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戰德軍三大主力師,帝國師,維京師,及骷髏師哪一個更強?

涵易林


關注小編,我來做簡要回答。這個問題爭議性比較大,但是小編認為是帝國師。理由就是帝國師成立最早,既是第一支武裝黨衛軍,也是實戰經驗最豐富的。



帝國師是最早的納粹黨旗衛隊擴編而來,其中就參加了白色方案-入侵波蘭,黃色方案-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烏克蘭包圍戰役,颱風行動-莫斯科戰役,堡壘行動-庫爾斯克戰役,守望萊茵行動-突出部戰役(也就是著名的阿登反擊戰),春醒行動-維也納戰役,保衛柏林等著名的戰役,是二戰中武裝黨衛隊表現最出眾的王牌部隊之一。



這裡小編重點說明一點,帝國師師長換了好幾個,估計大家興趣不大,也記不住,但是他們最早的軍長是閃電戰之父的古德里安上將,想必軍迷朋友們都非常熟悉吧。



正所謂強將收下無弱兵,帝國師在德國早期的軍事行動中一直被編入古德里安裝甲兵團,尤其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一直是古德里安第二裝甲集群尖兵部隊。莫斯科會戰期間,他們克服沖沖困難優先打入莫斯科郊區,甚至都能觀望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而後又在蘇軍冬季大反攻中且戰且退,沒有被包圍全殲。由於颱風作戰計劃的失敗,帝國師在前線減員嚴重被調回德國重新武裝整編,卻又幸運的錯過(避開)了,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帝國師除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沒有參與,基本上東西兩線作戰都有他的份!



黨衛軍骷髏師是德軍在波蘭戰役之後,新組建的黨衛軍作戰師,這支部隊大部分都是早期各個集中營的看守,黨衛隊中的反人類罪大多數骷髏師部隊犯下的。該師作戰唯一有點就是狂熱,高士氣。種族主義非常嚴重,但是實戰經驗欠缺,每次戰役為黨衛軍序列中,骷髏師傷亡確總是最大的。該師在防守戰中表現非常突出,尤其在東線德米揚斯克惡戰中(防守戰)減員一半以上,甚至在鎮壓華沙起義中,由於高傲輕敵(慣性種族歧視看不起猶太人,包括拿槍的)白白損失了大量兵員,最後德軍又不得不調來經驗豐富的國防軍助陣才鎮壓了波蘭起義。




黨衛軍維京師成立較晚,除了德軍還有大量的外籍人員。包括荷蘭,瑞士,瑞典,愛沙尼亞,芬蘭等國家。但是中高管理人員都是從其他德國的黨衛軍,抽調來。該師最早主要活躍在東線南方集團軍,負責東線高加索地區作戰。他們在高加索一直戰鬥到1943年春天,由於斯大林格勒的慘敗,不得不收縮陣線回撤。德軍庫爾斯克戰役失敗後,該師一直負責防守東線。從波蘭,奧地利至柏林,都有該師外籍部隊的影子。這些外籍士兵忠實履行了對希特勒的誓言,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因為他們知道落到俄國人手裡也是死路一條,戰後大部分向西方盟軍投降,由於他們的特殊國籍身份,於其他黨衛軍想比,大部分維京師人員戰後往往平安無事。



因此,從三支部隊對比來看,依舊是帝國師資裡最老,實戰經驗最豐富,也是最強。東西兩線大戰役幾乎都有他的份,其實帝國師也在黨衛軍時常中充當老母雞下蛋角色,帝國師的一些優秀的指揮員常常被抽調至其他黨衛隊充血。


圓子同學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納粹“黨衛軍”是二戰中臭名昭著的部隊,許多屠殺罪行都是他們犯下的。不過後期的黨衛軍也可以稱作德軍戰鬥力的代表之一。小編今天給大家說一下納粹的三大主力師:帝國、維京、骷髏那個比較強。

NO.3 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擲彈兵師。

“我的元首,斯坦納......斯坦納兵力不足,無法發動進攻”
——《帝國的毀滅》
這句經典臺詞的“斯坦納”便指的是菲利克斯·施坦因納上將,是維京師的首任師長。

維京師於1940年12月建立,首戰是在第聶伯河為奪取橋頭堡而戰。1942年之後挺進高加索地區,是到過最前線的部隊之一。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維京師進行了後撤。1943年正式命名為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擲彈兵師,並參加著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並進行防禦。同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也有它的身影,只是和其他被包圍的師團一樣,陷入了絕境。最終該師拼盡了全力成功衝出了合圍,但損失了全部的裝甲和大部分的裝備以及大量的人員

戰後被送回到波蘭進行整頓,同時蘇軍一路披荊斬棘,已攻到了波蘭華沙地區,該師於“骷髏”師和第十九裝甲師進行抵抗,一直牽制蘇軍到1945年1月。他們一路與蘇軍作戰,奧地利戰役到柏林戰役,也有他們的身影。最後希特勒甚至還幻想維京師能和第九集團軍會合去抗擊朱可夫的百萬軍隊......這些外籍士兵為他們的首領——希特勒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直到德國投降。

NO.2 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擲彈兵師

其實小編是不看好這支軍隊的。黨衛軍犯下的罪行,有一半是他們做出來的,屠殺的平民及戰俘不計其數,還種族歧視,輕敵。但是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蘇軍都懼他們三分。他們參加了除斯大林格勒戰役外的所有戰役。該師的成名戰是東線戰場上的戰役——德米揚斯克包圍戰。

此次戰役該師將包圍戰打成了"反擊戰”。骷髏師經過幾次戰役後,人數僅剩餘一半,陷入了蘇軍的包圍,他們是真的嗜血瘋子、亡命之徒。死守德米揚斯克,有些人手指打掉了,腿被炸斷了還渾然不知。殺紅了眼的使用MP40及STG44向蘇軍瘋狂射擊,還拖著被炸燬的坦克向蘇軍開火。甚至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用牙去咬攻上來的蘇軍士兵。最終該師成功守住德米揚斯克。經歷一場惡戰後,他們是真的出名了。1942年10月返回法國進行修整。在後來的戰鬥中多次能看到骷髏師與維京師聯合作戰的身影

No.1 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擲彈兵師

黨衛軍中的頂尖王牌,資歷最老,也是最早組建的師級部隊之一。加了閃擊波蘭,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進軍入侵蘇聯;莫斯科戰役;庫爾斯克戰役;阿登反擊戰;維也納戰役等著名戰役。

參加著名的颱風行動——莫斯科戰役時,作為先頭部隊。他們抵達了莫斯科郊外,也是見證了德軍推進極限的部隊之一。在惡劣的天氣和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帝國師受到了大量的傷亡,不得不後撤。被送往法國重新整頓。1943年重回東線,參加了哈爾剋夫反擊戰以及庫爾斯克會戰,帝國師推進近40公里,但是會戰結束後被調出東線。之後防守西線諾曼底,付出了不小的傷亡。在阿登反擊戰中擊退了美軍,但由於增援而後撤。此後參加了幾次反擊戰和防守戰,直至向美軍投降。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感謝大家閱讀,我是南黎


南黎233


首先這幾個所謂的主力師都是屬於武裝黨衛軍。但是要說武裝黨衛軍中最精銳的作戰師應該是阿道夫希特勒師最為精銳。

應該說,這幾個武裝黨衛軍師由於有著比其他作戰師更為充分的補給和裝備戰鬥力都要強於同樣級別的蘇軍單位,一般蘇軍計算兵力對比的時候,一搬會把黨衛軍的這幾個裝甲師當做軍來計算。不過這個也是合理的,希特勒師和帝國師編制人數都是在2萬人左右,比起那些頂多才有8000人的蘇聯師的確應該當做一個軍。

不過,相比希特勒師和帝國師,骷髏師和維京師要弱一些,尤其是維京師在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戰役中被傷了元氣,後來一直沒有太好表現,而骷髏師也在庫爾斯克戰役後沒有什麼再好的表現了。只有希特勒和帝國一直為第三帝國打到了最後。而且一直是作為精銳主力使用。


紅色手電筒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長文預警)筆者想先就本題目做兩點修正:首先,這個題目應該是“二戰德國黨衛軍三大主力師”,把三個黨衛軍王牌師置於整個德軍的頂尖主力位置,你將“大德意志”師、裝甲教導師,還有一大票陸軍裝甲師置於何地呢?所以還是把範圍限定在黨衛軍之內比較合適;其次,論及黨衛軍主力師怎麼能把“元首御林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漏掉呢?再怎麼說“警衛旗隊”師的番號在所有黨衛軍師裡排第一號啊!因此,應該是四大主力師。

黨衛軍四大王牌師師徽:“警衛旗隊”、“帝國”、“髑髏”、“維京”。


二戰德軍迷都知道,在黨衛軍部隊中“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髑髏”師、“維京”師是組建最早、裝備最精良、作戰經歷最豐富、戰鬥力最強的四大王牌師,(排行第四的“警察”師因為底子是警察部隊,而非黨衛隊的早期旗隊,有點旁系雜牌、血統不正的味道,連改編裝甲師的資格都沒混上,反而名聲不及後起的“維京”師),後來黨衛軍第9、10、11、12師等精銳師,其骨幹也大多源自上述老牌部隊,所以,這四個師是黨衛軍的絕對頭號主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對四大主力師的戰鬥力進行比較的話,還是有高低差異的。要評判一支部隊的戰鬥力自然要看戰績,有的答主朋友已經將幾個黨衛軍師的資歷、戰績和作戰特點如數列出,筆者也不打算贅述,不過,筆者想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對黨衛軍主力師進行分析和評價。

在火遍大江南北的經典電視劇《亮劍》的最後一集中,李雲龍在軍事學院的論文答辯上闡述了對軍隊戰鬥意志的觀點,談到部隊的戰鬥精神源於部隊的傳統,而傳統是部隊的性格和氣質,這種性格和氣質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依據這一觀點,筆者想從四大黨衛軍師的首任師長著眼,考察其戰鬥力的養成。

“警衛旗隊”師首任師長是約瑟夫·澤普·迪特里希黨衛軍大將,他出生在巴伐利亞鄉村,家境貧寒,沒受過太多教育,早年就浪跡社會,參加過一戰,因為作戰勇敢獲得過鐵十字勳章,晉升至軍士長,特別是德國最早一批坦克兵。戰後,迪特里希當過警察和海關官員,從事過很多工作,1928年成為希特勒的保鏢,進而成為“警衛旗隊”的創始人,迪特里希以農民式的質樸和忠誠贏得了希特勒的信任,值得一提的是,迪特里希並不欣賞黨衛隊領袖希姆萊,只忠於希特勒本人。迪特里希沒有受過正規軍事教育,更談不上高超的指揮能力,但他對待部下有一種父輩般的嚴厲和關懷,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在部下當中很有威望,被官兵稱為“老爹”。儘管他軍事能力非常有限,卻是凝聚整個師的精神核心,至於指揮作戰自然由參謀長負責。因此,“警衛旗隊”師內部的氛圍非常團結,凝聚力很強,不過若論作戰素養,怕是略低於“帝國”師和“維京”師,還曾經揹負過“柏油馬路士兵”的罵名,畢竟他們的領袖並不是一個精通軍事的人。

“帝國”師首任師長是保羅·豪塞爾黨衛軍大將,他出身軍人世家,受過完整的軍事教育,在一戰中在各級部隊歷任參謀要職,屢立戰功,是一名典型的普魯士軍人和總參謀部軍官,具備一流的軍事素養,只是由於右傾的政治立場於1932年以陸軍中將銜退役,但立即被希姆萊招攬,專門負責黨衛隊特別任務部隊的軍事訓練,擔任黨衛軍軍校的校長,而豪塞爾也將正規的軍事教條和作戰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黨衛隊部隊,確立了黨衛軍的軍事教育體制,從而為黨衛軍培養了大量具備良好素養的基層軍官,並從根本上提高了黨衛軍部隊的作戰能力,因此豪塞爾才是真正的“武裝黨衛軍之父”。“帝國”師作為由豪塞爾親自調教的部隊,其強悍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紮實的訓練和豪塞爾的卓越指揮。

“髑髏”師首任師長是提奧爾多·艾克黨衛軍上將,他與迪特里希的經歷相似,出身平民,自幼頑劣,早年輟學,一戰時參軍作戰,獲得過鐵十字勳章。艾克性情粗魯暴烈,行事殘酷無情,政治立場激進,極端仇視共和國,戰後,艾克經常參加街頭暴力活動,甚至因為極端的政治觀點丟掉了在法本公司做保安的工作。艾克被希姆萊招募加入黨衛隊後,被任命為達豪集中營長官,這份職務倒是非常適合艾克的性情,他殘酷地對待囚犯,並主導了黨衛隊“髑髏隊”的創立,成為集中營看守部隊的最高長官,而他日後領導的“髑髏”師的官兵們也大多來自集中營看守。艾克的軍事指揮能力同樣上不了檯面,但他兇狠冷血的氣質卻滲透了他率領的部隊,加上“髑髏隊”的陰暗背景,因此“髑髏”師相比其他黨衛軍師更加野蠻兇悍,好狠鬥勇,不計生死,異常狂熱,尤其在逆境中極端頑強,但往往也付出更大的代價,犯下最為嚴重的戰爭罪行。

“維京”師首任師長是菲利克斯·施坦因納黨衛軍上將,他出身中產階級,高中畢業後志願參軍,在一戰中從普通一兵逐漸升至中尉連長,戰後繼續在魏瑪國防軍服役,晉升至少校。施坦因納與豪塞爾一樣具有職業軍官的從軍經歷,但兩者的軍事觀點迥然不同。施坦因納屬於那種從基層打拼出來的軍官,不受傳統軍事教條的束縛,一戰後期的突擊隊戰術給施坦因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為小規模精銳部隊比結構臃腫的大兵團作用更大,但他的觀點不為傳統軍官所認同,於1933年退役,但隨後就加入黨衛隊,成為“德意志”團第3營營長,進而升任團長。施坦因納在黨衛隊這片試驗田裡開始貫徹自己的新觀念,將“德意志”團打造成一支突擊隊式的精銳部隊,其戰鬥素養連陸軍軍官都為之欽佩。施坦因納後來出任“維京”師師長後,又把自己的作戰理念和訓練方式帶到了這支具有“歐洲十字軍”色彩的部隊中,正是基於其獨具特色的訓練和指揮,“維京”師具備了勇猛頑強又不失靈活的作戰能力,躋身黨衛軍王牌之列。同時,施坦因納也和迪特里希一樣關心部下,平易近人,非常有人望。

綜上所述,從首任師長的職業背景、軍事素養和個人性格考察,筆者認為豪塞爾〉施坦因納〉迪特里希〉艾克。所以,黨衛軍四大主力師的排名應該是“帝國”師、“維京”師、“警衛旗隊”師和“髑髏”師。


崎峻戰史


個人認為三支黨衛軍戰鬥力都是相當強悍。對蘇戰役還是骷髏師,每次蘇軍都談虎色變。

維京師多由歐洲外籍志願者組成,但戰鬥力也不亞於任何一支黨衛軍部隊。

帝國師的戰鬥意志相當強大,一直戰鬥至柏林保衛戰和帝國大廈爭奪戰中。


堅持一切正確的原則立場


憑什麼說黨衛軍是主力?國防軍為什麼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