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航空母艦是目前單體體型最大的武器裝備,也是當前各主要海軍強國的核心裝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航母已經不單純是一件裝備,而是一國海軍實力、軍工實力和科技實力的象徵。航母體型大、技術含量高,研發、建造和應用航母的代價自然也“非同小可”。航母按照噸位一般分為輕型航母、中型航母和重型航母三個級別,即便是排水量只有2-3萬噸的輕型航母,造價也達到了約20億美元,而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甚至達到了140億美元以上的驚人地步,如果再考慮配套的護航艦艇、艦載機以及其他輔助設施,裝備一個完整的大型航母戰鬥群的代價高達數百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日常使用、維護及艦員的開銷等費用。那麼,如此高昂的代價發展航母到底有何意義?原因就是隻有建立了完整的航母能力,才真正的能夠走向遠洋!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航空母艦是海軍實力的象徵,也是國力、科技實力的標誌之一!

航空母艦在二戰中取代戰列艦確立海上作戰核心地位,也將傳統的海戰從海上作戰發展到海、空一體作戰,以當今技術發展趨勢判斷,未來數十年內航空母艦的海上核心地位不會動搖。航空母艦是承接海上作戰與空中作戰的樞紐,未來不論是海上對抗還是遠離本土的登陸作戰、陸上作戰,航空母艦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航空母艦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一國海軍真正從近海走向遠洋的必要條件,也是體現本國實力、保障本國全球權益的利器,同時,也是推進本國軍工科技、工業製造能力的“加速器”。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航空母艦是遠洋建設海軍的必備條件!

航空母艦本身的作用其實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在遠離本土作戰時為戰機提供起降和保障平臺,其自身的戰鬥力也比較弱,如果不考慮艦載機的話航空母艦的戰鬥力甚至比不上一艘驅逐艦。但是,也正是因為其能夠為戰機提供靈活的起降平臺這一單純的作用,使得海軍的作戰方式和打擊範圍從單一海上對抗發展到海空一體作戰、從近海防衛作戰發展到全球攻擊性作戰。一句話,想要建立強大的全球性海軍、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維護自身的權益,就必須建立自己航母建造、應用能力!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高速航行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即便是建立遠洋型海軍,是不是一定要有完整的航母能力呢?其實對於這一問題,也有很多爭議,也有國家從其他方面進行了實踐,不過實踐的結果表明以當前的技術水平而言,還沒有其他武器裝備能夠替代航母在遠洋海軍中的核心地位。冷戰“美蘇爭霸”期間,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發展大型核動力航母,並在1961年裝備了全球第一艘大型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此後分別於1972年裝備了第二代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2017年裝備了第三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海軍強國;反觀蘇聯,與美國不同,蘇聯將海軍發展的重心選擇為核潛艇,在鼎盛時期蘇聯海軍裝備了近200艘各型核潛艇,規模大幅超過美國,但是,即使最鼎盛時期的蘇聯“紅海軍”整體實力上與美國海軍也存在明顯的差距。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浩蕩的航母編隊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1963年以“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為首的執行全球航行的美國海軍全核艦隊

對於美國和蘇聯分別航母與核潛艇到底哪個才是爭取的選擇?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巴導彈危機”事件,此次危機可謂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接近“崩潰”的事件之一,至於原因、背景及經過在此不多述,單從美、蘇雙方的海軍裝備方面來說,美國動用了包括8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超過100艘艦艇,在古巴周圍海域形成了綿延數百公里的封鎖線;而蘇聯方面雖然也派出了包括核潛艇在內的數十艘艦艇,但是在美國強大的水面艦艇、尤其是航母及艦載機部隊的威懾下,蘇聯“灰溜溜”的撤出了駐古巴的導彈。也正是由於此次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蘇聯海軍的發展重心,投出一部分資源和精力發展了包括“基輔級”直升機航母、“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以及“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未建成)。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美國海軍艦艇跟蹤蘇聯導彈運輸船

擁有航空母艦其實只是走向遠洋海軍的起步,建立完善的航母研發、建造、運用、維護以及相關的配套體系,才算是真正的具備了航母作戰能力,類似有些國家只能通過購買其他國家的“成品”才能擁有航母的做法,其實根本算不上擁有完整的航母作戰能力,一旦開啟戰爭,外購的航母只能是“一次性”裝備,完全經不起戰爭的消耗。因此,發展航母絕不是單純的裝備了航母、擁有了航母編隊等表面形式,而是具備了一整套科研、工業和人才體系,這才算是發展航母。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擁有完善的航母軍工體系才是真正的發展航母!

以當前的發展趨勢而言,建立自己的航母能力,是走向海洋強國的必要條件之一。12月17日,我國首艘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航母“山東號”正式入役,人民海軍正式邁入了“雙航母”時代,從2002年開始摸索、改裝“遼寧號”航母開始,歷時17年就擁有了自己的雙航母以及比較完善的航母軍工體系,這樣的速度稱得上“神速”!儘管擁有了雙航母,但是以目前的海軍實力也只是面前邁入了“藍水海軍”的層次,距離裡真正的全球性遠洋海軍還有不少路要走。“萬事開頭難”,既然已經邁出了“開頭難”的第一步,後續航母發展肯定不會是問題!

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航空母艦有何意義?沒有航母就不是遠洋海軍

“山東號”航母掛滿旗入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