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是以搭载飞机和运输坦克、登陆部队为主的现代海军作战舰艇,能够执行立体登陆作战、海外维和撤侨、人道主义抢险救灾等多重任务,在现代海军装备体系里,两栖攻击舰是仅次于航母的大型水面舰艇,在两栖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两栖攻击舰以其优良的战术灵活性和强大的投送能力,备受各国海军青睐。当今世界上,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装备有20多艘两栖攻击舰,仅美国就有11艘。本文将回顾世界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历程,展望两栖攻击舰的未来发展前景。

美国两栖攻击舰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最早的直升机航母改装发展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美国海军发展了数代两栖攻击舰,形成了完整的两栖作战舰艇编成模式和作战理论。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代:

美国海军第一代两栖攻击舰根据“垂直包围”作战理论,将老式史蒂文森号航空母舰改成两栖攻击舰,可利用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作战,实质为直升机航母。由于飞行甲板和机库面积的限制,无法配置运输直升机或常规登陆工具来运载大型作战装备,不具备立体登陆和对陆攻击的作战能力。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美国海军第二代两栖攻击舰硫磺岛级配备了较大的飞行甲板和坞舱,具备最多 20 架直升机、2 艘大型登陆艇和 1500余名陆战队员的搭载能力,同时配备了相对较完备的自防御武器装备。该舰可分别由舰载直升机和登陆艇通过空中和海上将陆战队员和陆战装备输送上岸,实现了立体登陆作战,并具备一定的防御作战、直升机引导和指挥协同能力。但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仅能将作战人员和简单装备输送上岸,无法投送大型作战装备实施滩头强攻。

第三代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具备了攻击舰、船坞运输舰和运输舰等功能,实现了“均衡装载、成建制输送”的作战理念,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集两栖攻击舰、两栖物资运输舰、两栖船坞运输舰多种功能于一身,在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基础上提高了登陆输送能力,并可搭载 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气垫登陆艇、两栖登陆车辆。该舰配备了较完备的自防御武器装备,同时配备了两栖综合战术数据链系统、ACDS-0型海军先进作战指挥系统、海军陆战队两栖战术指挥控制系统,除用于本舰自防御、实施对空作战指挥引导外,还具备对两栖攻击群的作战指挥能力,可指挥两栖攻击群独立作战或协同航母战斗群、水面舰艇战斗群实施远征打击任务。

第四代两栖攻击舰黄蜂级实现了“超视距、立体登陆、舰到目标机动”的作战理念,首次搭载了新型气垫登陆艇和改进型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同时具备搭载MV-22鱼鹰偏转翼飞机的能力,增强了两栖攻击舰空中作战力量,并通过多种舰载机装载方案使其具备了执行两栖突击、制海、反潜等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为适应“超视距”立体登陆作战模式,该舰首次装备了两栖突击引导系统(AADS) ,用于超视距条件下两栖突击作战指挥引导、数据处理,支援海军陆战队突击上陆。同时该舰装备了舰艇自防御系统(SSDS) 、ACDS-1 型海军先 进 作 战 指 挥 系 统、海上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M) 、两栖作战综合战术数据系统(ITAWDS) ,为本舰提供了反舰导弹自动拦截、舰载机指挥引导、两栖作战指挥协调等功能,同时具备两栖编队作战指挥能力。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黄蜂级

根据美军提出的《21 世纪海上力量》设想,要求美国海军具备“海上打击”和“海上基地”能力,实现其“海上控制”和“力量投射”,在此思想指导下美军开始研制新一代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美国级排水量4.5万吨,作战能力与空战能力远超一般国家的航空母舰,在设计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首先是航空作战能力得到强化。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去除了井甲板和坞舱,将舷侧医疗区空间也缩减了2/3,完全放弃搭载LCAC和 LCU等登陆装备。根据美军设想,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MV-22B鱼鹰倾旋翼机和STOVL版 F-35B战斗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关键航空战斗元素(ACE)。F-35B 和 MV-22B 所需空间要远大于普通舰载机,这两型机在维修时还必须展开机翼,需要两栖攻击舰拥有更大的停放、维护、训练、燃料和弹药存储空间。而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由于甲板与机库空间的限制,无法提供两款 ACE 机所需的后勤能力。经过重新安排与设计,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机库面积比黄蜂级扩大40%,油库、弹药库、航空维修区、零件与支援设备储存空间也进一步扩大,能够为 MV-22B 和 F35B 提供所需的航空保障能力。经过全新设计的飞行甲板与舰体长度相当,设有6个起降点,可同时起降4架MV-22B倾转旋翼机。

首舰美国号典型装载的舰载机配置包括12架MV-22B倾转旋翼机,6架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4架AH-1Z武装直升机,4架CH-53K重型运输直升机和3架UH-1Y通用直升机或2架MH-60S直升机。舰载机的具体配置可依不同任务而定,比如在执行制海任务时,该舰最多可搭载20架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和2架MH-60S直升机。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利用舰载机可快速实施对海、对陆打击和兵力投送等任务,在短时间内由海向陆投送更多的兵力,实现舰到目标的机动。其中,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可对敌海、岸1100千米以外的目标发动隐蔽攻击,并支持陆上作战;通过 MV-22倾旋翼直升机、CH-53K重型运输直升机等,可将陆战兵力及其装备快速投送到 500千米外的“必要地点”。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满载f-35b舰载机的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其次是拥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和编队作战能力。美国级配备了完善的协同作战系统、数据链、作战指挥系统,并具备应用美国全球信息网络的能力。舰载雷达包括 AN/SPS-48E(对空搜索雷达)、AN/SPS-49(对空警戒雷达)、AN/SPS-67(对海搜索雷达)、空中管制与导航雷达等。防御系统配备了SYS-2 综合防御系统、电子侦察系统、鱼雷诱饵及干扰火箭发射架等装备。在编队作战能力方面,美国级的出现让两栖打击群(ESG)的打击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其搭载的新型舰载机,配合舰队中的其他舰种可满足中低强度作战需求。由于舰载机性能和数量的增加,两栖打击群在执行制海任务时完全可以抗衡对方非航母水面舰队或轻型航母编队,部分替代航母舰队作用,使航母用于其他高强度冲突地区。

最后是动力系统更新,隐身能力提升。美国早期两栖攻击舰主要采用锅炉推动蒸汽涡轮机,燃料为重油或柴油。从黄蜂级的马金岛号开始采用了燃气轮机加全电推进的动力系统,最大航速可达22节。舰上的柴油发电机和APS辅助推进系统,可直接驱动推进器(不经过减速齿轮与传动轴),低速航行的燃油效率和机械损耗得到极大改进(燃料消耗可降低 2/3)。这种推进方式启动速度快、噪音低、效率高,符合大型水面舰艇动力的发展趋势。美国级则沿用了马金岛号的动力系统,燃料改用 JP-5 航空燃油(舰机共用),JP-5 航空燃油实际上是航空煤油,主要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其燃烧性能和低温流动性好,碳含量和硫醇性硫含量低,燃烧时积碳量少,对机件腐蚀小。JP-5航空燃油价格约为柴油的两倍,费效比较好。

俄罗斯两栖攻击舰发展回顾与展望

长期以来,同为海军强国的俄罗斯选择了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径,即重视核潜艇、岸基航空兵和海上突击兵力的发展,对于航母、两栖攻击舰、两栖登陆舰等的发展多有不足。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基本性能数据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整体实力的恢复以及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俄罗斯海军开始寻求发展两栖攻击舰。2011年,法国DCNS集团与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签署建造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合同,合同价值12亿欧元。首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本应该在2014年转交给俄罗斯,而第二艘塞瓦斯托波尔号应该在2015年转交,但受乌克兰危机等原因的影响,法国没有履行合同。

2015年4月底,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协商解决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事宜,俄方要求法方归还预付款或在拆除俄方设备后将两艘军舰出售,并要求法国赔偿12亿欧元。法国方面则坚持赔偿7.85亿欧元。最终,经过谈判,法国同意赔偿俄罗斯12亿欧元,并将两艘西北风两栖攻击舰转卖给埃及。

经过此番波折,痛定思痛之后,俄罗斯决定自行发展两栖攻击舰。据俄罗斯媒体2017年5月31日报道,俄罗斯在2027年前将建造两艘两栖登陆舰,该舰将采用柴油燃气轮机动力装置。该舰排水量1.4万吨,除装备各型直升机外,还装备有刀刃和铠甲 -M防空导弹系统,以及A-190型100毫米舰炮。可运输500名陆战队员和60台武器装备,配备有2艘岩羚羊型登陆艇或4艘儒艮级登陆艇。新舰除搭载其主力机型卡-52K直升机外,还配备有卡-27、卡-29、卡-31直升机。新舰的试验设计工作将于2018年开始(未见相关报道),2020年计划开始建造首舰,2024年交付海军。拟于2022年生产唯一的量产舰,并于2026年交付。目前工程执行者尚未确定,不过两栖攻击舰将列入 2018—2025年新国家武器计划。

尽管只是零星报道,但从俄媒的上述报道分析,俄罗斯未来的两栖攻击舰与西方国家两栖攻击舰发展思路依然不同。首先,该舰的排水量只有1.4万吨,舰体偏小,与排水量高达4.5万吨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相比,简直就是迷你版。其次,该舰航空作战能力较弱,除卡-52K直升机外,几乎没有航空作战能力,立体投送能力也较弱。最后,现代两栖攻击舰主要强调航空兵力运输和登陆兵力运输能力,追求强大的立体登陆能力,因此,现代两栖攻击舰仅装备少量的舰载自卫武器,用来拦截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等武器。而俄罗斯海军未来的两栖攻击舰计划装备A-190型100毫米舰炮,显然超出了舰载自卫武器的范畴,这表明俄罗斯海军似乎仍然坚持以往的舰船发展思路,或者反映了俄罗斯海军对自身水面舰队体系作战能力不足的担忧。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韩国独岛号

其他国家两栖攻击舰概览

英国海军现有1艘两栖攻击舰,即1艘海洋号。海洋号两栖攻击舰于1994年5月30日开工建造,1995年10月11日下水,1998年9月30日入列英国皇家海军。该舰排水量2.15万吨,可搭载18架舰载直升机和4艘LCVP型登陆艇,舰内可搭载40辆装甲车和1300名乘员和舰员;舰上甲板强度可操作CH-47重型运输直升机,并且具备防热焰能力,海鹞式战斗机在必要时能够着舰,并可在轻载状态下实现垂直起飞。海洋号两栖攻击舰设有舷侧LCVP登陆艇,但并未设置船艉坞舱。

法国海军现有3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分别是L9013西北风号、L9014雷电号和L9015迪克斯梅德号。法国DCNS公司习惯把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简称为“BPC”,即“海外干预”“两栖攻击”、“作战指挥平台”的法语缩写。该型舰舰长199米,起飞甲板面积达到5200平方米,设有6个停机点,可满足6架直升机同时起落,其中5个可停放16吨的直升机,最前端停机点可承受CH-53超级种马直升机33吨的重量。舰上设有面积1000平方米的车辆库,可装载60辆装甲车或12辆勒克莱尔坦克。舰后部有大型坞舱,坞舱尺寸为57×5.4米,能够容纳4艘通用登陆艇或2艘LCAC气垫登陆艇。

西班牙海军拥有 1 艘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该舰主要用来填补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退役之后留下的空缺,具有直通飞行甲板和舰艏的滑跃甲板,适合战机的垂直或滑跃起飞和垂直降落,能够起降海鹞Ⅱ式和F-35B战机。

韩国拥有1艘独岛号两栖攻击舰和1艘在建的马罗岛号两栖攻击舰。独岛号于2005年下水,2007年服役。但因为一些装备还不成熟,包括雷达、动力系统都传出过不少缺陷与问题。因此马罗岛号的建造中做出了很多改进。该舰搭载的导航雷达、反舰导弹防御系统等武器系统和螺旋桨、升降机全部实现国产化,还搭载有固定式防空雷达,防空探测能力较独岛号有所增强。

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拥有两艘日向级直升机航母,分别是日向号(16DDH)和伊势号(18DDH)。该级舰标准排水量13500吨,满载排水量18000吨,可搭载11架重型的MH53直升机,最多时可以搭载16架。此外,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拥有2艘出云级直升机航母,分别为出云号和加贺号。该级舰采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右舷舰岛等类航空母舰布局,舰长248米,飞行甲板宽38米,标准排水量达19500吨,可容纳14架直升机,同时起降操作5架直升机,具备搭载F-35B战机的能力。

立体登陆主心骨——漫议两栖攻击舰

日本日向级

两栖攻击舰未来发展展望

两栖攻击舰主要特点是采用纵通甲板,可搭载舰载机(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短距/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登陆艇(气垫登陆艇、排水型登陆艇),同时还可搭载大量登陆部队以及陆战装备,具有较强的垂直输送能力、空中火力支援能力。

目前,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两栖攻击舰发展模式,强调直升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飞机的搭载能力和两栖运输能力,依托直升机或两栖作战车辆实现立体登陆作战。这种发展模式要求拥有强大的航母战力,并且具有强大的远洋作战需求;另一种模式以欧洲/北约国家为代表,这些国家本身不具有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也没有强烈的远洋作战需求,因此选择建造相对保守的直升机航母式的两栖攻击舰。以意大利海军为例,二战之后,意大利海军轻型航母发展经历了加里波第号、加富尔号和的里雅斯特号三个阶段,其间,意大利海军不断为其轻型航母增添两栖作战能力,逐步具备了两栖攻击舰的特征。西班牙海军胡安·卡洛斯一世号采用的也是这种发展模式,该舰被西班牙海军称之为“战略投送舰”,具有舰艏飞行甲板滑跃跳台,能够起降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机,对于海外利益较少,远洋作战需求极低的西班牙海军而言,该舰足以满足其作战需求。韩国也计划重新设计独岛级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使其具备搭载F-35B隐形战机的能力。

此外,近年来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出现了第三种模式,这种模式以新加坡海军计划建造的坚韧-160级两栖攻击舰为代表。该舰以新加坡海军现有的坚韧-140级船坞登陆舰为基础,重新设计了全通式飞行甲板,舰体长度由140米延伸至160米,设有5个直升机起降点。该舰建造难度很低,大量采用商船标准,立体登陆能力较弱,仅优于船坞登陆舰。

综上所述,对于海洋大国和海军强国而言,两栖攻击舰发展依然会选择美国两栖攻击舰模式,同时打造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和两栖作战群。而中等强国则会选择第二种发展模式,未来甚至会出现轻型航母与两栖攻击舰相融合的局面。至于新加坡海军选择的两栖攻击舰发展模式是否会被其他国家借鉴,还有待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