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夠養老了嗎?

GBPSC


200萬存款放在我們銀行系統來說不算太多也不算少,這個問題要怎樣回答就要看客戶注重的是哪一方面的問題了。

首先如果說是辦理的銀行理財的話要分情況。理財產品如果是保本的話風險性還是較小的。至於收益能不能保證到5%還是不確定因素。因為理財類產品的收益都是浮動的。那再退一步說,如果購買的這種理財是非保本理財的話那就有可能出現本金損失的可能性。不要說30年後養老問題了,就是幾年之內都有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



假如說客戶是辦理的銀行定期存款的話那我們按照最基本的利息算法來計算一下。2000000*5%=100000,也就是說存在銀行的話是年淨收益十萬元。第二年還可以遞增金額。第二年的本金是2000000+100000=2100000第二年的利息數額就是2100000*5%=105000。第三年的本金是2205000,第三年利息數就是2205000*5%=110250。以次遞增利滾利的方式計算下去是可以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



當然還有許多的宏觀因素要考慮到。未來的通貨膨脹程度如何是一項重大的影響因素。30年後的200萬肯定會比現在貶值了許多,我們要充分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等。還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可能會發生。身體會不會出現狀況、未來家庭成員有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的因素。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是我們無法用金錢去衡量和比較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等。假如說您是高消費群體的話那200萬養老是有些困難的啦。假如說您要求的是生活水平能達到小康水平的話那基本還是可以保障的。


膠鄉寶媽


題主提到了未來30年,我推測題主現在的年齡應該在四五十歲附近。在這個年齡段,似乎最重要的不是養老問題。應該是上有經常與醫生打交道的高齡老人,下有即將成家的適婚子女。

回想我前幾年結婚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四五十歲,我的爺爺快七十歲。那時候他們手裡有點小錢,可能沒有200萬那麼多,但配上平時的工資收入,吃喝不愁還是可以的。

後來發生了兩件事兒,讓我的父母一夜回到解放前。一個是爺爺住院,一個是我結婚。

爺爺住院花了快20萬,最後保險報銷下來花了大概10萬左右。實際上老年人住個院,做個手術,花這些錢是非常正常的。

我結婚,彩禮大概十五萬,當然後續我的岳父母又通過買車的方式給我們返回來了。買房又花了50萬的首付。剛畢業沒幾年,我自然是沒有錢付這些的。這彩禮和首付都是我的父母幫我出的。

我的父母出的這點錢,對於很多的家庭來說不算多,但對於我的父母來說,幾乎已經快掏幹他們的積蓄了。計劃用於養老的錢,幾乎被我們榨乾了。

再回來看看題主的情況。

200萬銀行理財,年利率5%,每年利息大約10萬元。這10萬元抵得上一個人一年的收入,相當於銀行為題主發著養老金。從這個角度來說當然夠養老了。要知道很多人一年的退休金也不一定能達到10萬元。

可是你要知道,歲月靜好的日子,一年5萬的收入也是夠養的。如果題主的孩子要結婚,父母抱恙在身,那200萬很快就會沒了的。到時候一年的利息收入能有多少呢?

養老金為什麼都是按月發放,而不是按年或是一次性發放呢?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養老金只是作為養老金使用,如果用於子女婚嫁,那就失去了它的作用。題主能保證自己的200萬隻用於養老嗎?

銀行研究僧,你學習,我也跟著學習!有任何疑問或觀點隨時交流!


銀行研究僧


200萬存銀行理財,按照年利率5%計算,如果你產生的利息不拿出來生活用,未來30年還是夠養老的;但是如果你每年把利息又拿出來生活的話,顯然是不夠養老的,下面進行分析。


首先來計算一下,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根據存款利息公式:本金*利率*時間=利息,所以可以計算利息為:200萬*5%*1年=10萬,每年可以產生利息是10萬元,10年時間就是100萬元利息,30年時間就是300萬元的利息。

假如你把這些銀行理財利息全部取現出來,按照當前的消費水平的話,10萬元一年,平均每個月8000多點的開銷,現在還能生活的挺好的。但是假如隨著貨幣貶值3%計算,10年之後的8000元就是相當於5000多元的購買力,還是能生存,但是日子過的比較緊張;20年後也許你8000元的資金購買力相當於現在3000多元,那個時候你日子過的非常緊張,已經變成疲睏生活了。30年後的8000元估計只有1000多元的購買力,試想現在假如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開銷,不要談論生活,只能談論生存,餓不死就行了。

假如你把這些利息都是利滾利的話,不去出來的話,每年這10萬元又變成本金,繼續利生利,在這種情況之下,30年之後你已經到了退休養老年齡了。30年後你如果按照年利率5%計算,最起碼已經達到700萬了,700萬元用來養老已經是足夠了。

即使30年後的700萬的購買力肯定是沒有現在的購買力這麼好,即使考慮到這30年時間的貨幣貶值情況,700萬元30年後相當於300萬的購買力。300萬如果按照年利率依舊在5%計算,每年有15萬元的利息,每個月有1萬多的開銷,對於一個養老的人老講,有1萬多一個月的開銷是足夠養老了。

總之未來30年的事消費能力誰都無法預測的,而且你的養老水平也是無法預估的;所以

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夠不夠養老還真是一個未知數!但我覺得如果利息是利滾利30年後都是夠養老了,如果你利息取現出來的話肯定是不夠養老的,這是我個人觀點,僅供你參考。


老金財經


我的答案是夠了,應該綽綽有餘,但這並不是很好的養老規劃方案,既然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購買社保呢?

200萬如果能做到年利率5%,一年收益是10萬元,超過了現在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也就是光利息就比上班賺錢多,只要你合理打點,完全可以生活的非常好,養老更是沒有問題。

如下圖是200萬按5%複利計算的收益表格,10年後可以達到325.78萬元,20年後可以達到530.66萬元,30年後可以達到864.39萬元,如果這樣都不足以實現養老,那就沒法養老了。

但是這樣規劃養老也有一定的風險,第一,5%的年化收益率不一定保持30年,因為利率是隨著時間變化的,現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出現負利率,因此,30年期間的利率很難說;第二,貨幣貶值,如果能夠保持5%的利率,30年跑贏貨幣貶值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增值空間有限,30年後的860萬元如果按不變價計算,可能只相當於現在的260萬元左右,養老來說也夠了,但是資金明顯少了。

我認為既然資金閒置理財,不如每年拿出部分利息購買社保,現在社保繳納對所有居民開放,如果沒有工作單位可以自己交,繳費基數可在社會平均工資的60%到300%之間選擇,每月繳費額800-3000元左右,達到退休年齡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這樣能夠享受全民社保福利,比自己理財養老更划算。


互金直通車


如果你能確保未來30年不發生重大疾病,那200萬放在銀行理財肯定是夠30年養老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200萬放在銀行未來30年的收益情況。

200萬放在銀行,年利率5%,相當於一年的利息是10萬塊錢,平均到每個月是8333元,這個錢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來看,養老生活會過得相對比較滋潤,不管你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一個月8333元的支出還是非常可觀的。

如果你自己有房子,不用付房租,我覺得每個月不用開支8333元,你可以把一半的錢拿出來繼續放在銀行繼續投資獲得收益,如果按照年收益2.5%複利計算,那目前的200萬30年之後會變成400萬左右。

相當於如果未來每年的收益當中,你只拿一半的錢出來消費,另外一半的收益繼續投資,那你除了每個月有幾千塊錢的正常消費資金之外,30年之後還有400萬的資金。



我們再結合通貨膨脹來推算一下未來30年你每年的支出情況

說到養老,大家不得不提一個通貨膨脹的問題,比如30年前我國的物價就很低,1990年,豬肉的價格只有2.5元左右每斤,現在豬肉價格平均有13塊錢左右,相當於30年時間價格漲了5倍左右;1990年一斤大米只有5毛錢,而現在普通的一斤大米已經漲到6塊錢左右,相當於30年大米價格漲了6倍;綜合各種物價之後過去30年,物價的上漲速度年複合增長率大概是6%左右。

如果按照6%的物價漲幅,意味著你每年的養老金至少得漲幅6%以上才能保證生活質量不下降。如果按照2019年,一年養老金5萬塊錢就算,未來30年每年以6%的速度增長在漲,那未來30年,你總共需要花費的養老金大概是396萬元。



按照200萬年利率5%理財計算,每年一半的收益用於消費,另外一半投入理財,那所有的收益加起來基本上是可以保證你養老沒問題的。

如果未來30年裡,發生一些重大疾病,那200萬的理財資金根本就對養老沒有保障。

其實養老最大的問題,不是吃喝玩樂的基本問題,而是疾病問題。人老了難免會發生一些疾病,特別是突發一些重大疾病的時候,會花掉很多錢。



比如目前有一些癌症手術,一做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費用,如果未來物價上漲之後,這種手術有可能會上升到兩三百萬甚至更高,如果不幸發生了這樣的重大疾病,那你所有的積蓄一下子就會花光。

所以200萬的理財資金只能保證你過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但不能保證你未來不生病,更不能保證你在生病後有足夠的錢治療。因此即便目前有200萬在手,也並不能保證養老可以100%有保障。

如果想要保證未來30年養老有100%的保障,我認為至少需要有500萬以上理財資金,而且保證年化收益一直保持在5%以上才可以。


貸款教授


客觀的說,200萬理財,年化5%的收益,是足夠養老了;主觀的說,不一定夠,因為這三十年裡,你會遇到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

首先,200萬理財,年化5%的收益,如果按照30年的時間進行復利計算,200*(1+5%)^30=864.38萬,也就是可以賺到664.38萬,那麼平均到每年就是22.146萬,但這是複利計算的,也就是說時間越長,賺的錢越多,然而在前期肯定是沒有這麼多的,比方說第一年的利息實際上只有10萬,那麼時間越長,你得到的利息也就越多,30年賺664萬,這完全夠養老了,但這是客觀的數據顯示。

其次,30年時間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咱們說點現實的。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7歲左右,那麼假設現在50歲,未來還有30年的時間,50歲的人,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根據現實情況來看,這個年齡的上一代往往是沒有足夠養老的積蓄的,這意味著200萬的資金,要支撐3帶人的消費。

上一代的老年人如果生一場病,可能就是一二十萬沒了,再看下一代,50歲的人,下一代不一定結婚了,如果已經結婚了,還有200萬的存款,那當然是好事,但如果下一代尚未結婚,你只有200萬的存款,抱歉,結個婚可能就得用掉你超過50萬,一般來說,兒子結婚得買房,女兒結婚得配車吧,這都是最實際的問題。

也就是說你很可能在幾年的時間裡,花費掉100萬左右的資金,那麼還剩下100萬能夠養老嗎?這就看你的生活消費能力了,並且還要看你在未來30年中的身體狀況,我們都希望有一個好的身體。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目前有超過90%的人月收入不到7300元,年收入不到10萬,作為老年生活,只要身體沒問題,通常每年的花費不可能超過10萬,還有一個客觀因素是生活所在的城市,一線城市的生活跟五線城市的生活消費能一樣嗎?

比方說我的老家就是一個五線城市,我的父母已經超過了50歲,即將進入退休年齡,但是他們兩人每個月生活花費不到2000元,一年也才2.4萬,如果在一線城市2.4萬生活一年可能嗎?顯然不行,所以,主管來說,200萬理財,年利率5%是不夠未來30年養老的。

客觀的講,如果上述問題都已經不是問題了,那麼200萬用於老兩口未來的退休生活,倒是足夠了……


易論招財圈


200萬存銀行,年化利率5%,每年可以獲利為10萬,如果每年的消費在10萬以下,則被動收入高於消費,已經屬於不用出賣自己的時間了,但想要靠這個錢養老還是不夠的。

一、年利率5%的銀行理財產品有嗎?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定期5年最高也就3.5%左右,想要找到年化利率5%的定期產品,基本上沒有,有的話也是一些比較小的銀行,200萬的數額較大,放在比較小的銀行存款,還是有些風險的。

銀行其它的理財產品收益可能高些,但高收益必有高風險,因此想要年化收益率達到5%,則必有本金損失的風險。高於5%的理財產品,多半是債券基金類的產品,這類產品已不屬於銀行經營,只是銀行代賣而已,基金在短期內,波動比較大,如果沒有較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可能在本金損失後就會收回,無法繼續獲得收益。

因此想要獲得高收益,就必須培養良好的理財心態,測試自己的風險類別,尋找合適的平臺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

二、養老需要花多少錢?採用4%的法則

即使我們找到了年化利率為5%的理財產品,每年被動收入為10萬元,即使10萬元可以彌補自己現在的消費,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消費呈現上升的趨勢,被動收入依然覆蓋不了自己的支出。

養老需要多少錢,我們可以參考4%的法則。

麻省理工學院的威廉·班根提出了4%法則。將自己全部的資金用於投資,我們每年從這筆資金中只拿出4%的金額,用於支付日常的生活所需,那麼我們的資金直至我們退休也花不完。

如果一年需要10萬元的開銷,按照4%法則,那就需要本金最少為10萬元/4%=250萬元。而題主只有200萬,所以還是不夠的,另外現狀每年的支出費用都在增加,如果消費稍微高一些,一年支出高於10萬了,就會花掉本金,因此單純的靠這200萬養老,風險還是很大的。

三、 建議購置適當的保險

當我們年紀大的時候,身體出狀況的風險就會增加,一旦家裡有一個人有一場大病,這些錢就如流水一樣花出去了,所以建議購買合適的保險,如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和壽險,這些保險費加在一起一個人大概是一萬元左右,花一萬元買到一個非常合適的保障,還是很划算的。

通過上面分析,想要以後30年養老無憂的話,先配置合適的保險,還需要繼續積累本金。


白掌心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和大家說下2019年的重要三個經濟數據,CPI是1.9%,GDP增速是6%,M2的增速是8%。我們假定,未來30年也以這樣的增速進行。下面我們進行一番解說。

1、CPI是1.9%:這意味著2019年的通貨膨脹率是1.9%,當然,你的年利率是5%,完美的覆蓋了通貨膨脹率,你也因此獲得了剔除通貨膨脹以外的收益率。

2、GDP增速是6%:國民產值的增速以6%每年遞增,而此時,你的200萬,最多以5%的收益率增加,很明顯,你在未來幾年,你的200萬,會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換句話說,你今年投入這200萬和明年投入這200萬,產生的實際GDP會縮水,這個速度是每年1%,我們不計算複利的影響(實際情況是複利影響非常大,但GDP增速也無法在未來30年都保持6%的複利增長),30年意味著被動縮減了30%,也就是說,在不算複利的情況下,未來30年,你的錢換到現在能產生的GDP僅僅只有140萬元。

3、M2增速8%:廣義貨幣不斷增加,因為你的收益率只有5%,你的收益率無法跟上廣義貨幣的增加,換而言之,你的資產增長速度沒有更好的享受到央媽的照顧,沒有享受到貨幣政策的紅利,此時你又將被動縮水3%,30年後,即使保持5%的收益率,和現在的100萬實際上是沒區別的。

反向思考,假如,30年前,給你200萬,你每年保持5%的收益率,直到現在,你是否感覺足夠養老?

我們先不討論在30年前擁有200萬是多麼富有,我們假設你在30年前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到30年後的今天,我們算下你擁有多少錢?公式如下:
200*(1+5%)*(1+5%)......的30次方。答案就是864萬元(考慮複利且已四捨五入),那麼放在如今社會,你是否覺得足夠養老?相信你在30年前能賺到200萬的人,肯定是在一線城市的概率大,那麼在如今的一線城市,864萬,你是否覺得足夠養老?

我認為是不夠的,因為在30年前能賺200萬的人,年輕時的交際圈子是何等的階層?換而言之,你現在擁有200萬,在未來社會的30年,只要社會正常發展,隨著祖國繼續繁榮富強,各種服務種類、物質水平提高,加上在之前我們講的3個經濟指標的作用下,你的200萬,又怎麼會讓你繼續保持現有的階段?所以,我認為不能足夠養老,除非你不斷降低生活標準,且能保證自己不生病。


凡小春


不夠養老,銀行理財靠不住,很容易理沒了,而且每年的通貨膨脹會使你的錢縮水,越來越少。

投資田黃,又叫投資“軟黃金”,可以穩賺不賠。這200萬如果投資田黃,根據田黃的升值功能,三年內可能變成600萬,十年內可能變成2000萬,比銀行利息、理財、基金回報大得多!這可不是吹牛的,是由古玩古董這個暴利行業因素決定的。

我做了二十多年田黃生意,已經在廣州一線城市買了4套房子,三線城市1套房,共5套房,而且買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的,不用供樓。所以說,要買房,先買田黃後買房!

因為田黃是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也是熱門古玩收藏品,從來沒有跌過價。田黃從1995年的5千元一克,升值到現在2019年的20萬元一克,再過10年可能升值到100萬元一克。而黃金價格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沒什麼變化,同田黃的距離越來越遠,根本追不上。

2017年1月,福建廈門一次拍賣會上,一個重達1725克的田黃石,拍出3.92億元的天價,單價22萬元一克,田黃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還有就是投資田黃有點像投資地產,但回報比房產大得多,安全可靠風險低,不會像其他什麼股票、期貨、實體店等行業那樣虧得一塌糊塗,一無所有,一點不剩,還要負債累累,變成“老賴”!因為田黃在你手裡,始終有翻盤的機會,始終不會虧!如果留給子孫後代,那個回報可能是成千上萬倍呢,你的兒女會感恩你留下大筆財富給他們,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不慌,掌中有寶氣定閒!


乾隆田黃


200萬養老30年肯定是足夠的

01收益與消費

200萬放在銀行理財,年利率為5%的情況下,每年可以拿到10萬元的收益。

10萬元在現在的這個社會說不多吧!可能是很多人奮鬥好幾年才能攢下來的錢。但是說多吧!可能還不到有錢人的一頓飯錢。

不過就大多數人的情況來說,10萬元的利息收入肯定是足夠一個人一年的開銷的(少數大手大腳的人就不提了)。

02存在的問題

現在來看,一個人一年10萬元應該是足夠的,但是還有些別的問題的存在。

  • ①生病。如果只是一些小災小病的,算進去10萬元也是足夠的,但是年紀大了就會出現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這個時候很可能10萬還不夠幾天的ICU。

  • ②物價上漲。可以對比一下3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的物價水平,上漲了多少倍?那麼在30年後,10萬元還能購買多少東西,夠不夠一年的生活?

03使用本金

如果只靠利息進行生活,沒有大病大災的情況下,前些年應該是可以正常的生活的。而且一個人一年可以有10萬元的開銷,在二三線城市還是可以活得比較瀟灑的。

但是在物價上漲之後,貨幣的購買力下降,10萬元慢慢的沒那麼值錢的時候,可能就會越過越拮据了。

當然,如果200萬的本金也可以適當的使用一部分,那麼肯定也是能夠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的。

綜上:200萬理財養老30年是足夠的,但是如果想要維持良好的生活水平,肯定還是需要有本金也一起使用的,而不是單靠利息。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歡迎關注,一起解鎖更多財經掙錢知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