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拉卜楞寺的朝拜

拉卜楞寺的朝拜

佛在哪裡?

佛在你心裡。

你有一顆佛心嗎?

佛心是黃金一樣的心,

大地一樣的心,

月亮一樣的心,

湖一樣的心,

金剛一樣的心,

……

都是菩提心。

首先,我不得不承認,對於我們漢人而言,藏族這個名族和他的信仰一樣是未知而神秘的,對於我充滿著強大的吸引力,這股強大的吸引力牽引著我好奇地去窺視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寺廟、他們的佛以及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世世輩輩轉著的經筒。

雖然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拉卜楞寺,但我還是覺得陌生,就如同你置身於濃濃的晨霧中,看不到前方有什麼,神秘感前所未有。

記憶中前兩次來,寺院周圍的街區喧囂、雜亂,各種商鋪密密麻麻兜售商品。四處都在挖路,塵土飛揚。不同的是,這次看似終於修好了,只有靠北的幾家僧舍正在修建之中,穿過寺院的柏油馬路寬而長,乾淨。

灰色泥木結構的僧舍,一戶連著一戶,展開在山脈圍繞的谷地之中,舒展而靜謐,如同棋盤般結構。沿著河堤也有一條更寬的路,路的左手邊是長長的轉經筒,來來往往的人們都一路轉回去,這些人男女不同、老少不同、皮膚不同、名族不同、生活不同。。。。。。

馬路的右手邊是一長排的木板並列排列著,起先我並不知道排列如此整齊的木板是用來幹什麼的?沒走幾步發現有幾個藏族婦女在木板上磕長頭。負責講解的小僧人說他們磕頭的時間長短不定,有的幾個星期、有的幾個月、有的會長達一年、幾年。說這話的同時他轉過頭問我,“你能做到嗎?”我致以微笑,沒有回答。

往寺院的方向走。我發現轉經筒的人並非都是些人云亦云的遊客,大多虔誠、認真又唸唸有詞的仍然是藏族人或者披著紅色僧袍的僧人。導遊小師傅說,“很多來轉經的藏人,早晚圍繞著寺院邊緣的轉經走廊,轉動經筒,順時針繞行。路很漫長,延伸到山上。圍繞寺院一圈,大概四五十分鐘。”快步走過的基本上都是藏人,手裡拿著佛珠,輕聲唸誦經文或咒語,風一般從身邊掠過,趕到前方。

有一些婦女帶著孩子,媽媽揹著小嬰兒,後面還會跟著一個已經會走路的孩子。還有一些腿腳不太方便的人,走得比較慢。對當地的眾生來說,每天轉經,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這是意念的作用。經筒裡放的是經書,去觸摸它,這樣時刻都不離經典,不離修行。轉了經筒,即便不會讀也可以持有,這是給普通人的方便。接觸之後也許會發願,以後能夠看懂。這樣去供奉,去保存,是很大的功德,有利於更多的人。

轉塔也是。塔裡有一些專藏佛的舍利子、經書之類,佛陀的智慧和功德在塔裡面。很多人知道佛法很珍貴,又沒辦法去看,去學習。他們嚮往轉世後能夠讀懂經意,瞭解佛陀的所有思想。所以去觸摸、去看,去繞,種下一種因緣。”

種下一種因,得到一種果。因果循環,生死不滅。

拉卜楞寺的朝拜

參觀寺院。導遊帶我們把主要的佛殿都轉了。雖然這裡有幾大學院,什麼殿堂,他都說了一遍,但在我看來,每個殿似乎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各院學生學習禮佛的地方,去文殊佛殿的時候,有個很小的小僧人在唸經,他念的很認真,倒是不遠處幾個大一點的青年僧人在交頭接耳地說笑。

聞思學院的大殿裡,很多僧人聚集一起在唸經,聲音渾厚。誦經一般在中午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半,一個小時。我們剛好趕上時間,觀看了非常壯觀的誦經儀式。殿門口到處是僧人脫下的布靴子,長筒、黑色、上面有繡花和圖案。一般僧人都穿這種手工做出來的布靴子,無論冬天或夏天。

在我看來這裡的僧人或者藏人都是不怎麼區分季節來更換衣物的,現在是夏季裡最熱的伏天,可是僧人仍然裹著厚厚的幾層長袍,藏人也是,很多都還穿著棉襖。大概和高原氣候有關,早晚溫差太大,強烈的紫外線不包裹嚴實的話會曬傷皮膚。所以,藏人們都有著紫黑紫黑的膚色,很少有黃皮膚的。

“寺裡的僧人們每天的學習也就是念經、誦經、背經,是非常嚴格的,不可以偷懶、逃課。不認真或者不好好背的小僧人會專門給他派一個年高一點的僧人當老師,負責監督他學習,也有可能和他一起睡、住一間僧舍。”

又到了一個佛殿。這是最古老的一個佛殿,一七八八年開始建,一七九一年完成。是尼泊爾人建造的。裡面有一尊未來佛彌勒佛,他半蹲半坐,表示即將轉世、轉法輪。

什麼樣的人才會成為一個僧人呢?

跟環境有關。出生在西藏,就可能成為一個佛教徒。如果出生在阿拉伯,這種可能性就很小。但出生在哪裡可能是一種前世的因緣。不過,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於印度,而佛教卻在中國得到了最廣泛的發揚和流傳。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所有人都可以成佛,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佛心,這是潛在的強大的創造力和能力。

導遊小師傅真的很好,一路上說了很多,我當然知道其中大部分並不在他解說的範圍之類,他和兒子尤其投緣,當兒子問起在郎木寺看過的天葬臺時,他又耐心地說了起來。。。。。。我無法想象人死了之後不去入土為安,而是把肉身一塊一塊分離卻是一種解脫和超度。在參觀寺院的同時,小師傅還為我們講解了唐卡以及酥油燈,他本人也學習過畫唐卡,每一幅唐卡都有很好的寓意,是什麼,根據欣賞的人的悟性和佛心而不同。

參觀完了寺院,要和小師傅分離了。兒子好像很不樂意,把他手裡一直拿著的沒有打開的飲料送給了他,他很高興,說,“想知道我的名字嗎?桑濟。桑濟在藏語裡是佛的意思。雖然叫這個名字的藏人很多,但沒關係,你們記住的肯定只是我一個人。”說完,他嘿嘿地笑著招手再見,走了。

看著他的背景,兒子說,這個叫桑濟的哥哥是佛啊!

離開寺院,我雙手合一,祈禱世間清涼,祈禱人們發現和找到自己生命深處的慈悲與智慧。

拉卜楞寺的朝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