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丕為什麼不把漢獻帝送去益州“噁心”劉備?

用戶50035732909


笑,曹丕能這麼蠢麼?

聽我說,劉備和曹操是同一代的人,他們內心所想的當然是自立為帝,但在漢室影響尚很深厚的他們這一代人中,誰直接稱帝就可能變成第二個袁術,因此曹操才會寧可當文王,決不當武王,轉而採用清洗朝堂、架空漢獻帝、讓女兒當皇后和另立實際上的中樞權力機構“霸府”等做法逐步去除漢朝的根枝,為自己後代取而代之作鋪墊。同樣,起點比曹操還低得多、可以說沒有“皇叔”和“輔漢”的頭銜連混日子都難的劉備,就更要處處時時強調自己的“漢室忠臣兼皇親”身份,儘管明知道朝廷實際上是曹操當家,但不論在荊州、成都,他封賞別人或自己、逢年過節的,都要煞有介事給漢獻帝寫表章,否則他的政治存在就少了合法性。

如果曹丕把老爹辛苦弄到手的漢獻帝扔給正愁沒“大義名分”的劉備,那熱鬧可就大了:劉備正好成為一個“潔本曹操”,理直氣壯地“挾天子以令諸侯”,卻連“漢賊”的罵名都不用當(是你轟到我這來的,我這叫救駕)。相反,曹丕這就坐實了“逐君之醜”,這可是不得了的事,南北朝時北魏大丞相、權臣高歡因為專權過甚,把他一手扶植起來的傀儡皇帝元善見逼得西逃關中,投奔當地軍閥宇文泰,結果原本實力弱小很多的宇文泰趁勢抓過“勤王討賊”的大旗,接連擊敗了高歡優勢兵力的幾次進攻,後來的事很多朋友都知道——宇文泰死後宇文覺、宇文護、宇文毓等建立的北周最終“小吞大”,消滅了高歡死後高洋建立的北齊。曹丕的形勢並不比高歡強到哪裡,高歡“丟了皇帝”是皇帝自己逃了,如果曹丕主動轟,恐怕後果會比高歡更糟。

劉備一旦得到漢獻帝,他都不用學曹操搞“大洗牌”,因為漢獻帝身邊本就沒啥人了,就算有幾個,直接給封一堆太師、太傅、太保、司空……供起來,自己繼續以漢中王(覺得不夠還可以讓獻帝再封個丞相)開“霸府”管事就好了,然後讓漢獻帝下詔討伐曹丕這個“國賊”,再順便把“國賊”的仨姐妹(漢獻帝的三個曹姓后妃)給順理成章廢掉,換上自家心腹家的女兒,然後這小日子就鳥槍換炮了,別的不說孫權恐怕連想都不敢想再奪荊州(漢獻帝“大膽孫權,爾想造反麼”)。他劉備只管當文王,武王留給阿斗去做就好了。


陶短房


答:因為壓根噁心不了劉備。

題主所謂“噁心”,大概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劉備你自稱為皇帝,現在我給你送去一個真皇帝,看你打算怎麼辦?假如不讓出皇位,你就是亂臣賊子,人設全崩。假如讓出皇位,劉備豈能甘心?

但這是一廂情願了。

劉備不是傻子,漢獻帝也不是傻子。曹丕既然能搞一回禪讓,劉備自然也能搞一回禪讓。漢獻帝既然在曹丕那讓了一回位,在劉備這何妨再讓第二回。

因此,劉備假如得到漢獻帝,不但不會噁心,反而會喜出望外。要知道,劉備登基雖然找了很多理由,但說到底還是“自立”。現在一個貨真價實的天子擺在面前,劉備當皇帝頓時變得合理合法了。只需要漢獻帝下一道禪位詔書即可。

到那時,事情估計會變成這樣——

獻帝入蜀,先主乃去尊號,自稱曰漢中王。於是孔明等一班文武,入見獻帝。孔明奏曰:“曹丕篡漢自立,漢中王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光祿大夫譙周曰:“近有祥風慶雲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沖霄而起;帝星見於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漢中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

帝遂令譙周草禪國之詔,太傅許靖宣於漢中王,詔曰:“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蕩覆,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運不終,劉氏之數猶存,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繼。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以應其期。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竊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漢中王備。王其毋辭!”

漢中王聞詔,辭曰:“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佈於民;今一旦立為帝,與篡竊何異!”許靖奏曰:“今曹丕已篡,王上不即帝位,興師討逆,不得為忠義也。今天下無不欲王上為君,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從臣等所議,是失民望矣。”群臣苦勸數次,漢中王堅執不從。

文武回報獻帝,帝謂群臣曰:“漢中王謙遜,如之奈何?”譙周曰:“昔堯崩之日,三年喪畢,舜辭位不受,讓于丹朱,天下之人,不歸丹朱而歸舜,然後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詔,使知天心人望,並在一身,四方之眾,鹹欲仰德。漢中王自當允從。”帝乃又令譙周草詔,遣安漢將軍糜竺持節至王宮。漢中王開讀詔曰:

“朕竊為漢道陵遲,為日已久;幸賴漢中王德膺符運,奮揚神武,芟除兇暴,清定區夏。今纘承前緒,至德光昭,聲教被四海,仁風扇八區;天之歷數,實在爾躬。王雖謙抑自退,然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勳禪以天下;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禪以帝位。昔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漢承運乎五帝,本存傳聖之義,王順命於二京,豈絕紹烈之端?王其受之毋辭!”

漢中王嘆曰:“備雖然漢之宗室,乃臣子也;若為此事,是反漢矣。疇日天下分崩,群雄並起,各霸一方,備不得已,欲信大義,守此西土,以圖興復。僭居尊位,本出無奈,今漢帝既臨,便當避尊讓位,還於聖躬,忝竊天命,已屬厚顏。奈何反使履加於首,上下失位乎?”

孔明見漢中王意甚堅,乃設一計,謂眾官曰如此如此。於是孔明託病不出。漢中王聞孔明病篤,親到府中,直入臥榻邊,問曰:“軍師所感何疾?”孔明答曰:“憂心如焚,命不久矣!”漢中王曰:“軍師所憂何事?”

連問數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漢中王再三請問。孔明喟然嘆曰:“臣自出茅廬,得遇大王,相隨至今,言聽計從;今幸大王有兩川之地,不負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漢祀將斬,文武官僚,鹹欲奉大王為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想大王堅執不肯,眾官皆有怨心,不久必盡散矣。若文武皆散,吳、魏來攻,兩川難保。臣安得不憂乎?”

漢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孔明曰:“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今漢帝親禪,大王名正言順,有何可議?豈不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漢中王曰:“待軍師病可,行之未遲。”孔明聽罷,從榻上躍然而起,將屏風一擊,外面文武眾官皆入,拜伏於地曰:“王上既允,便請擇日以行大禮。”

漢中王視之,乃是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青衣侯向舉、陽泉侯劉豹、別駕趙祚、治中楊洪、議曹杜瓊、從事張爽、太常卿賴恭、光祿卿黃權、祭酒何宗、學士尹默、司業譙周、大司馬殷純、偏將軍張裔、少府王謀、昭文博士伊籍、從事郎秦宓等眾也。

漢中王驚曰:“陷孤於不義,皆卿等也!”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請,便可築壇擇吉,恭行大禮。”即時送漢中王還宮,一面令博士許慈、諫議郎孟光掌禮,築壇於成都武擔之南。名“受禪壇”,諸事齊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漢中王登壇致祭。

譙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操子丕,載肆凶逆,竊據神器。群下將士,以為漢祀墮廢,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備懼無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

讀罷祭文,天子親奉璽綬,禪天下與王。漢中王受了,捧於壇上,再三推辭曰:“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吳氏為皇后,長子劉禪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兩川軍民,無不欣躍。

(根據三國演義相關段落改寫)


北門猿


曹丕如果真蠢到會把漢獻帝送給劉備,那麼歷史上又會多了一個典故:曹丕送漢獻帝給劉備---賠了道義又噁心了自已!

曹丕唯一能噁心劉備的方法就是:以漢為國號繼承劉協的皇位,曹丕自稱為漢朝皇帝,那麼劉備這個自詡為漢室宗親,以恢復漢室為政治口號的政權,還真不好應對。



劉備總不能再稱一個漢朝皇帝,那就完全沒有合法性了,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只有一個。

事實上,無論是曹丕還是劉備,作為一個政權存在,都要追求合法性,所謂的噁心也不過是以正統政權自居面對亂臣賊子的心態。可是誰是漢?誰又是賊?每個人都有一套說辭。



從事實上看,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又身居中國之地,成為歷朝歷朝都承認的正統政權,曹丕政權的合法性更高一些,雖然這個禪讓多少有些威逼的意昧,但好歹曹丕是按照流程走完了整個禪讓的過程,並且在表面上,漢獻帝也是極力配合,不配合沒辦法啊,要命啊。

除了禪讓,曹丕還有一個非常有正統性的理由,就是曹魏的地盤身居中國之地,中國之地就是中原之地,古時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地的正中間就是中國,中國之外是蠻夷狄戎,居中國之地的人則為華夏主體民族,就是正統性。這是劉備所不具備的優勢。



只要曹丕接受了禪讓,善待了漢獻帝,那麼曹丕就永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他是不可能針將漢獻帝送給劉備,如果真送給劉備,那噁心的不是劉備,而是曹丕自已。

如果,我說如果曹丕真傻到把漢獻帝送到益州給劉備的話,那劉備會高興得跳起來,只要漢獻帝一來,劉備的政治合法性就更足了。



正因為曹丕建立的國號是“魏”,等於是一個新朝代取代了一箇舊朝代,所以就給了劉備一個機會,劉備建立的國號是“漢”,以繼承兩漢四百年江山為已任,雖然這個國號不會帶來實際好處,但是在政治上這是劉備唯一的合法性。

如果劉備得到漢獻帝,那麼將會延續曹操的政策,繼續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時劉備可以用漢獻帝的名義發佈告天下人書,大概意思就是向天下說明:曹丕如何用威脅的手段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揭發曹丕狼子野心的作法,宣佈漢獻帝禪讓曹丕不合法。



那麼被噁心到的只有曹丕,這樣一來,在政治上,曹丕就陷入被動,合法性受到懷疑,雖然不會讓劉備反攻曹魏,但卻可能讓曹丕在一段時間內忙處理由此造成的不良反應,比如官員百姓的懷疑,內部的叛亂,不同政治勢力的傾軋。

劉備如果稱帝了,可以尊稱漢獻帝為太上皇,實際還是劉備主政,一點也噁心不到劉備,劉協照樣做他的無實權皇帝,劉備如果沒稱帝,就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已做周文王,讓他兒子當週武王,然後模仿當初曹丕禪位一樣,讓漢獻帝禪讓於劉禪就行了。



所以曹丕將漢獻帝送給劉備,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不僅不會將漢獻帝送給任何人,反而會對漢獻帝嚴加看管,只要不離開封地,隨他,離開就不行,這一點漢獻帝也很配合。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自董卓率西涼軍入京後,獨霸朝政,誅殺異己,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為帝。漢獻帝的一生充滿坎坷與屈辱,繼位不久,便成為董卓的掌上玩物。董卓死後,獻帝又被李傕郭汜俘虜,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好不容易逃出魔爪,又被曹操挾持到許昌,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


曹操雖然沒有摧殘獻帝,然而獻帝並沒有半點尊嚴,凡事都要聽從安排,稍有不慎就可能有性命之憂。曹丕繼位後,對待獻帝更加冷酷,直接令百官逼迫獻帝禪讓,四百年大漢就此終結,曹丕稱帝不久,劉備也在成都稱帝,有人便產生疑問,曹丕為何不將漢獻帝送去益州噁心劉備?筆者認為,曹丕沒有這樣做,是他機智過人。以下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有漢獻帝在,曹丕的江山才做的穩。漢獻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獻帝禪讓給曹丕的皇位,要知道漢獻帝當年是被迫的,可以說獻帝對於曹氏早已恨之入骨,正是曹丕竊取了大漢江山。獻帝在無奈的情況下,曾在祖宗面前哭訴,請求保佑大漢,誅殺曹賊。一但曹丕將獻帝送到益州,第一個不放過曹丕的就是獻帝。


獻帝逃出魔爪後,曹丕這個皇帝到會成為假的。獻帝完全可以說,因為受到脅迫而禪讓的皇位,而劉備也必然會誓死用戶獻帝。無論劉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真心匡扶漢室,曹丕這個都會變得沒有分量,最主要是天下人都會認為曹丕竊取天下。獻帝會頒佈討賊詔書,號令天下諸侯,共同討伐曹丕。再加上曹魏也有很多心繫大漢的忠臣、世家大族,會里應外合,相信有漢室正統漢獻帝在,曹魏的江山將會不久滅亡,因此曹丕不至於傻到把獻帝送到益州。


其次漢獻帝到益州後,不但噁心不了劉備,還會讓他成為忠臣。無論在三國志還是演義中,劉備都是以忠臣自居,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漢獻帝到達成都後,劉備必然會擁戴漢獻帝為帝,即使獻帝拒不接受,劉備也會自降身份。總之,劉備會讓獻帝高高在上,錦衣玉食,有了獻帝,劉備討伐曹魏更是出師有名,東吳孫權也會望風而拜。劉備善待獻帝,在世人的眼中,劉備會成為大忠臣,更會眾望所歸,天下英雄豪傑也會慕名來投奔,劉備集團得實力會大增。

而曹丕會受到世人的指責,很多人會遠離曹氏集團,因此曹丕把獻帝送往成都,不但噁心不到劉備,還會讓劉備成為人臣得楷模,忠誠的代表。劉備協天子王師討賊,曹魏的江山還能長久嗎?曹丕這樣做,是取亂之道。曹丕沒有殺掉獻帝,已是萬幸,又怎會輕易放走呢?


再次曹丕放走獻帝,會遭到曹魏很多人的唾棄。曹丕放走獻帝,這是不理智的行為,曹魏集團很多人都會認為曹丕無謀,這樣愚蠢的事情都能作出,因此很多人會遠離曹丕。再者說曹丕是受漢獻帝禪讓而稱帝,當時獻帝已經手無縛雞之力,在世人的眼中,曹丕要對獻帝有感恩之心,曹丕如果在將獻帝流放,那真的是不義的行為,會受到世人的唾棄。


而獻帝曾娶了曹操的幾個女兒,也就是和曹魏有著姻親的,曹丕身為大舅子,將自己的姐夫送到成都,這不是六親不認嗎,世人會嘲笑曹丕的心胸狹窄。再者說,曹丕也不忍心讓自己的同胞姐姐,跟隨劉備到益州受苦。顯而易見,曹丕將獻帝送到益州,可謂百害而無一利,曹丕不會這麼做。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曹丕根本不需要把漢獻帝送去益州噁心劉備,只需要讓漢獻帝活著,並告知天下,就能深刻的噁心到了:

第一,曹丕其實是逼漢獻帝禪讓皇帝位給他的,但確實是禪讓,這個毫無疑問。被迫,也是禪讓,所以,曹丕具備了名義上的合法性。

第二,漢獻帝活著,身為皇族的劉備,就不能取而代之。所以,當時劉備就在蜀漢內宣稱,漢獻帝死了,然後,所以繼皇帝位。

顯然,這個有點兒自欺欺人了。

但沒辦法,當時的歷史學家們,都比較同情漢朝,竟然就這樣沒了。所以,就醜化曹魏,撥高蜀漢了。

最後,曹丕如果把漢獻帝送到劉備身邊,只會有兩個結果:第一,蜀漢方認為,漢獻帝既然死了,那麼,這個是假的,殺掉;第二,蜀漢方面藉此事,攻打魏國。所以,這種賠本的事,聰明如曹丕,肯定不做。


董江波


這是一個腦殘的問題,政治往往需要博弈,就像是棋局的高手,輸贏就在一兩回合之間,曹操。曹丕父子兩人都是優秀的政治家,他們父子兩人對待漢獻帝不薄,試問天下若無曹氏父子,焉有漢獻帝。


劉協的大漢江山,基本上是曹操再造的,曹操一生南征北戰,官渡之戰曹操一舉平定了北方,取下了不知天高地後的妄自稱帝的袁術的人頭和佔據東邊徐州呂布的項上首級。外圈的割據軍閥實力,紛紛向曹操低頭,向劉協稱臣,曹操生前堅決不稱帝,而是把稱帝的機會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曹操經營北方三十年,造就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權利或明或暗是名不正,言不順的,若要名正言順,曹丕必須當皇帝,沒有別的選擇曹丕本身就是一個符合主流政治要求的,各方面都稱得上中上之君的要求,而且曹丕向士族妥協了,通過了,九品中正法至此曹丕取代漢獻帝稱帝已是順理成章之事,曹丕此人對待漢獻帝還是比較厚道的,封他為山陽公,由國家出錢養老,


如果曹丕送漢獻帝去城都噁心劉備,那不等劉協到城都就會被劉備派人秘密殺掉,因為劉協是他劉備稱帝的絆腳石,蘭生與悶還要除掉,何況一個廢物皇帝,他劉備才不當接盤俠呢,所以劉協在送往城都的路上就會被幹掉,這只是個人愚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約定9521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在洛陽病逝。曹操世子曹丕從鄴城趕往洛陽繼承了曹操的丞相和魏王之位。之後曹丕改建安年號為延康元年。從父親手中接過曹魏大權的曹丕自然也是志得意滿了。一方面曹丕開始逼迫漢獻帝禪位,另一方面則開始整頓曹魏勢力內部的不穩定因素。為接下來的取代漢朝做準備。面對曹丕的步步緊逼,漢獻帝的皇后曹節也互不住漢獻帝了,所以在延康元年十月十三日,漢獻帝正式禪讓帝位,曹丕三次上書辭讓。二十九日,曹丕登受禪臺稱帝,改元黃初。

曹丕繼位之後既沒有殺掉漢獻帝以絕後患,也沒有放漢獻帝離去,而是以萬戶食邑分封漢獻帝為河內郡山陽邑的山陽公。曹丕之所以這麼做正是出於對於魏國政權的合法性和正統性作出的考慮。為什麼說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是最名不正言不順的呢?首先曹魏是取代了漢朝,從漢朝手中接過的皇權,而蜀漢劉備則是漢室後裔,可以說是代表了漢朝的延續。就東吳名不正言不順,為什麼歷史上孫權要等曹魏和東吳稱帝后很久才稱帝自立呢?就是因為沒有名分。

歷史上曹丕不殺漢獻帝是不想留下篡漢的惡名。歷史上不管曹丕怎麼逼迫漢獻帝。但最終曹丕沒有強行奪取漢室政權,而是漢獻帝通過禪讓給的曹丕。所以在表面上看曹丕的名聲要好很多。起碼沒有留下篡漢的惡名。他不殺漢獻帝也是因為漢獻帝的威脅早就不存在了。漢室的忠臣走就損失殆盡了,並且漢朝的威望在民間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所以為了自己的好名聲。曹丕留下漢獻帝十分的有必要。這裡也呼應了漢獻帝的禪讓之舉。

而曹丕之所以不把漢獻帝送給劉備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曹丕正所以能名正言順的當皇帝,就是因為漢獻帝的禪讓。之後的漢獻帝死了倒也罷了,如果漢獻帝沒死,而是到了劉備或者孫權手中,那麼曹丕的政權就有被詬病的危險。如果漢獻帝在給他造個謠之類的,說曹丕篡漢,那麼曹丕辛苦經營的好名聲不就全毀了嘛。所以說,曹丕要麼就殺了漢獻帝,如果不殺漢獻帝也必須把他控制在自己手中,絕對不能給對手提供政治宣傳武器。

話又說回來了。即使漢獻帝真的沒用了,那麼曹丕把他送給劉備,劉備真的會要嗎?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如果漢獻帝強行要求蜀漢,很可能在路上就會被莫名其妙的殺害。這裡給大家著重說一點,歷史上的劉備可絕對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劉備取代漢室自立的念頭盡人皆知。但表面上劉備還依舊是一副漢室忠臣的樣子。實際上劉備早就等著漢獻帝被殺自己趕快稱帝了。從歷史上曹丕稱帝之後,劉備火速稱帝就可以看的出劉備自立的野心有多麼旺盛。那你說劉備能允許漢獻帝來破壞自己的大業嗎?肯定是不會的。所以劉備絕對不會接受漢獻帝,如果漢獻帝敢強行前往的話,那麼絕對難逃一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送出漢獻帝,如果在篡位之前,那等於把挾天子令諸侯的權力送出去了,這不太可能。那麼只能是篡位之後,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劉協,是山陽公。


假使曹丕把劉協送給劉備,就等於送了一面大旗給對方。

劉協作為漢室正統皇帝,才剛剛退下來,他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在過往的傀儡歲月中,曹操多是以漢室之名討伐不臣,這些個諸侯們沒有辦法,都或多或少的吃了點虧,畢竟名義上,漢是正朔,他們誰都否認不了這個現實。

曹丕篡漢,在民間還是引發了不少公憤的,這股力量,在沒有一箇中心的時候,會慢慢消散,反之,則會釀成一個可怕的後果。

劉協入蜀,劉備有兩種應對方式,其一,奉其為帝,號召天下豪傑征討曹魏,這道號召發佈出去,孫權等人很有可能會響應,畢竟這個時候的曹魏已經不是正統的代表,他們的情形,跟袁術稱帝沒有區別。

其二,預伏截殺。劉協入蜀,有點如同趙桓入宋,劉備的帝位,是在曹丕篡漢之後登上的,一旦劉協回到他的身邊,他就顯得來路不正了。為了消弭這種被架空的危險,他極有可能走出這一步。

事後再宣告天下,曹丕篡逆,弒殺天子。

所以從這兩方面看,把劉協送出去都是極為不智的做法,而曹丕事實上也沒有這麼做。


浮沉於史


曹丕做了皇帝,漢獻帝到兗州山陽郡做起了山陽公,雖然還不是很自由,但是比起31年的傀儡皇帝生涯,那日子還是舒服的多了。

而鑑於當時信息傳達的緩慢,當時蜀地聽聞的消息是漢獻帝被殺,曹丕篡位,故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宣佈稱帝,在蜀地延續漢室一脈,並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雖然後來也知道了真相,但稱帝了也就稱帝了,畢竟漢朝也被曹丕給廢了,這劉備好歹也算是偏安一隅,繼續把大漢發揚光大。

於是,就出現了曹丕是不是要把漢獻帝送到蜀地去“噁心噁心”劉備的問題。

這是個好招嗎?

那我們來假設一下,漢獻帝千里迢迢,跑到蜀地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天子既然駕臨益州,那劉備怎麼的也得出城幾百裡相迎,此時已經稱帝的劉備只能繼續穿著皇帝冊封他“漢中王”的服飾去迎漢獻帝。

看到了漢獻帝,該怎麼解釋自己貿然稱帝的行為呢?

劉備只能這麼說:陛下啊,都是臣的錯,沒有盡到做臣子的職責啊,讓你這麼多年吃了這麼多苦,前陣子,為臣聽信謠言,以為你駕崩了,為了匡扶漢室,延續咱劉家漢室江山,不得已稱帝啊。

既然漢獻帝回來了,那顯而易見,這劉備要不要宣佈退位,把皇帝之尊的位置讓給劉協呢。

於是,在正兒八經的場合上,劉備率領群臣,懇請漢獻帝再次登基復位,並表示要給劉協舉辦一場隆重奢華的登基大典。

此時的劉協早已是40多歲的老皇帝了,給曹家做了31年的傀儡皇帝,多拎得清啊。

劉協坐在主位上,親切地對劉備說:皇叔啊,我不能接啊,這漢室江山還是得賢能者才能匡扶啊,這皇帝,你接著做吧。

於是來回推推,期間劉協表示皇叔再不從,就要自殺以明志了。

面對“天子”的“深明大義”,群臣武將表示情緒穩定。

最終,劉備“大哭”,繼而再次“大哭”:陛下這是陷我於不義啊。

最終,這皇冠還是落在劉備頭上。

緊接著,劉備宣佈去劉協的“山陽公”封號,並尊其為“太上皇”,並以太上皇的名義,號召天下共討曹逆。

於是,曹丕本想讓劉備集團內亂的邪惡目的,在一派祥和的氛圍下,被平定了。

第二種情況,是漢獻帝在來蜀地的路上莫名其妙地死了……

經過蜀地官員的仔細調查,認為死因正常,要麼是天氣原因,要麼是千里跋涉不勝勞累的原因等等,導致疾病復發之類云云。

總之,不管別人信不信,劉備是信的。

隨後,劉備給劉協舉辦了一個盛大的葬禮,在葬禮上,劉備捶足頓胸,為自己沒有保護好漢獻帝痛心疾首,一度甚至要自殺以明心智,屢屢“痛哭之”,在大家的反覆跪勸下,劉備才情緒穩定下來。

第三種,劉協入川,與劉備爭位!

這個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劉備不會讓它發生。

總之,如果曹丕頭腦發熱要把劉協送入蜀地,那絕對是個糟糕的謀略,畢竟,也許會給蜀漢帶來一定程度的內亂,但是更大程度的,是可能讓更多力量站到自己的對立面,這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雲中史記


因為曹丕是一個講義氣的皇帝。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延續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曹丕繼位後,對漢獻帝劉協的處置方式,一直猶豫不決。

因為有的大臣建議直接殺掉,有的建議優待,有的建議驅逐,有的建議送人。

其中“送人”就是指送給在益州的劉備,可以說這是一個借刀殺人的妙計,可以通過把劉協送給劉備,來給劉備出一道難題。


大家都知道,劉備起事開始就以大漢正統自居,見人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劉備到許昌後,劉協順勢等劉備為左將軍,來拉攏劉備做為外援。

劉備在幾十年的顛沛流離中始終尊奉漢獻帝劉協的旨意,從來沒有違背過,這樣的一個人似乎是大漢最後的忠臣,他也不得不尊奉劉協的號令。

可曹丕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妥當,因為劉協去了益州只有死路一條。

曹丕並不是心疼劉協,不想讓他去死,而是想讓劉協的死和自己沒有關係。


在權衡利弊之後,他還放棄了把劉協送給劉備,給了劉協一塊封地,讓他頤享天年。

再來看在益州的劉備,會如何對待漢獻帝劉協。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有延續東漢王朝的意味。

得知劉備稱帝后,漢獻帝劉協在封地上,衝著成都的方向冷笑了幾聲,至於為什麼會冷笑,大家應該明白。

如果劉協真的被送到益州,來到劉備的地盤上,那麼就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


作為正人君子的劉備,不會直接殺掉漢獻帝劉協,他表面上肯定還會敬著劉協,但背地裡和曹操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會如出一轍,畢竟辛苦打下的地盤,肯定不會拱手讓人,即使劉備同意,他手下的大將們也會極力反對。

而劉協早晚都會被劉備集團給玩死,所以漢獻帝沒有去益州,是最好的結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