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今年疫情,清明節網上祭拜,以前是土葬怎麼才能在網上祭拜?

初秋日


無論是火葬還是土葬都可以在網上祭拜?

心誠則靈,用文字語言以表哀思,我想在天之靈一樣可以收到!



笠翁論道


又到清明祭掃時

 

手機上畫個圈圈

中間寫滿我的願願

我在這邊

父親在那邊

我的話兒父親能聽見

可再也不能把我的淚兒擦個乾乾

 

路上畫個圈圈

中間燒著我的煙煙

我在這邊

父親在那邊

我的錢兒父親能收到

可再也不能給我買一隻糖糕暄暄

 

地上畫個圈圈

捧把黃土添添

我在這邊

父親在那邊

我的修繕父親能看到

可再也不能陪我枕上那塊磚磚

 

心中畫個圈圈

裝滿思念籃籃

我在這邊

父親在那邊

我的思念父親能知道

可再也不能為我的生命抽取那根籤籤

 





一哥於一


我認為,網上祭拜也可以,只要把心意表達了就行,並不是說要有一個固定的格式非按過去傳統的方式祭拜不成。對待這個問題,也許大家的觀點不一,眾說紛紜,我們不能輕率的認為誰對誰錯,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觀點保留自已的意見。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意見是,首先要服從國家統一安排。因為,在特殊時期咱樣做到安全環保就怎樣好,如果到時候實在不行,疫情還沒有徹底消失,我建議不訪在人行避背一點的角落地上劃一個圓圈,然後,點蠟燒紙也可以表達對先輩的祭祀之誠,這也是前人在特殊情況的做法。至於對先輩的紀念感恩相思之情,可以在網上寫一些詩詞、文章等供大家學習交流,一來加固了文化道德修養,提高了寫作水平。二來通過交流感情汲取了別域風俗的精華,增進了地域文化的交流,瞭解了不同地域風格。三又節省時間,這樣做也何其不好呢?不過,這種方式也只限於特殊時期特殊過度,待以後恢復正常的情況下還是現實一點好,只有那樣才會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的傳統美德。


東昇6398


從前,,不方便到鄉下去上墳,就在家裡“過節”方桌上先放冷菜,朝南放八雙筷,朝東和朝西各放一雙筷。方桌南面縛紅桌圍,放上香爐,臘釺,點一對紅燭和三支線香。朝南是幾代的老祖宗坐位,東,西是平輩的坐位。小輩兒孫們朝北跪拜。半小時內敬三次酒。然後上熱菜。過十幾分鍾後燒錫箔,再跪拜送祖宗回去。這樣做法是紀念祖宗。目前疫情期間,香燭也買不到,可以點三根香菸代替,三鞠躬。紀念祖宗只要心誠,祖宗亦諒解。所說在網上紀念,我不會。用什麼辦法記念祖宗都可以,對嗎?


蘇州說笑老客


清明祭拜,體系華夏文明敬畏自然、敬畏祖先的價值觀,其實質就是道法自然的一種具體表現。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因為4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入口遷徙和流動,比如春運。所以清明已經悄然在原先文化底蘊中增加了親人團聚的價值取向。因為一年之中親友們聚少離多,所以相聚就愈顯彌足珍貴。君不見,故鄉每年清明回鄉的人比春節還多,君不見,每年清明老家的車堵得比春節還讓人心焦。所以清明在哪裡祭拜,怎麼祭拜,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有沒有珍藏那份敬畏。至於網上祭拜,恐怕早已悄然普及多年了,比如qq空間裡專設一個相冊,擺上祖先的照片及生平等等,我們每次想他們的時候上去說說話,擺花、上香等等。畢竟時尚和環保是大趨勢。


六季如歌


摒棄陋習,心誠則靈。活著的人心安即可。網上祭祖不悖於傳統祭祖方式,只是傳統祭祖方式的繼承與延伸。通俗的講就是利用網絡進行祭祖活動,網絡祭祖是對現實祭祀的一種補充。



東方鄉土



江湖夢中人


希望大家請明節都能實行利用網上祭拜我們的老人!這樣還能省時、節約、文明、安全!隨著社會的文明的提高及科技的發展還能改掉以前的一些不文明老舊的習俗!


潤澤424


中華民族都有清明節祭拜祖先的習慣,但今年疫情期各大城市都發通知禁止祭掃,只為更好的控制疫情。如農村的自家墳墓,去時注意不要人太多,注意防控也是可行的。


朗誦老年人


等九月重陽節先拜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