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今年疫情,清明节网上祭拜,以前是土葬怎么才能在网上祭拜?

初秋日


无论是火葬还是土葬都可以在网上祭拜?

心诚则灵,用文字语言以表哀思,我想在天之灵一样可以收到!



笠翁论道


又到清明祭扫时

 

手机上画个圈圈

中间写满我的愿愿

我在这边

父亲在那边

我的话儿父亲能听见

可再也不能把我的泪儿擦个干干

 

路上画个圈圈

中间烧着我的烟烟

我在这边

父亲在那边

我的钱儿父亲能收到

可再也不能给我买一只糖糕暄暄

 

地上画个圈圈

捧把黄土添添

我在这边

父亲在那边

我的修缮父亲能看到

可再也不能陪我枕上那块砖砖

 

心中画个圈圈

装满思念篮篮

我在这边

父亲在那边

我的思念父亲能知道

可再也不能为我的生命抽取那根签签

 





一哥于一


我认为,网上祭拜也可以,只要把心意表达了就行,并不是说要有一个固定的格式非按过去传统的方式祭拜不成。对待这个问题,也许大家的观点不一,众说纷纭,我们不能轻率的认为谁对谁错,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保留自已的意见。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意见是,首先要服从国家统一安排。因为,在特殊时期咱样做到安全环保就怎样好,如果到时候实在不行,疫情还沒有彻底消失,我建议不访在人行避背一点的角落地上划一个圆圈,然后,点蜡烧纸也可以表达对先辈的祭祀之诚,这也是前人在特殊情况的做法。至于对先辈的纪念感恩相思之情,可以在网上写一些诗词、文章等供大家学习交流,一来加固了文化道德修养,提高了写作水平。二来通过交流感情汲取了别域风俗的精华,增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了解了不同地域风格。三又节省时间,这样做也何其不好呢?不过,这种方式也只限于特殊时期特殊过度,待以后恢复正常的情况下还是现实一点好,只有那样才会更好的教育下一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


东升6398


从前,,不方便到乡下去上坟,就在家里“过节”方桌上先放冷菜,朝南放八双筷,朝东和朝西各放一双筷。方桌南面缚红桌围,放上香炉,腊釺,点一对红燭和三支线香。朝南是几代的老祖宗坐位,东,西是平辈的坐位。小辈儿孙们朝北跪拜。半小时内敬三次酒。然后上热菜。过十几分钟后燒锡箔,再跪拜送祖宗回去。这样做法是纪念祖宗。目前疫情期间,香燭也买不到,可以点三根香烟代替,三鞠躬。纪念祖宗只要心诚,祖宗亦谅解。所说在网上纪念,我不会。用什么办法记念祖宗都可以,对吗?


苏州说笑老客


清明祭拜,体系华夏文明敬畏自然、敬畏祖先的价值观,其实质就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具体表现。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因为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入口迁徙和流动,比如春运。所以清明已经悄然在原先文化底蕴中增加了亲人团聚的价值取向。因为一年之中亲友们聚少离多,所以相聚就愈显弥足珍贵。君不见,故乡每年清明回乡的人比春节还多,君不见,每年清明老家的车堵得比春节还让人心焦。所以清明在哪里祭拜,怎么祭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有没有珍藏那份敬畏。至于网上祭拜,恐怕早已悄然普及多年了,比如qq空间里专设一个相册,摆上祖先的照片及生平等等,我们每次想他们的时候上去说说话,摆花、上香等等。毕竟时尚和环保是大趋势。


六季如歌


摒弃陋习,心诚则灵。活着的人心安即可。网上祭祖不悖于传统祭祖方式,只是传统祭祖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祖活动,网络祭祖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



东方乡土



江湖梦中人


希望大家请明节都能实行利用网上祭拜我们的老人!这样还能省时、节约、文明、安全!随着社会的文明的提高及科技的发展还能改掉以前的一些不文明老旧的习俗!


润泽424


中华民族都有清明节祭拜祖先的习惯,但今年疫情期各大城市都发通知禁止祭扫,只为更好的控制疫情。如农村的自家坟墓,去时注意不要人太多,注意防控也是可行的。


朗诵老年人


等九月重阳节先拜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