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要說村莊叫“王莊”在菏澤可以說比比皆是,但在菏澤市牡丹區吳店東北1.5公里洙趙新河北岸有一個村莊叫“保廟王莊”,加了個“保廟”二字你可能不知道它的來歷。據傳明萬曆年間,曹州郭允厚去京趕考,路過此地在小廟歇息,承諾得中,重修廟宇。後果得中,並累官至尚書,於是便重修這座小廟,並賜名為“保廟”,村名也遂改稱“保廟王莊”。我去過這個村莊,廟不大,但香火旺盛。這個村有我一個同學叫陳留柱的,上個世紀90年代高考屢試不中,老是“留柱”,後經大師指點“留柱怎能考中”,隨改名 “勝利”,果然當年一舉成名。

在菏澤城區稍微年長的人都知道菏澤市東方紅大街中段有一座郭家“四世一品”過路牌坊。該牌坊因明末戶部尚書、菏澤人郭允厚而建。1958年9月20日,郭氏牌坊因市場發展、街道拓寬而被拆除。

現將在菏澤市開發區丹陽街道辦事處張花園社區走訪座談情況輯錄如下,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四世一品”牌坊

明戶部尚書郭允厚建,俗稱郭家牌坊。郭允厚,字萬輿,世居曹州(今菏澤市)城,萬曆丁未(1607年三十五年)進士,初任文安(在今河北省)知縣,後調知洛陽,天啟年間(1621--1627)考授兵科給事,後升兵部左侍郎,累遷戶部尚書。在朝廷內外享有聲望,進階光祿大夫,加封宮保,贈及四世,這座牌坊就建於此時。郭的父親名堵字宣澤,官至南京刑部郎,祖父文卿、曾祖紳曾也都曾入閣,故稱四世一品。

“四世一品”坊 ,原在菏澤城內東方紅大街中段原地區郵電局門口處,系一騎路牌坊。石坊跨街長10米,高約16米,寬2.6米,全部採用青茶沙石料,仿木結構鑿眼開隼並接,渾然一體,堅固異常,歷數百年隼口無一鬆動。石坊分頂、身、座三部分,頂又分作兩層,上層由“聖旨”二字題額,以示此坊是皇帝親自欽準建造;下層飛簷翹角,鑲嵌的橫匾上書“四世一品”四字,字大如鬥,端莊靈秀,據說是明代書著名書法家段雲襄的手筆。身部四柱鼎立上架橫樑,橫樑上雕刻的官誥儀仗圖,把近百個人物按照身份安排在不同位置,採用浮雕、透雕和塑雕不同的技法,準確的刻畫出人物的各種表情,個個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表現了郭氏榮歸鄉里時隆重而熱烈的場面。底座粗壯堅實,蹲在上面的八頭石獅子,分列立柱的兩面,威武雄壯,更加增添了石坊的雄偉氣勢。這座在魯西南聞名僅次於單縣百獅坊的石坊,不論建築技巧和石雕工藝,都堪稱上品,1958年擴街被拆除,“四世一品”石匾放置在縣文化館,後來不知去向,相傳部分組件運往安陽市。

2010年8月,郭氏族人為紀念先人,眾人聚資,在丹陽辦事處郭樓村動工重建“四世一品” 牌坊。高12.6米,中間主門寬4.60米,兩側副門對稱寬1.55米。通體由青石雕刻而成,飾以龍圖騰。配以雄獅石雕,彰顯宏偉壯觀。額書“四世一品”,字體系原作高仿。原石鏤工雕刻,刀法細膩,群龍攀柱而上,尤顯莊重威嚴。

新建牌坊與原來城內的老牌坊相比,整體建築風貌可謂基本相似,但其工藝神韻和內涵相比差距甚大。原牌坊的歲月滄桑、古樸神韻、雕刻細膩、造型優美等,是當今牌坊所無法比擬的。

明戶部尚書郭允厚

郭允厚(生卒不詳) 字萬輿,號默千,曹州(今菏澤市開發區丹陽辦事處張花園社區郭樓)人。明代萬曆丁未進士,官至戶部尚書。

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郭允厚中進士,任文安(屬河北省)知縣。文安縣經常遭水災,舊有防水堤壩被大水沖毀,淹沒農舍田園,農作物毀於一旦,百姓流離失所。他仿照兵部尚書王孟津展堤之法,修築大壩,加固堤防。1626年(明天啟六年)秋天,又逢大水,保定、霸州等郡縣盡成澤國,而獨有文安縣倖免,五穀豐登。

郭允厚秉公辦事,不畏強暴。任洛陽知縣時,福王初被封中使,利用職權橫徵暴斂,以供自己揮霍,還侵佔奪取民田,毆打丞尉,向其部下強派藩祿贍田,民眾無法承受。有師姓和黃姓兩大家族,投靠藩王充當差役,秉承主子旨意,隨時隨地到裡甲敲詐勒索。而郭允厚表面應付擋塞,實則令各監司按照法規辦,不得多徵、多攤。

天啟年間,授兵科給事,赴任湖廣副使,管理糧餉於沆州,因有疾病不能司職而歸。一年後晉升太僕寺少卿,又升兵部左侍郎。是時,朝廷政治上日趨腐敗,邊疆糧餉供給不能保障,在這危難之際,郭允厚被提拔為戶部尚書。他殫精竭慮,富民強國,在朝廷內外享有聲望,載入“會計冊”,示為效法的榜樣。後又升光祿大夫,加封宮保。崇禎末年,朝廷封“四世一品”蔭及後代,並在曹州城內建過路牌坊,流芳後世。郭允厚愛惜民眾。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糧食欠收,他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使眾多百姓度過饑荒。由於積勞成疾,屢次上疏,要求退職,沒有得到批准,卒於任上,享年70歲

明南京刑部郎中郭堵

郭 堵(?—?) 字秀孝,號宣澤,曹州(今菏澤市開發區丹陽辦事處張花園社區郭樓)人。嘉靖甲子(1564年)中舉人,隆慶三年(1569年)中進士,初授太常寺博士,升戶部主事,歷任陝西按察副使,官至南京刑部郎中。

在任戶部主事期間,督管通州糧倉事務。時當地百姓拖欠國家稅銀很多,許多人久押在獄。郭堵以羨糧代優糧的辦法,將多餘部分替百姓上交積欠的稅銀,使獄中民眾得以解脫。後郭堵升本部郎中,到山西大同督辦軍響,當時大同為明九邊要鎮之一,商人召募養馬、種糧、曬鹽者甚多,因糧畜足稱富饒。狡猾的富商為了少交納稅銀,便賄賂魏忠賢之黨羽,請改本色銀兩以納稅,業已得到批准。郭堵蒞任,極力爭辯其弊端,力持不可,最後迫使商人仍按舊制,以不折色銀兩交納稅銀。郭堵後為陝西按察司副使,駐兵西寧。當時番邦多數養馬,官方便以茶葉換取馬匹。在交易時,使者穿軍服辦理事務,肆無忌憚,番邦民眾多有反感,大聲喧譁,有甚者露刀相威肋,致使交易市場十多天極不穩定。郭堵聞知後,把利害禍福公佈於邊境之上,才使番邦民眾肅然無譁,手提錢囊俯首聽命。其後洮岷兵變,被掠男女百姓無數,郭堵藉此為由,建議發兵進剿,兵變首領聞風喪膽,將活著的千餘人口與財物盡數歸還。

郭堵後遭讒被解職。不久又任泗州知州,再升南京刑部郎中。其父卒,郭堵在家守孝,從此不入仕途。郭堵死後被祀為鄉賢。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段雲襄與“四世一品”傳說

段雲襄,明末清初人,諸生,明清大書法家、詩人。嶽程辦事處常屯村人,原住村西段路北,現有遺物欽馬槽、石碾等。因為拒寫“四世一品”而聞名。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今天的菏澤城東方紅大街上,橫跨馬路,聳立著一座高達16米的茶青色石質牌坊。這就是明朝萬曆年戶部尚書郭允厚家的郭牌坊,人稱“四世一品”坊。當時也可以稱得上菏澤城的一座標誌性建築了。牌坊題額“四世一品”是因為尚書郭允厚晉光祿大夫加宮保,贈及四世,是一種朝廷賜給的榮譽稱號。

據說,“四世一品”四個大字,前三個字是明清大書法家段雲襄被郭尚書用酒灌醉後騙寫出來的,後一個字是別人補寫的,書法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最後一個“品”字力度風格的差異。

關於性情剛烈、不事權貴,拒題坊額的傳說,在段雲襄老家,每逢夏夜晚飯後,在街頭一棵千年古槐下,納著涼,在一片噝噝的旱菸袋的吸允聲中,早就聽老人們說過一遍又一遍。

段雲襄的故宅就在今天的菏澤市開發區嶽程辦事處常屯村。聽老人講村西頭於家大門就是段宅故址,現為村裡于姓居住。村北一里地有段氏祖塋,上世紀八十年代,都湮沒在菏澤發電廠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群下了。村西一口古井旁,一個兩米長的石槽,是段家的飲馬槽,後來村裡的婦女世代就把飲馬槽當做了洗衣池。村西關帝廟有一座段雲襄書寫的“重修關帝廟碑記”,解放後做了村裡海壕(寨牆外的水溝)上的橋板,碑記上面刻了很多的人名,好像是贊助人捐獻的錢款數目等。海壕早已蕩平,石碑大概還埋在村前的地下吧。

段雲襄生平沒有記載。只知道他有過拒題“四世一品”坊額的傳說,今人張振和、黃愛菊編選的《曹州歷代詩詞選注》,選有段雲襄的三首懷古詩篇——“九日登鳳咮山閱武臺”、“卞忠貞壼”、“氾水”。作者簡介稱段雲襄為清朝人,諸生,生平不詳。郭允厚中進士,是在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修“四世一品”坊當在更晚的時候,大概在萬曆朝後期。從明萬曆到清順治,中間相隔不過二十多年,所以,段雲襄生逢兩個歷史朝代是完全可能的。一個前朝的知識分子,面對一個異族統治的新的歷史朝代,難於接受的抗拒心理,使得他在詩文中發出“漫追戲馬千年事,今古英雄只斷腸”、“誰能執鄙吝,永使浮囂革”、“愴然懷漢祖,崛起事龍爭”這樣傷情懷古的感嘆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他的流傳作品主要還是詩文。乾隆二十一年所修《曹州府志》列其詩六首,新修《菏澤市志》列其詩三首。雖然他的學歷不是很高,只是秀才一級的諸生,也沒有多麼顯赫的官位。但在地方文化方面,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在民間的流傳中,他的一些故事,甚至充滿著傳奇的色彩。

村裡世代流傳,段雲襄不僅字寫得好,畫也是神筆。說的是段雲襄出嫁閨女,嫁到了鄰村的一個土財主家。他沒陪送嫁妝沒陪送地,只陪送了幾箱子字畫。土財主大惱,命人在院子裡當場把那些字畫燒掉了。有一張畫沒等燒著,就被風吹到一邊去了,讓喂牛的長工撿起來貼到了牛屋的床頭上。等割完麥子打完場,一個晴朗的早上,土財主命長工套車到場裡攤曬麥子。長工說不行,今天可能下雨。土財主認為長工耍懶怠工,逼著把一大車麥子拉到了場裡。麥子剛攤開,一陣烏雲上來,瓢潑大雨把一場麥子淋了個透溼。過了兩天,長工怕攤在家裡的麥子發黴生芽,套車又去曬麥子。土財主看天色不好,猶豫著不讓去曬。長工說沒事,天一會兒就晴。果然趕上了一個烈日炎炎的響晴天。土財主對長工料事如神大加讚賞,長工指著牛屋床頭那幅沒燒掉的畫說出了原委。原來上邊畫的是把傘,晴天傘就合上,下雨傘就撐開,比現在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還要準。土財主恍然大悟,原來兒媳婦帶來的陪嫁是寶貝。土財主竟然厚著臉皮要兒媳婦懇求孃家把燒掉的字畫再補上,他這種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的愚蠢要求理所當然地遭到了拒絕。

對於段家是怎樣沒落的,村裡老人們也有神奇的傳說。我們北方人過去對南方人有偏見,既仇視又敬畏,把南方人稱為南蠻子。說有的南蠻子懂風水,識龍脈。但是,如果誰給人家選了帶有龍脈地氣的陰宅(墳地)或陽宅(院子),人家出了皇帝貴人,他自己的眼睛也就瞎了,因為他洩露了天機,上帝懲罰他,眼睛瞎了,就再也不能吃這碗飯了。聽人說段家祖塋是我們這一帶的風水寶地,和曹州城外的護城堤一般高。黃河決口的時候,四面八方的難民都往這裡躲避洪水,稱這個地方為“避黃臺”。段家不知怎麼得罪了看風水的南蠻子,這位風水大師到段家祖塋走了一趟,發現瑩地有一棵參天柏樹,狀如傘蓋,煙籠霧繞,庇廕著段氏家族。風水先生便偷偷找人,在一個風高天黑的深夜,把那棵柏樹給摸根鋸斷了,鋸口上冒出的是鮮紅的血水。風水既破,段家去北京趕考的兒子沒走到京城,就因背上長惡瘡死在了半道上。從此,段氏家族一蹶不振,人亡家敗,幾百年來只留下一串遙遠而悽楚的傳說。

附:段雲襄存詩四首

1、《歷山春雨》

欲訪耕耘跡,蒼茫失故山。

野人猶讓畔,春鳥亦知還。

細雨柴荊靜,輕風芻牧間。

悠然懷納鹿,歷試備儲艱。

2、《雷澤秋風》

商飆一次至,無地不堪悲。

獨有尋幽處,能深弔古思。

雁回雷澤渚,木落谷林祠。

惆悵龍梭化,鮫人罷釣絲。

3、《灉水荷花》

禹功何處是,一望無蒹葭。

剩水春來接,新荷夏自花。

色分溪女豔,香入野人家。

薄暮金堤上,行歌憶若耶。

4、《華驛歸騎》

古驛今寥落,客程自往來。

秋風吹野水,迫照上荒臺。

效樹行人度,關門暮角哀。

遺徑誰復問,驅馬正氛埃。

明代天啟帝兩道褒獎聖旨

在張花園社區郭樓村郭氏祠堂,現保存有明代天啟皇帝褒獎重臣郭允厚家人的兩道聖旨。

郭允厚,字萬輿,號默千,今郭樓村人,官居戶部尚書。其父郭堵,曾做過戶部主事。父子兩人秉公為官,政績顯著。朝廷為褒獎其家族功業,欽贈四世一品官銜。

明代朝廷的兩道褒獎聖旨,其一是天啟七年(1627)九月十四日由天啟帝朱由校封郭允厚妻子徐氏為孺人、一品夫人的聖旨。該道聖旨長約2米,寬0.33米,文字用毛筆楷體書寫,工整秀麗,內容記載了郭允厚在朝歷任的一些官職及顯著功績。另一道聖旨,是天啟帝朱由校封郭允厚父親為道臺、母親為孺人的聖旨,可惜後半部分已經缺失,存長約1米,寬0.33米,具體時間不詳。這兩道聖旨被郭氏後人當作傳家寶珍藏,文革中破四舊,家住牡丹區都司鎮吳莊村的郭全廣把它裝在豬水泡裡匿於井底,才得以倖免。2011年郭氏家族建祠堂,續家譜,郭莊郭氏後人就把郭全廣保存的聖旨複製到郭氏祠堂供奉。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菏澤市開發區史話-丹陽篇之五:郭家“四世一品”牌坊及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