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紹興元年(1131年)夏,一個很平常的季節,但此時恭州的牢房卻是寒氣逼人。只見一名囚犯被五花大綁,口被堵住,四周燃起了熊熊大火。這名囚犯就這樣被放在了火上烤,最終他因七竅流血而死。這名受如此酷刑的囚犯不是別人,正是南宋一朝西北名將——曲端。他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史書給出了很好的解釋:"然剛愎,恃才凌物,此其所以取禍雲。"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一、屢建奇功,恃才傲物

曲端字正甫,鎮戎人,生於1091年,是宋朝著名將領。他的父親曾擔任左班殿直,最後以身殉國。當曲端三歲的時候,就因父親的功勞被授任三班借職。他生性機敏,善寫文章,富有韜略。

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軍隊進入涇原路(治所在今甘肅平涼)一代。宋廷派李庠主持防務,曲端也在其中。一日,駐紮在柏林堡的宋軍派出士兵偵察戒備。不料斥候們不夠機警,遭到了西夏軍的埋伏。曲端憑藉一己之力,組織潰散的部下反擊,並率領他們回到駐地。

不過他也因為戰績,遭到了上司席貢的嫉妒。此役之後,席貢故意為他請奏為鎮戎(今寧夏固原市)知軍兼當地的統制官。此地在當時來說,可是直面西夏的橋頭堡。但這對於曲端來說何足掛齒,一年之後他又再立奇功。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上圖紅點處即為鎮戎的大致位置,該圖為1142年版圖,因此宋金夏的勢力範圍有所變化

建炎元年(1127年)12月,金國的將領完顏婁室率兵攻打陝西。次年(1128年)正月就攻入了長安和鳳翔(今寶雞鳳翔縣),百姓們十分震恐。二月,各地義軍們群起而攻之,金軍開始撤退。此時的曲端,正在涇源治理軍隊。他召集流民潰卒,對經過此地的人都給予糧食。因此當地形成太平盛世才有的,路不拾遺的景象。

不久之後,金國的騎兵部隊攻入到涇原。曲端派出副將攻佔了清溪嶺,然後自己趁著敵人敗退攻打下來秦州(今甘肅天水一帶)。而各地的義兵,也趁著勢頭把長安和鳳翔收復。

可以說,正是有了各地兵馬的奮勇聯合,才挽救新興的南宋於危難之間。雖愛民愛兵,當曲端的軍令亦森嚴。當統領官劉希亮從鳳翔回來時,曲端因他為盡職盡責而下令將他處死。六月,曲端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任延安府知府。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曲端雖然富有軍事才能,但他也有致命的弱點和缺點。那便是"剛慎自用、輕視其上……動違節制"。或許是因為這個致命的性格缺陷,造成了他以後的人生悲劇。其中所謂的"輕視其上",還得從他與王庶的矛盾講起。

二、將帥不和,屢生嫌隙

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趙構任命王庶為龍圖閣制侍。他節制陝西六路軍馬,是宋軍在陝西一地的最高統帥。曲端則擔任吉州團練使、節制司都統制,受王庶的指揮。但此時的曲端通過不斷的招收改編流民義軍,已頗具實力。他當時自命清高,不願歸屬空降而來的王庶指揮。因此,王庶始終沒有得到曲端的信服。

同年九月,金兵進攻陝西。王庶命曲端率部隊,在雍州、耀州一帶匯合,哪知他確百般推辭。沒辦法,王庶只好自己帶著軍隊到達龍坊。在這裡王庶再次要求曲端出兵,他又要求迴避。席貢另派人前來來匯合。王庶只好寫信讓曲端任舊職,另外派遣陝西節制司將官賀師範赴耀州匯合。結果賀師範麻痺大意,在與敵人作戰中戰死。於是曲端就取代他得到了涇源路的兵權。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將帥不和一事遭金人發現,於是他們趁虛而入。同年十一月,金兵集中兵力攻打鄜延(治所在今延安),那時曲端統領精銳部隊駐紮在淳化(今咸陽淳化縣)。要阻擋金兵,就必須依靠曲端的軍隊。眼見該地形勢危急,王庶每天送公文催促曲端發兵。

還前後派出十多個人去勸說他,但曲端依然不同意。不得已,王庶又派遣屬官魚濤前往督師。曲端表面答應,卻依舊沒有發兵。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轉運判官張彬詢問主將曲端何日出兵。曲端輕笑一聲,開口問道:"您看我率領的軍隊與當年李綱救援太原的兵力誰更強呢?"

張彬回答:"您的兵力不如李綱。"曲端繼續開口說道:"正是如此!當年李綱召集天下兵馬,不加節制地作戰。因而失敗,如今我的兵力還不到一萬人,如果不幸失敗了,金軍就會長驅直入,陝西也會因此失守。我考慮了陝西全境和鄜延一帶的輕重緩急,因此不敢立即行動。不如掃蕩敵人的老巢,攻打敵人一定會救援的地方。"

張彬聽聞如此,也無話可說,只好退下了。隨後,曲端故意不去抵禦敵人,而是繞遠路與其他將領匯合。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與此同時,金兵攻打延安的兵力日益增長。王庶組織了許多流亡的士卒前去救援,然而等他趕到時,延安已經失陷了。於是王庶只好將自己的軍隊交給其他的將領,自己率領一百多名騎兵去見曲端。王庶心中依然認為自己是上級,還想讓曲端當自己的副手。曲端得知後心中更為不滿,因為他一向軍令嚴明,所以進入城中的人就算是權貴也不能騎馬奔馳。王庶也只好遵從軍紀,再加上曲端暗中下令,每過一座城門就減少王庶的一半隨從,所以等王庶到達帳下時,身邊只剩下幾個隨從。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曲端表面上騰出軍帳讓王庶居住,然後他與張彬及其他屬官拜見王庶。但是一段時間過後,曲端開始言辭嚴厲的詢問王庶延安失守的原因。他指責王庶道:"您知道愛惜自身,但不知道愛惜皇上的城池嗎?"王庶也反言相譏說:"我多次命令你都不服從,到底是誰愛惜自身呢?"

哪知曲端卻加憤怒地說:"在耀州時,我多次向你陳述有關軍事的見解,你一次都沒有采納,這是為什麼?"說完就轉身離去了。這時王庶才覺得自己身在曲端的軍營裡,感到惶惶不安。

曲端因為嫉妒還想在軍中殺害王庶,吞併他的軍隊。並且尋求陝西府撫諭使謝亮的支持,但是遭到了謝亮的拒絕,曲端這才罷休。後來王庶會見曲端,表明自己已經上奏請求處罰,可曲端還是拘留了他的屬下,奪取了他的官印,才放他離去。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曲端不僅不能和上司很好合作,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團結部下。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軍攻下陝州之後又向潼關進發。曲端命令吳階在彭原店(今陝西彬縣南白店村周邊)阻擊金兵,自己則率兵駐紮在宜祿(今陝西長武縣一帶)作為後援。

起初,吳階取得了一定地優勢。但後來金兵重整士氣發起反攻,曲端卻沒有趕來支援。結果吳階大敗而回,金兵趁勢焚掉了邠州城(今陝西彬縣)。事後,吳階抱怨曲端不支援,結果曲端不僅沒有自責,反而指責吳階,並彈劾他違背指揮。自此之後,兩人離心離德,這也進一步為曲端的死亡埋下伏筆。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上世紀的潼關舊照

三、讒言中傷,蒙冤而死

同年,金兵為攻佔陝西,在富平與宋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作戰。曲端在戰前分析中認為,平原曠野地形中宋軍不佔優勢。但張浚並不聽取這類意見,結果便有了之後富平一役的慘敗。戰後張浚為了安定人心,又感到曲端是個難得的人才,且涇原軍隊在富平一役中出力最多,想重新恢復曲端的官職。

但是一直與曲端有隔閡的王庶與吳玠,從中抱怨。他們對張浚說,如果曲端被重新啟用,那麼將會更加難以制服。張浚也想到曲端性情剛烈,難以控制。爾後,王庶又報告說曲端曾在柱子上題寫了"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的詩句。其內容被認為是諷刺宋高宗,於是曲端被關進恭州(今重慶市境內)監獄。

曲端:早早預料到了富平一役慘敗的他,卻為何在那之後下獄慘死?

▲富平之戰示意圖

此時,提點該地刑獄公事的為康隨。他曾因為忤逆曲端,而受到鞭打。此後,他對曲端恨之入骨。曲端得知後仰天長嘆道:"我這回是死定了,上天呀!"並且又接連嘆息幾聲自己的寶馬。之後在監獄裡,康隨命人把曲端綁起來,堵住他的嘴並用火烤。

口渴難耐的曲端要求喝水,但獄卒卻弄來了酒。曲端喝下酒之後,七竅流血而死,享年四十一歲。

當他過世後,陝西的文人無不感到惋惜,甚至有的部下叛逃。紹興三年(1133年),朝廷罷免張浚,並追諡曲端"壯愍"的諡號。可以說,曲端的戰略眼光極為難得。假以他十年時間,南宋西北防務可謂無憂已。只可惜,他還沒成為傳奇便草草結束了一生。而這一悲劇,也與他本人的性格不無關係。作為後人回看此事時,不由得覺得可惜可嘆。

1、《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2、《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五》

3、《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