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這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的王朝

歷史是很精彩的,危險伴隨著機遇,機遇伴隨著成功,成功伴隨著危險,危險又伴隨著機遇,所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又必合,層層疊疊,起起伏伏,用心的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大多故事的主角都是被歷史選中的人,他們註定會在史冊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今天我們來說說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王朝的故事。

當逃兵說到底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自古逃兵在每個朝代又是必將存在的,在本文中,可能說他們是逃兵有些不太準確,因為他們是領兵的軍官,帶領一大片人當了逃兵,應該用“逃將”更好,因為將熊熊一窩嘛。


這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的王朝


話說後漢的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心理較重,可能當皇帝的大都有這種病吧,遂頭腦發熱,把他爹留給他的幾個大臣殺了好幾個之後,又著手準備以謀反之名將郭威誅殺,郭威手握兵權可不坐以待斃,馬上召集士兵,說老子不是謀反,而是要殺掉皇帝身邊的讒臣,美名曰:清君側。但有來必有往,一不做二不休,李業等人上奏皇帝,把郭威一家老小全部幹掉,俗話說把兔子打急了還咬人呢,何況如此之仇?郭威一拍桌子:奶奶的,反了。然後一路殺到東京開封府,一個多月以後,也就是公元951年農曆一月,郭威稱帝,他說自己是“周代宗室虢叔的子孫”,所以定國號大周,史稱後周。

至於他是不是虢叔的後代,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畢竟那個時候的後唐、後晉、後漢等掌權人都以皇室後裔自居,但多數八竿子也打不著。

郭威經過那次事件現已膝下無子,皇位的繼承就成了個問題,稱帝的時候他已經四十八歲了,要說現在想要生個兒子繼承皇位,那是不現實的,沒辦法,為了安邦定國,他也不得不搞一個類似禪讓制的做法,還好,手下還是有人能選的。


這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的王朝


其一是張永德,此人眼界非凡,能力很強,年紀輕輕卻功勞不小,被郭威召為駙馬,並且郭威和張永德父親張穎乃還是好友。

其二是李重進,他是郭威的外甥,也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帶兵打仗的好手。

其三就是柴榮,柴榮的姑母是郭威的妻子,也就是說郭威是柴榮的姑父,後被郭威收為義子,柴榮童年時期就居住在郭威家,年輕時從商,所以機警聰明,頗懂處事之道。

不用說,大周的後世之君肯定在這三人之中產生,經過一番考慮,也可能是在位才三年多的郭威來不及考慮,最後將皇帝寶座交給了柴榮。

不得不說他的這個決定是對的,柴榮能力很強。


這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的王朝


郭威死後,柴榮剛繼位,就有人起兵來犯,這個人就是劉崇,劉崇巴結上了契丹人,聯合攻周,面對氣勢洶洶的侵犯部隊,柴榮召開緊急會議,想要親自上陣,御駕親征,問大臣們有何意見,此時歷經四朝十帝的老油子馮道站了出來,勸諫柴榮,主要思想就是不行,不行,堅決不行,柴榮聽了眉頭一皺,問馮道說:“唐初,這麼多的草寇不都是被唐太宗平定的嗎”?馮道微微一笑真的很傾城,說到:“皇上你能比得了唐太宗嗎?”柴榮一聽,我去,這老小子敢這麼給我說話,隨即說到:“劉崇的漢軍都是渣渣,打敗他就像泰山壓卵一樣!”馮道年過七十,在這亂世什麼場面沒見過,懟人的功夫更不是蓋的:“陛下您是泰山嗎?”

此時的柴榮竟然無言以對,我給你說個毛線,柴榮下令,在公元九五四年三月十一日,率部親征,他走之前還不忘賞給了馮道一個官職--山陵使,讓他給郭威修墳去了。


這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的王朝


拋開馮道不說,經過幾天跋涉,柴榮在三月十九日抵達高平縣,柴榮將部隊一分為三,令李重進帶人駐紮在戰場西邊,令樊愛能、何徽駐紮戰場東邊,令史彥超率部直對戰場,令張永德貼身保護自己,一切準備妥當,與北漢劉崇和契丹大將楊袞在高平之南激戰,柴榮下令首先發動進攻,戰鬥初期,周軍小勝,漢退周追,誰知這是北漢的奸計,周軍一千多人落入埋伏,損失慘重,誰知此時戰場右翼樊愛能、何徽二人看見敵軍氣勢洶洶竟然轉頭帶人就跑,在他們看來,此時部隊援軍未到,又中計,柴榮的軍隊必敗,所以,一邊跑還一邊吆喝,大周敗啦,大家快跑啊,柴榮看到如此情形,馬上派人制止,不想這二人是王八吃稱砣鐵了心了,勢必要做逃兵。

此時柴榮深吸一口氣,心裡有股罵孃的衝動,這才剛當上皇帝還沒咋地呢,難道這次就要交代在這裡了?柴榮逼不得已,把心一橫,騎上戰馬,領著親兵殺入戰場,此時,樊愛能、何徽二人在逃跑的過程中遇見了前來支援的友軍劉詞,二人臉不紅並且義正言辭的對劉詞說,兄弟快跑吧,大周完蛋啦,你還去幹啥。


這兩個逃兵,“逃出了”一個300多年的王朝


但這兩個傢伙沒想到,那個時期還有忠義之人,劉詞沒把二人的放在心上,依然領軍極速前進,最後會和了周軍,一直殺到晚上,終於大敗漢軍,也是在此戰之中,出了一位被後人稱頌,並能和秦皇漢武相提並論的皇帝,趙匡胤。

世事真的無常,正如筆者開頭所說,危險伴隨著機遇,因為大將樊愛能、何徽臨陣脫逃,柴榮被逼無奈才親自出馬,柴榮的貼身保鏢趙匡胤才能立下軍功,高平之戰之後,樊愛能、何徽二人連同所在部隊七十多官員被誅殺,而趙匡胤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慢慢走上一條不平凡的路。

可以說,正是這樊、何二人的逃兵行為,拉開了大宋三百年王朝的序幕,真乃畫龍點睛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