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以小見大,從珠寶行業的“互聯網+”看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的機會

2015年3月,“互聯網+”行動計劃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四年多來,“互聯網+”這個名詞已深入人心,但很多人仍然對它的含義不甚瞭解。

“互聯網+”這個名詞,大抵有四種解讀:

第一:2010年前後,“互聯網+”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用來解讀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商業邏輯,例如“互聯網+廣告=百度”, “互聯網+安全=360”,“互聯網+零售=淘寶”。

第二:2014年前後,在餐飲、打車、洗車、洗衣、社區服務等領域,出現了大量試圖改變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創業者”,此時,“互聯網+”幾乎與O2O概念等同。

第三:2015年前後,在O2O業務如火如荼的同時,互聯網大佬們也多次提及互聯網+的概念,即“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這種解讀可以看作是O2O概念的升級版,並且從大眾消費領域,走向了更廣泛的產業領域。

第四:2018年前後,“賦能”一詞成為業內熱點,而“互聯網+”的範圍再一次得到了擴展,其不再侷限於提供互聯網平臺以及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而是可以通過各種源於互聯網的技術和形態,去提升傳統行業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AR/VR、智能硬件等技術的輸出,以及各種能夠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的SaaS軟件的提供。

不過,對許多生意人來說,除了電商賣貨與互聯網營銷外,他們仍然不明白互聯網賦能和自己的業務有什麼關係。筆者選擇珠寶行業做個簡單的分析,以小見大,看看互聯網賦能,能夠給傳統行業帶來些什麼。

以小見大,從珠寶行業的“互聯網+”看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的機會

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的珠寶行業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1、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在市場逐漸成熟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資金實力薄弱、品牌形象模糊、產品缺乏特色的小珠寶企業將面臨淘汰。

2、下沉市場成為行業增長點:近幾年來,隨著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小城市珠寶市場的增長速度是持續高於大城市的。

3、消費群體的心態發生變化: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一代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甚至千禧一代也已具備了珠寶消費的能力。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珠寶消費正在由投資消費、儀式消費向輕奢消費、準快速消費轉變,同時消費人群也逐漸出現了細分。

以小見大,從珠寶行業的“互聯網+”看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的機會

互聯網賦能,雖然對於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發力點,但總的說來,大概有如下幾類:

第一:行業剛需

所謂剛需,即基本不受市場環境或個體因素影響,類似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一樣。對於珠寶行業,尤其是對於缺乏品牌影響力的中小珠寶商來說,除了進貨和銷售外,鑑定和信用背書應該算是剛需,從互聯網賦能角度來看,可能會有多種技術或非技術的手段進行賦能。非技術層面的,如通過類似眾包或共享等模式對接鑑定師,降低珠寶店運營成本。技術層面,可以通過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基於本地設備,配合雲平臺與邊緣計算等,實現無人鑑定;以及利用圖像識別與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產品溯源等等。

第二:易標準化

某些服務環節,雖然可能並非剛需,或者價值不高,可一旦能夠標準化,則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可以實現薄利多銷的規模效益。在珠寶行業中,客戶關係管理、庫存管理、員工薪酬績效管理、網上或移動辦公、財務收銀、業務培訓與知識庫、以及營銷推廣等等,對於絕大部分中小珠寶門店來說,都是大同小異的,是可以進行標準化的。目前的珠寶行業,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了一些頗具影響力的SaaS企業。

第三:流通環節

除了最終面向客戶銷售以外,在絕大多數傳統行業內,都有著不止一個的供應鏈流通環節。流通環節,即是交易環節,所以,如果能夠在流通環節做文章,就能夠最直接地產生價值。從互聯網賦能來說,在流通環節能做的文章,就是減少流通層級,直至實現貨源方到商家的直接供貨,即通過一個大的流通平臺,替代傳統行業的多級代理。在這方面,珠寶行業與其它行業,並沒有本質不同,區別只是在於附加於流通環節的服務方面。例如生鮮行業,可能主要是物流和冷鏈等附加服務;而珠寶行業,可能更需要關注資源配置與資金使用等方面的服務,如貨源分配、退換貨、資金週轉或資金槓桿等等。

第四:資源配置

“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藉助互聯網平臺和相關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體系整體效能。珠寶的特點是低頻、高價和非標準化,同時佔用資金較多,成交週期較長。在面向中小城市進行拓展時,互聯網賦能是有著極高的價值的。在這方面,可以從宏觀的經濟發展,到微觀的不同城鎮消費水平,基於大數據分析和用戶畫像等,實現資源的精準配置,降低銷售終端的經營風險。此外基於零庫存模式的C2B甚至C2M的私人訂製模式,也具備從高端珠寶向中低端消費型珠寶延伸的價值。

第五:異業合作

在商業領域,異業合作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隨著市場環境和用戶消費心裡的變化,異業合作相關的行業跨度、合作模式、產品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輕奢女裝、交際會典、茶道花藝、美容養生等等,都可以成為珠寶行業的異業合作對象,幫助珠寶商家實現拉新、促活以及裂變。但不同行業背景、不同利益訴求、不同認知層次的異業從業者如何合作呢?這就非常需要藉助互聯網賦能,基於技術和模式創新,保護企業隱私,降低合作風險,明晰合作收益。

第六:資金使用

資金使用是各行各業都面臨的問題,商品單價較高,資金佔用較多的珠寶行業也不例外。互聯網賦能,一方面可以為原本一些線下的金融服務,提供線上工具,如收款、還款、提醒等等,此外,還能夠藉助金融科技相關技術,做好風控,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如P2P眾籌、、槓桿資金等相應的金融服務。

以小見大,從珠寶行業的“互聯網+”看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的機會

以上六點,主要是針對現有的珠寶行業的一些互聯網賦能方式。除此以外,肯定還會有一些新的創新點會產生。如已經有一些創業者正在嘗試的AR首飾、智能珠寶、3D打印珠寶設計等基於技術賦能的產業創新,以及珠寶分時租賃及換新、珠寶共享與交換、珠寶回收或寄售、珠寶IP授權和交易等模式的創新,這些都可能成為珠寶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