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楊小樓先生的藝術人生?

勇敢堅強ygjq


楊小樓是著名的京劇武生演員,與梅蘭芳、餘叔巖一起被認為當時京劇的三大代表人物,被尊稱為武生宗師。

他出生於戲曲世家,祖父楊愛二喜是著名武旦,父親楊月樓是著名武生,他本人還是譚鑫培的義子。

楊小樓從小就入北京小榮椿科班學武生,他的表演,身兼數家之長。年僅20歲就聲名大振,在京劇界闖出一片名頭,29歲為清內廷供奉,任清昇平署外學民籍學生。


楊小樓的天賦十分好,很多看過他的戲的人,紛紛被其傾倒。他的嗓子特別好,唱出來的戲別有韻味,在舞臺上天生有一種大家風度,連一向不輕易教人的譚鑫培也對他青睞有加,收他作為義子。

楊小樓的表演基礎紮實,技能全面,而且博採眾長,善於將眾多名家的技藝融為一體。他的戲路寬廣,嗓音清亮,具備炸音,唱腔渾厚質樸,唸白節奏分明。

他的表演主張武戲文唱,把武技的運用結合到劇情和人物形象中去,他在舞臺上塑造的趙雲、高寵、姜維、項羽、孫悟空、金錢豹等形象,突破藩籬,自成一派。尤其是他與梅蘭芳合作的《霸王別姬》堪稱絕響。


楊小樓把京劇武生表演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後人極為推崇的“楊派”。

楊派的表演藝術很不好學,很多人學到了他的形卻學不到他的神。

楊小樓在演戲之外,大多數是閉門讀書,練習書法,修改劇本等,他比較崇尚老莊,崇尚無為而治等,和北京白雲觀的道士很是親密。尤其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對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有相當大的影響。

楊小樓對前輩老藝人都非常尊敬,與他們合作的也都非常的好,而且對後輩藝人也非常的關心,輔導和提攜都毫無保留。

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楊小樓編寫了新劇本,宣傳愛國思想,並且拒絕為偽政權演出。他的晚年生活比較拮据,而且也沒有真正的傳人,是一樁很大的憾事。


魏青衣


小樓父親楊月樓是張二奎的徒弟,學習習老生、武生,楊月樓後來清宮昇平署,成為專門為慈禧太后演出的內廷供奉。1890年,47歲的楊月樓臨終之際,將兒子楊小樓託付給譚鑫培。

十四歲的時候,譚鑫培讓小樓進入了小榮椿科班學戲。楊小樓開蒙戲是《淮安府》,他生性溫順又執拗,練功學戲非常刻苦。但是在學戲的路上楊小樓遇到了最大的“障礙”,身高不斷的長高,倒倉一直沒倒過來。

但是唱戲這碗飯楊小樓似乎是已經下定決心吃定了,他噤聲百天,同時根據張二奎的唱腔找到解決自己發聲的方法,還領悟到了一抬、二連、三趨、四顫的動作要領,解決了他身高臂長的缺陷。

此後,在譚鑫培的介紹下楊小樓拜著名武生俞菊笙為師,正式走上武生的道路。得俞氏真傳,楊小樓以“小楊猴子”藝名演於津門,《長坂坡》《豔陽樓》《水簾洞》幾齣戲下來,一炮而紅。 29歲的時候,楊小樓被清宮昇平署以“民籍教習”的身份挑選入宮,慈禧看過小樓的戲也說:“這猴兒真不賴!”慈禧過世後,楊小樓回到民間戲臺。


1921年,楊小樓和梅蘭芳合作《霸王別姬》,“萬人空巷瞻顏色,半為英雄半美人”,兩人的表演,是伯仲之間,平分秋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小樓集中人馬,排演《甘寧百騎劫魏營》,用他獨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一腔憤慨。 楊小樓,在舞臺上活出了生命的光彩。


不止看戲


萬人空巷瞻顏色,半為英雄半美人

楊小樓(1878一1938),字三元,出身於梨園世家,楊月樓之子,安徽懷寧人。京劇武生演員,楊派藝術創始人,和梅蘭芳、餘叔巖並稱“三賢”,享有“國劇宗師”武生泰斗”盛譽。


楊小樓從小天資聰穎,更有父親庇護,從小便入榮椿社學藝,師從楊隆壽、楊萬青,十七歲時拜得俞菊笙為師,更得義父譚鑫培傾囊相授。他在藝術上繼承家學的同時,又博採眾人之長,最終形成他獨樹一幟的“楊派”。

他的父親楊月樓,亦是京劇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楊月樓生於咸豐年間,因機緣被張二奎收為弟子,後名震京、滬,被稱為“同光十三絕”之一。他不但繼承和發揚了“奎派”,又兼具“程派”(程長庚)、“餘派”(余三勝)兩派之長,文武皆能。因動作靈如猴,頗擅猴戲,故被人稱為“楊猴子”,楊小樓出道之初,也被人稱為“小楊猴子”,皆緣由此。


楊小樓24歲時開始以“小楊猴子”之名開始露演,至29歲時便已名噪京師,頗得慈禧太后賞識,繼他父親之後也入昇平署,供奉內廷。昇平署是專門負責為慈禧太后挑選進宮唱戲藝人的機構,進入昇平署等於一步登天,楊小樓官居四品,經常受到慈禧太后的接見和嘉獎。



楊小樓的成名似乎佔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其實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根據自己的缺點,曾經禁聲養功一百天,即100天之內不和人說話,交談用手比劃,早上練功,下午觀摩,晚上面壁。終於在100天之後,他領悟了京劇的真髓,找到了自己的發聲方法:一抬,二連,三趨,四顫。


1922年,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他和梅蘭芳合作的《霸王別姬》轟動海內外,他們所到演之處,皆萬人空巷,人們都爭相一睹“霸王”和“虞姬”的真容,真可謂“萬人空巷瞻顏色,半為英雄半美人”,楊小樓把霸王的英雄氣概和壯志未酬,梅蘭芳把虞姬的悲哀無奈和忠貞不渝,在一抬手和一低呤之間細細的刻畫出來,美人自刎,英雄垂淚,讓觀眾無不扼腕嘆息,雖落幕不忍離。

楊小樓在《長坂坡》中演的趙雲,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那一聲吼“馬來呀”,舉座皆驚,彷彿千年前的常勝將軍在這一聲渾厚,豪邁的呼喊聲中帶著忠義仁勇來到觀眾面前。他的“趙雲睡”也是一直被模仿,但卻從未被超越。



楊小樓的一生充滿傳色彩,尤其是他和慈禧太后的緋聞,一度成為人們的笑談。而他又百口莫辯,為此,他痛苦不已,曾半路出家,棄藝從道。他去北平西便門外的白雲觀出家當了老道,並取法號“楊傳年”,終日拜經誦祖不問世事。直到慈禧去世後,他才重返戲曲舞臺。

楊小樓的暮年,也正是中國風雨飄搖的時候,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楊小樓一腔憤慨無處訴說,於是他用《甘寧百騎劫魏營》來向世人展現真英雄折劍黃沙、裹屍而還的愛國壯志。


楊小樓是承上啟下的一代宗師,他的藝術技法既守成,又離成,先“明而守”,而後“脫而合”,最終達到人藝合一。其代表作《長坂坡》、《霸王別姬》、《野豬林》、《挑滑車》、《陵母扶劍》、《鐵籠山》、《狀元印》、《豔陽樓》等,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創立的“楊派”是至今影響最大的武生派系,“武戲文唱”是其派藝的神髓。

1938年農曆正月十五,楊小樓因病逝世於北平,享年60歲。他生前交遊甚廣,前來弔唁的各界名流絡繹不絕,其中吳佩孚的輓聯“廣陵絕響楊伶小樓,藝術超夐,名溢京外,尤重義行……”是對楊小樓一生最好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