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6次實地調查,黃河故道汙染“釘子戶”終於拔了 江蘇:三級檢察院多措並舉將訴前檢察建議做成剛性

3月25日上午,陽光明媚。江蘇省睢寧縣檢察院檢察官尚麗霞等人第6次來到位於該縣魏集鎮某養殖場所在地,幾天前還在這裡“頑強生存”的15座違法養殖大棚已經拆除完畢。不遠處,黃河故道水波粼粼,一群白鷺蹁躚飛過。

“從發出檢察建議時的15個汙染源,到9個,再到2個,現在這裡最後的‘釘子戶’終於也被拔了!”尚麗霞很欣喜,同時也感嘆“不容易”!

同樣欣喜的,還有江蘇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的檢察官們。“這是今年2月底我們部成立以來,運用訴前圓桌會議的方式推動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的一起典型案件。公益訴訟要融入地方大局,也要充分體現司法善意,通過辦案真正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江蘇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朱建勇說。

3月30日,睢寧縣委書記賈興民在該縣檢察院推動黃河故道水環境治理的情況反映上批示:“縣檢察院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主動作為,積極發揮行政公益訴訟職能,為維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社會公共利益作出了貢獻,值得肯定。望再接再厲,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再作新貢獻。”

檢察建議被打了折扣

2016年10月,睢寧縣政府在對橫跨全縣東西的黃河故道實行綜合治理開發的過程中,將黃河故道沿岸兩側500米範圍內劃為畜禽養殖禁養區。經過一年多的整治,該區域內涉及5個鄉鎮、43項需整改的問題已整改過半,但餘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整治活動甫一開始,睢寧縣檢察院就密切關注。2018年5月18日,睢寧縣委召開黃河故道“三亂”(亂佔、亂建、亂排)行為整治工作調度會,睢寧縣檢察院應邀參加。檢察機關如何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黨委政府工作大局?5月20日和5月29日,睢寧縣檢察院檢察長徐智平帶著民行部門檢察官兩赴現場調查,發現黃河故道睢寧縣段仍存在15處違法養殖的養殖場。

經實地調查,並向環保、水利等部門以及相關5個鄉鎮瞭解,檢察官發現,這些違規養殖場以飼養生豬、肉鴨為主,規模較大,有的養殖場光是肉鴨存欄數就有數萬羽,圈舍破舊髒亂,禽畜糞便等養殖廢棄物未經無害化處理就直接通過溝渠排放至黃河故道內,形成水汙染隱患,導致社會公益持續受損。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縣級以上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水汙染和禽畜養殖汙染的統一監管,鄉鎮政府也有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禽畜養殖汙染防治之責。2018年7月25日,睢寧縣檢察院向該縣環保局和養殖場所在鄉鎮送達了檢察建議書,要求其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對養殖場進行查處,並在兩個月內將處理結果書面回覆檢察機關。

同年9月,睢寧縣環保局覆函稱,經其調查,檢察建議中的15家養殖場中有12家已關停養殖項目,但舊養殖棚舍未徹底拆除。另有3家存在養殖項目,“已對正在養殖的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立案調查處理,建議轄區鎮儘快拆除停養的棚舍”。除了一頁覆函,後面並沒有附上已經拆除的任何證據。

實際履職情況如何?必須眼見為實。收到覆函當日,徐智平再次帶領尚麗霞等人赴黃河故道實地調查。調查發現,在當地鎮政府協助下,6處違法養殖場所已被拆除,但仍有9處未整改到位。

履職風險告知書未及時回覆

環保部門怠於履職,公益受損狀態仍在持續,睢寧縣檢察院擬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經徐州市檢察院層報至江蘇省檢察院,並當面向省檢察院作了彙報。

江蘇省檢察院對行政公益訴訟實行審批制。在審批中認真把握被監督對象的行為、結果、職權三要件,緊扣行政機關的履職、緊扣公益屬性,嚴格把關。此案中,睢寧縣環保部門雖已立案,但調查核實效果並不理想,行政手段運用不全面、不充分。

為此,江蘇省檢察院指令睢寧縣檢察院向該縣環保局發出履職風險告知書。2018年10月16日,睢寧縣檢察院向該縣環保局送達履職風險告知書,要求其一週內提供已立案調查處理的情況並書面回覆,否則將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然而,環保局未予及時回覆。11月14日,尚麗霞等檢察官第4次來到黃河故道沿岸。在現場調查中,檢察官發現有兩處違法養殖場所仍在養殖禽畜,10萬餘隻鴨子的排洩物及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其他部分養殖場雖然暫時停養,但棚舍仍在,隨時可能死灰復燃。

檢察官再次找到縣環保局。11月21日,環保局提交的材料顯示,其雖已對3家違法養殖場所進行立案登記,但未予處罰,對其餘6處違法養殖場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也就是說,縣環保局收到縣檢察院的履職風險告知書後既未及時回覆,也未履職到位。

今年春節過後,尚麗霞等人第5次去現場,發現原來已停止養殖的2處違法養殖場所又開始養殖畜禽。

今年3月14日,睢寧縣檢察院再次向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彙報案情。環保部門未積極履職,提起訴訟是否是最佳途徑?第七檢察部召開檢察官聯席會議討論該案。“由於畜禽階段性養殖的特點,環保部門履職沒有明確的期限規定。如果起訴,從現有證據情況看,認定環保部門未積極履職的證據不是很充分。如果不訴,損害公益的狀況不能消除,怎麼解決問題?”

訴前圓桌會議合力推動問題解決

為了增強辦案的親歷性,江蘇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汪莉決定採取派員赴現場調查和訴前圓桌會議的方法,推動問題根本解決。

3月20日,江蘇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朱建勇等3人和徐州市檢察院民行處負責人赴睢寧進行實地調查。由於前一天剛下過雨,養殖場周邊泥濘不堪,到處是鴨毛、鴨糞,養殖大棚四周的溝裡汙水漫溢,散發著臭氣。檢察官穿著膠鞋,沿著汙水流向,在溝溝坎坎之間艱難行進,汙水一直流到了黃河故道的閘門邊。檢察官發現,這兩處違法養殖場所的畜禽已出欄,但其15座養殖大棚仍在,且現場環境確實較差。

3月21日上午,江蘇省市縣三級檢察院就該案牽頭召開“黃河故道水汙染綜合整治圓桌會議”,邀請了睢寧縣人大、政協、縣委政法委、相關鄉鎮及環保、農委、水利等部門負責人到會。

環保部門提出了整改面臨的現實難題。按照《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只有1萬隻鴨子以上規模養殖,環保部門才能啟動行政執法,而養殖是階段性的、動態的,情況不好掌握,環保部門人手不夠,無法及時跟蹤所有情況。而且有的部門擔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不願關閉養殖場。

水利部門建議合理設置禁養區,保障養殖戶正常的生產生活。針對難啃的“硬骨頭”,已經解決了養殖場問題的鄉鎮介紹了經驗。

睢寧縣人大、政協充分肯定了檢察機關創新適用訴前圓桌會議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方式,同時提出解決汙染問題需要各部門形成合力、綜合治理。縣委政法委提出要推進依法治理,運用法治手段保護環境。

朱建勇建議,由政府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如環保部門可以加大調查核實力度,依法確認行為人的違法事實,以作為行政處理的前提,通過責令停產、行政處罰、申請拆除等手段,推動問題解決。

聽取了多部門的經驗和建議,以及表態積極支持整改的決心,環保部門最後表示將克服困難,積極履行職責,抓緊時間解決問題。

“檢察機關積極履行公益訴訟職責保護黃河故道,是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事。我們會積極採取措施,共同推動畜禽養殖汙染黃河故道問題徹底解決。”其他與會人員也紛紛表示。

3月22日,在睢寧縣環保部門、相關鎮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與相關養殖戶達成補償協議的基礎上,15座違法養殖大棚被依法拆除。當天下午,環保部門就反饋了拆除情況,並送來了拆除現場的照片。至此,黃河故道睢寧段畜禽養殖水汙染源被徹底消除。

“違法養殖大棚雖然拆除了,但現場環境還需進一步整治,我們還將持續跟進監督,讓黃河故道恢復水清岸綠的美麗風光!”徐智平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