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放寬心、不糾纏、少計較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放寬心、不糾纏、少計較

CFIC導讀:

比拿得起更重要的是學會淡然地放下,比擁有更重要的是學會坦然地失去,比怨恨更重要的是學會從容地原諒。

很多人常抱怨自己活得累,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抱怨過後能尋找光亮向陽生長,而有的人只會蜷縮在陰影裡自怨自艾。

我們都要體驗人生的高峰低谷,也會體味人間的悲歡離合。所以,比拿得起更重要的是學會淡然地放下,比擁有更重要的是學會坦然地失去,比怨恨更重要的是學會從容地原諒。

1

第一,放寬心。

許多人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或矛盾而感到不愉快,但隨著年歲漸長就會發現,許多事真的沒必要。

比如職場上的明爭暗鬥、生意上的爾虞我詐、競爭對手的互相拆臺,我們以為戰勝了別人,就贏得了想要的名和利。等到了後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理解和包容,遠比多掙來的一分半文更有價值。

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一些虛名浮利。能讓人感到快樂的,往往是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比如同事之間的互相理解、同行之間的互相幫忙,甚至是對手之間的互相鼓勵。一個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要因為貪婪,故意去擋別人的路,因為大家一起走,路才會越來越寬。不要因為嫉妒,故意去壞別人的事,因為別人過不好,你也不會很好過。不要因為好勝,故意去爭不該你得的東西,因為德不配位,往往有餘殃。

錢永遠也掙不完,福永遠也享不盡。但

為人

厚道善良,吃點虧、讓幾步,卻可以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好運氣。

2

第二,不糾纏。

你有沒有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過,為選錯的路沮喪過,為不值得的人傷心過?人生總有各種大大小小的遺憾,比起繼續糾纏,更好的選擇其實是及時止損。

失去的東西,無論你再怎麼挽回,也都失去了。愛錯的人,無論你再怎麼反悔,也都愛錯了。大部分時候,我們把太多值得去追求、探索、體驗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了不值得、已經錯過,或是無法改變的人、事、物上。

但與其和過去的錯誤較勁,不如接受它、面對它、改變它。

首先你要知道,時光不會倒退,只會繼續往前,你無法把一切都重來。其次你要懂得,沒有誰足夠完美,錯了就要認,認了以後才可能改。如果只是一味逃避,那麼日子只會越過越糟。即便有些事已無法改變,我們仍可改變看待事情的心態。

3

第三,少計較。

你有沒有為了什麼事,耿耿於懷過?比如領導多給你安排了一點工作,你就表現出各種不高興;比如朋友少給了一頓飯錢,你總是銘記在心,試圖讓對方還回來;比如愛人多說了一句狠話,你就拿著雞毛當令箭,隨時舊事重提,嘴巴不饒人。

其實,很多事我們大可不必去計較,甚至計較起來也沒有多大意義。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當你有能力時,多幹點事,不僅鍛鍊了你,領導也會看在眼裡。當一頓飯委屈不了你時,多結幾次賬,朋友更忘記不了你。當幾句氣話對你產生不了多大影響時,不去較真好強,愛人才會把你的好放在心底。

如果過度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反而會因小失大。當你把格局放大一點、境界提高一點、心量放寬一點,你的糾結、痛苦、不如意也會少很多。

就如你的眼睛,如果只盯著腳下的方寸之地,自然沒有瞭望遠方時看到的風景那麼多、那麼美、那麼開闊。

4

有人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其中大部分的煩惱都是我們可以去掌握和消解的。

一時的生活體驗,跟我們所面對的處境有一定關係,但你整個人的最終狀態還是由你的心態來決定的。

願你擁有好運氣,如果暫時沒有,願你在平淡中,學會從容。

願你擁有好人緣,如果暫時沒有,願你在誤解中,學會寬容。

願你擁有好生活,如果暫時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擁有這三種好心態,平和、簡單、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本文來源: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延伸閱讀一

度量(寫的真好)

做人的心量有多大,

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去奪,

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

心底無私天地寬!

人生有三种好心态:放宽心、不纠缠、少计较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

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若要計較,

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

涵養,

使人嚴肅而不孤僻,

使人活潑而不放浪,

使人穩重而不呆板,

使人熱情而不輕狂,

使人沉著而不寡言,

使人和氣而不盲從。

每個人都是塑造自己的工程師。

人生有三种好心态:放宽心、不纠缠、少计较

不虛偽、不做作、

直率、乾脆,

這是真;

以同情之心待人,

以惻隱之心愛人,

這是善;

溝通心靈和儀表,

融合人類與自然,

這是美。

以真善美的品味做人,

其樂無窮。

人生有三种好心态:放宽心、不纠缠、少计较

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

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

在包容的背後,蘊含的是愛心和堅強,

是挺直的脊樑,是博大的胸懷。

人活一世,

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安穩和平靜,

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的風平浪靜?

人生有三种好心态:放宽心、不纠缠、少计较

有些事

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都要發生;

有些人

不論喜歡不喜歡,都要面對。

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和人,

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願意也好,不喜歡也罷,

該來的會來,該到的會到,

沒有選擇,無法逃避。

我們能做的就是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調整好自己內心,

善良、愛心

感染生活,感染人生!

延伸閱讀二

2019年物質幸福時代已結束,新時代來臨!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放寬心、不糾纏、少計較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不斷做物質加法——為家裡添置冰箱,買回電視機,配齊洗衣機,再買輛車……從一無所有的狀態到“全副武裝”的過程,確實能給人幸福的感覺。但現在,物質空前豐富。

在一個萬物俱備、什麼都不缺的年代,佔有物質很難再刺激我們的感官,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在新的時代,比起金錢和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從實物中獲得的滿足感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但是我們寶貴的經歷以及從中獲得的知識,將永久地入駐我們的生命。
如果一個人清楚了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為重要的,就可以乾淨利落地砍掉那些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與其說是“化繁為簡”,不如說是“刻意放手”更為貼切。達成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個條件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放寬心、不糾纏、少計較
一、 享受工作
這和工資高低沒有關係,而關乎工作是否開心,是否覺得有挑戰性和成就感,能不能讓你學到東西;不斷成長、進步,並能為之感到滿足。

二、 有關係親密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工作順利,卻沒有可以親密分享的家人和朋友,這談不上愉快,更沒有幸福可言。

三、 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這並不是說你必須擁有多麼龐大的資產,或是必須有相當高的收入,只要可以滿足自己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
四、 身心健康
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靈才能全心全力地去工作、去生活、去奮鬥、去進取。
五、 擁有富於刺激性的興趣和生活方式
成年進入社會後,又習慣將人脈圈與利益圈捆綁在一起,但如果沒有一兩個讓自己充分享受的興趣,就無法擁有純粹而不帶功利色彩的社交圈。

六、 擁有一定的時間自由
擁有可以完全自行支配的時間,可以陪伴重要的朋友和家人。

七、 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有著怎樣的活法,用心挑一個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關乎幸福。

八、 具備有效的思維習慣
總是推卸責任充當受害者的人、經常處於消極狀態的人、習慣性尋找藉口的人、被固有常識侷限並難以突破的人,都很難邂逅幸福。
九、 能夠放眼未來
幸福指數下降的第一原因,就在於人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繼而心生不安。
十、 感覺自己正在向目標邁進
循序漸進而又充滿目標感的生活是踏實的,最幸福的感覺是永遠在路上。如何獲得“新時代的幸福
人生有三種好心態:放寬心、不糾纏、少計較所謂新幸福,就是擺脫金錢、時間、場所等外物的束縛,讓我們重新擁有自由。
一、 從“厲行節約”到“主動選擇簡樸”
從北歐國家的富裕階層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就可以看出,這屬於他們的“主動選擇”。他們在物質上雖然簡單,精神上卻非常富足。將時間與金錢投入到積累人生體驗和感受上,而不是消耗在對物質的追求裡,就會收穫精神層面的富足。而一旦養成簡單的生活習慣,就會享受其中。
二、 從“擁有金錢”變成“擁有時間”
無論是渴望金錢還是時間,都要弄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想要”,並能輕鬆駕馭;如果不知道追求、擁有他們的目的,得到再多也沒有意義。
三、 與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
如果一個人在公司得到提升,我們一般會認為他擁有了更高的地位,在一個充滿競爭性的環境成為最後的贏家,但同時你要知道,他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工作時間、更復雜的人際關係、更大的業績壓力。如果你換一種思路,只要你的工作能夠令你充滿成就感,並且可以讓你在自己的專業上不斷成長,那就是正確的選擇。
四、與其在一流企業就職,不如從事自由職業
做一名自由職業者不但在收入上有很好的回報,工作方式還很自由,比上班族要幸福得多。在美國,有四分之一勞動人口屬於自由從業者。想要獲得幸福,就要貼近工作的本質,從專注於工作本身的投入感和成就感中去尋找滿足與自由。我們不是鼓吹大家都辭去公職從事自由職業,而是主張即便是一名上班族,我們也應該盡力創造一種可以自由發揮、決斷的彈性工作方式。

五、與其一味推銷自己,不如提供幫助
如果在工作中低人一等,想要與更高級別的人平起平坐,就要學會不卑不亢、自愛自信。與其花力氣自我推銷,不如把精力投放在自我精進上,當自己能夠為他人提供幫助時,就意味著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六、 做不依賴任何平臺、靠實力說話的人
在名企身居高位,自然會讓各界人士趨之若鶩,就連鄰居都會心生羨慕:“你的工作真不錯呢。”但是不是你一旦離開公司,你的光環就會褪去?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裡,如果你能堅持學習,運用新媒體,那麼過去你是否擁有地位和名聲就變得不重要了。最後能夠持續發光發熱的人,一定是那些不依賴於任何平臺、靠實力說話的人。
七、 以愉悅的心態面對辛苦
辛苦的感覺來自“被迫而為”,而愉悅則來自於“主動想做”。只要我們具備調整心態的意識,就可能把他人眼中的辛苦變成我們全新的幸福。
八、 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如果我們被固有的常識束縛,就不可能獲得新的幸福。因為常識是過去的人所總結的經驗,相信常識,自然也就很難從舊式價值觀裡脫身。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去想想“幸福到底是什麼”,不要讓那些物質主義影響到你。
九、 小眾市場更具消費力
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應該瞄準小眾。小眾更能匯聚力量,也更容易感受到品牌的熱忱,銷售成果當然也更加顯著。
十、 比起短視的加薪,更應重視個人品牌的積累
不要一味追著眼前的東西跑,而要珍惜隨之而來的際遇。在這個缺乏持續性的年代,唯一能夠保證持續發展的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促進個人口碑的提升。
十一、在咖啡館、公園、健身房等場所辦公
現代社會的工作方式,並非一定要侷限於具象的辦公室,成天關在裡面做事。只要能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嘗試移動辦公未嘗不可。不要拘泥於辦公室的具體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場所都當成是自己的辦公室!

十二、藉助生活方式這個共同語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掌握一門任何人都聽得懂的“共同語言”非常重要,比如運動、紅酒、美食、文化或是歷史方面的話題都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標榜的是你的生活方式。
十三、比起短暫的大幸福,長久且可持續性的“小確幸”更令人感動
“小確幸”是這樣一種幸福——雖然慾望本身並不龐大,但只要能讓人確確實實感受到,哪怕真的是微不足道,也足以讓人把日子好好過下去。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體驗,它是由尋常度日間一點一滴不經意的喜悅感堆積而來。
十四、在方便快捷的時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在這個方便快捷的時代,人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不便”如果是被迫的,就會非常痛苦;而如果是主動選擇,就可能樂趣多多,利於形成新的刺激,讓滿足感的閾值下降。
十五、比起金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
不管是從團隊合作中獲得成就感,還是拿著很低的薪水卻能不斷學習成長,只要工作這件事變得令人愉悅、充實,壓力就會被逐漸化解。通過工作來讓自己成長,就會不斷髮現新的挑戰,使得工作意趣盎然,對未來充滿信心。

十六、提高工作效率,改變“重量不重質”的習慣
高效工作能夠帶來成就感,而持續的成就感能夠造就一個高滿意度的生活狀態。
十七、從“以他人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中心”
在體驗人生的過程中,如果缺乏足夠的自我判斷訓練,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影響。記得在漫長的時光裡堅守自己想要的。
十八、改變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變化
去尋求變化,喜歡變化,享受變化吧!一定會給你帶來無數新的邂逅和全新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