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熱成像“秒測”提問,還語音播報,這家公司的技術硬儲備,直接給母校安排上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通訊員 程振偉 王術海/攝

最近,去杭電本部下沙校區第五餐廳吃飯,再也不用被手持溫度計“打槍了”。原來,餐廳門口裝上了熱成像測溫儀。

人以正常速度走進入口,門側兩個攝像頭即時“get”到,旁邊的大屏幕會顯示人的體溫並用語音報送信息。再多的人同時快速通過,測溫一樣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並顯示。

熱成像“秒測”,不用排隊

“這個熱成像測試儀,能實現不接觸測溫,不影響人群正常行進速度,能及時發現超溫並報警。相信學校一旦迎來學生歸校,一定能為學校防疫立功。”說這話的,是杭州傑視科技執行總裁陳為民,也是杭電92電子系畢業生。2月27日,傑視科技執行總裁陳為民和技術總監王少平(杭電97電子系畢業生)等回母校,捐贈熱成像測溫儀。

“我覺得學校裡安裝熱成像測溫儀挺好的,疫情發生後,進食堂吃飯都要接受人工測溫,溫度計對著人的額頭‘打槍’,一般人都不喜歡。現在測溫儀的兩個攝像頭離行人2米開外,悄悄的測溫,人再多都不用排隊測溫,行進速度一點也不受影響。這個挺適合人群測溫的。”杭電一位食堂廚師說。

要知道,這款熱成像測試儀,現在已經銷往四川、湖北、浙江等地,裝在醫院、銀行、農貿市場、學校、商場等人群密集地方的入口,因其“無接觸 ,無停留,預警快”等特點廣受好評,成為名副其實的抗疫神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忙著復工復產,便利快捷測溫成了首要問題,所以我們的熱成像測溫儀一出廠就被搶訂了,現在訂單都排到好幾個月之後了,我們捐贈給母校,因為覺得母校一旦學生返校,測溫也會成為緊要工作。不如讓ai來代勞吧。”王少平表示。

热成像“秒测”提问,还语音播报,这家公司的技术硬储备,直接给母校安排上了

技術儲備硬,“秒上”升級產品

走進位於杭州市濱江區的傑視科技總部,1300平米的辦公區域,已經臨時改裝成組裝間、檢測間、發貨區。技術人員“火力全開”,忙的熱氣騰騰,一批批熱成像測溫儀從這裡誕生併發往全國各地。

“你恐怕想不到吧,新冠疫情剛發生時,我們還沒有做專門用於測人體溫的熱成像儀器,但是相關技術儲備都有。疫情開始嚴峻,我們覺得形勢使然,由資深光電博士帶頭組成攻堅小組,通過多部門協同聯動、高效配合,緊急研發投產完成了熱成像測溫儀的產品定義、人體測溫算法,高精度面源黑體的開發,並聯繫了生產廠家。過年期間,核心研發人員在家裡辦公,熬了許多個晝夜,終於把新產品開發出來,並不斷的進行產品迭代。我想這就是小微企業的優勢吧,從‘危’中看到機,及時升級產品適應市場。事實證明,我們抓住了機會,這款新產品安裝只要20分鐘,標定簡單易用,技術硬核,現在成了抗疫網紅。”陳為民告訴記者。

小微企業能抓住機會,也是建立在雄厚技術儲備基礎之上。這家高科技企業,核心研發人員主要是杭電、浙大本碩博畢業生,多有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從業經驗,像王少平就曾經是網易公司核心人員。而傑視科技的前身主要從事軍工熱像系統和高鐵線的受電弓接觸網熱成像檢測系統,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熱成像處理技術,同時近些年傑視科技完成了人工智能及人臉識別算法積累。針對疫情,研發人員深入考慮瞭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準確的檢測到額溫,如何將精度達到±0.3℃,以滿足人體測溫的需求。從高鐵線的受電弓接觸網熱成像檢測到人體體溫熱成像檢測,轉換來得那麼的水到渠成。

“我們的熱成像測溫儀就是兩個攝像頭加一個主機,一個是可見光攝像頭,一個是熱成像攝像頭。可見光攝像頭輔助算法找到人的額頭,我們的算法足夠強大,人臉大面積戴口罩也能精準識別額頭。而熱成像攝像頭則是通過非接觸探測紅外能量(熱量),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進而在顯示器上生成熱圖像和溫度值。算法疊加,實現了精準識別和快速測溫,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技術還是蠻複雜的,這也使得國內有成熟熱成像技術的企業並不多。”王少成說。

公司在快速形成產業價值的同時也肩負起了社會責任,對湖北某地區及多個高校進行了捐贈,同時保證了優先對湖北及周邊的重災區供貨。

“復工復產復學,提出大量的快速測溫需求,熱成像技術使得不接觸、快速通行成為可能,能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還能大幅減少測溫人力投入。而且隨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相信接下來國家公共衛生安全的標準會相應提高,熱成像測溫儀的應用情境會更多。”杭電管理學院、已為多家世界五百強、百餘個行業名企提供戰略和品牌顧問的的蔡丹紅教授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