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師者之愛:獻給教師節

《論語》中,孔子表揚最多的,是顏回。但是,對另外一個人,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同學,孔子就是不遺餘力地予以打擊,李贄《四書評》說孔子對子路“每下毒手”。那麼,孔子對子路難道沒有表揚過嗎?當然也有,但是,是半句表揚: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語·公冶長》)

“道不行”云云,是在表揚子路對道的堅定和對老師的忠誠。子路本來就最易沾沾自喜,尤其是得了老師一言兩語的表揚,更是興奮得暈三倒四。此刻,面對老師突然頒發給他的這麼一塊金光閃閃的大獎章,而且只他一份,別人都沒有,他一下子高興得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可是,獎章在手裡還沒捂熱,就被收回去了——當他高興得如同在雲端漫步時,孔子隨手就給了他一悶棍:“無所取材”,他跌落塵埃。

孔子表揚子路,還有一回,不,還是半回: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

孔子先是借《詩經》中的兩句詩誇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既不嫉妒又不貪,他憑這點就會好。

受到老師的誇獎,子路馬上又得意起來了:他逢人就唸叨著那兩句古詩,像是在給自己做廣告,又好像這兩句詩成了他的logo。

孔子當然不允許他如此得意,馬上又來收拾他:既不嫉妒又不貪,光憑這點哪會好?

你能想象子路同學此時的表情嗎?

再看半句表揚的——只是次序顛倒了一下,先罵後表揚: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先進》)

大概是子路的瑟聲透露著剛猛而不夠中和,就遭到孔子的這般奚落:“仲由的那種瑟聲,為什麼在我家裡彈呢?”

弟子們見夫子對子路師兄一百個不滿意,一千個不順眼,一萬個不耐煩,就估摸著這位大師兄雖然年齒長年級高資歷老,學問估計不怎麼樣,就都表現出輕視的意思來了。這時,孔子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便又為之鼓吹說:“仲由啊,在學習上已經達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做到‘入室’。”

從入門,到升堂,再到入室,孔子用此來比喻學習中由淺入深的三個階段:從入門初步掌握,到有相當高的水平,再到精微深奧的高妙境地。孔子的意思是:仲由已達到第二階段,很了不起了。他的學問已經很高明瞭,我批評他,只是希望他能更進一步,臻於最高境界。

孔子畢竟愛護子路。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論語·先進》)

閔子騫立在孔子身邊,正直而恭順的氣質;子路,剛強而直率的氣質;冉有、子貢,溫和而快樂的氣質。孔子看著他們,粲然一樂。但又憂心忡忡地說:“仲由啊,總是雄赳赳的,恐怕不得好死啊。”

孔子的擔心後來竟成了事實,他真的不幸言中:子路後來果然在衛國的蒯聵之亂裡,因剛直不撓不知迴避而被殺死。

與孔子大約同時的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孔子對子路“每下毒手”,實際上是愛惜他,希望他有所改變,摧剛為柔,“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詩經·大雅·丞民》)啊。

師者之愛,有時表現為恨——恨鐵不成鋼。

當然,孔子對子路的愛,也表現為恨,是——恨鋼不能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