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多家車企兼職造口罩!車企轉產口罩難不難?中汽協許海東:車企轉產有相應的工業基礎

國內口罩生產仍然難以滿足龐大的需求,一罩難求的局面依然未改變,這令不少車企開始跨界生產口罩。

多家車企兼職造口罩!車企轉產口罩難不難?中汽協許海東:車企轉產有相應的工業基礎

疫情依然在蔓延,口罩仍然存在缺口,這令不少車企開始跨界生產口罩。

根據工信部的介紹,中國口罩產能約為每天2000萬隻,目前產能恢復率60%左右,而且這其中以普通口罩、各種防護級別的防塵、防霧霾口罩為主,N95醫用防護口罩每天的產能僅有約60萬隻。國內口罩生產仍然難以滿足龐大的需求,“一罩難求”的局面依然未改變。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經開始組織轄區內的企業,改建生產線跨界生產口罩。近日來,汽車企業也陸續加入這一行列,通過調研、與上游供應鏈聯合生產等方式進行口罩生產。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寶駿汽車稱,在廣西區、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採取聯合上游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通過改造生產線的方式生產口罩。按照項目建設計劃,無塵車間由廣西建工集團負責改建,將於本月內建成投入使用,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隨後,比亞迪也發佈消息稱,迅速調配資源,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援產口罩和消毒液,以滿足當前對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據比亞迪方面介紹,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直至疫情緩解和消除。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則親自赴東莞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快裕達調研,瞭解口罩生產設備的製造、組裝和調試技術,研究新建口罩生產線的技術可行性,打造用於加工生產口罩的設備和生產線的方案。

多家車企兼職造口罩!車企轉產口罩難不難?中汽協許海東:車企轉產有相應的工業基礎

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實際上,中國口罩生產秒速,僅需0.5秒/只。但為了保證口罩的安全性,一個解析消毒的標準流程,需要7天到半個月。”目前,包括車企在內的各跨界企業主要介入的是中游的口罩製造環節,該環節需要滿足無塵車間、設備、人員、原材料等多個條件。

華西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從整體來看,醫用口罩生產技術壁壘不高,主要瓶頸在於醫用資質和原材料供應。口罩的自動生產線採用成卷的無紡布,自動切割成口罩的外形,疊壓後焊接耳帶,經過消毒等程序包裝成品,全過程均為全自動化。醫用外科口罩需要的原材料包括無紡布、熔噴布、濾材、環氧乙烷滅菌、紙塑包裝材料、耳帶等,原材料準時供應和人員到位是決定目前產能恢復率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口罩的原材料和汽車隔音棉一致,都是聚丙烯。對於醫用資質,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的口罩項目已經得到政府相關許可,支持在可控的範圍內開設“綠色通道”,辦理完整的資質驗證、審批認證等。而比亞迪方面也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

“汽車行業供應鏈企業有很多,有些可以轉產口罩,並且汽車企業的質量管控等方面有條件也有能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對記者表示,車企轉產有相應的工業基礎。此外,通過與上游供應鏈聯合生產,整車企業可以快速發揮優勢補充口罩產能,發揮自身供應鏈資源優勢,同時不影響自身復工生產。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汽車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各領域產品的最終成品大部分都和汽車相關,汽車產業無論人員、資金、技術儲備、特殊生產場地等都有極大的優勢。廣汽、比亞迪這類企業有較強的代工能力和綜合製造能力,在運用全球佈局優勢採購儲備物資的同時,可以藉助自身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方面的能力與優勢,打通原材料採購、設備製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從源頭增加資料物資的生產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