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歷史上有名的企業家很多,但稱得上偉大企業家的並不多

我們能看到很多企業快速出現,壯大,然後又迅速衰落,消失我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大約是3.7年,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更為短暫,只有2.5年;

美國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8.2年,而在日本,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了10年,達到了12.5年,正向20年邁進。

中國大公司的平均壽命是7-9年,歐美國家的大企業的平均壽命是40年,日本的大企業壽命是58年能把企業做起來,還要能守得住,甚至做成百年老店,活得時間長,能經受住時代的洗禮,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與偉大。

其實企業家從來都不缺,缺的是企業家的精神,感受到了這份精神,值得我們讚歎,敬仰,守護 。

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一個起點,就是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想發起一項事業,他們憑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開創了公司,並且還塑造了公司的精神氣質。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魯冠球的故事

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家是怎麼說企業家精神內涵的,熊彼得是第一個擁抱企業家這個概念的主流經濟學家,他曾經激情地寫出這樣的文字:

企業家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他們想建立一個私人王國,他們具有徵服的願望和戰鬥的衝動,他們追求的只是成功本身,而不是成功的果實,他們享受創造的喜悅、改變世界後的滿足和冒險的樂趣。這就是熊彼得認為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就是創新精神、冒險精神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作為商人,企業家身上還有商人的對於物質財富永不滿足的精神。

我特別尊敬的一箇中國企業家,是魯冠球。

他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那一代民營企業大多都已消失在歷史塵埃中了,但是魯冠球的萬向集團仍然是中國最活躍的行業領先者。

魯冠球是柳傳志、任正非、宗慶後這些商界大佬的同齡人,但他的創業卻在改革開放前的時代。

魯冠球第一次創業的時候不到20歲。他到處找人湊了3000塊錢,那在當年可是一筆巨資了,辦了一個米麵加工廠,但是這個加工廠沒法掛牌子,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還是一個私人辦廠不但可恥而且犯法的年代,只能偷偷運營,最後也實在辦不下去了,3000就都賠光了,為了還錢,他還賣掉了三間祖屋。

沒有時代提供條件,其實企業是沒法辦的。

1969年,中央終於出臺文件,批准每個人民公社可以開一個農機廠,魯冠球忘了曾經賠過的3000塊,又變賣了全部家當湊了4000塊,帶領6個農民開始了創業,這就是萬向集團的前身。這一年,魯冠球24歲。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真正的機遇其實開始於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

魯冠球看準了中國一定會大力發展汽車工業,就集中精力生產汽車的一種零配件,就是萬向節,是汽車驅動系統上的一個部件。

1980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在山東召開,但是隻歡迎國有企業,魯冠球被拒絕入場,他在場地外乾脆鋪開兩張大塑料布,把萬向節擺滿一地,堵住了會場門口,引起了汽車廠商的關注,一下子做成了幾筆大訂單。從此進入快速成長的通道。

到了1994年,萬向集團旗下的萬向錢潮成功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今天的萬向已經是個千億級的帝國,被稱為民企“不倒翁”。

“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尼采的這句話可以看作是企業家的時代註腳。

魯冠球是那一代企業家的代表,他們能夠在一片荒野中建立起一個新的世界,讓企業家精神以無與倫比的韌性萌芽,對於這個國家的歷史影響,已經遠遠超越了商業的範疇。

我為什麼要強調企業家和時代的關聯呢?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對於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又有了新的要求。

2017年10月,魯冠球的創業人生永遠定格在72歲,他留下了創新、冒險、不屈不撓和永不滿足的歷史形象,就是典型的企業家精神的表現。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企業家精神的更多表現

在今天這個時代,企業家精神有另外的表現形式。比如,你看到,為了應對企業家悖論,任正非把自己的權力關在規則的籠子裡,馬雲乾脆選擇在55歲就離開阿里巴巴。

這是企業家精神嗎?

是的。這並沒有脫離創新精神,也就是熊彼得說的創造性的破壞,只不過熊彼得認為企業家創造性破壞的是經濟結構,而任正非、馬雲破壞的是自身的路徑依賴,仍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企業家精神。

比如你看到,海底撈的施永宏為了大局,把自己的股權近乎免費轉讓給張勇。

這還是企業家精神嗎?

是的,這就是冒險精神。

冒險從來都不是冒進,不是傻大膽,施永宏承擔了轉讓股權後的不確定性,換來了海底撈成為中國餐飲企業第一品牌的輝煌,所以敢投入是冒險,敢爭取是冒險,但其實放棄、妥協也是冒險的不同形式,也是有意義的冒險。

比如你看到,季琦認為自己不是管理型企業家,只是創業型企業家,所以他會打下攜程和如家的江山後,馬上轉身離去,把公司留給專業的管理團隊去打理,

在我看來,能認識自己的短板,選擇合適自己的工作狀態並且堅持創業,就是企業家精神中的不屈不撓。

他最後是創辦了華住集團並且一直擔任董事長至今,其實已經成長為一個出色的管理型企業家,堅持的道路和之前雖然不同,但是不屈不撓的精神依舊。

比如你看到,華為的任正非和信譽樓的張洪瑞,他們個人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財富,但是他們同樣是英雄,

在我看來,這其實還是永不滿足的精神,只不過商人是不滿足於賺取貨幣財富,這些企業家是不滿足於個人的成功,他們更追求承擔社會責任和做出社會貢獻。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企業家自覺

所有這些,都是在企業家精神的原有內涵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新的元素,我把它叫作企業家自覺,是今天這個時代要成就偉大企業必需的元素。

互聯網時代,信息氾濫,環境激烈動盪,技術迭代的速度前所未有,企業家不再是神,必須對自己的能力有自覺,對自己可能會犯的錯誤有自覺,所以要有取捨,懂進退,關鍵時候能對自己下手;

同時這個時代民智開啟,利益訴求多元,價值觀高度差異化,企業家不能再只追求自身利益,必須對自己的角色有自覺,對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有自覺,所以要有超越利潤之外的追求。

這是這個時代的要求,也是公司治理對於企業家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天把一個企業真正做好。

你會發現,商人和企業家之間隔著的,是企業家精神,而企業家和偉大的企業家之間隔著的,是企業家自覺。

企業家精神已經很難得,這個基礎之上的企業家自覺就更難得,正因為難得,偉大的企業家才顯得尤為珍貴。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在我讀書的時候,那真是書生意氣,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就沒有自己幹不了的事,覺得做個企業嘛,有什麼難的。

但是後來接觸的企業和企業家多了,才發現企業家的活真不是普通人能幹的,企業家精神真是社會的稀缺資源,偉大的企業家確實值得欽佩。

公司的治與理:

公司的治,核心在權力的管治,權力的收和放,大和小,上和下,公司從初創開始就要設計好,避免後續的紛爭不斷。

公司的理,核心在權力的管理,權力的統和散,管和控,內和外,公司要勇於接受內外的監督,避免權力的路徑反噬。

公司治理,即有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又有調整內部環境的能力,讓內外環境取得動態平衡。

“打開即是視角,拓展即是視野”,企業家精神在用視角看全局,企業家自覺在用視野看未來。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最後總結對企業家精神的認識肯體會:

第一、心懷敬畏。

或許是年齡漸長,或許是創業維艱,或許是讀過的書、見過的人、遇過的事越來越多,現在無論是下結論還是做判斷愈發謹慎,自覺謙卑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無知,心懷敬畏是因為懂得所能有限。

所以,與別人交流的時候,習慣多用耳朵傾聽;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時,也會習慣性加上一句“也許我說的都是錯的”。

挫折和磨難讓我學會尊重現實和他人;讓我懂得“真知”應該是自己在不斷的修行中經過驗證和實踐磨合後所形成的。

第二、成長心態。

打工者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容易產生逃避、畏難、抱怨或敷衍心態,想著怎麼對付過去。創業者往往會把困難和問題當作挑戰和機會,還把很多問題當作機會所在,認為只要能夠儘可能完美解決就能發展出新的機會。

第三、自我激勵。

財富並不是最能激發創業者鬥志的,他們需要不斷獲得成就感,比如公司發展的里程碑、用戶體驗的積極反饋、團隊戰鬥力的提升等。行在路上,不斷攀登未曾登頂的山峰才是砥礪前行的動力。

最後,用蘋果在1997年公司瀕臨倒閉的時候發佈的一則60秒鐘的廣告《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Here’s to the Crazy Ones)》自勉、共勉!

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是像任正非、馬雲把權力交出,不按常理出牌?

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他們我行我素,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像方孔中的圓釘,他們的視角與眾不同,他們不墨守陳規,也不安於現狀。

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讚美或者鄙視他們,不過你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世界,他們推動了人類向前,也許有些人認為他們是瘋子,在我們眼中他們卻是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讓我們永遠“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