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么教宝宝管理情绪?

十八线mama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首先,要教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当孩子失去控制的时候,你要问他为什么,帮他辨别自己的情绪,问他是生气、伤心或是其他。孩子如果能拿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就会慢慢冷静下来,形成自我控制力。

第二,教孩子表达情绪。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请多给一些时间让孩子去表达他的感受。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以及感受的细节了。

教孩子感受他人的情绪。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他人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他人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情绪表达的多面性,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才会有健康的情绪发展。


壹父母


孩子发脾气有以下几点造成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都是有原因可循的,7岁的孩子完全是可以听得懂大人说什么了,这个时候家长要有耐心来和孩子好好的沟通一下。听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之后才知道怎么来处理孩子发脾气的事情一般孩子发脾气由以下几点:

一,家长说话的语气

有的小孩心灵比较的脆弱听不得大人批评和指责的语气,孩子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大人说话的方式不对,孩子就容易发脾气到地上打滚之内的,孩子有的时候在语言上会比较敏感认为家长在骂他,这样孩子的情绪波动就比较的大。

二,孩子的需求等不到满足

比如说有的时候孩子想要一些零食或者是玩具,当大人不满足的时候他就会闹脾气,这种现象经常性的看到,在家里商场这些场所是多发地带。

三,孩子身体不适

有的孩子肚子不适或者是头痛脑热的,孩子也会莫名的发脾气,有的孩子肚子里面有蛔虫时不时的会疼痛也是阶段性的,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肚子不适就会发脾气。

四,引起家长的注意

家长通常都是忙忙碌碌的,有的家长只顾自己做事,而忽略了孩子,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冷漠的感觉通过这种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重点视。

五,孩子没有睡醒

孩子没有睡醒也容易闹脾气

总而言之孩子发脾气都是有原因可以找到了,家长多一些耐心去观察和找孩子沟通一下是怎么回事,大人就知道怎么去应对了。


亲子陪伴兰怡C


对于7岁孩子无法很好的控制情绪这个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可以淡定。

研究表明,大脑控制情绪的主要在前额叶区域,而这个区域平均要到25-30岁左右才最终发育成熟,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也就是说,18岁以后的成年人都会有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问题存在,就更不要说7岁的孩子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宝宝发脾气是正常的。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自责。

明白了情绪管理要等到成人阶段都还在发育,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按自己的进程慢慢地成长,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亲子阅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书中的一些做法,并在下一次发脾气的时候,耐心的提醒孩子尝试一下。相关绘本非常多,可以搜索一下,有选择的买一些看。

第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冷处理,等孩子冷静下来。父母再根据情况和孩子谈,找到原因,同时不要责怪孩子发脾气,尽量告诉孩子发脾气没有用,跟孩子商量如何解决。

1、如果孩子是发脾气寻求注意并且得逞过,父母要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但是如果哭闹,爸爸妈妈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没办法帮助孩子。

2、如果是孩子压力大了,累了,等等,父母要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知道你累了,你看咱们休息一下,或者.......(具体请根据具体情况)。

3、身体的原因。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孩子无法准确表达,也会发脾气闹情绪额。

这个注意保证休息,饮食健康。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气色。还是能观察到一些细节的:比如脸色发黄,有黑眼圈,精神不太好等等。

4、有时候,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说不上什么原因,也猜不透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个人的建议,这个时候就是冷处理,先等孩子自己冷静,当然,注意保证别做过激的行为保证安全。

通常孩子都会慢慢冷静下来,再一起找找原因。实在没有找到原因,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他/她,就够了。其实孩子自己心里都清楚。

第三,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父母之间,还是教育孩子,都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出表率。但是,大家都不完美,有时候确实会有情绪大爆发的时候。那么,等冷静过后,请当面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父母也有做的不对的时候,以后会尽量去改正。父母之间争吵,事后也要当着孩子互相道个歉,握手言和。

最后,孩子的成长,是持续性的,而且不是我们父母能够完全可以预先设置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要遵循孩子自己的进程,随时调整。


家有双语娃


想让孩子控制情绪,先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通过读绘本,教孩子认识情绪,学习控制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闹情绪,是因为他不能准确地表达此刻自己的感受,这会让他感到受挫,只能用发脾气来宣泄。


可以带孩子读一些情绪绘本,帮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学习控制情绪。如《小猪威比情绪绘本》,让孩子了解包括快乐、关心、害怕、生气、难过、骄傲等在内的心情。以后有类似感受时就能够准确定义,向别人倾诉。


还有《菲菲生气了》《生气汤》《胆小鬼威利》等绘本,也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父母反省是不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绪

7岁左右的孩子,很多方面还是受父母影响比较大的,所以孩子身上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先考虑是不是大人做了坏的示范。

比如说,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是如何反应的呢?如果父母这时勃然大怒,就会和孩子的坏情绪起到互相增强的作用。孩子也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到应该如何控制情绪。

因此,当孩子情绪不稳时,家长一定要镇定,最好是冷处理,不做负面评论。等孩子平静一些,再试着沟通。

控制情绪不等于没有情绪

即使孩子从书中、家庭里或者其他渠道学到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也不意味着以后孩子就不闹情绪了。

控制情绪的主要目的是不要有过激行为,那样很容易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但遇事有情绪是正常的。事实上,一个总是隐藏自己情绪,不敢表露自己情绪的人,进入社会后往往容易吃亏。相信每位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这样。


搬书回巢


想要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父母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1、将情绪形象化,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电影《头脑特工队》在闺蜜的眼里,堪称是优秀的育儿电影。

她在前几年就带着大宝看了一次,据说受益良多。这不,最近,我有幸被邀请,陪着她和二宝看了一次。

看完后,闺蜜津津有味地和两个孩子讨论着脑子里住着的5个情绪小人:当你开心时,黄色的乐乐在唱歌哦;等你不开心时,蓝色的忧忧就出现咯……

我在一旁偷笑,孩子那么小,听得懂么?

在后来一次的聚会中,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争吵了起来。我以为闺蜜一定会骂他们一顿,没有想到她反而有些夸张地说:不好啦不好啦,红色的怒怒在发威啦!

孩子一听,愣了愣,破涕为笑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能识别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

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关键的一步,就是先帮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把情绪形象化,孩子可以直观感受和区分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那样孩子才会更好的处理情绪。


2、父母学会情绪处理,做孩子的榜样

《正面管教》的作者,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妈妈发现孩子这几天总是不耐烦,玩魔方几分钟就把魔方丢了,看书也一样。妈妈觉得好奇,就询问孩子。

孩子说:“我和你学的呀。”

妈妈一听,愣了。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写稿卡文时,总是会很不高兴地把稿子揉成一团,丢到垃圾桶里。

没有想到这样的小情绪和小举动竟然影响到了孩子。于是妈妈马上和孩子说“对不起”并解释说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负面的情绪了。果然过来几天,孩子不耐烦的情绪和举动也不见了。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初都是通过模仿而来的。孩子就是父母一面忠诚的镜子,复制着父母身上的很多特质。

如果父母很容易动怒,那么孩子遇到一点小刺激也很容易生气;如果父母总是态度温和,那么孩子遇到事情也会比较平和。


3、清空孩子负面情绪,做情绪疏导者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心得分享:

她说很多家长在孩子有负面情绪、哭闹时,总是会制止孩子。结果家长越制止,孩子反而哭得越厉害。

这其实是孩子不被理解,情绪得不到宣泄的结果。

于是她给了家长一个小小的建议:抱抱孩子,让孩子的不开心得到理解、不满得到安慰,或者给孩子建立一个发泄墙或者情绪角。

在那里,孩子可以乱涂乱画,把所有的不开心画在纸上,做成飞机飞出去;又或者,准备一些小枕头,让孩子情绪失控时尽情地打一打,发泄发泄。

果然,得到了很多家长很好的反馈。

知乎上也有妈妈尝试这个方法,她发现在那个情绪的角落里,孩子真的会比较快冷静下来。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她还会适当地表扬一下孩子,用讲故事或者玩游戏方法和孩子复盘:“你真棒呀,这次没有大哭咯。”

几次过后,孩子感觉快要生气或者有情绪时,就会自觉地跑来这个角落呆一会。

育儿专家说过:情绪就像天枰一样,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

我们常说“堵不如疏”,对待情绪也一样。父母要教会孩子给这些不良情绪找一个合适的排泄口,及时进行疏导,及时清空,让孩子有情绪发泄途径。

消极情绪是会伤人的,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教导孩子要隐忍,要懂事,适度允许孩子发泄出来,才是最好的宠爱。


新东方家庭教育官方号


老话说的好“七岁八岁,猪狗见不得”说的算是一个普遍现象。七岁的孩子通常上小学一二年级,和以前相比是个大孩子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会随之增加。比如每天回家按时做作业,在学校和同学友好相处,尊敬老师。除了这些之外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也很大。孩子如果是阵法性的闹情绪,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具体是什么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如果是家长对孩子要求高,不妨和孩子好好聊聊为什么会对他有这样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会对他有什么样的好处?如果他做不到会对他有什么坏处?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孩子交流。

孩子身体不适导致的周期性发脾气,这个需要去医院检查以排除。

孩子因为和同学相处不好,而心里难受又无法解决导致的情绪不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以解决孩子的困扰。

孩子因学业压力大,挨老师批评导致的情绪不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家庭会议,头脑风暴解决办法。


幸福后花园


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我养了孩子18年,觉得情绪管理真心不易。

我认为,教会孩子管理情绪,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给希望。

我儿子幼儿时期,打针是不哭的。两三岁喝中药,也是静静的喝完。从来不会像有些孩子那样,撒泼打滚的闹。

我觉得人不管年纪大还是年纪小,都是有欲望的。我总是满足他的欲望,这种满足,到了我老婆说我慈父多败儿的程度。

幼儿时期的情绪管理,满足物质欲望就可以了,大了,就有精神层面的了。长大了,我成了我儿子的垃圾桶。不管他有什么情绪问题,都可以往我这里倒,我都乐呵呵的聆听。有人问过我,你不烦吗?我说,儿子亲生的,能帮他舒缓情绪,我开心还来不及,我怎么可能烦?

在我这里,他永远能看到希望。

第二,换位思考。

人最怕孤独,最怕没人理解。我总是会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的问题。从小我帮他换位思考,慢慢长大了,潜移默化,他也会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去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情绪控制就容易多了。

第三,是允许试错。

人不是神仙,是个人都会错。我从小会允许他犯错,孩子有了犯错的机会,凡事就不会那么紧张。小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小,怎么错都可以改。我们做爸妈的不要那么苛刻,像我这样,每次孩子犯错,我都是乐呵呵的,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肯定会好。

在今日头条写文章,是最容易被人喷的,我儿子高一开始写我就告诉他,做好被人喷的心理准备。一路被喷,一路成长,到现在高中毕业准备读大学,每周都有一到两篇青云计划的一等奖。情绪管理能力功不可没。


春暖花开003


小孩子喜欢哭闹是天性,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只要触及到孩子的防线,孩子就开始不自主的发脾气,哭闹。其实这就是孩子没有学会情绪管理。

邻居家小孩莹莹,今年才3岁,就已经学会了情绪管理。莹莹爸妈经常出差,莹莹的爷爷奶奶有时候也身体不好往医院跑,有时候家里都没人,孩子也不能老跟着去医院。我就说把孩子拿给我来带,反正是邻居,串个门的事,刚好也和我家孩子有个伴。第一次来的时候,莹莹丝毫没有不适的反应,不哭不闹,简直是模范懂事的好孩子。有时候爷爷奶奶回来的晚,莹莹想他们了,莹莹也是和我偷偷地说,也不会当众哭闹。我说这孩子有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气质。其实莹莹是学会了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对于孩子来说不难,只要父母找到对的方法是可以做到的。自我情绪管理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孩子越早学会情绪管理,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帮助更大。

家长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01、 引导孩子正确的发泄方式

孩子的情绪管理,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时候家长的一个动作举止都可以让孩子学会管理。这就是要看你们是否用对了方式。孩子有时候会哭闹是自己的一种发泄行为,家长就要引导孩子使用正确的发泄方式才是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第一步。

02、 注意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

什么是从众心理?其实就是看大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引导孩子从众,其实就是让孩子不突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只有你家孩子哭了,引导孩子从众,跟着大家一起开心就最好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是很容易受感染的。

03、 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

你家孩子为什么哭闹,大部分家庭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太少。孩子想引起家长的注意力,所以想用大哭大闹让家长来看到自己。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心声听到太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懂得孩子的想法,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

让孩子趁早做情绪的主人,让孩子早日能够自如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家长不仅能够和孩子相处的轻松愉快,孩子自己也能够快乐成长。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朗朗育儿课堂


首先,你要先管理你的情绪。不要暴走。

然后呢,就是沟通。

不过,在这之前,你一定要尊重孩子,给他立规矩。给他选择权,同时约束他。让他自己学会约束自己。出门进超市前,就要告诉他,你可以选一样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只要不是很贵,都可以自己选,只能选一个。

平常出去玩玩也是这样。坐娃娃车,摇摇椅等,只能选一个。具体选哪个,你自己看着办,但是只能玩一个。

我每一次带孩子出门玩,我都会告诉他,我们今天的计划是什么,玩什么,怎么玩,吃什么,然后咨询他的意见,并且采纳他的部分可行的意见。

具体,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拉他靠边,罚站。冷处理一会。然后,等他平静下来,我习惯蹲着,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眼睛,和他平视。心平气和的和他对话。

问他,滚地,错了没有?应不应该?答应妈妈只选一样东西,你还这样子发脾气,应不应该?答应妈妈的事,是不是不应该反悔?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他和你沟通,让他说出来,然后,你也不用妥协,按着之前的约定。让他选择一样东西。拥抱结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可以慢慢尝试。慢慢就习惯了。我也原来这经常暴走,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还有突发状况也很多。但是,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暴走,不要暴走,不要暴走。

当然,两岁多孩子不好沟通。可能话都说不全,但是妈妈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我觉得孩子一岁多大部分的话都听得懂了,两岁也差不多都能说短句了,听不懂就多说几次,并且去实施。慢慢的,孩子也会自己约束自己。

一步一步来,重点是,妈妈不要暴走,不要暴走,不要暴走。都是一个过程,孩子第一次做孩子,妈妈第一次做妈妈,加油。


不负如来不负卿们


情绪适应能力,不是不是保护孩子不受自己的情绪影响,而是要给他们应付烦躁、无聊、失望和挑战的能力。

有四种因素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失控。孩子的脾性、环境因素、发育问题,还有一个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你的行为。

教你的孩子情感F.I.T.

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一般不会感情用事,但是在遇见孩子发脾气时候,依然很难处理。下次想一想F.I.T.。

F 感觉(feeling,了解情绪)

I 干预 (intervening)

T 告诉 (telling,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什么,以及他应该做什么)

这每一个字母都很重要,但是没一方面做起来都有难处,因此需要注意这其中意想不到的困难。

感觉(feeling,了解情绪)。我们要承认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试图说服孩子没有那种情绪,甚至完全忽视孩子的情绪,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理解他的情绪,而不是等到情绪真正爆发,要多运用描述感觉的词汇。例如:我们出去散步,我感觉很高兴。巴尼很难过,因为他的朋友不理解他……。如果孩子的情绪非常激动,已经完全支配了他,就要带他离开现场,给他冷静下来的机会。

干预 (intervening)。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你必须制止不好的行为,既要明确的说出行为的名称还要亲自干预。当他冲动行事和发脾气时,必须让他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管教需要温和和严格的界限。

告诉 (telling,你希望你的孩子做什么,以及他应该做什么)。帮助他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你还要给他提供可以接受的其他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