的紅土地,回到我那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如今,在紅土地上戰鬥半生、清貧一生的父親已別我而去,再也不會在星空下講一個又一個西遊記的典故。年少時曾一起寫下無數詩篇的好友已天各一方,疏於聯繫;我的文學夢亦人在他鄉無處安放。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庸的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生好時節

人到中年,常愛傍晚登山,依山而上,一步又一步的會當凌絕頂。觀天上雲捲雲舒,賞地上花開花落。登上珠江河畔上最高的峰,凝望粵西紅土地的天空下一顆又一顆閃爍的星星,我總會久久不忍離去。星星為什麼那樣閃耀?因為父親曾在紅土地的星空下,同我講了一個又一個詩和遠方的故事,星星為什麼那樣溫馨?因為在一顆又一顆閃爍的星星下,父親用戰鬥半生、知行合一的一生,對我的言身傳教。讓我學會生之趣,學會愛和簡。

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庸的一生。所謂的努力、所謂的詩和遠方或許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只是用盡全力去追求生命的本真,過好當下,尋找自己內心天然喜歡的一份生之趣,遊之樂,詩與遠方的一份溫情。





瑞坤朋友圈


我想這個問題用我最近的經歷來回答挺貼切的,

1、我畢業師範類,05年開始帶高中,半年後,辭職,去廣東闖蕩,一直從事銷售行業。這一干就是15年。從銷售經理到總監,工作量越來越少,當然壓力也越來越大。每年往返於全國各地。

2、自己經歷了太多的遠方。與太多的人擦肩而過,獨自一人去到戈壁灘圖,獨自一人去到玉龍雪山,獨自一人去到松花江畔,獨自一人站在海參崴前,獨自一人暢遊博鰲論壇,獨自一人站在鳳凰城畔。太多的遠方,也有太多的理想。

3、19年11月,大兒子學習成績直線下滑,媽媽管不了,我只能辭職回家,放棄打拼多年的事業,迴歸平庸,我是那個站在燃氣灶前的廚師,我是那個敦促學習的爸爸,我是那個父母身前的孝兒,我是那個體貼溫柔的丈夫。

生活迴歸了平庸,我發現我失去了很多光鮮,失去了很多的自在,失去了詩與遠方後,我可以抱著老二,曬著太陽,慢慢給老大和老二講我的詩,介紹我的遠方。我喜歡這個平庸的我,畢竟生活需要一起過。


人生的奔波


你好,我是十二,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上那麼多年學,熬那麼多夜,做那麼多習題,頂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參加殘酷的各種考試。

然後實習,談戀愛,分手,工作,加班。

我這麼辛苦,竟然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可是,如果不努力連普通人的生活都過不上。

在我看來,努力的意義是為了發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是對自己負責,是想要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


十二聊情感


如果生活最終歸於平庸,那麼我們所謂的努力和所謂的詩和遠方有什麼意義?

叔本華說過,人的一生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我的一生即庸俗又孤獨。所以,我想拿我的偶像高以翔來說一下。


高以翔1985年生於中國臺北,媽媽是馬來西亞的選美冠軍,爸爸是富二代,自己經營著產業。他們於高以翔四年級的時候舉家去了溫哥華。高以翔回憶說,讀書時也有人歧視他是黃皮膚。但他努力的學習,特別是後來🏀籃球場上表現巨佳,不但征服了男孩子,還征服了許多異國他鄉的女孩子。他顏值出眾,家境優渥完全可以躺在家族的榮譽薄上生活,但他沒有。



他會摩托,汽車,遊艇,飛機。球類,檯球,籃球,高爾夫。戶外滑雪,衝浪。跆拳道在幼時就闖到黑帶。他帶言,模特,製作服裝。在我眼裡他除了不會生小孩,什麼都會。可是,他走了。他的生活戛然而止了。但是因為他的努力,他讓幾百萬的高粉記住了他。他讓外國友人記住了他,記住了在遙遠的東方曾經有個優秀的中國人,在我們這炫燦了一把。他會讓許多年以後,人們提起2019年會說。那年我記得,那年高以翔走了。



九天劍魔之九天鳳舞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富翁和漁夫》的故事.有個富翁去海邊度假,見到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便問漁夫:這麼好的天氣怎麼不去打魚?漁夫說:今天的魚已經夠了,現在要休息了.富翁不解:天氣這麼好你應該去打更多的魚,以便買更好的船,賺更多的錢.漁夫問:哪又怎樣?富翁說:那你就可以不用出海,只用舒舒服服的躺著曬太陽就好啦!漁夫說:可是我不正是躺著舒舒服服的曬太陽嗎?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漁夫:反正努力到最後也還是為了曬太陽,何必努力.富翁:未曾到達的遠方都叫流浪.沒有努力過的人生都叫枉然.只有閱盡鉛華的人才有底氣迴歸平凡.是的,看似都在曬太陽可卻有完全不一樣的心境.一個還在為生計.一個卻在享受努力後的淡然.當然你想選什麼都是你的選擇,畢竟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上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萬事萬物都是客觀存在,人的深刻認識才是對客觀事物存在的反應.“洗盡鉛華始見金,退去浮華歸本真”.

只有曾經努力,奮鬥過,有詩和遠方才配上一世芳華.看盡人間百態,嚐遍世間冷暖,千帆過盡,即使平庸,也能瀟灑自如,這一世我來過!



一行清淚2


生命是一樹花開的過程,當我們一路鮮衣怒馬追趕每一個晨起落日,懷惴夢裡的詩意和遠方,何時會思索風吹花落時。

倘若生命的旅途終歸平淡,那時我尋一花香小鎮而息。淡泊煙花名利,朝伴日出晩觀落霞滿天。

回味過去的春暖花開,回憶曾經的風起雲湧。有那些遠方和詩意相伴,內心並非平庸。



益陽綜藝工作室


生活終將歸於平庸,這是一定的。但我覺得經過努力過的平庸和沒有經過努力的平庸是不一樣的。有詩和遠方的平庸和沒有詩和遠方的平庸也是不一樣的。

我曾看過這樣一句話說,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不是因為要讓你出人頭地,而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你有更多的餘地。沒有不勞而獲的人生。努力工作賺錢,來供養我們的身體。當我們通過努力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我們會想到更高的需求,就是精神需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人把人生比作上三層樓,一層住著溫飽,二層住著精神,三層住著靈魂。如果只求溫飽,那就永遠住在第一層樓裡。

有一次我聽蒙曼講唐詩,她說她講唐詩的目的是讓每個人慢慢生出一顆詩心。我想如果有一顆詩心,是不是一樣的日子,會有不一樣的情趣呢。

有句話說。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有人說人生毫無意義,但我們給它加上了意義,它就有了意義。既然橫豎都要在人世走一遭,何不帶上一顆詩心呢!一樣的平淡生活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尋找情緒的出口


接受平凡,是人生最不平凡之事。


01.平凡,是生命的底色,平凡,是人生的常態。

陳道明說:“世界上沒有這麼多的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於寂寞,甘於平凡。”電影《無名之輩》裡的小人物們道出了生活的真相。

馬先勇一門心思想做警察,但文化程度太低,公務員考了三次才過。好不容易通過了,卻因酒駕,白白葬送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前程,最終淪為最平凡的保安大叔。“眼鏡”出身農村,立志要幹大事業,結果卻只是做了一個憨匪。


我們總是認為人生需要轟轟烈烈,總想證明自己的生而不凡,但現實是我們越鬧騰,便越發清楚自己的平凡和渺小。

02.接受平凡也是一種成長


有人說,人生有三次成長: 第一次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而第三次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享受平凡的時候。


喜歡追尋“詩和遠方”的高曉松,步入中年之後也是幡然醒悟:“原來覺得在平凡生活中過不過來,一定要激盪。現在是從平凡的生活裡發現幸福,和老婆孩子一起就是平凡的幸福,不是非得流浪、去遠方。”

瞧,其實我們都一樣。學會接受,並不是讓你妥協,而是變的明白。什麼是明白?明白了生活多是平凡,卻依然熱愛生活,明白幸福蘊含在平淡的日子裡,並且變的珍惜。


03.平凡,不代表平庸


如果人生註定平凡,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生活呢?

這個問題就好比說“如果人註定要死的,為什麼還要生?”一樣沒有意義。


只要不平庸,平凡和偉大一樣可以令人自豪。我們都想在生活中,一呼百應,出人頭地,富甲一方,功成名就。但你我皆凡人,日子也都是些平凡的日子。認清現實的我們才不會心比天高,不會眼高手低,才不會因為強大的心理落差而歸於平庸。


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卻不能造就自己成為平庸的自己!我們應該像大自然的花草一樣,即使平凡,也要用盡全力,裝點著這個五彩紛呈的世界。


願我們活的平凡且喜樂。


我是@笨特利,喜歡我,關注我


笨特利


聽一聽這首歌‘曾想過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有些輕狂,如今四海為家’唱出無數人的心聲,悲傷中摻雜無奈。我們對詩和遠方懷有不一樣憧憬,它是夢想與希望化身,心中最美好地方,繁花似錦,溫暖如春,讓心靈在此平靜。輕易實現的不叫夢想,歷經苦難坎坷的磨練,才能看清它最真實的模樣。想法層次不同,方向與結果截然不同。心安理得造就碌碌無為,歲月安好讓你一無所有,焦慮與不安常伴左右,詩和遠方漸行漸遠。我們所做未必得到想要結果,不努力成功機會都沒有 。平庸也許無錯,悔恨當初的自己,就是你最大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