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司馬懿在第四次北伐時擊敗過諸葛亮,為何後來不敢與諸葛亮交手?

-二小姐-


首先明確一點,六次北伐諸葛亮都沒有實質性的大損失,對蜀漢軍力都達不到動搖國本的程度,一次是失去了街亭,諸葛亮指揮得當全軍安然無恙撤回巴蜀,沒損失多少人。第二次是諸葛亮圍困陳倉,糧盡不得已退兵,魏軍來追,諸葛亮派魏延斬殺了魏將王雙。其實魏軍什麼便宜沒佔到,倒損失了一員大將。第四次又是諸葛亮撤退的時候張郃來追被姜維射殺,五子良將之首從此英雄謝幕。


所以,魏軍名義上是擊敗諸葛亮了,其實只是贏了一個名聲而已,魏軍其實損失慘重,曹睿自己人打不過諸葛亮才啟用了司馬懿。

都231年春,魏軍對蜀戰爭接連失利,魏軍統帥曹真病逝,曹睿派司馬懿任魏軍大都督抗擊諸葛亮北伐大軍,司馬懿避到任後避而不戰,諸葛亮送女人的肚兜給司馬懿嘲笑他像個婦人,司馬懿還是不為所動。這是為何呢?請看以下分析。

1,司馬懿養寇自重,擊敗了諸葛亮就等於殺了自己。

曹操臨終的時候囑咐了曹丕,說司馬懿一定要用,沒有司馬懿你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是用他的同時一定要防著他圖謀不軌,文帝曹丕也把這句話傳給了明帝曹睿。


從此司馬懿在曹丕和曹睿兩代君王眼中都是既要用又要防的角色,兔死狗烹的道理對於深諳韜晦的司馬懿豈有不知。諸葛亮在,曹魏政權就不敢對自己怎麼樣,如果此時自己搞死諸葛亮了那麼自己死期也就不遠了。所以對蜀戰局的相持不下是司馬懿最樂意看到的。

大名鼎鼎的空城計其實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當代頂級智者的較量,司馬懿早已看穿計策城中無人。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看穿了城中無人,但是琴聲卻告訴司馬懿兔死狗烹的道理,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兩個亦敵亦友的大智者在琴聲中早已廝殺千遍。司馬懿會心撤退,諸葛亮逃過一劫。

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三國演義空城計退司馬懿》

2,司馬懿對蜀戰略,利用蜀軍漫長的補給線拖垮蜀國經濟以及政權。


諸葛亮北伐,幾十萬大軍糧草補給需要上千裡的艱難路線運輸。蜀中地勢險要,崎嶇不平,運糧的代價十分巨大。而失去了荊州之後只有蜀中供應糧草就顯得捉襟見肘了。長期的戰爭消耗不僅是巨量的糧草還有兵員稅賦,對於本就羸弱的蜀漢政權來說就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諸葛亮消耗巨大的北伐也引來了蜀中群臣特別是李嚴的非議,認為諸葛亮連續北伐造成國庫空虛百姓艱難。為此劉禪還連下召令命諸葛亮班師回朝,大大影響了諸葛亮北伐進程。

3,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來日不多,諸葛亮死後蜀軍自退。

諸葛亮白帝託孤為了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為蜀漢付出了畢生心血。凡是力求完美親力親為的處事風格也大大折損了諸葛亮的身體。

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懿告人曰:“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諸葛亮派使者出使魏軍司馬懿的時候就跟司馬懿吐露了丞相沒事親力親為,吃飯又不多了。司馬懿就看到諸葛亮來日不多,所以只要魏軍堅守不戰,諸葛亮死後蜀軍必不戰自退。所以任憑諸葛亮羞辱,司馬懿就是不出。果不其然,諸葛亮不久就死了,蜀軍不戰自退。

4,魏軍厭戰情緒嚴重,軍中談蜀色變,需要時間重整軍心,以備再戰。

司馬懿剛重掌魏軍的時候就下了三道軍令,一,要求逃兵一律斬首。二,沒殺過魏軍的不管將軍還是士兵一律斬首。三,拿出酒肉全軍大吃三天。

司馬懿不愧是帥才!就這樣一賞一罰一犒就把低落的士氣給慢慢提升上來了。如果一開始司馬懿就帶領這支已經被打怕的軍隊去攻擊蜀軍能有勝利的把握嗎?沒有的!所以開始整頓軍紀,提升士氣才是首要的!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避戰的原因!



總結:司馬懿在第四次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不敢跟諸葛亮交手的原因有1,司馬懿養寇自重,不急於擊敗諸葛亮。2,司馬懿對蜀戰略,企圖用持久戰拖垮蜀漢經濟政權。3,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時日不多,諸葛亮死後蜀軍必自退。4,魏軍需要時間恢復士氣,重振軍心。


竹林論風月


三國裡面的諸葛亮智多近妖,一生之中幾乎可以說是算無遺策。即使是死後也把未來的一些事情給安排好了。他死前預定了退軍計劃,保證了北伐大軍的順利撤退,非但如此還留下了“死孔明嚇走生仲達”的古話。對於早已暴露反心的魏延,諸葛亮更是安排了一條誰都不知道的計劃。他死前給楊儀和馬岱分別留下密計,他知道魏延狂妄自大,所以讓楊儀在陣前激他,然後馬岱便能找到機會將其斬於馬下。

演義中諸葛亮不僅工於智謀,而且會奇門遁甲之術,在與司馬懿的對陣中經常會使用六丁六甲來裝神弄怪。難道諸葛亮從沒有算漏過什麼,打過敗仗嗎?有的,即使是諸葛亮這樣的算無遺策,也不是百戰百勝的。如果說街亭之敗是因為馬謖的愚蠢,那北原渭橋之敗就完全是因為諸葛亮的失誤了。在《三國演義》第102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中,司馬懿把諸葛亮的計謀看破“孔明如此設施,其中有計:彼以取北原為名,順水來燒浮橋,亂吾後,卻攻吾前也”。之後安排夏侯霸兄弟、張虎、樂綝、郭淮、孫禮等分別埋伏,結果蜀軍大敗。不僅損兵萬餘,而且驍將吳班也中箭落水而亡。此戰可謂是諸葛亮唯一一次的敗仗,既然諸葛亮不是無敵的,為什麼司馬懿後來不敢與諸葛亮交戰。
司馬懿是被諸葛亮打怕了還是另有所圖?很明顯,司馬懿是怕了諸葛亮了。因為對於防守方司馬懿來說,進攻肯定打不過,即使打贏了功高震主也沒有好下場。其二,他沒必要進攻,他只需要在防衛諸葛亮的北伐中扮演一個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行了。別人受不住,他能守住,這就行了。這樣他不僅守住了魏國,也守住了自己的命。


周郎顧天下覆


並非是不敢與諸葛亮交手,而是改變了軍事策略。諸葛亮的攻勢凌厲,但是他的後勤補給和後援兵力並不充足。所以,諸葛亮的進攻並不能長久,只能依靠速戰速決的快攻進行攻打。但是,魏強蜀弱,魏國如果使用拖延戰術,那麼就可以有效地抵禦諸葛亮的進攻。固守關中,嚴防長安與潼關無疑是當時軍事上的正確選擇。而司馬懿的戰略就與此非常類似。

司馬懿與諸葛亮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挺進喻麋,對戰諸葛亮。也正是這次攻擊擊敗了諸葛亮,使其無功而返。

三年後,諸葛亮再度出兵攻打渭南一帶,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抗拒百餘日。諸葛亮甚至以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但是司馬懿仍然不為所動。這就是拖延戰術的精髓。魏國實力強大,比國力的消耗,蜀國必然會早於魏國落敗。所以,司馬懿堅壁清野,以逸待勞,逼迫蜀軍不戰自退。這也是司馬懿最終可以拖垮蜀軍,拖垮諸葛亮的必勝法寶。


經典守望者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很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子孫,基本上笑到了最後。他很早的時候是不是有野心,這個無從知曉,但是,後來,曹氏式微,他就漸漸地有了取代之意。

早先,跟諸葛亮對峙,他就很聰明的知道,用最簡單的辦法,守住陣地,就能耗跑了敵人,那何樂而不為呢?後來,一度很危險,只是曹氏排不出有力的兵將,不得已,還要司馬懿去領銜主演。這時,司馬懿就已經知道,有利條件漸漸地跑到他這邊來了,他就跟諸葛亮耗著,誰也不耐何誰,就相安無事,司馬懿自己地位就不可撼動。諸葛亮是繼承了沉重的政治包袱不得不打,司馬懿是跟諸葛亮玩太極,相互推諉,相安無事。最經典的空城計,你以為就是諸葛亮一個人的舞臺?那是司馬懿放跑了諸葛亮,好維持局面,不能幹“兔死狗烹”的事。跟關羽在華容道放跑曹操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關羽雖然放炮曹操,但關羽不知情,幕後推手是諸葛亮。這也是劉備求情,賣給劉備一個面子,不斬關羽的重要原因。諸葛亮也是一代英傑,也看出來,擺坐空城計,司馬懿也就撤了,最符合司馬懿的利益。 兔死狗烹。


章帥


因為當時的曹睿也想剷除司馬懿,貴族都不想讓司馬懿掌權,但是自己又沒能力對抗諸葛亮,蜀國有劉備諸葛亮,東吳有孫權陸遜,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兩國開戰另一方可能坐山觀虎鬥然後再收漁翁之利,有句話叫做“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如果當時真的打敗了諸葛亮,司馬懿一家可能也就完了,所以沒必要把自己對手搞死了,搞的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離死也就不遠了。


難再熱情



阿狸短視頻


所謂司馬懿在第四次北伐時擊敗過諸葛亮基本可以確認是《晉書》在吹牛。實際上司馬懿慘敗,所以後來不敢再戰了。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率軍包圍了祁山。根據《漢晉春秋》記載,此時因為曹真病重,所以魏明帝曹叡從荊州抽調司馬懿前往關中率軍迎擊蜀軍,這也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第一次正式交手。這一戰諸葛亮麾下有魏延、王平、高翔、吳班等人,而司馬懿也帶了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將。這些人都是蜀魏當時的名將,兩軍可謂精銳盡出。

不過司馬懿開局不利,他不停張郃的勸阻,命費曜、戴陵率四千精兵留守上邽,自己率主力去救祁山。諸葛亮卻留下部分部隊繼續包圍祁山,而自己率主力突襲上邽,擊敗了郭淮、費曜等人,一舉奪了上邽的糧食。

司馬懿得知以後率軍而回,和蜀軍在上邽東面遭遇,雙方對峙一段時間以後,諸葛亮自動撤退,司馬懿率軍追擊。在諸葛亮撤到滷城以後,兩軍展開激戰,不過在《漢晉春秋》和《晉書》的記載中對此戰的描述卻截然不同:

根據《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命張郃攻打王平的南營,自己親自進攻諸葛亮大營。諸葛亮命魏延、高翔、吳班出戰,大破魏軍,斬首三千,繳獲“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敗走。

而在《晉書》裡,卻變成了司馬懿攻破蜀軍營寨,大破蜀軍,諸葛亮率軍敗走,司馬懿追殺時俘虜斬殺蜀軍萬餘人。

不過綜合分析的話,不難發現《晉書》的描述很有問題:

首先,根據《三國志》記載,在滷城之戰以後諸葛亮因為糧盡撤軍,在撤軍中途在木門射殺魏國名將張郃。木門谷在渭水流域,位於滷城北面百里之外,諸葛亮在撤軍時經過木門,那麼撤軍前諸葛亮應該還要在木門以北。如果諸葛亮在滷城戰敗,那麼應該向南撤退,不可能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反而向北推進數百里。

從這點看,應該是司馬懿戰敗以後撤軍,諸葛亮乘勝追擊,又向北前進,之後因為糧食不足,所以才南撤。

其次,三國時期因為長期征戰,人力損耗很大,因此大多數戰爭不過數萬人,十萬以上就是超大規模了。如果真的和《晉書》所說,司馬懿僅俘虜斬殺蜀軍就有萬餘,那麼蜀軍的總損失就會更大,幾乎可以說傷筋動骨,損失超過了任何一次北伐。

但是第四次北伐以後,諸葛亮卻並沒有像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那樣主動請罪。而魏將時杜襲、薛悌也擔心“明年麥熟,亮必為寇”,隴右一帶缺糧,應該早日囤糧以防戰事。從這裡看,魏國非常擔心蜀軍捲土重來,蜀軍一點不像遭受了重大損失的樣子。

第三,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不再走偏遠的祁山,而是直出五丈原,威脅長安了。這個根本不像遭遇了一次大敗的樣子。而司馬懿在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也是選擇了堅守不戰,沒有勝利者的風範。

所以綜合看,滷城之戰應該是蜀軍大勝,司馬懿遭到了重創。之後在蜀軍撤退時,諸葛亮又坑了司馬懿一把,殺了張郃。算上之前上邽之敗,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對司馬懿是三戰三勝,司馬懿在之後遇到諸葛亮選擇烏龜戰術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