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項羽哪裡默默無聞的韓信,為什麼劉邦那就有“蕭何月下追韓信”?

大馬哈魚12


說到項羽、劉邦跟韓信為什麼會這樣?那麼我們從項羽跟劉邦倆人身上的品格,來看看兩人的為人處世,再分析為何韓信到劉邦這裡這麼吃香。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應該會感興趣哦。

第一、項羽

項羽,姬姓,項氏,名藉,字羽,春秋戰國項國宗室後裔,項燕之孫,項梁之侄。 秦末群雄並起,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舉兵吳中抗秦,後項梁戰死,項羽殺掉秦子嬰,自稱西楚霸王。項羽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來看韓信在去投奔劉邦時,對劉邦描述項羽所說的話:“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隻算匹夫之勇。”從這句話我們看的出來項羽雖然勇猛過人,但不懂的安撫手下的人,不會挖掘人才,信不過手下的人,一起在戰場出生入死,拋頭顱灑熱血,結果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吶!自己驕傲自負,只會一味地責罰,讓將士們都對項羽打內心裡恐懼。所以說白了,項羽就是個匹夫,當然他有些地方還是可圈可點,但太少了。韓信在他手下的時候,多次向項羽進諫良言,但項羽驕傲自滿不予採納。所以韓信在項羽那裡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感覺跟錯人了,於是決定轉投劉邦。

第二、劉邦

說到劉邦的話,就要聊聊蕭何月下追韓信是怎麼回事了。在韓信轉投劉邦以後,仍然是個無名小卒得不到重用,在倉庫當個管糧倉的官。當時他們管糧倉的人,加上韓信十四個人都觸犯了法律,應當問斬。其他十三個人都被問斬輪到韓信時,韓信對夏候嬰(夏侯惇的祖宗,當時劉邦手下的將領)說:“漢王不想得天下了嗎?為何要斬壯士?”夏候嬰發現此人相貌不凡,而且說話跟他人也不一樣,於是救下韓信,在後來跟他交談過程當中非常賞識韓信,並把它推薦給了劉邦的丞相蕭何。在和蕭何交談時也很快把蕭何給征服了,蕭何也特別賞識他,準備舉薦給劉邦。後來舉薦幾次,劉邦都沒有重用韓信,鳥都不鳥一下。在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趕他去漢中的時候,劉邦很多將士都逃跑了,其中就有韓信,因為韓信還是沒能得到重用。蕭何一聽說韓信也跑了,都沒跟劉邦說一聲馬不停蹄的去追韓信。劉邦聽說丞相蕭何跑了,氣的直跺腳。等蕭何回來,劉邦問你為什麼逃跑,蕭何回答去追韓信那小子了。劉邦又問,那麼多人跑了你不追追個韓信那小子做咩啊。蕭何回,其他人不算人才,但韓信天下無雙。劉邦說,那麼就給你個面子,就看看這韓信到底是什麼貨。待劉邦見韓信時,韓信將他對項羽的瞭解,以及天下形勢的分析和如何起兵東征的韜略跟劉邦一說,劉邦大為驚喜,覺得跟韓信相見恨晚。[擦汗]後來跟隨劉邦四處征戰,為劉邦打下西漢王朝。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三、原因之一

韓信身高九尺,英明不煩,而且天資聰慧過人,但是家裡窮的叮噹響,吃百家飯,在韓信母親去世時都沒錢辦理後事。後來遇到秦末農民起義,韓信去參加了項梁、項羽叔侄倆的義軍,項梁戰死,跟了項羽一段時間,多次向項羽進言,驕傲的項羽都沒有重用,覺得你一個小小的兵懂什麼,要知道韓信當時在項羽那裡只是個看門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韓信是跟在項羽身邊有段時間了的,所以以韓信的智商,肯定了解了項羽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及項羽做了些什麼事。然後站在項羽對他手下角度去看,得出結論項羽雖自稱西楚霸王,但已大失軍心民心。失軍心:每次打勝仗不給手下封賞,因為功勞都自己一個人佔了,即使給也只給自己喜歡的,可見他自私自利偏心,自然不得軍心。失民心:秦末三將章邯、董翳、司馬欣,以及數十萬中原將士被項羽坑殺,征戰時所到之處百姓無不生靈塗炭,慘遭踐踏殘害。所以韓信非常瞭解項羽為人跟項羽所作所為,以及當前的社會形勢跟以後的趨勢。這麼瞭解項羽的一個人難道隨便放棄?肯定是不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其次韓信的格局,眼光以及談吐比普通人更上一層,取決於他的聰明,更何況一身的武力,智勇雙全的一個人難道不是天下無雙嗎?所以蕭何被其文才武略深深吸引。若讓劉邦得此人,起兵伐西楚肯定會輕鬆很多,自然無論如何也要將其留下,推薦給劉邦。果然後來韓信帶領大軍勢如破竹,打下天下,足以說明。

第四、原因之二

我覺得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蕭何和夏候嬰對劉邦都非常忠心,應該是源於劉邦懂得愛惜人才。比如當劉邦聽說蕭何逃跑回來的時候的表現,又愛又恨,很無奈體現劉邦的愛才。所以劉邦招賢納士,大愛天下有才之人,並且重用賢能,對蕭何他們的愛惜以及劉邦的一些其他品德,覺得跟著劉邦幹絕對有未來。讓蕭何對其忠心不二,遇到人才自然要拼盡全力留住介紹給劉邦。

以上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過程以及韓信在兩大陣營待遇不同的原因。以下圖一漢高祖劉邦,圖二丞相蕭何,圖三韓信母親帶著韓信要飯,所以現在知道韓信家有多窮了吧。[汗]

[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互粉]





李小小湘


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項羽自己的原因。項羽出身貴族,是看不起韓信這樣的底層人士。而且項羽非常自負,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賢才,從他起兵到自殺所用的人基本上都是以江東人為主。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項羽捨不得給屬下官位。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就是婦人之仁。

2、韓信的原因。韓信極善隱忍,在項羽看來是懦弱,所以項羽看不起韓信。項羽出身貴族不喜歡使用陰謀詭計,而韓信恰好就推崇兵不厭詐的思想,於是他提出來的意見即便是對的,也不會被項羽採用。因為身為貴族的項羽根本就不屑於做這種“下三濫”的勾當。於是一直以來,項羽都非常瞧不起韓信,以至於即便知道韓信有才,更是用一個執戟郎中的官職來嘲弄他。

3、劉邦為什麼敢用韓信。劉邦的出身不比韓信好多少,劉邦就是一地痞流氓出身。手底下也沒什麼像樣的可以領兵作戰的。當他知道韓信的才能得時候就像是賭徒一樣放手一搏,從他封韓信為大元帥時卻不想給兵符就可以看出來。有韓信的漢軍和沒韓信的漢軍是不一樣的,前期的漢軍可以說是經常吃敗仗的,有了韓信就像開了掛一樣。


鍋盔餅子


韓信在項羽的陣營中,項羽只是看在他是叔叔的部下的份上把他提為了郎中。韓信心中很不甘心,他多次利用郎中便於接近項羽的機會為項羽出謀劃策,以表現自己 的才能。但是項羽卻始終對他的意見置若罔聞。自負的項羽實在無法接受一個普通侍衛對自己提建議。韓信看到雖然項羽率領著大軍打了許多漂亮仗, 不斷地在群雄中樹立起威信,但項羽始終忽視正面戰場以外的局勢變化。韓信感覺自己在楚營沒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

韓信投靠了劉邦之後,經常和丞相蕭何接觸,一有機會就向蕭何吐露自己的胸中大志,讓蕭何認識到自己的蓋世才華,沒過多久蕭何就徹底地被韓信的才華征服了。在蕭何的眼裡韓信比漢營中其他將軍都要厲害,他認識到,漢王劉邦要想成就天下霸業,就必須有韓信這位軍事家輔佐不可。蕭何便主動地去向劉邦進一步舉薦韓信。然而劉邦卻很不以為然,導致韓信對劉邦也失望了,於是他悄然離開了漢營。

韓信的離開使蕭何大吃一驚。雖然當他得知韓信離開了漢營時天色已經很晚了,他甚至沒有來得及向劉邦報告就披星戴月急追而去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傳說也就是由此而來。

後來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很快就表現出自己的軍事天才,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最終也沒有逃脫“功臣末路斷頭顱”的悲劇。


看著天空的貓


項羽本身就屬於天賦異稟的人,目有雙瞳(歷史上另外一位是人皇“舜”)、力能拔山,再加上又是楚國貴族出身。可以說是蒼天眷顧、自帶光環的主角人物。而劉邦出身低微、混跡於市井,長期和小人物打交道,可以說劉邦比項羽更諳人性,也更懂得籠絡人心。

韓信同樣如此:雖然胸懷百萬甲兵,卻不遇明主、落魄輾轉於項羽帳下,無引薦、無人脈,自然很難被發現。而蕭何自幼和劉邦相交、心思縝密又頗有管理之才。(垓下之圍時蕭何將糧草源源不斷送往戰場,保證大軍供給,可見蕭何的統籌管理能力)

蕭何曾和韓信長談,知道其有“帶兵之能”。而蕭何又和劉邦很熟,可以直接越過“人資部門”向老闆劉邦舉薦。劉邦又是白手起家之人,本身就是個光腳的,再加上一直被項羽壓著打,一腔悲憤無處宣洩。這時蕭何引薦韓信,劉邦和韓信聊了一夜,韓信直接上位,這事也就成了。

這裡有幾個條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一、韓信本身就業務超群,是有韜略之才。

二、人資經理蕭何能發現有才華的員工。

三、老闆劉邦相信蕭何,並且力排眾議敢用!(這個氣魄可以說是賭博,也可以說是耍“二”,一般老闆沒幾個敢用)

放到項羽哪裡,就很難成立了。

一、韓信和范增、龍狙等霸王身邊紅人並無交集。

二、即使有鍾離昧幾次舉薦,但大老闆項羽並不同意。(因為鍾離昧是業務經理,不是人資經理,如果人資經理范增舉薦,可能會好一些)

三、項羽集團家大業大,幾乎都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所以他更相信自己,而不會去選擇把兵權交給外人。(你會把你運作的好好的價值幾十億的資本,交給一個外人打理麼?)

真正的歷史不是小姑娘,任人打扮。它是在時事變換、人物背景、機緣巧合下的更替,它有太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嵐婷雲集


《史記》中講“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說韓信最開始是跟著項梁的,在他手下也一直是默默無名。項梁死了以後就跟著他兒子項羽,項羽任命他為郎中,就是保護項羽的一名!普通侍衛,還是沒有機會在戰場上展示自己的才能,他也多次跟項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項羽是多麼自負的人,怎麼會聽一個侍衛的計策呢,可以想象韓信不得志的失落。

理想報復不能實現,想辦法就乘機逃到劉邦這來了。可惜的是劉邦這邊也只是安排了個管糧草的官,有一次出岔子還被夏侯嬰抓了。偶然的機會蕭何認識了韓信,覺得韓信說的挺有見識的,極力推舉到劉邦那去,當時的劉邦被項羽打到沒脾氣,或許也是抱著有個人才總比沒有的強。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

段奕宏扮演的韓信


阿琛閒聊


有三個因素,與大家分享。

1:劉邦的丞相蕭何很賞識韓信,韓信到劉邦處後也未得重用,但蕭何與他交談多次,

認為韓信懂兵法,能幫劉邦打敗項羽而奪天下。

2:項羽雖兵強馬壯,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他主要信任從前的江東子弟兵,韓信得不到重用。

3:劉邦雖弱於項羽,但他求賢若渇,韓信在他那裡有發揮的空間。


嘗古研今


陳平這樣評價項羽的: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韓信雖然有才,但不是項羽的親人。項羽所信任的都是"皇親國戚"。所以儘管韓信是個金子,在項羽那裡也不能發光。韓信正是看到這一點才離開項羽。

蕭何為人對劉邦忠心耿耿,做丞相後更是盡職盡責,也是想著天下儘快一統,免受戰亂之苦。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韓信,與韓信交談中發現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所以多次向劉邦推薦韓信。他曾這樣跟劉邦說:大王如果只想當個漢中王,沒有韓信也就算了;如果要準備打天下,那就非用韓信不可。可見他是多麼看中韓信。所以當韓信在劉邦軍中兩個多月得不到重用的時候才在一個月色明媚的夜晚離開。蕭何知道韓信離開才有了月下追韓信這一幕。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





1今月曾經照古人1


韓信好比千里馬,而項羽卻不具備伯樂的眼光,韓信沒有得到重用,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只好離開項羽,另尋明主。

而蕭何卻具有伯樂的眼光,發現了韓信這匹千里馬,向劉邦力薦,得到劉邦的重諾後,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歷史證明,蕭何識人的慧眼,劉邦用人的良好機制,才造就了韓信這一偉大的戰神。

要想得到千里馬,必須先要找到識馬的伯樂。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韓信瘦弱又不善辨辭,未受到項羽的愛慕,羽本就持才傲世的性格,怎把韓信重在眼裡?

蕭何慧眼識英才,劉邦眼拙,這才引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傳說。





吳常學


很榮幸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與想法,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項羽自己的原因。項羽出身貴族,是看不起韓信這樣的底層人士。而且項羽非常自負,但他不能放手任用賢才,從他起兵到自殺所用的人基本上都是以江東人為主。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項羽捨不得給屬下官位。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就是婦人之仁。

2、韓信的原因。韓信極善隱忍,在項羽看來是懦弱,所以項羽看不起韓信。項羽出身貴族不喜歡使用陰謀詭計,而韓信恰好就推崇兵不厭詐的思想,於是他提出來的意見即便是對的,也不會被項羽採用。因為身為貴族的項羽根本就不屑於做這種“下三濫”的勾當。於是一直以來,項羽都非常瞧不起韓信,以至於即便知道韓信有才,更是用一個執戟郎中的官職來嘲弄他。

3、劉邦為什麼敢用韓信。劉邦的出身不比韓信好多少,劉邦就是一地痞流氓出身。手底下也沒什麼像樣的可以領兵作戰的。當他知道韓信的才能得時候就像是賭徒一樣放手一搏,從他封韓信為大元帥時卻不想給兵符就可以看出來。有韓信的漢軍和沒韓信的漢軍是不一樣的,前期的漢軍可以說是經常吃敗仗的,有了韓信就像開了掛一樣。

關於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都是我個人的想法與觀點,在這裡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好身體,同時也祝大家在自媒體行業有一個好的發展,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