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清明節,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

剛過愚人節,清明節馬上就到了,今天來說到說到清明節。

一說到清明節,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清明節,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

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對於清明節的記憶更多來自於古詩詞當中。

比如熟知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上欲斷魂”“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等,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倒不少。

清明節的習俗春遊踏青、掃墓祭祖,但各個地方可能有所差異。

小時候因為上學的緣故,清明節還是不放假的,後來才確立清明節作為法定節日的。

清明節,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

因為不放假,有時候清明節基本都在學校,也沒有參與什麼踏青或祭祖的活動,有時候清明節遇到週六放假可能會和家人一起去掃墓。

說到踏青這件事,印象中是幾乎沒有的,小學時候,聽到高年級的同學去春遊野炊啥的,十分羨慕,盼著自己升到高年紀就可以去了。

後來,到了五六年級,學校也沒有再舉行春遊活動。不知為何,可以說對於春遊踏青的經驗為零,那幾年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安全考慮,學校很少再舉行活動了。

清明節,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

不要說春遊了,小學記憶中,運動會都沒幾次。

上了初中,學校組織過去電影院看電影,拍成一列縱隊穿著校服穿過大街,幾個班級幾百人隊伍浩浩蕩蕩,沿途汽車都停下來讓道。

這就是記憶中深刻事情,到了高中春遊就更不可能了,高考的壓力壓的每個人都喘不過氣來,有時連體育課都變成了數學課。

清明節,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

本以為上了大學,就自由了。

後來發現大學更不批准什麼活動了,據說超過15人以上的團體活動都要報批學校,但只要是在校外都很難批准,也是因為安全問題,學校擔心學生外出出現安全事故,所以索性就不批准。

不過到了大學,週末約著幾個同學一起去踏青爬山很容易了,不要報批,自己去就行了,這就和學校完全沒關係了。

清明節逐漸被人們重視,主要還是因為清明節被確立為法定節假日,不管是為了保護傳統文化,人們可以不用工作休息一天,這倒是十分高興的。

清明節,一個存在感並不強的節日

至於說到掃墓,小時候記憶中和家人清明節去祭祖應該有,但沒幾次,因為沒有多少印象。

倒是清明節趕廟會印象很深,清明節的廟會十分熱鬧,人山人海,很多人都去廟裡祈願求福,小時候是奶奶帶著去。

廟會上有唱戲的,還有各種民俗表演,最後再吃一次廟會的素餐,高高興興的回家。

可能不同地方,關於清明節文化活動都不同,你也來說說清明節如何過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