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1413字,閱讀用時2分鐘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在後臺接到了一位同行的諮詢。

他自己是一家普通民企的人事經理,在三線城市的一家制造型企業工作。

因為企業比較小,主要工作自然就落到了招聘和員工關係上面。

最近,想要換一個平臺,尋求新的發展。然而,當地比較好的企業,在招聘上都要求求職者具備薪酬體系設計理念和實操經驗,能夠對現有體系進行改革與優化。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看到這,他有些信心不足。

如果直接面試怕應聘不上。可是現階段,企業也並無機會給到他,讓他能鍛鍊薪酬績效能力。

因此,是繼續在當前企業沉澱,還是尋求其他方式突破,二選一的難題,讓他感到很迷茫。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每到年底,大家的心就開始蠢蠢欲動,希望在春節過後,有一個新的發展。

想法雖好,可並非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

因為,新的平臺意味新的要求,如果自己現在所做的,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的事情,能力並未起來,又怎能獲得一個更好的發展呢?

可如果,想要有能力,就必須現在就做出某些改變。可現實並不具備相應條件,容不得自己有改變的機會。可怎麼辦?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似乎,低頭看路,就沒辦法抬頭看天。真的如此糟糕嗎?或許,糟糕的只是自己對於改變的意志並沒有那麼的堅定?

我曾經有個同事,現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培訓經理了。他的“奮鬥史”讓我由衷佩服。

他來我們公司做培訓之前,是在家公司做人事類工作,什麼都會涉及一點。來我們公司做培訓不到3個月就走了。

因為他想做培訓,才特意來的,但進來後發現自己要的和公司給的不一樣。

那他這三個月就浪費掉了嗎?並沒有。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他在還未入職的時候,就自費1萬,參加了一個為期3個月的講師培訓。在這三個月裡,他掌握了大量的培訓理論和實踐知識。

更關鍵的是,他通過這個培訓講師的圈子,認識了很多人。他是通過圈子裡的人,推薦了合適的工作之後,才選擇離職的。

後來和他單獨約飯,我才聽說了他這些事情。

不得不說,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不可能混得太差。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可如果,現在環境,不能夠給到自己想要的,怎麼辦?很簡單,自己創造!

我從我那位同事的身上,讀到了一個詞:信念

我們公司並不是他想要的,但是他依然按照自己的規劃走出了一條路。這裡支撐他走下去的,無非就是強大的信念。一定要做培訓的信念。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這股信念,讓他思考,在現狀已然如此的情況下,要怎樣才能達成目標。那就是,自我成長。

沒現成環境自我成長,那就創造環境。如果需要花錢,那就花錢。一切的決定和決策都是這麼的果斷,只因為自己非常明確自己要的是什麼。

一個有信念的人,才不會被眼前的點滴困難所打敗。如果石頭太大,搬不開,那繞路也要走過去。

當自己在糾結,該如何是好的時候,那些目標明確的人,早已踏上了征程。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所有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成長,也不是全部指望著別人。

要知道,企業之所以用你,不是因為企業能夠讓你成長,首先是因為,你能夠給企業帶來它想要的。在此基礎上,再才考慮你的成長。

所有的成長,核心都是自己的成長。自己逼了自己一把,自己告訴自己,一定要有所成長。

如果只是一味的藉助外力,最終絕不可能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所以,在企業裡,需要低頭看地,但自己依舊要能夠抬頭看天。這兩種,從不曾矛盾。

沒有誰會阻止自己看天,那個不想抬頭看天的,永遠只有自己。

所以,糾結眼前利益,還是長遠發展,並不是根本。這些都是很容易改變的事情,不容易改變的,還是自己的內心想法。

如果沒有時間,那就少睡一點,早點起來。如果沒有經驗,那就花錢去學習。什麼都不願意付出,就什麼都得不到,最終只能落得個一敗塗地。

所以,出路在哪?哪也不在,就在自己手裡。


小企業待久了,人就廢了:善於未雨綢繆的人,都混得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