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成為抗疫主戰場。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中國移動全力開展通信保障服務工作,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確保特殊時期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通信服務暢通,為疫情防控提供信息化支撐。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從衝鋒的第一聲哨響到至今每個夜晚的執著堅守,通信人將“流量”變成了戰勝疫情的力量。

聞令而動 凝聚戰“疫”中堅力量

在防疫形勢最為嚴峻的湖北省,醫院、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中國移動用流量為一線醫務人員架起了溝通的橋樑。

1月27日,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網絡部的技術尖兵李偉收到召集信息:火神山醫院急需網絡建設人員增援。李偉立刻向領導請纓,馳援火神山。被國外媒體感慨“裝個有線電視都沒這麼快”的火神山醫院,工期只有10天,而通信類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醫院建成交付日期前完成。有著多項重大保障任務經驗的李偉,此次將和同事們一起負責網絡深度覆蓋和信息化系統安裝調試。看著眼前電力未通、房屋框架沒有搭建的施工工地,李偉直言:“從未遇到如此緊張,難度又這麼大的工程。”然而,中國移動人的使命就是保通信,疫情當前更是如此。李偉從進駐火神山醫院那刻起,每天與現場施工方、籌建組、衛計委等10餘個單位溝通協調,調集設備物資,配合緊急施工。一天下來,光是接打電話就有200多個。“嘴巴說幹了,手機快沒電了,腳都軟了。但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卯足了勁就能戰勝它!”李偉說。李偉和團隊需要完成火神山醫院的通信網絡深度覆蓋,要實現電視電話、5G、醫療雲、互聯網等通信及信息化服務順利開通。通信建設與機械作業同步進行,挑戰極大。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工地上多個單位都在不停趕工,24小時都充斥著各種噪音,說話基本靠“吼”。李偉練成了大嗓門,喊到嗓子沙啞;工地上灰塵大,口罩戴一會就沾上一層灰。為了減少消耗,他儘量少摘口罩,一天只吃一頓飯、喝兩次水。施工狀況複雜、工期緊張,沒法佈置專用網線管道,只能先將網線埋在地下,後期再把網線改裝在圍牆上。網線埋在地下有被施工切斷的風險,李偉每兩小時就巡檢一次。“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有絲毫鬆懈。不然,施工時間就會被延長,給抗疫帶來干擾。”李偉說。經過高強度連續奮戰,2月2日,火神山醫院基站建成交付。2月4日凌晨,火神山醫院場館網絡全面深度覆蓋工作完成,各項網絡指標全部達到預期標準,實現了5G遠程會診、視頻會議、監控病區和關鍵入口接通等重要功能。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快點兒再快點兒,讓醫院早日投入使用!這是現場所有建設者的心聲。如果我們的建設能早一秒完工,武漢的疫情就能早一秒結束。”火神山醫院建設任務完成後,李偉來不及休息,立即又趕赴泰康同濟醫院,連續奮戰36個小時。該醫院收治了新冠肺炎病人,進出病區均需穿戴防護服,李偉每天只吃一碗泡麵,休息時坐著就能睡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泰康同濟醫院所有信息化業務全部在規定時間內完工並驗收交付,醫護人員對中國移動的高質高效施工豎起了大拇指。疫情防控分秒必爭,網絡保障時不我待。李偉又奔赴湖北省婦幼醫院進行新的網絡保障工作。突擊戰向持久戰推進,對李偉來說是極大的挑戰。但他毅然克服所有的困難,堅持不下火線,“武漢是疫情最先爆發的城市,也是最嚴重的地方。全國人民都盼望著這場疫情早點結束,我們責無旁貸。”李偉充滿信心,“這一戰,武漢快贏了!”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在中國移動,有無數這樣的共產黨員,他們把責任和使命扛在肩上,向著目標奮勇前進。截至3月5日,中國移動累計派出應急保障人員939941人次,參與全國64處“小湯山模式”醫院通信網絡建設,已有48處投入使用,共有13988個黨員突擊隊參加抗擊疫情攻堅活動。每一個通信保障的現場,都見證了移動人不懈奮戰的身影。

5G應用顯身手 提升防疫戰鬥力

戰疫期間,在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背後,處處有5G的身影。中國移動作為5G建設發展的先行者,推動5G創新應用的引領者,在疫情爆發後,通過5G網絡和特色5G產業應用,聚焦5G直播、5G無人車、5G遠程醫療等等,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1月25日12時,經過2天高效緊張的搶建工作,火神山醫院首個5G基站完成調試開通,這也是武漢疫情防控期間開通的首個5G站點,現場測試速度達800Mbps。疫情爆發後,中國移動員工始終堅守在一線保障通信網絡,72小時內緊急召集施工人員近1千人次,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周圍新增5G基站7個。此外,在其他定點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附近優化基站261個,保證了30萬人同時在線通信,確保了疫情防控信息網絡的暢通。

為了全方位展現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施工情況,實時通報給全國,1月28日17時,中國移動緊急開通5G直播通道,通過各大平臺進行高清直播。直播建造醫院,不僅是在觀看兩大醫院拔地而起的過程,更多的是將全國人民的愛心和信心通過直播傳遞給武漢。截至目前,中國移動與10餘家媒體單位進行了直播合作,累計觀看人數超過5億。疫情期間,在醫院病區之間往返不僅感染風險高,而且還需要層層防護和消毒,非常不方便。中國移動5G無人車臨危受命,先後在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當起了搬運工。除運送醫療物品外,5G無人車還能提供體溫監測、消殺等服務,實現更多的無人化工作需求。據悉,每輛5G無人車單次可運送2.4立方米貨物,超過500公斤醫療用品,單日可服務120名醫護人員。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2月19日凌晨三點,中國移動湖北公司成功接通解放軍總醫院與泰康同濟醫院、湖北省婦幼光谷醫院遠程會診系統,圖像清晰、聲音穩定,成功實現了“5G+智慧醫療”的新型診斷模式。2月19日下午,在雷神山醫院現場,院方與解放軍總醫院連線,實現了5G遠程超聲檢查。北京專家通過遠程操作機器臂和高清攝像頭,對在隔離區的患者進行檢查,遠程實時給予診斷信息。在火神山醫院內,5G+遠程醫療小推車十分搶手。它搭載了醫療設備和電腦,通過5G網絡,可與遠程專家隨時連線,既方便醫生在不同病區內移動,又不耽誤治療診斷工作的正常進行。疫情中的每一項5G應用發揮著科技的力量,帶著技術的溫度助力戰役的每一場戰鬥。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網絡、流量齊助力 “宅家學習”有保障

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全國中小學校全面實行網上開學。然而,在多數孩子享受網課便利之時,還有一部分孩子為上課費盡周折。2月15日,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青銅關鎮北陽山村“因網絡信號差學生在山上搭帳篷上網課”的視頻在網上發佈。中國移動網絡技術人員立即趕往現場瞭解情況,路上積雪有40釐米厚,歷時3個多小時到達後,立刻對附近多個山區進行勘察,確定基站建設位置,返回單位連夜設計建設方案。2月22日18時,十一天後,在海拔近1800米覆蓋著冰雪的陽山村雞公山山頂上建起了移動新基站,孩子們可以安心上課了。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2月25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楊鎮響灘村七組6名學生因信號弱問題無法在家上網課,家長們只得在附近野外有手機信號的地方臨時搭建了一個塑料棚子,供孩子們集中上課。得到這一消息後,中國移動立即組成專班到現場瞭解,通過測試全村大部分地方都有信號,而這6戶村民因家的位置離基站有約2.5公里距離,屬於信號弱覆蓋區域,影響了網上上課。

“目前疫情正處於關鍵時期,短期內無法新建基站,我們多次協調後,最終採取在用戶樓頂安裝設備擴大無線信號的方式,解決燃眉之急。”相關技術人員介紹,安裝好了無線信號擴大設備後,經過測試,學生家裡4G信號滿格,解決了6名孩子上網課難的問題。 “孩子們,你們只管好好學習,網絡交由我們來守護!”結束了學生們寒冷天氣到野外到處蹭網上課的情景,湖北移動網絡維護人員黃濤這樣說到。2月28日晚23:00,一條“滯留湖北,不輟學習!南通初中女孩在荊門老家每晚到山頂上網課”的新聞引起中國移動的注意。29日上午,中國移動找到了這位女孩,會同中國鐵塔公司共同解決信號問題,支持女孩專心學習。為了她在家能夠使用移動網絡上網課,中國移動為她免費配備手機流量卡,解決上網課的流量需要。

在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獅子廟的三聯村,山大溝深,地勢險峻,個別區域4G信號不太穩定,使該村摩天嶺和三道窪兩組的1名教師、9名孩子的教學和上課成了大問題。熱心村民在網絡信號較好的路邊、山頂搭了帳篷生上炭火,供老師和孩子們臨時上課用。得知消息後,中國移動網絡技術人員連夜協調,穿山越嶺趕到村裡,兩天時間,完成了山裡盲區4G信號全覆蓋,同時為師生們每月贈送10G流量,以充分保障他們的學習需要。

中移動將流量轉為抗疫力量

疫情發生後,中國移動認真落實“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全力保障網絡穩定順暢,為因網絡上不了、上不好課的學生送上網絡信號,積極助力遠程教育,截至3月5日,已累計為36095所學校和教育局提供服務,累計開課69萬次,覆蓋教師、學生聽課人次3.87億次,班課總時長超過1653.8萬分鍾。眼下,疫情仍在繼續,中國移動依舊奮戰在戰“疫”一線,各條戰線力量匯聚成了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勝利的曙光就在不遠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