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七十年代初,我隨二位叔父到盧氏去探親,途經熊耳山,為了觀山景,我們徒步翻越了此山。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經過艱難的跋涉,我們叔侄終於站在了山頂,我放眼遠眺,深褐色的山巒隱現在白雲中,顯得柔美而羞澀,遠處的山脈連綿不斷,奇峰兀立,怪石嶙峋,山頂花草爛漫,野樹蔥蘢,足下白雲繚繞,一個個山頭探出雲外,像出水芙蓉。及目遠看,整座山就像一條酣睡的巨龍。

山崖下是川流不息的洛水,岸邊的巨石,有的有一間房子那麼大。那是山體滑落下來的石塊。這巨大的石頭,讓我驚歎不已,這是我有生以來所見過的最大的石頭。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我們攀巖而行,行至一處,我突然看到山腰處有一條裂縫,從這條裂縫裡斜生出一棵松樹,樹幹虯曲在石壁上,樹冠有兩三米,它努力伸向藍天,看到這棵生長奇態的樹,我在此駐足,叔父給我講解說”別看這棵不起眼的松樹,在這條巖縫裡足足生長有一百多年。”一聽樹齡,我仔細觀看,那是一棵針葉松,一枚葉或幾枚葉成束生長在一起,單看那綠亮的葉子,就足以讓人感到它生命的旺盛。它紮根於石縫,根系鼓足了勁向岩石中有水份養料的地方延伸,努力供給生命的所需,它的根部從巖縫中生出一團圓形的根瘤,看到那碩大畸形的樹根使我不由聯想到這棵年邁的松樹為了抓牢生命的源泉所付出的艱辛。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我清楚地看到那棵松樹生長的石縫間沒有一絲土,沒有一滴水,這棵樹是靠什麼在峭壁上生存下來的?叔父看到我一臉的懷疑,給我解釋說:“它是靠自已強大的根系吸收岩石中的養份,也靠落在石縫中的樹葉腐爛後作肥料來供養自已。”一百多年的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它歷盡磨難,咬定青山不放鬆,它真是樹中的驕子,植物的楷模。在石縫中生長不易,歷百年而不倒,經風雪而長青,我真佩服它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它既然選擇在石縫中紮根,在無水無土的環境中生存,那它一定有凌雲的志向和大海的胸襟,它要使大自然向它低頭。向世人展示它的毅力和契而不捨的雄心。它的生命歷程無疑是一種生與死的考驗,它靠自已的智慧和堅強戰勝了所有的困難,再把那婀娜的英姿展現給世人,真可謂是一種奇蹟。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松樹的這種英勇風格,不正像戰鬥在防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嗎?他們舍父母離妻兒,不顧生死,日夜奮戰,拿自已的生命搶救生命,他們是民族的脊樑。八十四歲的鐘南山院士,是防疫戰線上的逆行英雄,他不分晝夜地奮戰在抗疫戰場,吃不好睡不好,那麼大的年齡,怎受得了?但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時刻牽掛著囯家的疫情。那可怕的病魔使他寢食難安,焦慮異常。他是活著的聖人,華佗的再生。他是抗擊“非典”的英雄,治療“新冠”的先鋒。他憑藉著自已高超的醫朮,為國人築起了一堵防疫的高牆。他就像那棵屹立在懸崖上邊的老松樹用驚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與病魔進行著你死我活的奮戰。他置自已的安危於不顧,唯獨牽掛著幾萬人的病情。他那博大的胸懷和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作風,令我肅然起敬。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七十三歲的李蘭娟院士冒著被感染的危險,一邊忙於科研,一邊無微不至地呵護著病人。還有以李文亮為首的醫護人員,他們為國人的健康獻出了保貴的生命,這種契而不捨,用命奮鬥的英勇風格,不正是那松樹的風格嗎?他們的名字永遠刻在十四億人民的心中。

我讚美松樹,更讚美具有松樹風格的抗疫勇士們!

郭俊花作品集錦

河南洛寧郭俊花——松樹的風格

作者簡介:郭俊花,生於一九五一年農曆十二月初十,家居城郊鄉在禮村,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現已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