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和露樑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樑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導讀:明朝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朝鮮火速嚮明朝求援,明朝依朝鮮國王所請,出兵援朝,這就是明朝三大徵的朝鮮之役。用時長久,分為兩個階段,鳴梁海戰、露梁海戰發生在第二階段。

鳴梁海戰之後的露梁海戰,是朝鮮之役的最後一場海戰

韓國在2014年曾經拍過一部古代戰爭片《鳴梁海戰》,場景拍得很宏大,指揮官李舜臣被拍得神乎其神。

在這裡並沒有任何貶低李舜臣的意思,他的確是出色的朝鮮將領,可真實歷史中的鳴梁海戰遠沒有電影裡那麼悲壯、神奇。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鳴梁海戰》劇照

雖然是以少勝多,李舜臣並不像電影裡說的那樣只有12艘軍艦,他還有100艘經過改裝的民船。雙方戰死的人數加在一起不超過100,而在電影裡,朝軍殲滅了日軍4000餘人,還有些記載是殲滅日軍7300餘,或者9000多。真這麼厲害,何必嚮明朝求援?

如此誇大,徒增笑話。

這場海戰的結果也存在爭議。朝鮮方面宣稱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殲滅了數十倍的日本水師,掌握了制海權;日本方面宣稱已經達成了戰略目標,摧毀了朝方的水師基地,奪取了制海權,掩護了陸軍前進。

他們各說各有理,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我說一個事實大家自己來判斷,日軍依然通過既定的海上航線打到了朝鮮半島,朝鮮依然嚮明朝求援。明朝也再次發兵援救。

這就是朝鮮之役的第二階段,朝鮮稱為丁酉再亂,日本稱為慶長之役。要不是明朝出兵,朝鮮已經被日本佔領了。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而這一次,明軍在麻貴、李如松的指揮下,再次擊潰了日軍,又因豐臣秀吉病逝的消息傳來,日軍毫無鬥志,指揮官小西行長、島津義弘準備率領隊伍從蔚山出逃日本。

明朝御倭總兵官陳璘統領著明軍水師、朝軍水師在釜山海面迎擊日軍,露梁海戰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作為朝鮮難得一見的優秀將領,李舜臣也參加了此次海戰。當然,這次他不是總指揮官,陳璘才是。

露梁海戰的規模、戰果也比鳴梁海戰大得多,是真正的大場面,也是朝鮮之役的最後一場海戰,徹底結束了這場交戰數年的戰爭,意義重大。

韓國不拍露梁海戰而拍小型戰役鳴梁海戰,大概是因為露梁海戰中明軍才是主角,朝軍只起到輔助作用吧。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露梁海戰的背景及雙方兵力對比

當時盤踞在朝鮮東南部的日軍,約有4.6萬人,撤退部署是這樣的:東部駐西生浦、梁山、竹島各部,於11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結,候船返國;中部居昌之敵,就地上船返回日本;西部駐順天、泗川、南海、固城的日軍,待東部日軍撤離後,分頭到巨濟島集結,再乘船回國。

陳璘獲悉日軍即將撤退後,並沒有任其安然回國,而是決定在海上阻擊日軍,消滅日軍有生力量,讓他們不敢再輕犯朝鮮或明朝。為此,陳璘做出了周密的部署:

1、明、朝聯軍主力由古今島向前推進,前出到左水營、玀老島以東海面,以迎日軍;

2、在左水營建立基地和聯合作戰指揮所;

3、派遣一部兵力佔領貓島(今韓國全羅南道順天東南),封鎖光陽灣(順天東南),控制露梁津海峽(今韓國慶尚南道西南),截斷小西行長所率第二軍之退路;

4、派遣一部兵力在露梁海峽及其以東海域巡邏,監視泗川、南海、固城各地日軍之動向。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雙方兵力對比如下:

1、日軍有戰艦500餘艘;武器裝備主要是銃(即原始的滑膛槍炮)、槍、弓矢、倭刀等等;

2、明、朝聯軍有戰艦500餘艘,數量和日軍差不多。

明船的種類很多,有福船、樓船、栢槽、沙船、蒼船、銅絞艄、海舫、八喇虎等等。裝備更是一流,除了傳統冷兵器之外,還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機、虎蹲炮等;

朝鮮有一種龜船,是李舜臣改裝的大型戰船,攻擊和防護能力都很強。武器裝備和日軍差不多。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個國家中,明朝的戰艦最好的。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造船技術名利前茅,否則也造不了能讓鄭和下西洋的寶船。

武器方面,日本、朝鮮以冷兵器為主,明軍以熱武器為主。日軍的遠程武器有效範圍是200米,明軍的射程最遠可達3000米,壓根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虎爪很明顯

露梁海戰的經過

1598年11月11日,日軍開始行動了。駐在順天的小西行長率領第二軍主力集結登船,準備按照部署逃離,卻被明、朝聯軍阻擊,發起數次衝鋒都突破不了光陽灣口的明、朝聯軍封鎖圈。

無奈之下,小西行長向島津義弘求援,島津義弘率領的第五軍主力已經登船完畢,正要駛往巨濟島,意圖從那裡回國。

接到小西行長的求援後,島津義弘率領這支艦隊駛往光陽灣,途中還與從南海開來的宗義智部船隊、及立花宗茂會合,三方加在一起共有戰艦500餘艘,共同救援小西行長,途中會經過露梁海峽。

時刻盯著日軍的陳璘立即調整部署,決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圍、殲滅來援之日軍。做了三方面的安排: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露梁海戰路線示意圖

1、命令副將鄧子龍率兵1000,駕3艘鉅艦為前鋒,埋伏於露梁海北側,待日軍通過後再迂迴發去攻擊,斷其歸路;

2、自率明軍水師主力,泊在昆陽之竹島與水門洞港灣內,正面迎擊日軍;

3、命令李舜臣率朝鮮水師為右軍,泊在南海之觀音浦,待機與明軍夾擊日軍。

19日,島津義弘率領日軍進入了明軍的埋伏圈,雙方交戰。

對於這場海戰的經過,明朝方面的史料記載不多,大約是認為這種規模的戰役不算什麼吧,畢竟鄭和下西洋時動不動就要擒國王或首領的。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朝鮮方面記載得比較詳細,《朝鮮李忠武公行述》中這麼描述:“兩軍突發,左右掩擊,炮鼓齊鳴,矢石交下,柴火亂投,殺喊之聲,山海同撼。許多倭船,大半延燃,賊兵殊死血戰,勢不能支,乃進入觀音浦,日已明矣”,可以想像戰況很激烈。

鏖戰多時,日軍死傷過半,島津義弘率100多隻戰艦逃往觀音浦,李舜臣率朝鮮水軍追擊,陳璘隨即趕來支援,一番廝殺,島津義弘只剩50多艘船,狼狽逃走。

此戰明、朝聯軍大勝,數萬日軍葬身大海,雖說島津義弘逃了,但日軍第五軍主力損失慘重。

唯一的遺憾是,商人出身的小西行長較為圓滑,趁明軍和島津義弘大戰,率第二軍成功逃脫,損失極小。回到日本之後,不知道島津義弘會不會追著小西行長暴打。

而在這場海戰中,明朝老將鄧子龍值得大書特書。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鄧子龍

老將鄧子龍

鄧子龍是江西人,嘉靖年間入試中武舉,屢立戰功,先升任廣東把總,後升任守備、副總兵等職,轉戰明朝邊境。曾多次到雲南抗擊緬甸軍,使得先前依附緬甸的蠻人都歸附了明朝。

1591年奉命移師雲南玉溪,鎮壓了丁苴、白改二寨起事,並奏請設立一個新的縣城,朝廷同意了,這個新縣城的名字叫“新平縣”。

1598年,鄧子龍被任命為副總兵,統領明軍水師跟隨陳璘出征朝鮮。這個時候,鄧子龍已經70歲了,卻驍勇異常。

露梁海戰中,明、朝聯軍逼近日艦,日軍瘋狂反擊,一度組成敢死隊衝擊陳璘的旗艦,鄧子龍率領三艘鉅艦急速救援,還使用了“猛火油櫃”這種明朝版的火焰噴射器,燒了多艘日軍戰艦。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猛火油櫃

雖已年老,鄧子龍卻奮勇衝殺在前線。當發現某艘朝鮮船被日軍所攻,率領200勇士登船援助,日軍死傷無數。

然而,這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別的朝鮮船誤以為此船已被日軍所佔,投擲火器,船中起火,日軍趁機反撲,鄧子龍戰死,首級被日軍砍去請功。

不得不說,在和明軍的配合過程中,朝軍很多時候是拖後腿的角色,陸戰如此,海戰也如此。

附近的李舜臣看到鄧子龍形勢危急,率兵來救,同樣戰死。

《明史》對此的記載是:子龍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氣彌厲,欲得首功,急攜壯士二百,躍上朝鮮船,直前奮擊,賊死傷無數。他舟誤擲火器入子龍舟。舟中火,賊乘之,子龍戰死。舜臣赴救,亦死。

《朝鮮正祖實錄》的記載則是:天朝副總兵鄧子龍,以七十老將,提二百勇士,縱恣於滄海上,唾手而矢滅狡夷,其氣豪膽麤,可謂大丈夫哉。況欲居首功,躍上忠武之舟,直前奮突,所俘獲無計。偶觸火器,中流延熱,賊乃乘之,而猶力戰;忠武馳救之,與之同死。

和露梁海戰比起來,被韓國人拍成電影的鳴梁海戰就是小打小鬧

左為李舜臣畫像,右為鄧子龍雕塑

“忠武”是李舜臣的諡號。據說他和鄧子龍在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對這位老將深為敬服,因而不計生死趕去相救,可惜還是晚了一步,兩人都壯烈犧牲。

那時的朝鮮王朝對鄧子龍極為感激尊崇,正祖李祘親寫祭文,將鄧子龍的牌位迎入朝鮮康津誕報廟,和李舜臣一樣享受世代香火祭奠。

此後數百年間,鄧子龍在朝鮮半島都有極大的名氣。韓國南海郡有一座殉國公園,就是為紀念鄧子龍和李舜臣而建,據說學校常組織學生前去參觀。

總之,露梁海戰的勝利使朝鮮得到了兩百多年的太平,讓日本在很長時間內不敢覬覦中國,影響了當時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形勢,更有無數英烈魂歸大海。祈盼他們安寧。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