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奴隸制度下的女真部落,經濟可不是全靠打劫明朝

馬克思指出“因為奴隸制是一個經濟範疇,所以它總是列入各民族的社會制度中。”滿族社會也不例外,滿族的直系祖先、原居黑龍江流域的女真人早就進入了奴隸制。

農耕經濟萌芽及發展

明代中葉,女真部落南遷到開原以北、渾河上游一帶居住,此時他們處在家內奴隸制階段,把擄掠來的漢人“為奴使喚”,除了充當家內“奴婢”,有的被“驅使耕作”,而且還“互相買賣使喚”,從中“輒得厚利”。

努爾哈赤時期,女真的奴隸制前邁進一大步,以他為首的奴隸主階級,創建“八旗制度”,“以旗統人”,把後金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從而八旗旗主控制了全部社會勞動力,由家內奴隸制過渡到莊園奴隸制。

這個時期,女真的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1616 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他統治的地區已擴展到四千餘里,人口增加到四五十萬。

奴隸制度下的女真部落,經濟可不是全靠打劫明朝

自開原以東,經揮河、蘇於佟家江,直到鴨綠江邊,有許多河谷平原,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很適於農業生產。遼東有些漢民不堪明朝的剝削和壓迫,逃往建州地區謀生。還有大批被虜的漢民,包括被俘和投降的明軍,也在後金定居下來,進行耕作。特別是同後金接壤地區的漢民,他們和女真人來往密切,有的結拜兄弟,乃至通婚。

這些漢民流入後金,帶來了先進、熟練的農業生產技術,努爾哈赤又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積極推廣使用鐵製農具和牛耕,嚴禁屠宰耕牛。因此,建州的耕地迅速擴大,糧食產量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1619年,即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朝鮮人李民寏目睹這裡繁榮的農業,說:土地肥饒,禾穀甚茂,旱田諸種,無不有之”,而且“收貨頗豐,倉庫充盈”。這時農業已成為後金社會生產的主要部門。

手工業分工明確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也迅速發達起來。後金的手工業已經有了專業分工,所謂“銀、鐵、革、木,皆有其工”。在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北門外則鐵匠居之,專治鎧甲,南門外則弓人、箭人居之,專造弧矢,”各種工匠中“惟鐵匠極巧”。

治鐵業是手工業的最主要部門,在努爾哈赤興起以前,建州雖然已能還原的舊鐵,加工製造一些兵器和農具,但是還不能自行採礦治煉。

努爾哈赤很重視治鐵業,他對鐵匠很優待,“厚給雜物,牛馬亦給”。到了1599年(明萬曆二十七年),建州能夠採礦冶鐵了,從此“鐵物興產”,基本上改變了以前鐵器仰給於明朝和朝鮮輸人入的狀況。又如紡織業也有了進步。1616年,努爾哈赤“佈告國中,開始養蠶以織綢緞,種棉以織布帛”。除了冶鐵、紡織以外,陶瓷業、造船業、建築業、銀器製造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農業和手工業推動商業

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擴大了社會分工,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努爾哈赤時,商品生產和交換取得顯著發展,他通過馬市和朝貢來擴大與明朝的商品交換。以建州的人參、貂皮等土特產品,易取大批生產資料及生活用品。

奴隸制度下的女真部落,經濟可不是全靠打劫明朝

為了確保人參輸出,防止人參黴爛,採用“煮熟曬乾”的製作方法,“徐徐發賣”,取得厚利。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在女真人內部有了以經商為業的商人,他們來往於建州、明與朝鮮之間。特別是後金政權的建立,使得參加交換的商品不斷增多,突破了原來馬市和女真各部間的狹窄市場。為了適應新的商品交換需要,1616年,後金開始鑄幣,稱為“天命通寶”,又叫“天命汗錢”,在全境通行,這對商業的發展是很有利的。

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進步,促進了奴隸制的發展。努爾哈赤時期,正值由家內奴隸制向莊園奴隸制過渡。奴隸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奴隸主要來源於戰爭中的俘虜。努爾哈赤興起時,建州大小奴隸主在每次戰爭中“各搶各得”,結果造成“攘奪貨財(包括奴隸),兄弟交嫉”,相互火併。努爾哈赤為了協調內部矛盾,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廢除以往在戰爭中“各搶各得”的舊習,改為“盡行人官平分”的制度,對於藏匿不繳者嚴加治罪。

這樣,隨著統一女真各部戰爭的勝利發展和後金政權的建立,努爾哈赤成為女真的最高統治者,在他統治的區域裡,全部土地和人民在名義上均屬其所有,他把土地和人民分配、賞賜給八旗旗主與官兵享用。

奴隸制度下的女真部落,經濟可不是全靠打劫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