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1952年11月12日,劉文正生於祖國寶島臺灣。少年時代,天資聰穎的劉文正便嶄露頭角。1969年,17歲的劉文正參加了臺視舉辦的歌唱比賽,以一首《尋夢園》奪得大賽第五名,雖然名次未進三甲,但這無異於給劉文正勇闖華語歌壇注入了強心劑。1972年,劉文正服兵役並拜華語歌壇一代宗師劉家昌為師專修歌藝。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從1974年到1978年,初涉歌壇的劉文正與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也是歷盡苦辛,一路打拼。1975年,劉家昌為弟子劉文正量身打造了第一張國語唱片《諾言》,掀起了轟動。同年,劉文正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門裡門外》;第一次走出臺灣,赴香港做電影宣傳;第一次作專輯式電視綜藝節目“錦繡年華”,從此開始涉足影視圈。1976年,製作專輯“巨星之夜”。1977年,從臺視轉入華視,開始推出《劉文正時間》,成為成功的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使其主持的節目邁上了新里程。劉家昌、胡茵夢(李敖前妻)、崔苔青等藝壇翹楚都是他的特別嘉賓,年輕的劉文正漸漸地紅了。同年,劉文正加盟歌林唱片公司,在劉家昌的點撥下,推出了《小雨打在我身上》等專輯,其格調清新灑脫,令歌壇為之一振。從此,劉文正開始了個人演藝生涯中的巨星之旅。隨後,劉文正與當時剛剛步入歌壇的音樂人羅大佑合作,主唱了同名電影主題曲《閃亮的日子》,還有《情奔》等熱門歌曲,在歌壇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劉氏唱腔開始形成。劉文正的知名度再度提升,逐漸確立了大牌歌星的地位,順利地實現了演藝生涯的第一次跳躍,成為華語歌壇一顆耀眼的一線巨星。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劉文正演藝生涯真正走向巔峰是東尼時期,時間為1979年到1982年。這個時期從大的國際環境上講,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峙日趨緩解,國際文化交流日益增進,各地域、各民族及國家間的交流十分活躍。就歌壇而言,在歐美,引領世界流行歌壇潮流的貓王、甲殼蟲、威猛樂隊、卡倫卡朋特、Mondentailking、ABBA、艾琳卡恩、Laura Branigan以及後來居上的邁克爾傑克遜等流行、搖滾、重金屬、世界音樂、說唱、R&B、藍調等多元音樂元素開始注入華語歌壇。當時,引領亞洲的日本歌壇也很大程度地影響著華語歌壇。這些多元的注入,對剛剛形成自我的臺灣國語樂壇影響很大,很多具有影響力的音樂人和傑出的歌者,在原有民族曲調的流行音樂領域開始進行大膽的改革與探索,他們不僅在作詞、作曲、編曲上融入新元素,在唱片企劃、製作、宣傳、發行領域新招迭出,更在歌星的形象包裝、燈光舞美、颱風設計、藝術創作上洋為中用,不斷創新。當時,由於文化交流的驅動,華語歌壇音樂人沒有框框的限制,憑著來者不拒的勇氣,把很多新東西引入了華語歌壇的創作和製作當中。他們在眾多的歌者中搜尋,著力尋找、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重量級歌星。在這場華語歌壇音樂革新的浪潮中,頗有靈氣和潛質的當紅歌手劉文正成了“幸運兒”。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1979年,劉文正從老東家歌林公司轉入東尼機構(後來並於寶麗金公司)。這個階段,正值臺灣經濟迅速發展,號稱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起飛階段。經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精神文化需求水平大幅度提高,折射在歌壇之上便是迫切需要歌唱美好生活,讚頌山青青、水碧碧、花芬芳、人清純,諸如此類的青春四射、陽光向上的歌聲。東尼公司及其製作班底緊跟時代,以國際的眼光和高質量的藝術水準,以劉文正當頭,開啟了高水準的藝術之旅,率先發行了第一張唱片專輯《讓我告訴你》。這張專輯是劉文正步入新時期的開篇之作,唱片在風格上有創新,形象設計上有了一些新的變化。隨後的兩張專輯《風》、《你,小姐》曲目雖有所創新,但明顯看出劉文正及其團隊在曲風選擇、颱風和唱腔設計上存在著濃重的模仿痕跡,主要汲取和模仿日本歌壇天皇巨星澤田研二的風格,還沒有凝成自己的東西。同年出版的第四張專輯《蘭花草》,是劉文正脫胎換骨之作,也是震撼華語歌壇,掀起臺灣校園歌曲風潮的風向標。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為了重磅出擊華語歌壇,強大的東尼機構特地邀請了臺灣、東南亞最著名的音樂人,根據當時流行音樂發展的態勢,看準臺灣及華語歌壇的新需求、新走向,為劉文正重新編曲,傾力打造了以歌曲《蘭花草》為主打曲目的新專輯——《蘭花草》(TONY LP-457A)。專輯共收錄了《讓我們看雲去》、《蘭花草》、《黃色的玫瑰》、《小雨中的回憶》、《心戀》、《尋夢園》、《雨中即景》、《我的心裡沒有他》、《愛是你愛是我》、《鑽石》、《夜歸人》、《大江東去》等12首華語流行經典曲目。這張專輯經過前三張專輯實踐,堪稱推陳出新,找準了劉文正驟起歌壇,引領華語歌壇的新定位。這張專輯在文正幾十張專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主打歌曲《蘭花草》。這首歌曲應該說是系出名門。單從以胡適先生白話詩歌為歌詞這一點,就使其倍增魅力,加之譜曲水平高絕,更使得歌曲先天勁足。文正在這首歌曲的演繹中,採取了中速、快速、慢速三段式的演繹,以其清澈爽亮的音質,準確無瑕的吐字,乾淨利落的轉音處理,彈性而長長的尾音拖腔和顫音,把歌曲情感表達到無以復加的高度和境界,充分地展示和發揮了自己音準和聲部的最佳優勢。這首歌曲不僅水準上乘,成為當年華語歌壇經典中的經典,而且還成功打入了臺灣歌星難以進入的香港龍虎榜,位列排行榜榜首,成為澳廣、美國之音、香港麗的呼聲、馬來西亞麗的之聲等華語歌曲重要推廣載體的最熱門點播歌曲。這樣,劉文正憑著時代的贈予、個人的稟賦、團隊的合作、名師的指點,終於找到了自我。從此,劉文正無論從唱腔和唱功上,還是在上鏡表演上,都開始突飛猛進,如有神助,開啟了輝煌的“劉金歲月”。“劉文正”這三個字從此家喻戶曉,風靡華語世界,成為華語歌壇第一位影響力空前的國際巨星、不可替代的一代偶像。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其實,早在劉文正《蘭花草》專輯推出前,臺灣校園歌曲已經流行,但是由於演唱水準不高,此類歌曲並未進入流行音樂主流。劉文正引領校園歌曲後,立意高遠的校園歌曲穩穩地在廣大聽眾和歌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填補了人們心靈世界的空白,快速地佔據了聽眾的心靈。人們很快拋棄了街面上泛泛流行的靡靡之音和嚴肅而不靈活的陳舊曲風,完全接受了劉文正開創的韻味甘醇、陽光向上、清新灑脫、略帶憂鬱、賞心悅耳的新曲風。曲調和思想內容俱佳的校園歌曲在劉文正的引領下,在華語歌壇狂掀巨瀾。這股強大的巨瀾,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深深地影響和引領了華語歌壇,劉文正成為校園歌曲的“弄潮兒”和“領航人”。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臺灣校園歌曲”肇始於1975年,終結於1982年。這場民歌運動在歌曲題材、風格樣式、思想內涵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臺灣流行音樂擺脫了步日本流行樂壇後塵的不成熟階段,完成了現代化的轉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日後內地、香港乃至東南亞的流行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臺灣校園民歌運動在音樂史上被譽為“臺灣流行音樂的文藝復興”,是業內公認的華語歌壇自我超越的一個巔峰,是華語流行音樂的一場重要革新。這個時期的歌曲不論思想內容、創作水準、演唱水平都是華語歌壇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其地位之重要、影響之深遠非同一般。劉文正掀起的校園歌曲浪潮,很快橫掃港臺、東南亞及北美,並跨越兩岸政治阻隔流入中國大陸,這種新鮮的精神食糧難得一見地得到了大陸歌迷甚至官方的首肯,被官方媒體組織的新歌手盡情地翻唱。一時間,大陸的大街小巷充滿了人見人愛的臺灣校園歌曲。劉文正本人則成為大陸第一代流行歌手紛紛法效、模仿的歌壇偶像。很難想象,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能哼唱劉文正的歌曲是那個時代年輕人時尚的一種標誌。從這一點上說,劉文正對華語歌壇的巨大貢獻是他人無法取代的,他妙曼美好的歌聲引領和啟發了剛剛萌動的大陸流行樂壇。雖說當時的媒體遠沒有現在發達,但是劉文正的影響力在華人世界幾乎飽和,可以說,當時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會響起劉文正的歌聲。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夾著《蘭花草》專輯的巨大成功,當時,東尼公司不失時機,結合當時國際流行樂壇的定位和走向,集合各方面的音樂精英,超前地從唱法上、服裝上、形象上、動作設計上、舞臺風格上包裝劉文正,傾力為其打造更加前衛的超級巨星形象,由此也開創了華語歌壇由公司包裝歌星的先河。此後,劉文正又接連推出了《阿美阿美》、《俏姑娘》、《秋蟬》、《三月裡的小雨》、《雲且留住》、《西洋譯曲精粹》、《卻上心頭》、《恭喜恭喜》等12張專輯併合集共26張,影響力空前,每張唱片在臺灣、香港、東南亞和世界華人生活區盡破銷售記錄,多張專輯還被當時封閉的大陸以盜版的方式引進,這些代表當時華語歌壇最高水平的流行音樂引領並推動了大陸流行樂壇的興起,這件事情在今天看來意義非同尋常,他衝破了大陸原有的革命歌曲的演唱模式,讓廣大歌迷領略了大眾都會欣賞的流行音樂的魅力。此間,值得一提的是劉文正還率先在華語歌壇第一次製作了專門用於宣傳歌曲的音樂電視MTV。這件事現在看來很平常,但是這在當時是極為時尚的一種專業方式,在華語歌壇屬首開先河。劉文正一時風頭無倆,行蹤所到之處均掀起陣陣狂潮,在華語歌壇的地位堪稱“霸道”,從此,華語歌壇出現了一位震撼全球的天皇巨星(此提法引自央視《音樂傳奇》 2012年10月2日 《神秘偶像歌星·劉文正(一)》)。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歌壇上的獨尊地位更使得劉文正拿獎拿到手軟。1980年,劉文正榮獲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臺灣金鐘獎開設於1965年,評委大多聘請世界級綜藝大師,水準很高,這是華語歌壇當時最具權威的獎項。1980年,首次設立華語歌壇流行音樂最佳男女歌星獎,同年最佳女歌星獎為鄧麗君),1981年金鐘獎最佳男歌星輪空(最佳女歌星獎為甄妮),1982年、1983年,劉文正蟬聯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成為連續三度榮膺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的天皇巨星。此外,他還多次榮獲亞洲十大歌星榜首、遠東十大巨星榜首及國際唱片協會頒發的金唱片獎和巨星唱片獎。這般成就在華語歌壇史無前例。更為耀眼的是,舉目當時的華語歌壇,劉文正身價最高,已故天后鄧麗君緊隨其後。同時,他在電視臺主持的綜藝節目屢創銷售滿檔,收視率達百分之七十,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另外,在綜藝收入上,劉文正製作和主持的電視綜藝節目每集10萬塊,身價相當於其他一線紅星的20多倍,且享受節目廣告費總和兩成左右的提成。 他45分鐘的秀場表演(即個人演唱會的前身)身價平均超過50萬塊,最高場次的身價達100萬塊,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臺灣、香港及東南亞簡直就是令人瞠目的天文數字,劉文正成了華語歌壇風頭秀場裡的點鈔機。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在那個華語歌壇最輝煌的年代,臺灣歌壇的最高水平就是華語歌壇的最高水平,臺灣歌壇曾一度領跑遠東歌壇。在臺灣歌壇,東尼公司巨星雲集,像鳳飛飛、費玉清、潘安邦、江玲、費翔、嶽雷、蘇芮等較有影響力的一線歌手均會集其門下,唱片公司均以劉文正當頭。劉文正以其清新灑脫、超群絕倫的表演和青春向上、陽光清澈、妙曼嘹亮的歌聲登上了獨領風騷的王者寶座。這個階段,他演唱的《三月裡的小雨》、《春夏秋冬》、《散場》、《小秘密》、《無語》、《飛鷹》、《讓我們看雲去》、《蘭花草》、《心戀》、《踏著夕陽歸去》、《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恰似你的溫柔》、《秋蟬》、《考生的話》、《梅蘭梅蘭我愛你》、《遲到》、《卻上心頭》、《告訴我》、《飛翔》、《雲且留住》、《愛的星座》、《多少柔情多少淚》、《不再孤寂》等不可盡數的好聽歌曲,不僅開創了一代歌風,更對華語歌壇產生了揮之不去的深遠影響。他的歌曲,快慢兼顧,抒情與震撼並重,充分地展示了劉文正超一流的演唱功力。同時,他歌聲中所表達出的美好、浪漫、溫情與和諧不經意地道出了人世間亙古不老的愛的情懷,僅此一點,在劉文正退出歌壇20多年的今天,他的退出的空白至今在華語歌壇無人能夠填補。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東尼時期,劉文正的歌曲從風格上來講大致可分為四類,即慢歌、中速歌曲、快歌、幽默歌曲。文正的慢歌品品上乘,演繹得成熟、深沉,抒發出極強的心理傳音,大家知道,能夠高水準地唱好慢歌是衡量歌星演唱水平的試金石。因為慢歌的質感極強,節奏細膩,吐納致微,是最難演繹的,文正演唱這類歌曲歌技展示爐火純青;文正演唱的中速歌曲曲意優美、婉轉細膩、不失陽剛、變化多端、昂揚中透著淡淡的清愁,首首超絕,演唱水平出神入化,登峰造極;文正的快歌編曲極富跳躍、配器繁雜,這類歌曲包括搖滾、爵士、重金屬、R&B、藍調等在當時來說都是極為前衛的新東西,在文正的演繹下,每首曲目都演繹的急而不亂,繁而不雜,雖說歌曲震撼力很強,但毫無嘈雜之嫌,動靜之間處理得恰如其分,節奏明快,高妙無窮,極具震撼力和衝擊力;文正的幽默歌曲是專家最為推崇的,它裡面不僅含有豐富的R&B、藍調等外來音樂元素,還含有輕打擊樂的元素,文正演繹這類歌曲時駕馭在或寓快於慢,或寓慢於快之間,揮灑飄逸,同時,利用長長的拖腔和顫音,使歌曲生動傳情,收發於不經意之間,水平極高。此時的劉文正成功地實現了其演藝生涯的第二次跳躍,演藝水平和影響力在華語歌壇無人匹敵,成為無可爭辯的王者。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實力證明,東尼時期,劉文正已經從單純的偶像脫胎成為偶像和實力兼而有之,傾倒眾生的華語歌壇一代天驕,陽光親和的他贏得了“太陽一樣”男人的美譽。劉文正成功了,他是時代為華語歌壇打造的“太陽神”,更是華語歌壇無出其右的標誌性人物。其藝術影響力更為華語歌壇後來者樹立了標杆和典範。此後,這種在華語歌壇獨孤求敗的態勢一直延續到他功成身退。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時空流轉,物換星移。30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我們心目中永恆的巨星——劉文正時下已年過花甲。雖然他依然英俊挺拔,玉樹臨風,頗具巨星風範,但味道與當年大相徑庭。這是時間老人和上帝給予每個人的公平待遇,文正也不例外。不過,他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告別歌壇後,他移居美國,成為縱橫商海的驕子,成功地改寫了自己本已輝煌的前半生的人生軌跡。

劉文正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

上個世紀70——90年代,那個佇立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與之齊肩歌壇聖者:曾多次蟬聯亞洲十大歌星榜首,遠東十大巨星榜首,三次榮膺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多次榮獲國際金唱片獎的殿堂級至尊歌者,華語歌壇一代宗師——劉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