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在二战时期的旧日本海军阵容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外观独特的驱逐舰,它们舰体修长,舰桥前方的舰艏被挖空一大块儿,而且大部分舰炮都矗立在高高的炮台上。日本当时为什么会建造这么一批造型怪异,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独此一家的驱逐舰呢?这篇文章将向大家介绍来龙去脉,由于篇幅较长,将分为上下两部分来介绍。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江风”号实验舰

1918年11月11日,横须贺造船厂又有一艘驱逐舰竣工,这对于那个时代的日本海军造船厂来说,本应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但是假如你留心观察,这艘新舰看上去同以往的驱逐舰貌似不太一样:烟囱里喷出来的烟没那么黑了,每门舰炮都醒目地杵在高处,鱼雷发射管好像也要比以往更粗一些……这艘舰就是日本海军建造的“江风”号驱逐舰。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江风号


日本从1896年计划由英国采购第一艘驱逐舰“雷”号开始,其驱逐舰从船体到动力再到武器,方方面面使用的都是英国技术。尽管日本人在自行建造上努力奋斗了十几年,却也只具备了设计和建造船体的能力,至于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这些技术含量高的领域,自我研发进展缓慢。例如舰本式直联汽轮机由于直接与推进轴连接,在低速运转时油耗高效率低,严重影响续航里程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日本工程师。于是日本海军在1915年最后一次向英国采购了“浦风”号驱逐舰,顺带着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布朗寇蒂斯减速齿轮汽轮机,开始进行仿制。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停泊在武汉江面的浦风号


此后日本新型国产舰炮和国产鱼雷也研发成功,为了验证这些新式装备,日本海军于1917年计划建造一艘实验性质的驱逐舰“江风”号。日本人把仿制的新式减速齿轮汽轮机、全重油锅炉、新式120毫米舰炮、新式533毫米鱼雷全都拼装在了这艘实验舰上,获得了圆满成功。联合舰队下一型主力驱逐舰已经初具雏形,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国会预算。

1915年9月10日,日本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向“防务会议”提出了上一年胎死腹中的"八四舰队案",该案自1916年开始到1923年结束,为期8年。其中,1916年开工建造8艘舰艇,总预算4532万日元。1917年开工建造63艘舰艇,包括3艘战列舰,2艘战巡,9艘轻巡,28艘驱逐舰,18艘潜艇,3艘特务舰,总预算2亿6152万日元。1916年2月,日本第36届国会最终批准了"八四舰队"建造案。就这样,日本海军在大正六年(1917年)获得了28艘驱逐舰的建造经费,其中9艘属于一等驱逐舰(每艘造价2028415日元)。

峰风级一等驱逐舰

这下设计蓝图有了,预算也有了,日本海军对新式一等驱逐舰的建造充满了期盼,因此把这批舰全部用风来命名,首舰“峰风”(意思是山顶吹来的风)更是因为开创了一代独特的设计风格,而永留史册。

船型

峰风级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沿袭之前英式设计的短艏楼船型,为了改善适航性,峰风级别出心裁地把舰桥后移,然后把艏楼前甲板截掉一部分成一个凹井,将以前布置在舰桥后的鱼雷发射管移到了凹井中。这样一来,舰桥变得紧挨第1烟囱,两者之间不再布置武器装备,上层建筑显得非常紧凑。通过这项改进,自从峰风级之后,日本驱逐舰再没发生过像“滨风”号舰长在舰桥内被海浪拍死的事故。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此外为了追求高速,峰风级舰体长宽比被加大到了11.5,整艘舰显得更加细长。实际参数为长102.5米,宽8.9米,吃水2.9米,排水量1215吨。

动力

峰风级列入造舰计划的1917年,日本高速战巡“天城”级即将开工,美国也准备建造“列克星敦”号战巡,敌我新式主力舰最高航速都达到了30节以上。不论是伴随自己的战巡作战,还是对付假想敌的战巡,新式驱逐舰的航速都不能低于38节,峰风级任重而道远。

峰风级的动力采用4座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2台国产三菱帕森斯式减速齿轮汽轮机,2轴,总功率38500马力。在澎湃动力的驱动下,这一型标准排水量为1215吨的舰只,最高航速居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9节。另外在搭载395吨重油的情况下,续航里程为3600海里/14节。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1922年的4号舰岛风,公试时创造了40.698节的航速记录


武器装备

峰风级的武器装备主要有4门120毫米单管舰炮,分别位于舰艏、两座烟囱之间、2号烟囱后方和舰艉。3座533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舰艏凹井1座、后桅前后各1座。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三年式120毫米45倍径舰炮


虽然峰风级使用的还是120毫米舰炮,但此炮不再是此前仿制英国的老式120毫米MK舰炮,而是日本新研制的三年式45倍径120毫米舰炮。老式120毫米舰炮还停留在一战前的技术水平,新的三年式不但带有半开放式防盾,而且性能也有所提高。该炮最大射程15200米,炮口初速845米/秒,最大射速7发/分。此后三年式一直是日本驱逐舰的制式主炮,直到后来吹雪级才开始使用新式127毫米舰炮。

此外峰风级还吸取了吸取了矶风级舰炮位置太低,容易受海浪影响的教训,像“江风”号一样,把所有舰炮都安置上了高台。以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舰炮全部都矗立在高台上特别醒目,直至封闭式炮塔出现。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1932年的3号舰冲风号,舰炮都高高在上


鱼雷

峰风级还是日本第一型装备国产六年式533毫米鱼雷的制式驱逐舰。在此之前,日本驱逐舰使用的一直是450毫米鱼雷,该雷装药只有110公斤,极速射程只有4000米/36节。虽然采购自英国的“浦风”装备了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但当时日本自制的“四四”式533毫米鱼雷技术并不成熟,所以使用的还是英国进口533毫米鱼雷。

1917年,日本自制的新式533毫米鱼雷终于稳定投产,命名为六年式,并在“江风”号上做了一系列测试。该鱼雷直径533毫米,长6.84米,装药200公斤。最大射程15000米/26节,极速射程10000米/32节。自此日本国产鱼雷总算达到了当时世界一流水准。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1931年的2号舰泽风号


秘密武器——连体式1号水雷

从“峰风”级开始,日本驱逐舰装备了水雷战队“九段击”的一种秘密武器——连体式1号水雷。

连体式1号水雷由2个银杏型浮标和2个沉体组成,浮标通过长6.09米、直径为25毫米的软钢吊索连接沉体。两浮标间距100米,中间靠钢索相连,总浮力约37公斤。单个沉体直径425毫米,长840毫米,2个合计123公斤(两个沉体自身浮力近100公斤),装下濑六棱成型火药45.7公斤。当敌舰从2个浮标间驶过,舰首撞到浮标间的钢索,造成两边沉体紧贴船体两侧的薄弱部位,然后引爆。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1923年的9号舰秋风号,驱逐队正驶出横须贺


1908年,连体式1号水雷研制成功后,被日本视为秘密武器,是“九段击”战法中重要的一环。按照联合舰队的设想,当前几段击失败后,美国主力舰队将进入自己设想的决战水域(太一厢情愿,既然前几板斧已经失败,敌人还会按照自己预想的推进?)。此时,水雷战队将出现在美主力舰队的前方和侧翼,高速逼近美舰航线的两翼及横切航线正面,快速布置大范围的连体式1号水雷雷区,引起美国舰队的混乱。然后联合舰队主力舰队闪亮登场,用巨炮对混乱中的美舰一一点名,从而大获全胜。即便战斗形势不利,由于雷区的存在,联合舰队也可以从容撤退,美舰也不敢轻易穿越雷区追击。

为了适应该战法,峰风级还设计了独特的勺型舰艏,这种舰艏能有效避免触动浮体间的钢索,使本方军舰能安全穿过雷区。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勺型舰艏自然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会增加兴波阻力、抗风浪能力很差,会影响舰只的适航性。

由于当时国际上禁止使用连体式水雷,所以日本海军对这一武器秘而不宣,打算战时再一鸣惊人。哪想到后来随着大射程氧气鱼雷的出现,再让水雷战队冒险接近敌人布雷就显得没有必要,1号连体水雷一夜之间便失去了战术价值。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10号舰夕风


峰风级的价值

随着1920年5月29日“峰风”号的竣工,峰风级成为了日本海军有史以来船型最优秀一型驱逐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航速快。峰风级所有舰只在公试中都达到了38节以上的航速,“岛风”号更是在公试时常备排水量1379吨、功率40652马力的情况下,跑出了40.698节的创记录航速。虽然拖出“岛风”来破这个记录是为了放卫星,该舰单独在某些性能方面做出了妥协,有作弊嫌疑,但是峰风级服役了二十余年动力系统老化之后,到太平洋战争时期依然能跑出32-33节的最高航速,这是无法做伪的。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创造了航速记录的4号舰岛风


第二,船体结构合理,复原性好。峰风级虽然长宽比很大、舰体细长,舰桥前又有一个安置鱼雷发射管的凹井,给人的目视感觉似乎既单薄又脆弱,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这里拿些理论数据来分析太过枯燥,峰风级在1935年“第4舰队事件”中的表现则更有说服力,在这场事故里,让日本海军引以为傲的特型驱逐舰共有8艘受损,可是一起经历了恶劣海况的峰风级却泰然自若地度过危机,没受到任何损失。

峰风级的成功设计,可以说成为了日本驱逐舰结构的理想目标,这也是峰风级能在服役二十年后还能在太平洋战争中冲锋陷阵的原因。因此峰风级这种鱼雷发射管凹井、凸起的舰炮平台的独特外观,被日本海军继续用在了后续驱逐舰的设计中。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模型

除了12艘峰风级,日本海军随后又陆续建造了3艘野风级、9艘神风级、12艘睦月级一等驱逐舰

,这些都是在峰风级的基础上稍加改进,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都大同小异。此外,日本海军还参照峰风级的船型,建造了21艘枞级、8艘若竹级二等驱逐舰。这些战舰虽然排水量只有700多吨,但外观同峰风级非常近似,可以视作是峰风级的“低配版”。

于是在大正时代初期,这65艘具有“上凸下凹”独特外观的驱逐舰成为了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的支柱战力。

从峰风到睦月——旧日本海军外观最为独特的一批驱逐舰(上)

再来复习一遍线图


上半部分介绍完了峰风,下半部分将把剩下的5级驱逐舰逐一展现在大家面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