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想辭職創業?先看看這些代價……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和平年代中,商戰可能是相對有魅力的戰爭。不管是當年的《贏在中國》掀起的創業英雄,還是如今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整個社會已經進入盲目崇拜創業的狀態。但是在開始創業前,或許都應該深入思考創業的起因和後果。

創業的初衷有無數種,哪一種最適合?可能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不想打工、更快的成長、或者夢想和情懷。

賺錢的方式有無數種,創業一定不是最好的方式。創業是一個多因素全方位的工種,即便付出足夠多的努力,也創造了價值,可能因為一個因素的失誤,所有努力可能就付諸東流。而正常的工作,只需要把一個方面做得足夠好,便有很好的回報,所以創業很難成功。從另一個方面創業成功的統計比例,成功率極低,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你可能永遠不會創業成功。

時間自由對於一個真正的創業者,是不存在的。當一位草根開始創業,除了身邊的幾個朋友,沒有人願意信任你,但是創業者需要找到優秀的合夥人(甚至比自己更優秀的合夥人),越是優秀的人,從來不會缺工作,也從來不會純粹為了錢工作,於是你用夢想忽悠,人格也搭上,可能有人願意“上當”,但前提你真的需要讓自己靠譜,否則對於初創公司,別說合夥人,可能連基礎員工都不願意來。

所以唯一的方式:像個真正的企業家一樣去創業。需要以身作則,創始人可能是整個公司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不能需要大家幹活的時候,就和大家稱兄道弟,其他時間自己就享受特權。所以如果正常上班朝九晚五,就能做得不錯,那麼創業之後的週末,可能也保不住。初創公司可能更加適合:榜樣大於管理。

不想給別人打工這件事,我之前說過一觀點:所有人的付出,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學會更多,上班只是拿著別人的公司練自己的手,用公司的資源成就自己。

僅此而已。所以打工這件事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但相反創業不是為自己。當你的團隊越來越龐大,也有了投資人,你當初忽悠你的團隊成員加盟時,說這個方向有多麼光明,忽悠你的投資方有多快可以上市,吹出去的牛是要作數的,大家都看著你,你得對大家負責,於是你就是那個給大家打工的人,必須得付出比正常工作更多的時間,來給自己的員工和投資人打工。整個創業過程中,你不會總去思考自己的收益,但相反:卻時時刻刻揹負著對大家的責任。

想辭職創業?先看看這些代價……

如果真的全力以赴的投身創業,肯定會獲得更快的成長。但成長要分方向,比如技術方向如果有資深的前輩來帶,可能會有更快長進;又比如像營銷推廣等,也是有經驗豐富的大牛帶著,才會成長最快。恰恰創業沒有任何人能夠教你,只能靠自己不斷的試錯來積累。更快的成長,應該是“有人教、可試錯”,與創業本身無關。

恰恰是夢想和情懷,這兩個被冷嘲熱諷的詞兒,可能最適合作為創業的初衷。幾年前我的觀點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不需要有多大,也不一定非要上市敲鐘,能形成一個比較良性的現金流和規模,這樣應該也算創業成功。或者這聽起來更加靠譜,尤其是對大學剛畢業就創業的同學來說,確實是一種比較可能達到的目標。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巨大的風險,大多數這樣的人最終成了生意人,長年累月被繁瑣的小事情折磨,你會發現基本沒有時間,去思考這個世界,而是在當前的工作中,變得越來越世俗,視野也越來越狹窄。

所以情懷和夢想這件事,確實也很重要,一個人有足夠的對美好的嚮往,才會有足夠的力量,在創業路上走很久。另外創業這麼低的成功率,我們即便是那個永遠不會創業成功的人,如果是因為追逐內心的夢想,也不會過於悲傷。因為替自己的夢想買單,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想辭職創業?先看看這些代價……

創業的本質,是為了價值實現,而價值實現的方式有無數種,創業一定不是最好的那種。我們所有的職業生涯,最理想的模式無非是:用自己認可的方式認可自己,何必一定是創業。

選擇創業的人總是樂觀的,以至於創業者跟風投機構的對賭,大多是輸多贏少。創業的成本也一樣,很少有人靜下心來計算,尤其對於大學生創業。

時間成本

無論什麼樣的項目,在取得一定成績之前,可能需要積累好多年,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如果是大學生創業者,基本都會經歷幾次失敗,也許七八年就過去了,而這恰恰是你整個的青春。都會在忙碌、壓力、試錯的過程中度過,然後依然面臨著失敗,然後面臨找工作,卻發現在喪失專業技能之後,連找一份工作,都沒有太多競爭力。

財務成本

每一個項目都會有投入,或許有人能融到資金,但是大多數是融不到資金,只能自己想辦法投入。可能借遍了身邊的親朋好友,辦了無數張信用卡,如果創業失敗,將會負債累累,再去選擇一份工作,可能好多年都在還債。在最應該奔跑的年紀,卻背上了最沉重的負擔。

想辭職創業?先看看這些代價……

家庭虧欠

當把所有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在創業中,會因為忙碌忘記女友的紀念日,會常年沒有時間見到父母,甚至零用錢都沒法補貼父母,於是女友跟隔壁老王好了,父母常年為你擔心受累。或許真的有傻傻姑娘鍾愛你的才華,為你死心塌地,陪你唱《一起吃苦的幸福》,可創業好幾年,對方到了結婚的年紀,你沒錢沒房沒車也還沒看到未來,如何給對方穩穩的幸福,然後準丈母孃出現,只能另尋他人找個好人就嫁了吧。

機會成本

如果創業幾年之後,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創業這件事。有的人天生適合當諸葛亮,有的適合做關羽張飛,而最初大家都以為自己能成為劉備統領大家。大多初創的創業者,總以為指手畫腳就是指點江山,以為組個酒局就是領導力,以為自己是天生的劉備。

等到創業幾年之後成熟了,原來自己並不適合做一個擔責者。發現當初如果選擇去工作,或許已經有很好的結果。再對比一下自己的同學,早已成為各自崗位的高級人才,實現了人生目標。

我本身就是一位從大學開始連續8年的創業者,所以發表一些反對創業的言論,會讓人感覺奇怪。我們成者科技有一大群優秀的夥伴(其中3位創過業和2位準上市公司CTO),算是國內第一家“企業級智能硬件”創業公司,2個月搭完全國渠道,銷售2個月達到平衡,4個月開始盈利且還在增長。

這個成績在硬件創業中已算極其難得,但是依舊每天如履薄冰,唯恐一不小心便全盤皆輸。目前,團隊夥伴們就是典型的每天累成狗,我自己每晚焦慮到睡不著,強顏歡笑寫段子。所以對於真正有創業夢想的人,我們也許可以先找一家你認同方向的創業公司加盟,陪著公司共同成長,只要願意參與,也一樣能感受創業的過程。

是否創業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業的態度: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所得,有成長。每一個職業生涯的完滿,都是屬於自己的一次創業歷程。

(本文摘自網易雲閱讀,作者周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