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有話為何不直說?他的沉默,你也「參與」過

明天就是我們在一起兩年了耶!」

「是喔,原來已經過了這麼久了。」

「對啊,不知不覺就過這麼久了。」

讀完這段對話,不知道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兩個人有真正的表達他們所在乎的事情嗎?如果沒有,那又是什麼阻礙了他們?

「明天晚上我跟辦公室同事有約,可能會比較晚回來。」

「是喔。」

「怎麼了嗎?」

「沒事,這樣也好,我可以趁機把之前借DVD看完。」

這是另外一個例子,你覺得他是真的想要在家自己看完租回來的DVD嗎?

為什麼不告訴我?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話說不清楚,並不是因為表達能力不好,而是怕自己所說的某些話,會損傷到目前彼此的好。但這樣的做法其實會引發兩種問題:

1.預設了解:總是把話說一半的人,心裡其實是期待對方可以猜到自己要是什麼,但對方又不會通靈,所以這種說話方式只會導致必然失望的結局。

2.累積委屈:我們都討厭明明有想要的東西卻不說,事後才在說自己很委屈的人,但往往也忘了,自己有時候也會做出類似的事情。

婚姻研究者Markman指出,在關係裡面累積的委屈如果總是沒有被說清楚,到最後就會變成兩個人都沒有辦法接住的炸彈,等到爆炸的那一天,也已經無力可迴天[1]。

心裡有話講出來一起討論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悶在心裡?如果他這樣的行為讓你覺得很討厭,那麼你第一個該想的並不是他這個人有什麼病,而是「你做了什麼」讓他如此反應。

等等!怎麼變成我的錯了?其實,根據互動行為理論(Behavioral Theory),所有關係裡面的行為都是透過互動而來的[2],當對方「隱忍不說」得到好的回饋(Rewards)的時候,他就會繼續做這件事;而他如果說了反而獲得懲罰(Punishment),他以後反而更不會說。例如,你在他把事情一五一十交代出來之後,責罵他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其實也是一種懲罰,於是他在心裡面學到一件事情:「早知道說出來會被罵,而且還用氣氛變得這麼糟糕,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說。」、「看吧,我就知道說出來一定會吵架,下次還是不要講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