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消失”的運動巨頭:曾半年關千家店,因業績差退市,與安踏齊名

要說中國哪裡對運動服飾行業貢獻最大,那必定是被稱為”中國鞋都“的福建晉江。在這裡創造了中國運動服裝的風雲年代,是主要的運動品牌輸出地。不過,時代變化太快,中國運動品牌經歷了幾次的大洗牌,有一些品牌沒能堅持住,徹底倒下了,比如大眾都比較熟悉的德爾惠、喜得龍、金萊克等;有的深陷泥潭,比如貴人鳥等;目前活躍的品牌中也就剩下安踏、特步、361°、鴻星爾克等,不勝唏噓。今天要說的這個品牌,已經兩年多沒發過財報了,市場上的聲音也比較微弱,有點日漸”消失“的感覺,它也曾經是香港上市公司之一,與安踏等晉江知名運動品牌齊名,它就是匹克。

“消失”的運動巨頭:曾半年關千家店,因業績差退市,與安踏齊名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匹克去哪裡了?市場上都是安踏、李寧、特步、361°的聲音,他們還被稱為中國本土四大運動品牌,這直接將鴻星爾克、匹克曾經一樣火爆的品牌排除在外。原來,早在2016年11月,因業績下滑,港股市值一直低迷,匹克認為市場沒有正確看待,所以選擇了退市,之後,市場上有關匹克的聲音就越來越少,據說匹克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場。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匹克誕生於1989年,是一家集生產、銷售、推廣為一體的專業體育運動公司。目前在國內擁有5000多家門店,進入海外100多個國家,擁有1000多個銷售網點。這幾年,匹克也在多元化發展,先後收購了戶外運動品牌奧索卡,休閒服裝品牌旗牌王,童裝品牌“嗒嘀嗒”,不斷壯大匹克集團的實力。匹克集團是典型的家族企業,父親許景南為董事長,大兒子許志華為CEO,二兒子許志達為總經理,父子三人齊心協力,撐起了匹克今日的帝國。

“消失”的運動巨頭:曾半年關千家店,因業績差退市,與安踏齊名

時至今日,匹克在消費者中仍有不錯的口碑,特別是籃球鞋,穿著舒適,耐穿,性價比高。其實,匹克一直以來都是以質量好出名。創始人許景南最初靠拉板車為生,並接觸到了鞋業,隨著當地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轉型,許景南也參與到了創業浪潮中,自己做了一個小代工廠叫”豐登“,並於1989年創立品牌匹克,比安踏成立還早。許景南的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都非常強,不同於其他小作坊,許景南花大力氣在產品質量和技術上,生產出來的鞋耐穿又舒服。在1991年,就贊助了”八一“男籃而聲名鵲起。在整個90年代,匹克發展的非常順利,憑藉著優異的質量,匹克快速的進入了很多商場渠道,每年能有約200%的增長。當時,還有“南有匹克,北有雙星”的說法,匹克可以說是90年代當之無愧的晉江鞋王,這時的安踏還不是匹克的對手。

不過,市場千變萬化,一時沒跟上,可能就被超越,在90年代末,專營店渠道崛起,特別是二三線市場需求的大爆發,讓安踏、李寧等品牌快速實現反超。他們採取了當時最流行的打法,”廣告+明星代言“,而後快速鋪渠道,市場下沉。一直專注商場渠道的匹克因資金等問題,轉型緩慢,竟然落後了兩三年才完成渠道轉型佈局。不過,好在匹克又找到了新的戰略方向,保持了不掉隊,那就是體育賽事贊助,這其實已經是匹克的老玩法了,只不過現在玩的更大,先是成為CBA戰略合作伙伴,而後在2005年開始邀請NBA著名球星巴蒂爾、基德等代言,在國際上打響了知名度,併成為了NBA官方合作伙伴,是中國運動品牌第一家,也是耐克、阿迪之後的第三家。匹克由此從中國走向了全球,並大力的開拓海外市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到來,中國運動品牌迎來了發展的最巔峰,匹克也獲益良多,並於2009年在香港上市,完成了資本運作,一躍成為運動品牌第一陣營。

“消失”的運動巨頭:曾半年關千家店,因業績差退市,與安踏齊名

中國運動品牌的集體危機始於在2011年,當時每家品牌都在關店,打折處理庫存,日子都不好過。老大李寧下滑非常嚴重,被安踏超越,媒體的目光都放在李寧上。2012年上半年,中國動向關了569家店,安踏關了110家,而匹克更是一口氣關閉了上千家,趕超了老大李寧。只是沒多少人關心這個排在後幾名的品牌,實際上,匹克也是這次危機中掉隊的,連續三年業績下滑,2012年業績只剩下29.03億元,到2016年都沒怎麼緩過來,上半年收入只有12.98億元,下半年就從香港退市了,按照此算,2016整年的營收預計不超過30億。

退市後的匹克,似乎在轉型,修煉內功,做了不少動作來提升業績。除了繼續其國際化戰略外,匹克還在產品上擴展,在跑步、排球、網球領域加大投入,並將以排球作為關鍵抓手。前面也講到了,匹克也開始像其他對手一樣,實行多品牌戰略,畢竟現在單個品牌很難競爭過對手。

“消失”的運動巨頭:曾半年關千家店,因業績差退市,與安踏齊名

這兩年,安踏憑藉收購的斐樂,業績大漲,貢獻的營收超過了一半,在童裝上,增長也非常迅速,超過了同行的對手們。361°在童裝上也表現的非常不錯,連續6年盈利,貢獻比超過了11%,而且還在不斷上升。相比這些對手的多元化已經走上了正軌,匹克的動作又稍微顯得了慢了,雖然收購了三個品牌,但是並不能很快為公司貢獻大收益,可能還需要時間和資金去扶持發展,如果做的不好,可能還會拖累匹克自身的業績。

因此,對於匹克來說,光通過收購來合併報表提升業績,只是短暫的效果,想要真正盤活整盤棋,還得匹克這個品牌夠硬,發展的夠穩定。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匹克很明顯已經落後於其他對手,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匹克面臨的困難將會更多。所以,匹克唯有做大做強,才能帶動其他品牌一起成長,這樣才有機會跟上對手,並得到有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