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1894年6月,朝鮮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李熙無力鎮壓,向中國發來求救電報。這使得大清國自從中法戰爭結束後放鬆了十年的政治神經一下子緊繃起來。原來是由於《天津專條》規定日清在朝鮮問題有同等發言權,於是李鴻章電告駐日公使,讓他告知日本,說中國派葉志超、聶士成率軍赴朝,隨即日本也派大島圭介率軍赴朝。清軍一戰而平定東學黨後,中國駐朝鮮大使袁世凱照會大島圭介,望雙方各自罷兵,但日本卻拒絕撤軍。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日本打算藉此機會與中國開戰,但在準備開戰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還是有些心虛,他一直忙於制定日本憲法,所以不太瞭解此時日清兩國實力。一開始他都不打算出兵,日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向伊藤博文建議此時出兵朝鮮,順應日本國內呼聲,伊藤博文擔心時機不成熟有點不同意,同意派小部分部隊介入,川上操六提出不派師團改派一個混成旅團赴朝,伊藤對軍事的編制不太懂,他認為旅團比師團人少,而忽略了“混成”二字,日軍混成旅團直接向總司令負責,實力很強。伊藤於是同意了。

伊藤博文雖然同意派兵,但他還沒同意對清國開戰,畢竟中國在當時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土遼闊,資源也很豐富,非日本島國所能相比。他於是對日本外相陸奧宗光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清國開戰我不太放心。”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外務相陸奧宗光卻認為清國軍隊並非表面那樣強大,清國雖有陸軍60萬,但武器裝備精良的只有李鴻章的3萬北洋軍。日本海軍數量上比不了清軍,但大炮比北洋水師多。北洋主力艦是‘定遠’、‘鎮遠’,而日本專門研製‘松島’、‘嚴島’、‘橋立’來對付此清國兩艘主力艦。日軍軍航速快,吉野達23海里,而清軍最快的‘致遠’僅18.5海里。日本從上到下已準備好與中國大幹一場。促成中日衝突是當前的要務,為發動日清戰爭,可以採取任何手段。

伊藤博文更有遠見,擔心清國萬一被打敗了,很可能會成為世界列強瓜分的肥肉,日本上不具備與歐美列強相抗衡的能力,那樣日本折騰了半天什麼都撈不到。伊藤博文雖然不同意開戰,但日本國內紛紛主張開戰,事情發展已經不是伊藤博能左右得了的。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此時的清政府仍寄希望於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不進行戰爭準備。得知日本拒絕撤軍後,溫文爾雅的光緒拍了桌子,一個小小的倭國怎敢藐視我堂堂天朝大國?光緒認為,清國積弱多年,通過李鴻章的改革已經有了強大的艦隊,快速振興一個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戰爭,西方列強沒有能力惹,日本要主動進行戰爭,再沒有比小日本更合適的對手。這—仗如果打贏,那就是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完全勝利。那麼自己將成為大清的中興之主!光緒認為日本對大清的挑釁行為像是以卵擊石。此時中國上下對日本的看法充滿極端輕視,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外,其餘999個都相信大清國能打敗日本。這千分之一就是李鴻章。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李鴻章十分清楚清國是吃幾碗乾飯的,他也知道日本此時戰爭實力已遠遠超過清國。北洋水師的戰鬥力他最清楚,當時北洋水師從朝鮮向國內走私高麗參,冬季在廣東停泊,藉機去澳門賭博,平時靠載客掙錢,連丁汝昌都在劉公島蓋房對外出租,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李鴻章提出避戰求和,主動從朝鮮撤軍。他認為如果躲過這次戰爭,中國可以獲得一個戰略機遇期,在實力充足後再與日本交鋒不遲。對於這個正確的建議,光緒卻認為荒唐,他堅決主戰。精讀《孫子兵法》和魏源的《聖武記》並不能證明光緒懂軍事,尤其是近代軍事,光緒更不懂。果然,隨後的戰局與光緒的想法大相徑庭。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光緒主戰,他先和恭親王商議。恭親王認為如果妥協,大清國的朝鮮宗主國地位就會永遠消失,這樣一來西方列強一定認為大清國不堪一擊,列強勢必紛至杳來,那時就是想打也打不了。而且日本早有野心,此次日本只是找個藉口罷了,今天不打早晚也要打。光緒贊同恭親王的意見,認為早晚都要打,不如早打,早晚都要敗,不如早敗,即使敗了也無妨。

恭親王和光緒還有一個想法,如果此戰戰勝日本,可以樹立自己的威望,還可以培養自己勢力,從而擺脫慈禧太后束縛,勝了可向西方列強顯示大清的實力,敗了至少向外國人表明大清敢於反抗。不過恭親王還是清醒的,認為和日本開戰一定要慎重,特別是海戰。北洋水師外強中乾,雖噸位龐大,但作戰能力讓人不敢苟同。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恭親王的意見給了光緒很大的信心,光緒急於想從清日戰爭中得到想要的一切,於是光緒決定對日開戰。光緒確定與日本開戰後,李鴻章很無奈,只得執行。李鴻章先後與英國公使歐根納和俄國公使卡西尼會談,寄希望於英俄兩國能聯合阻止日本挑起戰爭,但大清國和李鴻章根本不知道1894年7月16日英日兩國簽訂了密約,英國默許日本發動戰爭,於是歐根納答覆李鴻章說會勸日本停止增兵,但就怕日本人不撤。隨後歐根納找了日本人,提出中日瓜分朝鮮各半的建議,但遭日方拒絕。沙俄擔心捲入中日紛爭可能會引發戰爭,在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前,俄國在遠東力量不夠。因此也拒絕調停

山雨欲來的1894年,為何光緒帝堅決主戰,李鴻章卻極力避戰?

李鴻章寄望於西方列強能夠調停即將到來的戰爭已經實際上破產,至此,已無任何人能阻擋日本發動戰爭的步伐。山雨欲來風滿樓,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了東亞上空,日本為了戰爭在做最後的準備和動員,清國國內卻依舊麻木愚昧腐朽,慈禧太后依舊在為她即將到來的大壽而奢靡無度,北洋水師想一艘駛向冰山的破舊巨輪毫無意識,絲毫沒有嗅到即將毀滅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