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漢末時期的劉璋割據勢力實力不俗,不僅佔據了益州,手下人才也數量眾多。據不完全統計,劉璋麾下的知名將領共有十四人,分別是楊懷、高沛、張任、劉璝、費觀、嚴顏、扶禁、向存、張裔、冷苞、鄧賢、吳懿、李嚴、吳蘭、雷銅等。《三國志》中有較為詳細記載的有八人。筆者結合史料記載,對漢末益州劉璋集團中的八大名將按籍貫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一位:張任。張任是如今四川省成都市人,雖然家境貧寒,但膽識過人,胸有大志。張任成年之後加入了劉璋集團,官至益州從事。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大軍奪取益州多座城池,向劉璋的老巢成都挺進,張任率部在綿竹誓死抵抗。當時,與張任一起屯守綿竹的李嚴向劉備投降,導致張任兵敗,被迫退守雒城。此後不久,劉備率部進攻雒城,張任在金雁橋被俘。劉備想勸降張任,卻遭到斷然拒絕。最終,張任被劉備所殺。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二位:費觀。費觀是如今的河南省信陽市下轄羅山縣人,早年避難時進入了益州地區。由於與劉璋有親戚關係,被劉璋任命為參軍之職。益州爭奪戰期間,費觀隨李嚴一起來到綿竹抵禦劉備。但當劉備兵臨城下時,費觀卻與李嚴一起出城投降從此成為劉備集團的一員。費觀在劉備帳下效力期間非常受器重,剛加入不久就統兵為將,後來還擔任過地方太守,後主劉禪繼位時累遷至振威將軍,三十七歲英年早逝。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三位:嚴顏。嚴顏是如今的四川省重慶市忠縣人,早期是益州劉璋帳下的一員大將,官至巴郡太守。據相關史料記載,益州爭奪戰期間,嚴顏雖然已經年老體衰,但依然有萬夫不當之勇,是蜀中著名的武將。不過,嚴顏兵敗張飛、投降了蜀漢之後的事蹟,史料中沒有過多記載。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四位:張裔。張裔是如今的四川省成都市人,早年在益州劉璋帳下任司馬,益州爭奪戰時期,張裔奉命在德陽抵禦張飛,兵敗後退回了成都。劉備圍攻成都時,張裔作為劉璋的談判使節面見劉備,後隨劉璋一起投降劉備,成為蜀漢集團的一員。諸葛亮北伐時期,張裔隨軍參戰,官至輔漢將軍。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五位:吳蘭。吳蘭是如今的山東省濰坊市人,早年在劉璋帳下統兵,於益州爭奪戰結束後加入了劉備集團。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吳漢跟隨馬超、張飛等人屯守下辯,被魏將曹洪擊敗後,在撤退途中被陰平郡的氐人強端殺害。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六位:吳懿。吳懿是如今的河南省開封市人。吳懿的叔父早年跟益州牧劉焉的交情非常好,漢末大亂的時候,吳懿就是憑著這一層關係,帶著全家人到益州投靠。期間,劉焉的兒子劉瑁娶了吳懿的妹妹為妻。劉焉病逝之後,吳懿輔助劉璋鎮戍益州地區,是劉璋的心腹大將。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吳懿以中郎將之職督領張任等人在涪縣抵禦劉備,後退守綿竹,兵敗後投降了劉備。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吳懿在蜀漢也很受劉備的器重,早期擔任過討逆將軍、護軍、關中都督等職,後期跟隨諸葛亮數次北伐。吳懿最大的戰績是在蜀建興八年(公元230年),在涼州地區的陽溪一帶,與魏延合力戰敗了曹魏名將郭淮與費曜。第二年,李嚴督糧不利,為了掩蓋過失而假傳聖諭,結果導致了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無功而果。此事過後,吳懿曾上書朝廷痛斥李嚴的罪行,要求朝廷罷黜李嚴的官職。吳懿後期官至車騎將軍,蜀建興十五年(公元237年)病逝。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七位:雷銅。雷銅是如今的甘肅省隴南市下轄文縣人。雷銅是氐族人,早年在劉璋帳下統兵為將,劉備平定益州後加入了蜀漢集團。漢中之戰期間,雷銅奉命參戰,被曹魏名將張郃斬殺。

劉璋集團八大名將:四川籍三人,河南籍三人,山東籍一人

第八位:李嚴。李嚴是如今的河南省南陽市人。關於李嚴的事蹟,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有過詳細的介紹。李嚴在益州任職期間,以幹練著稱,投靠劉備之後受到了器重與信任。劉備病逝時,李嚴與諸葛亮一樣成為託孤重臣。不過,隨著與諸葛亮的矛盾日益激化,李嚴最終遭諸葛亮罷黜。


參考書籍:《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