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光榮革命之後,英國不但在與中國的鴉片戰爭中輕鬆獲勝,在歐洲大陸,也沒有了敵手。

在歐洲歷史上,英法兩國是老對頭。在光榮革命之前,英國的國力是無法與法國抗衡的。光榮革命時,英國的總面積是3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894萬。而法國的面積是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930萬。當時法國的GDP是12159萬英鎊,差不多是英國的兩倍。

從國王的集權程度也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來看,英國更是遠遠不行。英國國王的權力一直受到貴族們的重重約束,而法國國王權力極大,法國王室從14~17世紀一直是歐洲最富有的王室。

因此在光榮革命之前,英國不是法國的對手。1337~1453年間,英法打了一場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戰爭,即著名的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戰爭以法國獲勝結束,英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法國領地。

然而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英國開始了軍事上的崛起,從“光榮革命”到滑鐵盧戰役的127年裡,英法兩國有一半時間(64年)都處在斷斷續續的戰爭狀態。最終的結果是英國全面獲勝,摧毀了法國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隨著拿破崙帝國的崩潰,英國迎來了輝煌的19世紀。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光榮革命景象

那麼,為什麼光榮革命後英國軍事力量變得如此驚人?

主要是因為英國人的借錢能力變強了。

我們知道當時英國的稅收能力遠強於中國。然而,在英國的財政收入中,直接的稅收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是國債。也就是說,英國的財政能力更主要的部分,是體現在“借錢”的能力上。

打仗就是打錢,就是比誰的錢經得住消耗。光榮革命之後很長時間,因為國家體量的關係,英國的稅收仍然沒有法國多,但是英國通過發行國債,獲得了鉅額資金。光榮革命後沒幾年,1695年,英國的國債總額就達到840萬英鎊,達到了稅收的兩倍。以後更是直線上升,1700年達到1420萬英鎊,1763年增到1.326億英鎊,而到了1790年,國債總額攀升到2.44億英鎊,是當年政府收入的15倍!正是強大的籌資能力,支撐著英國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成為世界頭號霸主。換句話說,英國之所以能稱霸歐洲,就是因為它在歐洲最能借錢。

相反,法國失敗是因為它借不到錢。法國人也不傻,為了打仗它也努力發行國債。然而法國在這方面很失敗。雖然法國政府願意付出的利息差不多是英國政府的兩倍,達到6%以上,然而,卻沒有人願意買法國的國債。拿破崙時期在位10年,籌到的國債一共只有6300多萬法郎,約合當時的274萬英鎊,不到英國國債的1%。這是拿破崙最終遭遇滑鐵盧的根本原因。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拿破崙

為什麼法國借不到錢呢?因為國家體制不同。

我們知道,在歐洲國家通向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有四種模式。西班牙的絕對專制式、荷蘭的鬆散聯邦式、英國的君主立憲式,在這裡我們再介紹一下法國的君主專制式。

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中世紀法國也是一個鬆散的封建制國家。國王名義上是全法蘭西封建主的最高宗主,實際上並不能控制全國。王室的領地很小,在大大小小諸侯的封地海洋中像一個島嶼,人們稱它為“法蘭西島”。王室的收入相當微薄,不夠宮廷費用。以致腓力一世曾率領臣僕搶劫過路的意大利客商,以補不足。然而,諸侯們卻佔有大片土地,各據一方,有時還與國王打仗。

讀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周天子遷都洛陽之後的情況。當時周天子地盤大大縮水,入不敷出,窮困潦倒,只好厚著臉皮,派出使者到周圍各國去化緣,“求賻(喪葬費)”“告飢”“求車”“求金”。為了一件小事,鄭國還公然與周王室大打出手。

從11世紀起,法國國王就不斷試圖加強自己的權力,通過戰爭,王室直轄領地不斷擴張。由於大陸型國家的環境和稟賦,法國的君主集權比英國要順利,經過持續不斷的頑強努力,16世紀,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漸漸形成,在路易十四時期,達到了中央集權的鼎盛階段。1688年時,英國忙於光榮革命,而法國則在忙著集中力量辦一件大事,就是建設規模浩大的凡爾賽宮。第二年,也就是1689年,凡爾賽宮落成。如果你到凡爾賽宮去玩,相信你一定印象深刻。這座建築裡面林林總總的收藏和陳設,反映出集權制法國的強大和奢華,與中國古代帝王的宮殿在精神上並無二致。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路易十四時期

法國的君主專制比西班牙要先進,因為它兌現了對資產階級的承諾,破除了封建關卡,促成了國內的統一市場,推動了經濟發展,但是這一制度的問題在於對君權缺乏有效約束。

在中世紀封建制度下,和其他國家一樣,法國國王的權力受到貴族的地方統治、城市三級會議和各種行會組織的約束。但是中央集權的擴張漸漸突破了這些約束,表現之一就是稅收的增長。比如在路易十一統治期間,稅收增長了近四倍。為了徵稅,法國建立起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貴族在地方的統治權逐漸被國王任命的行政官僚取代,這個過程與戰國時期中國的郡縣化改革相似。

到了路易十四階段,國王權力無限膨脹,個人獨斷獨行,官僚機構越發龐大,擁有軍隊達30萬,達到“君權神授”“朕即國家”“法律出於我”的與中國帝王相仿的程度。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國王的權力卻日益縮小,並且在光榮革命中被架空成“虛君”。正是這一進一退,導致兩國的借錢能力出現巨大差距。

為什麼法國人借不到錢呢?道理很簡單。借錢最關鍵的是什麼?是信用。信用好,能借到錢。信用不好,沒有錢可以借給你。

歐洲歷史上戰爭不斷,大大小小的國王為了支持戰爭早就開始想盡辦法借錢。一開始,國王們總是以自己的個人信譽來借,但是這樣借到的錢有限。為什麼呢?一是因為有的國王誠信度不高,說話不算話。二是國王的壽命是有限的,老國王死了,新繼位的國王有可能不承認前任國王欠下的債務。所以國王們雖然付出很高的利息,卻通常借不到多少錢。

16世紀,哈布斯堡王朝要和法國開戰,急需資金。這次,哈布斯堡皇帝腦筋急轉彎,不再用個人的名義借錢,而是以其領地荷蘭州議會的名義來借。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哈布斯堡王朝家族

為什麼以議會的名義來借呢?第一,荷蘭州議會信譽特別高。荷蘭是歐洲議會制度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議會制度最為成熟。荷蘭州議會誕生之後,一直信譽良好,從來沒有違約過。荷蘭曾立法保障銀行交易的絕對自由,因此當後來荷蘭和西班牙的軍隊在海洋上廝殺時,西班牙貴族手中的白銀居然仍可以自由地從阿姆斯特丹銀行的金庫中流出。荷蘭的銀行,甚至還可以合法地貸款給正在和自己國家作戰的敵人。所以,大家信得過荷蘭。

第二,更為關鍵的是,國王會死,但荷蘭州議會卻是永久性機構,不會消失。

第三,哈布斯堡皇帝有時窮有時富,荷蘭州議會的稅收卻一直穩定增長,有穩定的還債能力。

當然,荷蘭州議會不會無條件為哈布斯堡皇帝借錢,荷蘭州議會同意為皇帝借錢,但要求以後有權限制哈布斯堡皇帝的財政支出,這樣還款就有了雙重保障。

於是,哈布斯堡皇帝以交出部分財政權為代價,將自己的“個人借貸”轉換為由議會這一公共機構發行“公共債務”,“國債”就誕生了。荷蘭州議會以其高度的信譽、穩定的償還能力和永久存在的生命,輕鬆地為哈布斯堡皇帝借到了大量的錢。

因此,國債制度的誕生,意味著根本性的制度變革,即“王權”受到限制,而議會的權力獲得擴張。

英國“光榮革命”之後,來自荷蘭的威廉三世繼承了英國的王位,把荷蘭的這套國債制度帶入了英國。

英國擁有良好的發行國債的基礎。因為與荷蘭一樣,英國擁有成熟的議會制度。人們對英國政府充滿信心,相信英國政府肯定能守信歸還本息。所以英國民眾非常踴躍地購買債券,認為這樣比把錢存在銀行划算。英國人均購買的國債額,在威廉三世時期達到3.1英鎊,到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更增加到29.15英鎊。由於英國政府的透明度較高,歐洲大陸的投資者也都非常願意投資英國。荷蘭人、猶太人甚至敵對國家法國的投資人,都踴躍購買英國國債。

所以英國能借到全世界的錢,來支持自己與法國打仗。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中世紀英國議會制度

因此,1786年,英國首相皮特在下院宣佈:“這個民族的生機乃至獨立建立在國債基礎之上。”

在發行國債方面,法國人遠遠不行。法國實行君主集權制度。專制就意味著任性,意味著朝令夕改,意味著不講信用。在國債發明之前,法國國王以個人名義舉債,總是借不到多少錢,因為歷史上法國王室的信用一直很差,是著名的“老賴”,法國有的國王甚至用殺掉債權人這種辦法來逃債。

英國人發行國債之後,法國也有樣學樣。但是法國的議會政治不成熟,代議制度很落後,議會無力控制國王。法國的三級會議在1614~1789年間,100多年沒有召開,國王的權力不受約束,經常東一下西一下瞎折騰。因此雖然法國國債利息很高,但是大家信不過這個國家,沒有人買。

從“借錢”的能力談英國的崛起

法國的三級會議會場

“老賴”的法國王室借不到錢,只能靠不斷增稅,甚至通過賣官鬻爵來籌集軍費。王室財政危機最終引發政治風暴,導致王朝轟然倒塌。法國大革命後上臺的革命政權做得更絕,他們乾脆一筆勾銷了2/3的債務,結果法國政府的信用更是一落千丈,只好大量收稅,稅收總額大大超過了革命之前的水平。

到了拿破崙時期,因為這種負面歷史遺產,同樣借不到錢,財政支撐能力越來越差,拿破崙雖然擁有天縱的軍事天才,最終也不得不兵敗滑鐵盧。

因此有人評論道:“拿破崙是在用自己的本金和英國的利息來進行戰爭,焉有不敗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