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教寶寶管理情緒?

十八線mama


據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孩子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而且,如果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係的發展。

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首先,要教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當孩子失去控制的時候,你要問他為什麼,幫他辨別自己的情緒,問他是生氣、傷心或是其他。孩子如果能拿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就會慢慢冷靜下來,形成自我控制力。

第二,教孩子表達情緒。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請多給一些時間讓孩子去表達他的感受。當孩子正努力地說出情緒時,不要打斷他,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當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後,你會發現孩子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說話速度、音調、音量和語氣等都變得舒緩了。待孩子的情緒稍微平靜下來後,就可以繼續引導他說出事情以及感受的細節了。

教孩子感受他人的情緒。遊戲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他人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他人造成痛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有表現的方式是否被社會所接受。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情緒表達的各種面貌都蘊藏著情緒轉化的可能性。消極情緒可以轉化為積極情緒,唯有正視情緒表達的所有面貌,才會有健康的情緒發展。


壹父母


孩子發脾氣有以下幾點造成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都是有原因可循的,7歲的孩子完全是可以聽得懂大人說什麼了,這個時候家長要有耐心來和孩子好好的溝通一下。聽聽孩子的心聲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之後才知道怎麼來處理孩子發脾氣的事情一般孩子發脾氣由以下幾點:

一,家長說話的語氣

有的小孩心靈比較的脆弱聽不得大人批評和指責的語氣,孩子是這樣大人也是這樣,大人說話的方式不對,孩子就容易發脾氣到地上打滾之內的,孩子有的時候在語言上會比較敏感認為家長在罵他,這樣孩子的情緒波動就比較的大。

二,孩子的需求等不到滿足

比如說有的時候孩子想要一些零食或者是玩具,當大人不滿足的時候他就會鬧脾氣,這種現象經常性的看到,在家裡商場這些場所是多發地帶。

三,孩子身體不適

有的孩子肚子不適或者是頭痛腦熱的,孩子也會莫名的發脾氣,有的孩子肚子裡面有蛔蟲時不時的會疼痛也是階段性的,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肚子不適就會發脾氣。

四,引起家長的注意

家長通常都是忙忙碌碌的,有的家長只顧自己做事,而忽略了孩子,孩子就會有一種被冷漠的感覺通過這種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大人的重點視。

五,孩子沒有睡醒

孩子沒有睡醒也容易鬧脾氣

總而言之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可以找到了,家長多一些耐心去觀察和找孩子溝通一下是怎麼回事,大人就知道怎麼去應對了。


親子陪伴蘭怡C


對於7歲孩子無法很好的控制情緒這個問題,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可以淡定。

研究表明,大腦控制情緒的主要在前額葉區域,而這個區域平均要到25-30歲左右才最終發育成熟,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也就是說,18歲以後的成年人都會有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的問題存在,就更不要說7歲的孩子了。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寶寶發脾氣是正常的。父母大可不必過於擔心自責。

明白了情緒管理要等到成人階段都還在發育,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按自己的進程慢慢地成長,可以嘗試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親子閱讀一些關於情緒管理方面的繪本,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書中的一些做法,並在下一次發脾氣的時候,耐心的提醒孩子嘗試一下。相關繪本非常多,可以搜索一下,有選擇的買一些看。

第二,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先冷處理,等孩子冷靜下來。父母再根據情況和孩子談,找到原因,同時不要責怪孩子發脾氣,儘量告訴孩子發脾氣沒有用,跟孩子商量如何解決。

1、如果孩子是發脾氣尋求注意並且得逞過,父母要告訴孩子,有什麼事情可以告訴爸爸媽媽,但是如果哭鬧,爸爸媽媽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沒辦法幫助孩子。

2、如果是孩子壓力大了,累了,等等,父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知道你累了,你看咱們休息一下,或者.......(具體請根據具體情況)。

3、身體的原因。身體不適的時候,因為孩子無法準確表達,也會發脾氣鬧情緒額。

這個注意保證休息,飲食健康。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氣色。還是能觀察到一些細節的:比如臉色發黃,有黑眼圈,精神不太好等等。

4、有時候,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說不上什麼原因,也猜不透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個人的建議,這個時候就是冷處理,先等孩子自己冷靜,當然,注意保證別做過激的行為保證安全。

通常孩子都會慢慢冷靜下來,再一起找找原因。實在沒有找到原因,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他/她,就夠了。其實孩子自己心裡都清楚。

第三,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無論是父母之間,還是教育孩子,都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做出表率。但是,大家都不完美,有時候確實會有情緒大爆發的時候。那麼,等冷靜過後,請當面向孩子道歉,告訴孩子父母也有做的不對的時候,以後會盡量去改正。父母之間爭吵,事後也要當著孩子互相道個歉,握手言和。

最後,孩子的成長,是持續性的,而且不是我們父母能夠完全可以預先設置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引導,要遵循孩子自己的進程,隨時調整。


家有雙語娃


想讓孩子控制情緒,先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通過讀繪本,教孩子認識情緒,學習控制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鬧情緒,是因為他不能準確地表達此刻自己的感受,這會讓他感到受挫,只能用發脾氣來宣洩。


可以帶孩子讀一些情緒繪本,幫孩子認識各種情緒,學習控制情緒。如《小豬威比情緒繪本》,讓孩子瞭解包括快樂、關心、害怕、生氣、難過、驕傲等在內的心情。以後有類似感受時就能夠準確定義,向別人傾訴。


還有《菲菲生氣了》《生氣湯》《膽小鬼威利》等繪本,也同樣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父母反省是不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緒

7歲左右的孩子,很多方面還是受父母影響比較大的,所以孩子身上出現什麼問題,都要先考慮是不是大人做了壞的示範。

比如說,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是如何反應的呢?如果父母這時勃然大怒,就會和孩子的壞情緒起到互相增強的作用。孩子也無法從父母那裡學到應該如何控制情緒。

因此,當孩子情緒不穩時,家長一定要鎮定,最好是冷處理,不做負面評論。等孩子平靜一些,再試著溝通。

控制情緒不等於沒有情緒

即使孩子從書中、家庭裡或者其他渠道學到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也不意味著以後孩子就不鬧情緒了。

控制情緒的主要目的是不要有過激行為,那樣很容易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但遇事有情緒是正常的。事實上,一個總是隱藏自己情緒,不敢表露自己情緒的人,進入社會後往往容易吃虧。相信每位父母都不希望孩子這樣。


搬書回巢


想要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父母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將情緒形象化,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電影《頭腦特工隊》在閨蜜的眼裡,堪稱是優秀的育兒電影。

她在前幾年就帶著大寶看了一次,據說受益良多。這不,最近,我有幸被邀請,陪著她和二寶看了一次。

看完後,閨蜜津津有味地和兩個孩子討論著腦子裡住著的5個情緒小人:當你開心時,黃色的樂樂在唱歌哦;等你不開心時,藍色的憂憂就出現咯……

我在一旁偷笑,孩子那麼小,聽得懂麼?

在後來一次的聚會中,兩個孩子因為一些事情爭吵了起來。我以為閨蜜一定會罵他們一頓,沒有想到她反而有些誇張地說:不好啦不好啦,紅色的怒怒在發威啦!

孩子一聽,愣了愣,破涕為笑了。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能識別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關鍵的一步,就是先幫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

把情緒形象化,孩子可以直觀感受和區分積極的和消極的情緒,那樣孩子才會更好的處理情緒。


2、父母學會情緒處理,做孩子的榜樣

《正面管教》的作者,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媽媽發現孩子這幾天總是不耐煩,玩魔方几分鐘就把魔方丟了,看書也一樣。媽媽覺得好奇,就詢問孩子。

孩子說:“我和你學的呀。”

媽媽一聽,愣了。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在寫稿卡文時,總是會很不高興地把稿子揉成一團,丟到垃圾桶裡。

沒有想到這樣的小情緒和小舉動竟然影響到了孩子。於是媽媽馬上和孩子說“對不起”並解釋說這樣其實是不對的。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負面的情緒了。果然過來幾天,孩子不耐煩的情緒和舉動也不見了。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最初都是通過模仿而來的。孩子就是父母一面忠誠的鏡子,複製著父母身上的很多特質。

如果父母很容易動怒,那麼孩子遇到一點小刺激也很容易生氣;如果父母總是態度溫和,那麼孩子遇到事情也會比較平和。


3、清空孩子負面情緒,做情緒疏導者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幼兒園老師的心得分享:

她說很多家長在孩子有負面情緒、哭鬧時,總是會制止孩子。結果家長越制止,孩子反而哭得越厲害。

這其實是孩子不被理解,情緒得不到宣洩的結果。

於是她給了家長一個小小的建議:抱抱孩子,讓孩子的不開心得到理解、不滿得到安慰,或者給孩子建立一個發洩牆或者情緒角。

在那裡,孩子可以亂塗亂畫,把所有的不開心畫在紙上,做成飛機飛出去;又或者,準備一些小枕頭,讓孩子情緒失控時盡情地打一打,發洩發洩。

果然,得到了很多家長很好的反饋。

知乎上也有媽媽嘗試這個方法,她發現在那個情緒的角落裡,孩子真的會比較快冷靜下來。

當孩子平靜下來後,她還會適當地表揚一下孩子,用講故事或者玩遊戲方法和孩子覆盤:“你真棒呀,這次沒有大哭咯。”

幾次過後,孩子感覺快要生氣或者有情緒時,就會自覺地跑來這個角落呆一會。

育兒專家說過:情緒就像天枰一樣,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爆發,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

我們常說“堵不如疏”,對待情緒也一樣。父母要教會孩子給這些不良情緒找一個合適的排洩口,及時進行疏導,及時清空,讓孩子有情緒發洩途徑。

消極情緒是會傷人的,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教導孩子要隱忍,要懂事,適度允許孩子發洩出來,才是最好的寵愛。


新東方家庭教育官方號


老話說的好“七歲八歲,豬狗見不得”說的算是一個普遍現象。七歲的孩子通常上小學一二年級,和以前相比是個大孩子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會隨之增加。比如每天回家按時做作業,在學校和同學友好相處,尊敬老師。除了這些之外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也很大。孩子如果是陣法性的鬧情緒,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具體是什麼原因?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


如果是家長對孩子要求高,不妨和孩子好好聊聊為什麼會對他有這樣的要求?這樣的要求會對他有什麼樣的好處?如果他做不到會對他有什麼壞處?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和孩子交流。

孩子身體不適導致的週期性發脾氣,這個需要去醫院檢查以排除。

孩子因為和同學相處不好,而心裡難受又無法解決導致的情緒不好,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提供有效的解決辦法以解決孩子的困擾。

孩子因學業壓力大,挨老師批評導致的情緒不好,可以和孩子一起開家庭會議,頭腦風暴解決辦法。


幸福後花園


如何教會孩子管理情緒?

我養了孩子18年,覺得情緒管理真心不易。

我認為,教會孩子管理情緒,要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給希望。

我兒子幼兒時期,打針是不哭的。兩三歲喝中藥,也是靜靜的喝完。從來不會像有些孩子那樣,撒潑打滾的鬧。

我覺得人不管年紀大還是年紀小,都是有慾望的。我總是滿足他的慾望,這種滿足,到了我老婆說我慈父多敗兒的程度。

幼兒時期的情緒管理,滿足物質慾望就可以了,大了,就有精神層面的了。長大了,我成了我兒子的垃圾桶。不管他有什麼情緒問題,都可以往我這裡倒,我都樂呵呵的聆聽。有人問過我,你不煩嗎?我說,兒子親生的,能幫他舒緩情緒,我開心還來不及,我怎麼可能煩?

在我這裡,他永遠能看到希望。

第二,換位思考。

人最怕孤獨,最怕沒人理解。我總是會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的問題。從小我幫他換位思考,慢慢長大了,潛移默化,他也會在跟人相處的時候,去換位思考。互相理解,情緒控制就容易多了。

第三,是允許試錯。

人不是神仙,是個人都會錯。我從小會允許他犯錯,孩子有了犯錯的機會,凡事就不會那麼緊張。小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小,怎麼錯都可以改。我們做爸媽的不要那麼苛刻,像我這樣,每次孩子犯錯,我都是樂呵呵的,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就肯定會好。

在今日頭條寫文章,是最容易被人噴的,我兒子高一開始寫我就告訴他,做好被人噴的心理準備。一路被噴,一路成長,到現在高中畢業準備讀大學,每週都有一到兩篇青雲計劃的一等獎。情緒管理能力功不可沒。


春暖花開003


小孩子喜歡哭鬧是天性,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外面,只要觸及到孩子的防線,孩子就開始不自主的發脾氣,哭鬧。其實這就是孩子沒有學會情緒管理。

鄰居家小孩瑩瑩,今年才3歲,就已經學會了情緒管理。瑩瑩爸媽經常出差,瑩瑩的爺爺奶奶有時候也身體不好往醫院跑,有時候家裡都沒人,孩子也不能老跟著去醫院。我就說把孩子拿給我來帶,反正是鄰居,串個門的事,剛好也和我家孩子有個伴。第一次來的時候,瑩瑩絲毫沒有不適的反應,不哭不鬧,簡直是模範懂事的好孩子。有時候爺爺奶奶回來的晚,瑩瑩想他們了,瑩瑩也是和我偷偷地說,也不會當眾哭鬧。我說這孩子有著和同齡人不一樣的氣質。其實瑩瑩是學會了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對於孩子來說不難,只要父母找到對的方法是可以做到的。自我情緒管理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之路,孩子越早學會情緒管理,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幫助更大。

家長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01、 引導孩子正確的發洩方式

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的作用不可忽視。有時候家長的一個動作舉止都可以讓孩子學會管理。這就是要看你們是否用對了方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是自己的一種發洩行為,家長就要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發洩方式才是讓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第一步。

02、 注意引導孩子的從眾心理

什麼是從眾心理?其實就是看大家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引導孩子從眾,其實就是讓孩子不突出自己的情緒。比如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只有你家孩子哭了,引導孩子從眾,跟著大家一起開心就最好了。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情緒是很容易受感染的。

03、 認真傾聽孩子的不滿心聲

你家孩子為什麼哭鬧,大部分家庭是因為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太少。孩子想引起家長的注意力,所以想用大哭大鬧讓家長來看到自己。其實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心聲聽到太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大哭大鬧。一定要認真傾聽孩子,懂得孩子的想法,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

讓孩子趁早做情緒的主人,讓孩子早日能夠自如的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樣家長不僅能夠和孩子相處的輕鬆愉快,孩子自己也能夠快樂成長。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朗朗育兒課堂


首先,你要先管理你的情緒。不要暴走。

然後呢,就是溝通。

不過,在這之前,你一定要尊重孩子,給他立規矩。給他選擇權,同時約束他。讓他自己學會約束自己。出門進超市前,就要告訴他,你可以選一樣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只要不是很貴,都可以自己選,只能選一個。

平常出去玩玩也是這樣。坐娃娃車,搖搖椅等,只能選一個。具體選哪個,你自己看著辦,但是隻能玩一個。

我每一次帶孩子出門玩,我都會告訴他,我們今天的計劃是什麼,玩什麼,怎麼玩,吃什麼,然後諮詢他的意見,並且採納他的部分可行的意見。

具體,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拉他靠邊,罰站。冷處理一會。然後,等他平靜下來,我習慣蹲著,拉著他的手,看著他眼睛,和他平視。心平氣和的和他對話。

問他,滾地,錯了沒有?應不應該?答應媽媽只選一樣東西,你還這樣子發脾氣,應不應該?答應媽媽的事,是不是不應該反悔?諸如此類的問題。讓他和你溝通,讓他說出來,然後,你也不用妥協,按著之前的約定。讓他選擇一樣東西。擁抱結束。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可以慢慢嘗試。慢慢就習慣了。我也原來這經常暴走,真的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還有突發狀況也很多。但是,一定要告誡自己,不要暴走,不要暴走,不要暴走。

當然,兩歲多孩子不好溝通。可能話都說不全,但是媽媽要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我覺得孩子一歲多大部分的話都聽得懂了,兩歲也差不多都能說短句了,聽不懂就多說幾次,並且去實施。慢慢的,孩子也會自己約束自己。

一步一步來,重點是,媽媽不要暴走,不要暴走,不要暴走。都是一個過程,孩子第一次做孩子,媽媽第一次做媽媽,加油。


不負如來不負卿們


情緒適應能力,不是不是保護孩子不受自己的情緒影響,而是要給他們應付煩躁、無聊、失望和挑戰的能力。

有四種因素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孩子的脾性、環境因素、發育問題,還有一個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你的行為。

教你的孩子情感F.I.T.

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一般不會感情用事,但是在遇見孩子發脾氣時候,依然很難處理。下次想一想F.I.T.。

F 感覺(feeling,瞭解情緒)

I 干預 (intervening)

T 告訴 (telling,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什麼,以及他應該做什麼)

這每一個字母都很重要,但是沒一方面做起來都有難處,因此需要注意這其中意想不到的困難。

感覺(feeling,瞭解情緒)。我們要承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試圖說服孩子沒有那種情緒,甚至完全忽視孩子的情緒,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理解他的情緒,而不是等到情緒真正爆發,要多運用描述感覺的詞彙。例如:我們出去散步,我感覺很高興。巴尼很難過,因為他的朋友不理解他……。如果孩子的情緒非常激動,已經完全支配了他,就要帶他離開現場,給他冷靜下來的機會。

干預 (intervening)。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你必須制止不好的行為,既要明確的說出行為的名稱還要親自幹預。當他衝動行事和發脾氣時,必須讓他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管教需要溫和和嚴格的界限。

告訴 (telling,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什麼,以及他應該做什麼)。幫助他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你還要給他提供可以接受的其他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