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狗子前幾天在《槍械偉大的革命,線膛步槍近代發展史》一文中大致闡述了一下線膛步槍從出現到成熟的幾個里程碑節點,但由於篇幅緣故(其實是懶)並不詳細。所以今天來聊聊線膛步槍開始普遍使用的代表作——米涅步槍。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嚴格的來說,米涅步槍不是指某種特定的步槍,他是一眾發射”米涅子彈”步槍的統稱。所以說要了解啥是米涅步槍就先得知道米涅彈。

故事從法國人克勞德·米涅開始說,這人出生於1804年,年輕時候曾經在法國獵兵部隊中服役,法國獵兵和德國獵兵一樣,都是一群使用線膛步槍的尖兵,有別於當時那群排隊槍斃玩兒的二傻子。也正因為獵兵部隊服役的經歷,他對於當時那種傳統線膛槍的裝填方式深惡痛絕。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畢竟滑膛槍從槍口塞彈丸也就算了,彈丸直徑略小於膛徑,外邊裹一層麻布或者油紙啥的拿棍子捅進去不算費力。然而有了膛線就不一樣啊,這膛線的陽線直徑是得略小於彈丸直徑的,否則彈丸不能旋轉。而這幾根陽線會導致彈丸塞進去非常費力,正常滑膛槍一分鐘能打個3-4發,而線膛槍一分鐘撐死打1-2發。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因此,米涅在1846年嘗試改進老式的線膛武器,他的方法簡單而有效。既然陽線直徑小於彈丸直徑,那麼幹脆就把彈丸直徑縮小,這樣從膛口就很好裝填。而為了貼膛旋轉和保證火藥燃氣不洩露,他將錐形的子彈尾部鏤空,並放入一個木塞,當火藥擊發的時候,燃氣會推著木塞死懟子彈菊花,將彈體尾部撐大,保證了順膛線旋轉和氣密性,甚至對槍管內的火藥殘渣還有一定清潔作用。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這批子彈一經推出,立馬受到法國軍方的追捧,接著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吊打了還拿著滑膛槍的老毛子,隨後各國紛紛效仿(畢竟這種設計太簡單了...是個人都能模仿),尤其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北兩軍都大量使用米涅步槍。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由於米涅步槍實質上還是一把前膛裝填步槍,因此只需要將早先滑膛槍拉個膛線,或者說換根帶膛線,並且口徑與彈藥匹配的槍管就行。當時諸如法國的1851式步槍,英國的恩菲爾德1853、奧地利的洛倫茲、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1861都是廣義上的米涅步槍,國外針對這種滑膛槍改出來的線膛武器還有個專屬名詞叫Rifled Musket。

他足夠便宜,足夠簡單,也足夠可靠。旋轉的彈丸通過螺旋效應飛的更穩更遠,彈體充分貼膛也使得火藥燃氣的做功更徹底,這樣米涅步槍的有效射程能達500米,而滑膛槍在200米就基本沒了準頭,射程和精度的提升讓排隊槍斃的致死距離和致死率明顯提高,因此步兵列陣也逐漸散兵化,這也進一步讓騎兵的戰場價值降低。

讓膛線得以大規模運用的“米涅”步槍是個什麼來頭?

總的來說,米涅步槍雖然引發了線膛槍普及革命,也一定程度改變了戰爭規則。但他出生的時代不好,19世紀中期是火器發展最迅速的時代。當時後膛裝填步槍已經成型,等到60年代金屬定裝彈出現之後完美的與後膛槍融合,米涅步槍這種火的快,涼的也快的革命性產物徹底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