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從"動車時代"邁向"高鐵時代"後 十堰醫養產業迎來三大機遇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韓玉硯

11月1日起,備受矚目的漢十高鐵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月底正式通車,武漢至十堰的時間將縮短到兩小時。實踐證明,高鐵開通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將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從“動車時代”邁向“高鐵時代”後,十堰醫養產業將面臨哪些重要機遇和挑戰?近日,針對這一系列問題,記者採訪了市衛健委黨組書記曹博。

醫養產業將迎來結構性調整

發展醫養產業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招商引資和促進本地勞動力的充分就業。十堰得天獨厚的康養資源優勢、醫療資源優勢和道教養生資源優勢,為醫養產業提供了獨特的發展土壤。基於這一市情,市委市政府2016年做出了發展健康產業的戰略決策。

漢十高鐵是“襄十隨城市群”與“武漢城市圈”間最便捷的快速客運主通道,也是武漢至西安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構建西北至華中、華南、東南地區快速客運通道,進一步完善沿線地區交通體系有著重要意義。

曹博表示,漢十高鐵通車後,十堰醫養產業發展形態迎來新變化,醫養服務對象從滿足本地需求,向吸引國內大中城市及其他國家人群康養旅居的高端化、外向型服務需求轉變。

這就要求醫養產業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加快與發達地區和國際上醫養服務需求的精準對接,從立足十堰本地孤立發展走向尋求全域合作共贏發展,形成城際、國際醫養機構之間的異地“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產業形態。

大量遊客將助力醫養口碑營銷

外地實踐證明,高鐵對人口流動具有顯著的誘增效應,使原本鮮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市,因遊客井噴和環境宜居,成為吸納人口的熱點。

十堰擁有“仙山、秀水、汽車城”三張名片。武當仙山孕育了武當道教醫藥、道家武術、道教膳食等養生文化,一江清水滋養了純天然的養生福地,利用東風公司搬遷的老廠區改造具有“工業鄉愁”氣質的休閒康養小鎮也會是醫養產業的上佳賣點。

養老產業也是口碑產業。一座城市要說服、打動並吸引遊客前往,很大程度上依靠口碑。高鐵通車後,遊客對十堰這座城市的印象,乃至對十堰醫養產業和道教傳統養生文化的認知,可依靠大量遊客口口相傳加深印象。

如何打造具有十堰地域特色的養生文化,把十堰醫養產業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把發達地區的社會資本和龍頭企業引進來,是發展十堰醫養產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對城市規劃、人才聚集產生影響

依託高速鐵路所產生的“同城效應”,十堰可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把十堰打造成為“中國養生谷”,把十堰的區域養生資源優勢向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敞開懷抱,圍繞構建高鐵沿線養老產業鏈條,形成比較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的產業協調互補發展。

武當山特區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粗具規模,高鐵帶來的人流量和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要素,引向該區域後,有利於充分發揮該區域醫養產業資源比較優勢,聚集景區人氣、促進配套設施建設。

此外,高鐵通車後,技術人才也將因醫養產業聚集。醫養產業是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大、產業鏈條長,健康管理、健康諮詢、科學健身、中醫藥養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中高端人才是產業發展急需的智力支撐。高鐵開通,人才技術流動更為便捷。

十堰可立足醫養產業發展廣聚賢才,吸引武漢乃至北上廣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為十堰發展高端醫療學科研究、健康管理、基因工程等提供合作或諮詢服務,為產業強市、項目興市作出積極貢獻。

這些挑戰不容小覷

高鐵時代開啟,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十堰醫養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曹博表示,高鐵通車後,十堰醫養產業也將面臨區域競爭、人才競爭更加激烈,以及行業融合更加迫切的問題。

區域競爭更加激烈。雖然十堰發展醫養產業具備一些先天優勢,但起步晚、投入少、規模小、發展慢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十堰醫養產業發展。隨著全社會對醫養產業發展前景的看好,多數城市正積極搶佔市場。

如醫療資源雄厚的武漢市,近年來一直積極探索醫養結合;襄陽市計劃於2022年底前分3期建設5000張床位的老年公寓,該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也計劃分別建設1000張床位的醫養結合機構;宜昌市投入13.86億元(其中國家補助6024萬元),實施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建設3個養老服務項目,新增床位3012張。城市間競爭激烈,產業發展不進則退,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遊客群體極易被鄰近城市截留,本地的消費主體也存在較大的外流風險。

人才競爭更加激烈。高鐵帶來的便利,加速了以人才為核心的生產要素的流動,經濟發達、投資環境優、人文環境好、行業發展潛力大的地區必然成為經濟高地和人才窪地。十堰現有的中高端人才會不會流向一二線城市,外地引進的中高端人才如何實現進得來、留得住?面對極有可能出現的高鐵經濟“虹吸效應”,十堰應高度重視,認真分析,妥善應對。

行業融合更加迫切。高鐵開通後,誰能留住遊客,誰就能搶佔市場先機。“快旅慢遊”是高鐵經濟的特點,遊客對一個城市的體驗是全方位的,對各行業服務需求也是全方位的,這就要求我們找準差距、補齊短板,實現醫養產業與文化、體育、旅遊、餐飲、服務、交通、信息、製造等相關產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