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做生意真的比上班打工強嗎?

沈庭呂


這個沒有可比性

做生意,自擔風險。有賠得一乾二淨、家徒四壁、妻離子散的;也有賺大發了,一飛沖天,從此改變整個家族N代貧困命運的;但大多數人仍會平平庸庸過一生;

做生意掙錢多就舉做生意的成功案例,那些掙得少的,不掙錢甚至虧錢的就自動忽略了。實際上哪行都是二八定律,做生意掙得多的只能是生意人中的少數。當然平均來看,總體來看,肯定是做生意的比上班的掙錢多。

總體來說,跟上班族相比,做生意根本沒有自由。上班族即便是又加班。那起碼有個禮拜天,有早有晚,如果是體制內那就基本上可以雙休了,朝九晚五。做生意理論上不存在上下班和週末,當然你非要說做生意想不幹就不幹是自由,一天到晚守著一個空店是自由,那就是吧。

其實很多情況下做生意和上班沒有本質區別,尤其是個人工作室、自由職業者之類的,只不過從服務一家公司到服務幾家公司,也是工作流程中的一個具體環節具體崗位,只不過服務對象不具體。

生意好做嗎?好做,也不好做。

需要的技能也不多:口才、專業程度、貨源、穩定供應鏈、爆炸而且偏壟斷性的引流方式,還有最重要的錢。

有了以上這些就可以去試試。然後堅持下去,就能賺到錢了。

 如果沒有呢?那我想問你,你虧的起嗎?比如創業一年,投入5萬,一旦失敗會怎麼樣?

創業很容易,賺錢很難。

創業比拼的是你對這個社會的理解方式,以及應用社會規則的方式。

你懂的比別人多,會利用的規則比別人多,你肯定能賺錢。

 上班族呢,收入穩定,旱澇保收,不用擔心資金的風險。資金風險雖然很低,但收入上限也很低。打工實施財務自由者,鳳毛麟角,大多數人一輩子在為餬口奔波勞累,一直到退休;甚至有很多人,退休了還在為生活所迫。

過去幾十年間,出現了很多很多機會。我可以看到的是,周圍親戚出現了一些創業成功的人。還是那句話:接近權力覺得自己擁有權力,接近財富覺得自己擁有財富。但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每一個創業成功的小老闆,跑起銷售一個頂十個不是吹噓的。

而且,跑業務本身就是高風險的活動,創業的艱辛外人是很難理解的。我隨便舉舉個例子:

第二天臨時要去東北,沒有臥鋪,當時的火車也很慢,就站過去,十幾個小時的站立,現在的條件可能好了,但是在過去,這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一年二三十次。

就看看現在,很多年輕的金領、白領出去跑業務至少臥鋪、飛機起步吧,很多當時的老闆到現在都不捨得坐飛機,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真的知道錢不好賺。

還有,為了一個業務,在它立項的時候就得跑過去,在西北大荒野地上,沒有通電、沒有可靠地水源,然後露宿在大草地好幾天就為了提前做點工作,到1年後,業務被有關係的提前2天打招呼拿走。

曾經因為業務原因去過雪山上,你能想象嗎,你在車裡車有故障,外面是老虎(保證真實),對峙半天靠著下一個過路的車把他嚇走,與死亡面對面。

至於出過大小的車禍也不提了,高速路上與大車擦肩而過也不提了,真正與死亡之間面對面也不在少數了。

你覺得我在誇張,這都是小說上的情節了?你幹三十年你就知道,哪怕這些事幾年來一次,你看看積累起來多少了。

真的,有時候做生意不如你想著那麼輕鬆地,尤其是上一代不靠知識、技術的那種生意,但現在真的不誇張跟你說,這些生意更難做了,關鍵是過去生意可能還有個30%利潤,現在不到10%。

順帶說一句,這種企業往往需要轉型,能撐很多年的不然就是食品行業(旱澇保收),要不就是做大做強了。

國內家族企業堅持二三十年的少之又少。

說句心裡話,他們拼命賺的錢還不如工薪階層老老實實買房賺的多。

雖然生意有可能虧損,但是,打工也有可能面臨失業。人到中年,身上貸款累累,工作又不好找,那怎麼說

所以都有風險,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

所以,無論做生意還是上班,都是事在人為,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不能一概而論誰比誰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