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農村又添新病態:“偽寡婦”和“留守婦男”現象增多令人擔憂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近年,我國農村又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病態,“偽寡婦”和“留守婦男”越來越多,幾乎成了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這是繼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現象之後出現的又一社會新問題;原本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就讓農村苦不堪言,而“偽寡婦”和“留守婦男”出現則更讓農村陷入了更加苦難的境地,似乎成了農村經濟社會不和諧的“音符”,這種現象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少問題,值得引起各級政府及相差部門的重視。

所謂“偽寡婦”就是老公長期在外打工,一年也難回來一次過上夫妻生活,女方在農村實際上存在一種守活寡的現象;所謂 “留守婦男”就是結婚的男性由於文化缺乏、外出謀生能力差,不得不讓老婆外出打出,自己在家照顧父母和子女的現象。這兩種現象目前在農村佔比越來越高。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長期關注農村社會經濟現象,很多人對這種現象不予理解,甚至發出為何夫婦不共同外出打工的疑問?我想對這些朋友說,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不是不願,而是無奈。可以說造成這種現象更多的是一種農村無情的經濟生活現實造成的,誰都不願意當“偽寡婦”和“留守婦男”,都是迫於生活的無奈與無助。

農村又添新病態:“偽寡婦”和“留守婦男”現象增多令人擔憂

造成農村這種困惑和尷尬的局面,關鍵還是農村有家的地方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難以養家餬口;而能夠養家的地方卻遠在他鄉,沒有家和靈活的歸宿,這是經濟發展差距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富裕地區與經濟落後地區的真實社會寫照。

同時,夫婦不同一起打工,一是因為農村老人沒有人照顧,不能不選擇夫婦一方留守農村;二是小孩到打工地無法上學,怕耽誤小孩,不能不留住夫妻任何一個人在農村照顧小孩的學習和生活;三是夫婦雙方由於文化、勞動技能及其他方面的差異,一起外出打工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不得不選擇一方留守農村。

我妻子的堂弟就是一個“留守婦男”,他不是因為小孩,而是因為父親86歲高齡無人照顧而不得不留守在家,從事一些農業生產和家務活。他妻子在廣東的一個紡織廠打工,每年春節才能回家。我有時回農村老家見到老婆的堂弟說問他有什麼感受,他說最難受的是感到生活缺乏色彩,沒有快樂,尤其兩人不在一起,夫妻生活不能解決,有時讓人感到狂躁,我聽後很是為他感到無奈。這真是一個無情的社會現實,農村人無力改變。

農村又添新病態:“偽寡婦”和“留守婦男”現象增多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這兩者現在都帶來了很多的社會問題,一是留守婦女會滋生很多隱患,比如自身耐不住寂寞容易出軌,或者被農村一些不良鄉村幹部和地痞無賴的欺負,讓婦女身心遭受傷害,帶來了巨大的生活陰影。

二是一些婦女在外打工碰到比較優秀的男士,就有可能變心另覓新歡,不再願意回到原來所嫁的地方生活,拋夫別子,帶來了無數的人間家庭悲劇。三是“偽寡婦”和“留守女男”的存在給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導致農村空心化加劇,使農村經濟社會出現嚴重的衰敗,還有可能讓大量農村人不安心農村,使農村經濟發展差距與城市差距越拉越大。

要改變這一現狀,關鍵在於政府應加大對經濟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和產業經濟的扶持,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均等社會資源要素,拉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讓經濟落後地區逐漸發展起來,能為當地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同時,加大對農村生產的重視,提高農產品價格,讓從事農業勞動能夠成為一種真正能夠養家餬口的產業,激發農民迴歸農業生活的慾望和積極性,安心農村農業生產。

農村又添新病態:“偽寡婦”和“留守婦男”現象增多令人擔憂

此外,鼓勵農民創業,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種養殖業,觀光農業和旅遊產業,讓當地資源成為農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致富資源,將有智慧、有創造業的農民留在農村,帶動農村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讓農村成為農民可以依賴的“生活根本”,只有這樣才能將“偽寡婦”和“留守婦男”現象徹底消除,還農村社會以和諧、幸福與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