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這是部非常讚的啟蒙影片。

影片:

瑪雅,自我的幻象(Maya, 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

每一次觀看,收到的洞見受限於當下的意識和認知,因此,每隔一段時間看一遍,會有更深一層的收穫。

看完後我的收穫很大,所以我又花了些時間用文字整理出來,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什麼是三摩地?看完後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三摩地是古代梵文的詞彙,現代詞彙無一可等同於其意涵。

要拍一部三摩地的電影,基本上就是極大的挑戰,三摩地指的是某種在心智層次無法表達的東西,這部影片僅只是我個人內在靈性之旅的外在顯化,他並非是要教導你何謂三摩地,或者是為你的心智提供關於三摩地的訊息,而是要啟發你直接去發覺你自己的真實本質。

如今三摩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重要,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不但忘了三摩地,甚至還忘記了自己忘了什麼。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這樣的遺忘就是瑪雅(MAYA)――自我的幻象。

身為人類,我們多數人的生命都是埋首於日常活動中,極少想到“我是誰”?我們為何在這裡?或者是我們將往何處

大部分的人類從未體悟過真我,或靈性或佛陀,或超越思維,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相信自己就是這個受限的軀體,我們活在恐懼中,無論是否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害怕我們認同的這個受限的自我結構,終將死亡在當今這個世界。

大多數從事宗教活動和靈脩的人們,諸如瑜伽、祈禱、禪修、唱誦或任何其他的儀式,都是在練習某些被制約的技巧。這些都只是自我結構的部分,這種追尋或這些活動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你以為在外在的形式上找到了答案,這才是問題。

最常見的靈性形勢與世界各地的病態思維無異,它是更激動的心靈,多數的人類都是在行動,卻忽略了人性自我結構的生命運作。總是無度的需索,要更多的金錢、更多的權力、更多的愛、更多的一切,這些所謂靈性之道上的人們,渴望自己變得更靈性、更覺醒、更安詳、更寧靜、更開悟。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當你觀看這部影片的危險是,你的心智會想要獲得三摩地,更危險的是,你的心智可能認為自己已經證得了三摩地。

每當有想獲得某些東西的渴望時,你都可以確定這是自我結構在運作,三摩地並不是關於要得到什麼,或給自己增加什麼。

要體悟三摩地,是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學習死亡,生與死如同陰與陽――是不可分的相續,無止盡的展開,無始亦無終,當我們推開死亡的同時,也推開生命,當你直接體驗到你是誰的實相時,你對生命和死亡,將不再感到恐懼,我們的社會與文化告訴我們,我們是誰?

同時我們受到更深層無意識的生理上的渴望與厭惡,奴隸著它們控制著我們的選擇,自我結構只不過是個驅使我們不斷重複的衝動,它只不過是能量曾經走過的路徑,以及能量再次走這條路徑的傾向,無論它對這有機生命體而言是負面或正面的,有無止盡層次的記憶或心智,螺旋內的螺旋。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當你的意識認同這個心智或自我結構時,它就把你拴在社會制約中,稱為母體。

有些自我的面相是我們能意識到的,然而正是那無意識的,那古老的線路,根本存在的恐懼驅動著整個(生命)機器,執著於追求喜樂,避免痛苦的這種無止盡的運作模式,已經演變成一種病態的行為。

我們的工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思想,以及我們整個的生活方式,就像牛一樣,大部分的人類從生到死都被動地將整個生命餵養母體。

我們把生命鎖定在狹窄的格局中,生命時時充滿著極大的痛苦,卻從未發現到,其實我們是可以解脫自在的,是有可能放下承襲自過去的生命形態,而活在一個等著有內在世界展開的生命。

我們都帶著在生理上被制約的結構降生在這個世界,但是沒有自我意識,通常當你看著小孩的眼睛時,你看不到自我的痕跡,只充滿著空性的光輝。

人逐漸成長為一個戴在意識之上的面具,莎士比亞說,全世界都是舞臺,所有的男人與女人都只是演員,一個覺醒的生命,其意識光輝穿透個人性格,穿透面具。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當你覺醒,你不再認同於你的角色,但是也不會放棄角色扮演。

柏拉圖寫下共和國2400年之後,人類仍在試著走出柏拉圖的角色,事實上,我們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更加迷戀幻象。

柏拉圖請蘇格拉底描述了一群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個洞穴裡的人,他們面對一堵空牆,他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通過在他們身後的火焰把面前來往的事物投射在牆上的影子。

這個皮影戲成了他們的整個世界,依據蘇格拉底的論述,影子就像是囚犯所能看到的現實,即使他們已被告知外在的世界,他們卻仍持續相信影子就是所有的一切,即使他們心存懷疑,想著可能還有其他什麼的,卻不願意離開自己向來熟悉的世界。

當今的人類,如同只看見洞穴牆壁上的影子的那些人,影子被比喻我們的思想,這個思想的世界,是我們唯一知道的世界,但是有一個超乎思想的世界,超乎二元思維心智的世界,你有意願要離開洞穴嗎?放下你所知道的一切而找到你是誰的實相。

為了要體悟三摩地,必須把注意力從影子移開,從思維中移開,轉向光。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當一個人從來只習慣黑暗
,他必須慢慢的讓自己熟悉光,如同要適應任何新的模式是需要時間與努力,以及有意願探索新的,同時擺脫舊有的。

心智可被比喻為意識的陷阱、迷宮或監獄,這並不是說你在監獄,而你本身就是監獄,監獄就是個幻象,如果你認同幻想的自己,你即是在沉睡中,一旦你覺知到監獄時,而你抗拒著要離開這些幻象,那麼你就是把幻象看成是真實的。

你還是停留在沉睡中,不同的是,現在這個夢境變成一個噩夢,你會永遠不停地追逐或逃離影子幻象。

用文字看電影:靈性的覺醒

三摩地是從分離的自我或自我結構模式的夢境中醒過來,三摩地是從這個認同於我稱之為“我”的監獄中覺醒,其實你無法真正自由的,因為你無論身在何處,你的監獄就在那兒。

覺醒並不是要擺脫你的心智或母體,反而是,當你不再認同於它時,你才能夠更充分的體驗生命劇,享受如是之劇,沒有恐懼或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